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经济
搜索文档
陕西神木:“黑金之地”的绿色蜕变
新京报· 2025-10-27 17:05
神木市,一个在中国版图上因丰沛"黑金"资源而声名显赫的县级市,连续多年保持着全国产煤第一县 (市)的地位。黄河在此揽怀南下,长城于斯横腰西飞,作为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雄踞于陕晋蒙 三省区接壤处的神木,长期背负着"资源型城市"的标签。 然而,近年来,这片土地上正经历着蜕变,一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让农业增效益、农 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的乡村全面振兴实践正蓬勃展开。当"资源依赖"转向"多元驱动",传统小城如何 焕发新生机?神木市的"答案",藏在广袤田野的科技赋能下,写在村企携手的共赢实践中,融于宜居宜 业的"和美乡村"画卷里。 农业增效益 科技赋能"饭碗田",废弃矿区生出"金种子" 步入位于西沟街道的神木市"四卜树"示范园,广袤的农田被划分成规整的方块,一盏盏太阳能杀虫灯静 静伫立,地下滴灌带如同血管般为每一株作物精准输送水分和养料。秋阳洒在玉米密植水肥精准调控高 产示范田里,农业技术人员正忙着进行田间测产。"虽然今年春季风大雨水少,自然条件比去年差,但 经过对穗长、穗粗、株高等数据的初步测算,产量比去年好。"高级农艺师陈芳飞说。 "这得益于我们在示范田推行的'四个精准'集成技术措施。"神木市农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 以飞地经济重塑山海协作新格局
经济日报· 2025-10-27 06:06
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分配机制,提升合作各方政府的积极性。浙江省积极完善顶层设计,规范引导飞地所涉及的各类主 体之间的收益分配,并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例如:山区海岛县的飞地,税收收入中的市县留成部 分,在2030年之前只能留在本地用于发展建设,此后才可在结对政府间进行分配;如经济强县以产业转 移等方式参与山区海岛县飞地中的项目招引,其税收分成不能超过20%;如经济强县参与山区海岛县飞 地直接投资,在税收分成时,原则上以40%为上限;如经济强县和国资国企参与投资建设飞地的厂房等 物业,则租金等收入依据各方投资的比例来分成。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产业飞地、科创飞地、消薄飞地 到双向飞地、多方飞地,浙江省正以多层次、多形态的飞地体系,打破行政区划壁垒,重塑区域发展的 内在逻辑。浙江省委党校相关研究人员依托"理论经济学"省级一流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飞地合作 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构建研究"(25BJY173),梳理了在"八八战略"指引 下,浙江省立足省情实际,从"创新飞地模式、完善激励机制、夯实组织架构"三方面系统推进飞地建 设,实现高质量"山海共赢" ...
锚定长三角一体化,盐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扬子晚报网· 2025-09-10 22:40
潮涌长三角,风劲好扬帆。盐城南部的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塔吊林立,卡车穿梭。在园区内的正 泰新能盐城基地,车间里的各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正泰新能盐城基地是正泰集团策应长三角一 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由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合作在江苏投资的首个制造业项目。"正泰新能盐城基 地制造负责人唐玉介绍,该项目于2020年7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3GW电池片和8GW组件生 产线。当前,光伏行业竞争激烈,但正泰新能盐城基地凭借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在开工率方面 表现亮眼。唐玉表示,选址盐城,看中的是它在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便于产品运输,降低物流 成本。 据统计,上半年,盐城市新开工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359个,占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总数 88.6%。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是"上海研发、盐城制造"区域协同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公司技术研发"大 脑"在上海,产品制造总装基地在盐城。"我们的技术人员经常在上海和盐城两地往返。"公司副总经理 耿韬介绍,这种协同模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成果。近期,公司集成报警监测控制系统顺利完成升级 迭代,销售较去年同比增长12.53%。"域外创造孵化+盐城转化制造"的合作机制 ...
