智驾业务

搜索文档
吉利智驾整合,组织框架曝光:极氪系主导,旷视系妥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2:11
公司智驾业务整合进展 - 吉利于8月初启动智驾整合 将吉利研究院、极氪智驾团队和迈驰智行三大团队合并至重庆千里智驾合资公司 预计规模达3000人[3] - 9月8日召开合并后首场组织架构宣讲会 新采用矩阵管理架构 新增CTO管理办公室、预研产品线和项目管理办公室三个横向部门[3] - 横向部门负责人由CTO杨沐(原旷视联合创始人兼迈驰CTO)、首席科学家袁平一(原迈驰首席科学家)及陈保成(原极氪系)分别出任[3][6] 合资公司股权结构 - 重庆千里智驾科技于6月27日成立 由千里科技与吉利、旷视等合资成立 重庆江河启兴、吉利和旷视各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6] 组织架构权责分配 - 杨沐负责算法研发、数据开发及预研开发部门 袁平一主攻端到端架构并需在四季度交付银河M9高阶智驾[6] - 陈保成管理原极氪智驾团队项目 侧重工程量产且职权范围更大[6] - 极氪系承担量产落地项目 旷视系侧重智驾路线预研[6] 整合执行细节 - 实际合并团队约2000余人(原计划超3000人) 主要整合极氪智驾与迈驰行 吉利研究院仅象征性抽调部分人员(如地图开发管理部门)[8] - 极氪团队从迈驰抽调100余名工程交付背景人员融入 以冲刺四季度智驾版本交付[8] - 整合进度延后 原计划8月底完成 实际至9月初才形成初步架构[8] 内部管理与协同挑战 - 组织架构更多沿用极氪智驾团队原有设计 旷视系在架构安排上做出妥协[7][8] - 合并后汇报关系与办公地点暂未调整 仅杭州湾设联合办公点(容纳20-30人)[9] - 双方团队合并意愿较低 智驾业务因需高度协同较座舱更难融合[8]
21独家|吉利智驾整合进展:极氪系主导,旷视系妥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1:34
公司智驾整合进展 - 吉利研究院、极氪智驾团队和迈驰智行三大团队合并入合资公司重庆千里智驾 规模预计达3000人[2] - 实际合并团队约2000多人 主要包含极氪智驾团队和迈驰智行 吉利研究院仅象征性抽调部分人员[8] - 组织架构于9月8日通过宣讲会正式公布 采用矩阵管理架构[2] 组织架构设计 - 新设三个横向部门:CTO管理办公室由杨沐负责 预研产品线由袁平一负责 项目管理办公室由陈保成负责[2] - 杨沐主管算法研发、数据开发和预研开发 袁平一主攻端到端架构并需在四季度交付银河M9高阶智驾[5] - 陈保成管理原极氪智驾团队项目 侧重工程量产且职权范围更大[5] 团队分工与股权结构 - 极氪系承担量产落地项目 旷视系侧重智驾路线预研[6] - 重庆千里智驾为合资公司 重庆江河启兴、吉利和旷视各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5] - 极氪团队从迈驰抽调100多名工程交付背景人员融合 目标冲击四季度智驾版本交付[8] 整合挑战与现状 - 原计划8月底完成整合 实际推迟至9月初才形成初步架构[9] - 双方团队合并意愿不高 办公地点未融合 目前仅杭州湾设有容纳20-30人的联合办公地[10][11] - 整合原则为"稳中求进" 保持原有汇报关系不变以避免重大动荡[11]
吉利智驾整合进展:极氪系主导,旷视系妥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1:34
公司智驾整合进展 - 吉利智驾团队完成组织架构整合 成立合资公司重庆千里智驾 规模达2000多人 原计划3000人但实际合并未完全实现 [1][4][7] - 新架构采用矩阵管理模式 设立三个横向部门 CTO管理办公室由杨沐负责 预研产品线由袁平一负责 项目管理办公室由陈保成负责 [1][5] - 极氪系团队主导量产项目交付 旷视系团队侧重技术预研 极氪从迈驰抽调100多名工程人员强化交付能力 [5][6][7] 组织架构特征 - 合并后维持原有汇报关系不变 办公地点未统一 仅在杭州湾设20-30人联合办公点 [1][10] - 杨沐分管算法研发/数据开发/预研开发 袁平一负责端到端架构及Thor芯片高阶智驾交付 陈保成管理极氪系工程量产项目 [5] - 吉利研究院仅部分部门(如地图开发管理)并入 智驾采购与算法等部门仍保留在原体系 [7] 整合挑战与实施策略 - 智驾业务融合难度显著高于座舱 需大规模团队协同 原定8月底完成的整合推迟至9月初 [8][9] - 采用"稳中求进"策略 优先保持现有业务稳定 避免重大动荡 [10] - 极氪与迈驰团队合并意愿较低 组织架构主要沿用极氪原有体系 [7][9]
四维图新8月29日获融资买入5485.86万元,融资余额12.1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1 09:21
