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药物

搜索文档
昊帆生物(301393):下游需求强劲 新产能陆续释放突破供给瓶颈
新浪财经· 2025-09-03 20:55
财务业绩 - 2025H1营收2.70亿元同比增长20.10% 归母净利润7588万元同比增长15.31% 扣非归母净利润6200万元同比增长4.58% [1] - 2025Q2营收1.35亿元同比增长0.94%环比下滑0.09% 归母净利润4109万元同比增长14.19%环比增长18.07% 扣非归母净利润3398万元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21.31%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66/2.08/2.68亿元 EPS为1.54/1.93/2.48元 当前股价对应PE为35.2/28.1/21.8倍 [1] 行业驱动因素 - 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销售快速放量推动多肽药物下游需求持续释放 [1] - 多肽药物领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受益于行业增长 [1] 客户与市场拓展 - 已覆盖海内外超过1900家医药研发与生产企业、CRO及CDMO公司 [2] - 与Bachem AG、Lonza AG、PolyPeptide及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等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2] - 2025年1月在德国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Highfine Biotech GmbH 加大欧洲市场服务力度 [2] 产能扩张战略 - 安徽昊帆一期350吨项目2022年8月投产 二期1002吨项目2025年1月取得生产许可证并正常运行 [2] - 淮安昊帆生产基地正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 预计2026年上半年安装生产设备 [2] - 2025年7月拟以1.60亿元人民币收购杭州福斯特100%股份解决产能紧张问题 [2] - 通过自建产能与收并购相结合突破供给端瓶颈 逐步实现自主生产 [2]
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戴帽ST 招商基金率先下调估值
搜狐财经· 2025-07-24 21:20
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4] - 公司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持有许可人权益,但该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不应确认收入 [4] - 公司在2023年发行的"诺泰转债"《募集说明书》中引用了虚假的2021年度财务数据,导致证券发行文件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5] - 公司及多位高管合计被罚款7620万元,其中因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罚400万元,因公开发行文件虚假内容被罚4340万元 [5][6] 市场反应与基金持仓 - 7月22日复牌后公司被实施ST,股票简称变更为ST诺泰 [2][7] - 7月24日公司收盘价为44.51元/股,总市值140.7亿元 [3] - 招商基金自7月21日起将诺泰生物估值下调至32.78元,较停牌前40.98元下调约20% [8][9]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8家公募基金旗下19只产品持仓诺泰生物,合计持有923.38万股,持股市值3.44亿元,占总股本2.93% [9][10] - 招商基金旗下10只产品持仓诺泰生物,其中王景管理的招商蓝筹精选股票持仓274.58万股,市值1.02亿元 [9] 审计与中介机构 -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2012-2023年为诺泰生物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24年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2] - 南京证券作为公司首发上市保荐机构和"诺泰转债"主承销商,确认《募集说明书》无虚假记载 [6]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董事会表示将积极落实监管要求,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7] - 若公司在证监会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且完成财务数据追溯重述,可申请撤销ST [7]
沪苏“飞地经济”合作新模式:以重大项目牵引产业链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5-30 18:19
沪苏合作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聚集区已开发4平方公里,跨域交通为核心优势,距大丰高铁站车程25分钟,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1] - 聚集区重点聚焦新能源、新基建、新农业三大产业,2023-2024年规上开票销售均超100亿元,2024年税收1.31亿元(同比+24.8%)[1] - 依托上海企业资源,聚集区落地正泰新能源(30亿元)、泓顺硅基半导体材料(7亿元)、新时代节能科技(5.8亿元)等重大项目[1] 重点企业运营数据 - 正泰新能源盐城基地2021年投产,规划4GW电池与10GW组件产能,2024年产值62亿元、开票销售92亿元、税收0.95亿元[2]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正泰盐城基地整体开工率80%(盐城基地达91%)[2] - 修实生物医药通过跨域协作将多肽生物合成成本降至原先1/5至1/10,与长三角多家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4] 跨区域合作模式 - 聚集区运营核心为沪苏互通,通过顶层规划(20+专项协同)、基础设施共建、重大项目招引(2023年签约118个亿元以上项目)推进长三角联动[2][3] - 大丰区规划康养产业基地,承担上海域外农场功能,与南京大学、青岛大学共建低碳产业研究院和海洋风电研究院[3] - 南通市北高新区300余家科创企业中40%来自上海,60%与上海有产业链合作,70%与上海高校院所创新协作[4]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南通市北高新区2024年GDP产值290亿元,主导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生命大健康等产业,重点发展"芯片+药片"新兴产业[4] - 高新区区位优势显著,距南通机场30分钟车程、高速枢纽15分钟车程,融入上海苏州"半小时经济圈"[3] - 飞地经济模式通过产业链协同降低供应链成本,为企业国际化奠定基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