一江连两广,携手奔康庄——粤桂协作撬动区域融合发展新动能
新华网· 2025-09-08 10:05
粤桂协作产业延伸 - 深百智能制造产业园招引4家东部企业入驻 预计2024年实现总产值15亿元 助力打造千亿铝产业集群[2] - 建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50个 打造特色产业品类49个 33个协作县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格局[3] - 共建产业园区125个 打造8个特色产业集群 形成600亿元产值产业集聚效应[4] 飞地经济模式创新 - 采取"五同"模式(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同受益)进行招商引资 有效助力产业聚集[4] - 新增投产企业787家 到位投资额达246亿元 通过产权嵌入和利益共享实现区域共生[4][5] - 粤桂协作将大湾区资本/技术/市场与广西劳动力/资源优势高效耦合 促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4][5] 就业协作与劳务品牌 - 建设126个零工市场/59个就业基地 培育"桂人到岗""小梁送工"等区域特色劳务品牌[9] - 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进驻企业21家 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 每年为4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分红[7] - 2024年稳定带动42万农村劳动力在粤就业 零工市场助力超2万人达成就业意向[8][9] 职业技能培训提升 - 推动"政校企"合作职教就业新模式 开展"订单式"人才招收和定岗就业[8] - 忻城县打造"忻城壮锦织娘"特色劳务品牌 学员学成后可居家灵活就业或开设网店[8] - 都安粤桂协作产业园带动就业超1万人次 其中超50%为易地搬迁安置区脱贫劳动力[7] 医疗教育人才支援 - 广东省每年向广西选派党政挂职干部100多人次 专业技术人才1300多人次[12] - 深圳22家医院与百色20家医院结对帮扶 相互选派1600多名医疗人才交流学习[11] - 田林县累计聘请219名资深退休医生/教师/农技专家 为教育医疗事业提供智力支持[10][11] 消费帮扶与品牌建设 - 2024年广东采购销售广西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超360亿元 累计认定供深农产品基地210多个[15] - 百色芒果精深加工能力提升 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约210亿元 产销对接会签约金额达3.1亿元[14] - 打造宁明—靖西兴边富民带等乡村振兴特色带 协作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6]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德保县开发矮马王国景区 推动德保矮马产业帮扶项目 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15] - 大新县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574.26万人次 同比增长23.38% 实现旅游收入56.79亿元[16] - 宁明县珠连村引入"小红人"文旅元素 建成数字农文旅平台 获评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15]
氢能如何更好赋能传统产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1 09:13
政策导向与行业规划 - 工信部强调深挖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潜力 推动传统产业"扩绿增效" 加快氢能在冶金 合成氨 合成甲醇 炼化等行业应用 [1] - 《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提出 到2027年清洁低碳氢在冶金 合成氨 合成甲醇 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1] - 政策推动氢能从"示范验证"转向"产业化攻坚" 旨在助推"难以减排领域"深度脱碳 [1] 氢能应用现状与案例 - 氢冶金已落地项目中 河钢和宝钢走在前列 宝钢湛江项目是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 相对传统高炉减碳60%以上 未来绿氢广泛应用后可减碳90% 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以上 [3] - 石化化工领域 金风科技在兴安盟的可再生能源制绿醇项目推进速度快 华电辽宁调兵山绿色甲醇项目即将启动建设 [3] - 国电投吉电股份大安10万吨绿氨项目 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50万吨绿氨项目已投产 [3] 技术与经济性挑战 - 当前氢冶金多为掺氢冶炼 未实现纯氢冶金 主要受制于技术不成熟及经济性不足 [3] - 钢铁行业氢冶金应用发展空间有限 主要因成本问题 [3] - 绿氨作为化学原料销售成本远高于化工行业生产的氨 绿色航运对绿氨需求较绿醇更少 [4] - 绿氢与传统工艺生产成本差距大 如何持续降低生产成本是行业核心诉求 [5] 政策建议与解决方案 - 建议破除制度障碍 完善激励政策 建立全国统一绿氢标准 对接国际认证体系 [6] - 支持企业研发多技术路线的制氢 氢发电设备 推动大型风光基地配套建设储氢设施 [6] - 建立绿氢溢价补偿机制 通过碳市场收益反哺绿氢项目 对示范项目给予产能置换政策倾斜 [6] - 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制氢技术装备研发 攻关大规模 低能耗 高稳定性电解水制氢技术 [6] - 探索"飞地经济"模式 鼓励东部企业到西部风光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制氢-化工"基地 河北张家口绿氢可通过管道输送至北京 天津化工园区 降低运输成本30% [7]