股价与融资融券交易 - 8月29日公司股价下跌2.37% 成交额6.32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5485.86万元 融资偿还6448.53万元 融资净卖出962.67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2.12亿元 融资余额12.11亿元占流通市值5.40% 处于近一年40%分位低位水平[1] - 融券余量9.12万股 融券余额86.28万元 处于近一年10%分位低位水平[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0.68万户 较上期减少5.25% 人均流通股11391股增加5.56%[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119.55万股 较上期增加1498.94万股 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2] -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2189.47万股 增加412.11万股 华夏中证1000ETF新进持股1291.54万股[2] - 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持股2034.92万股 增加26.36万股[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7.61亿元 同比增长5.62%[2] - 归母净利润亏损3.11亿元 亏损幅度同比收窄12.68%[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59亿元 近三年未进行分红[2] 业务构成与公司概况 - 主营业务包含智云71.84% 智芯14.73% 智舱6.70% 智驾4.38% 其他2.34%[1] - 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3日 2010年5月18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1]
四维图新(002405) - 002405四维图新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7
2025-07-17 22:09
行业趋势 - 智驾平权是行业重要趋势,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下沉至中低端车型,未来中阶辅助驾驶有望成10万元级车型标配 [2] - 多数车企选择全栈可控+生态合作路径,自主及合资品牌辅助驾驶市场机遇增加 [2] - 芯片行业受美国出口限制和国际贸易环境影响,车企成本压力增大,倒逼本土企业加快第三代半导体布局和国产芯片上车进程 [2] 公司业务前景 - 合规业务增长趋势明确,2024年智云板块营收22.54亿元,同比增长28.96%,公司正深化与云服务商合作 [3] - 世界模型相关能力在四维体系内闭环应用,未来将升级为智能驾驶的数据与模型基础设施提供者 [4] - 智驾业务以“极致性价比”舱驾方案发力“量产主力市场”,盈利受订单构成、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影响 [5] - 政策强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在地图、数据合规、车路云领域有优势,主机厂支付账期承诺利于公司资金回笼 [6] 芯片业务进展 - 杰发科技专注汽车电子芯片设计超10年,与主流Tier 1和整车厂合作,客户覆盖国内超95%整车厂,SoC芯片出货量达9000万套片,MCU芯片出货量突破7000万颗 [6] - 重点布局多个系列产品,发布第五代SoC产品舱行泊一体芯片AC8025AE,MCU芯片打造初、中、高阶产品矩阵 [6] - 两轮车新国标和车企出海需求为杰发科技带来新市场和收入增量 [9] - 2025年4月发布车规级MCU芯片AC7870,适用于多个场景 [11] - 推进芯片国产化进程,已有产品在中国大陆完成设计、封测和晶圆制造 [12] 人效比情况 - 2024年公司人效比约为168万营收每人,同比上涨50%以上,提升人效比是长期战略 [8] 产品应用与差异 - SoC集成度和复杂度高,侧重综合处理和系统预算,价格高,应用于高端智能化场景;MCU着重实时控制,价格低,用于对成本、功耗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场景 [13][14] - SoC应用于舱驾一体、智能座舱和仪表场景,MCU应用于数字钥匙等10大核心场景 [15] 合作与布局 - 与阿里云、华为云、火山云等云厂商合作,覆盖多个关键领域,支持智云业务增长 [16] - 六分科技是定位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与服务覆盖中国及海外市场,服务低空经济 [17] - 六分科技形成低空经济完整解决方案,已在多城市接洽项目 [18] - 六分科技高精度定位产品应用于无人物流车等场景,已为多家头部企业服务并拓展全球市场 [19] 业绩目标 - 2025年大幅减亏、2026年扭亏为盈的股权激励计划解锁条件严苛,公司将推动订单落地和实施降本增效措施 [20][21]
【私募调研记录】深圳领峰资产调研四维图新
证券之星· 2025-06-25 08:10