五年协同铸就万亿集群:成德眉资同城化重塑区域经济版图
中国经济网· 2025-07-29 17:28
文章核心观点 -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通过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及机制创新 成功构建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区域经济总量从2020年2.24万亿元增至2024年2.98万亿元 并形成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2][3][4][13] 产业协同策略 - 四地采用"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思路:成都聚焦研发设计与总部经济 德阳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眉山建设成渝新材料产业高地 资阳培育轨道交通与口腔产业 [3] - 建立"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协作分工模式 例如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聚集2800余家企业 2024年产值达3000亿元 超800家成都企业为德阳重装企业提供配套 [4] 经济发展成果 - 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五年间从2.24万亿元增长至2.98万亿元 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 [4] - 2025年九大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1.2万亿元 培育1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 其中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集群规模超万亿级 [4] - 眉山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中锂电、晶硅光伏和化工新材料均达千亿规模 2025年1-5月锂电产业增速达25% [5] - 资阳"中国牙谷"成为全国最大口腔装备材料集聚区 产业链完整度全球第一 预计2025年产值达40亿元 占全国市场份额15% [5]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五年累计投资超2000亿元建设跨市交通项目 包括成资渝高速、市域铁路S5线等18个项目 四地通勤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小时 [6] - 实现505项政务服务跨市通办 154家三甲医院检查结果互认 互认项目扩展至138项 [9] 机制创新 - 创新"飞地经济"利益分享机制 通过税收分成平衡跨区域招商政策差异 促成项目研发总部与配套企业协同布局 [9] - 共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构建辐射欧亚的产业合作枢纽 [13] 未来规划 - 加速建设成德临港经济、成眉高新技术和成资临空经济三大产业带 [10] - 预计2030年建成2个世界级影响力产业集群和4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13]
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双向奔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09:22
交通互联 - 国内首条省际跨海直升机航线"三亚—湛江"线成功首飞,不到一小时跨越海峡 [1] - 琼州海峡最短航程已缩至12海里、时间缩短至1小时,实现"一峡双枢纽"格局 [3] - 湛江吴川机场与海口、三亚形成"一小时航空经济圈",海空立体交通网初步成形 [3] - 徐闻港已成为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暑期日均旅客超3万人次,春运最高日客流达13万人次 [2] 物流运输 - 2024年琼州海峡运输旅客1914万人次、车辆552万辆次,运送物资1亿多吨 [2] - 今年1到5月,"湛江—海南"方向8条集装箱航线对接海南货物吞吐量144.1万吨 [3] - 徐闻国际物流城规划占地1629亩,将作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的岛外飞地园区 [6] 产业协同 - 徐闻县签约能源储备、交通物流、滨海文旅等领域27个招商项目,总投资253.06亿元 [3] - 广东海南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已挂牌成立,琼粤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10亿元 [6] - 深圳与儋州、乐城的飞地经济合作正开展前期研究 [6] 战略合作 - 广东和海南已签订相向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完善联动机制 [4] - 湛江与海口在20多个领域加强政策对接,构建全方位合作体系 [4] - 广州与海口建立市长担任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 [4]