公司调研纪要 - 四维图新介绍智驾平权成为行业趋势 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逐步下沉至中低端车型 智驾业务成为龙头业务 [1] - 数据合规业务增长趋势明确 AI增强的数据闭环有助于车企实现算法快速迭代与优化 [1] - 世界模型用于行为预测 轨迹生成等关键模块 并面向OEM及Tier1进行产品化输出 [1] - 智驾订单需达到一定销量以获得规模效应 内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提升对盈利改善有积极影响 [1] - 政策强化监管框架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规范宣传与明确功能边界有助于行业整合 主机厂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有助于公司经营现金快速回笼 [1] 杰发科技业务进展 - 杰发科技专注汽车电子芯片设计 SoC和MCU产品线通过车规认证并稳定量产 第五代SoC产品舱行泊一体芯片AC8025AE已发布 [1] - 2024年营收年增长超过12% 2024年至2025年Q1新增300万套基础行车定点及60万套舱泊产品定点 有信心在2025年实现大幅减亏 [1] - 两轮车新国标实施 给杰发科技SoC座舱产品带来新的市场与需求 配合头部车企出海需求也有利于SoC产品矩阵分层次有效落地 [1] - 车规级MCU芯片AC7870成功点亮并发布 支持ISO 26262 ASIL-D功能安全标准 适用于域控 区域控制 动力底盘等多个场景 [1] - 杰发科技推进车规级SoC和MCU两条产品线全链条国产化 已有产品在中国大陆完成设计 封测和晶圆制造 [1] 产品应用场景 - SoC集成度和系统复杂度更高 偏向综合处理和系统预算 MCU着重于实时领域的控制任务 通常用于成本 功耗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应用 [1] - SoC应用于舱驾一体 智能座舱和仪表三大场景 MCU应用于数字钥匙 车灯 组合开关等10大核心场景 [1] - 与不同云厂商合作覆盖多个关键领域 发挥各自相对优势 为基础云平台提供支持 [1] 机构背景 - 深圳市领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 注册资本1000万元 基金业协会备案号P1003610 [2] - 公司由多名证券公司 公募基金 其他私募基金的高端人才担任基金经理 主要的投资管理和研究人员都具有10年以上的投资研究经验 [2] - 公司具备扎实系统的投资研究经验和强大的规模资产投资管理能力 [2]
四维图新(002405) - 002405四维图新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7
2025-05-27 20:02
行业趋势 - 智驾平权是行业重要趋势,中高阶辅助驾驶从“增值服务”变为“胜负手”,功能逐步下沉至中低端车型,未来中阶辅助驾驶有望成10万元级车型标配 [2] - 芯片行业受美国出口限制和国际贸易环境影响,车企成本压力增大,倒逼本土企业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加速国产芯片认证和上车进程,处于智能化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发展阶段 [3] 业务前景 - 合规业务增长趋势明确,2024年智云板块营收22.54亿元,同比增长28.96%,主要得益于数据合规板块收入提升,公司深化与云服务商合作 [4] - 智驾业务以“极致性价比”舱驾方案发力“量产主力市场”,盈利受订单构成、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影响,公司近3年人效从78万/人提升到168万/人 [6][7] - 芯片业务前景广阔,杰发科技专注汽车电子芯片设计超10年,客户覆盖国内超95%整车厂,SoC芯片出货量达9000万套片,MCU芯片出货量突破7000万颗,发布第五代SoC产品舱行泊一体芯片AC8025AE [9] 技术与产品 - 世界模型相关能力在四维体系内闭环应用,用于关键模块并向OEM及Tier1产品化输出,未来将升级为智能驾驶的数据与模型基础设施提供者 [5] - 舱驾一体产品是软硬一体解决方案,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和规模化采购降低物料成本,成本占比最高的是算力芯片 [11] 政策影响 - 工信部整治智驾乱象政策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呈现“监管强化”与“应用创新”双轨并行态势,公司在地图、数据合规、车路云领域有护城河,政策带来机遇 [8] 车路云进展 - 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车路云产业的公司之一,中标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扩区建设项目,除20个试点城市外,多个城市在进行前期规划,公司将发力北京车路云建设 [13] 业绩展望 - 2024年营收年增长超12%,2024年至2025年Q1新增300万套基础行车定点及60万套舱泊产品定点,公司实施降本增效策略,有信心在2025年大幅减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