“飞地经济”激活产业新动能 山西长治“三产融合”促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00:16
飞地经济模式 - 潞城区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实现跨区域产业合作 东阳市东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将智慧灯具生产线落户潞城数智互联产业园 利用当地营商成本优势带动就业 [1][2] - 该模式有效整合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和独栋办公楼资源 实现企业与园区双赢 同时引入京津冀高校资源促进产业转型 [2] 特色农业升级 - 推广"小麦+谷子"轮作模式 南天贡村新增150亩实现一年两收 通过喷灌技术应对干旱保障收成 [2][3] - 采用玉米大豆套种技术 利用作物"高矮差"和养分互补特性 实现"一地两用、一季双收" [2] - 西天贡村和南舍村规模化种植700余亩优质大葱 潞吉丰农业科技发展5万棒香菇生产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3] 文旅产业融合 - 寨上村依托国家级传统村落资源 建设3.8公里环村产业路 改造民俗广场和窑洞体验园 提升旅游基础设施 [1][4] - 引入企业合作开发农家乐、休闲农业等项目 举办汉羌文化主题活动 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4] - 通过"资金入股+合作经营"模式拓展旅游业态 打造亲子研学等创新项目 如"羌源汉脉·国潮风华"活动 [4]
浙江云和统一战线聚力“三大工程” 赋能乡村共富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0:11
侨资回归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 西班牙华侨邹超杰与合伙人共同投资1500万元打造"南山湖稻田民宿"项目,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户均增收10万余元,创造就业岗位20余个 [1] - 项目以"稻田景观+侨乡文化"为特色,改造传统夯土民居为精品民宿,融入华侨家族老照片、异国风情摆件等元素,形成"一宿一故事"的独特体验 [2] - 云和县委统战部通过"华侨人才数据库"精准对接投资意愿,全程协调土地流转、民宿评级认证等事宜促成项目落地 [2][3] 飞地经济架起山海协作"金桥" - 云和与三门两地统战部推动"山海协作·共富飞地"项目二期签约,整合云和8个村集体资金370万元注入三门海鲜共富工坊,年保底收益率达15%至20%,预计每村年均增收5万至13万元 [4][6] - 项目创新"资金入股+保底收益"模式,共享技术专利、共建销售网络,构建"山区资金+沿海产业"闭环生态 [6] - 云和计划深化与宁波北仑、嘉兴港区等沿海地区的飞地合作,拓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协作 [7] 统战聚力点亮高山农业"星火" - 云和县政协委员张建芬通过"本土孵化"工程打造年产值超500万元的酱菜共富产业,带动2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 [8] - "白鹤尖工坊"创新"政协委员+企业+农户"模式,开发酱菜产品及非遗研学课程,年接待团队1.2万人次,产品获"丽水山耕"等认证 [8] - 2025年上半年工坊举办"山货进城"直播节,3小时销售额突破80万元,带动20余种农产品打开电商市场 [8][10]
汉旺镇的新﹃锂﹄想
四川日报· 2025-07-07 07:28
汉旺镇工业概况 - 汉旺镇是德阳绵竹市的工业重镇,工业基础雄厚,聚集锂电新能源、机械加工、磷化工等产业,2024年工业总产值超198亿元 [1] - 2024年汉旺镇工业总产值198.373亿元,其中锂电行业突破167亿元 [2] - 汉旺镇曾是东方汽轮机厂所在地,早期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2008年汶川地震后以灾后重建为契机优化产业布局 [2] 锂电产业发展 - 德阿产业园聚焦锂电新材料产业,形成从上游原材料到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四川省新能源材料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1] - 2018年绵竹市将锂电新材料确立为德阿产业园核心产业,提出打造"硫磷钛铁锂钙"循环经济产业链 [2] - 汉旺锂电产能从2018年4万吨增至2024年超20万吨,在建项目投产后将达50万吨,配套正极材料60万吨 [2] 重点项目进展 - 四川国城锂业年产20万吨锂盐项目一期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将于2025年一季度投产,年产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1] - 四川思特瑞锂业已建成年产能1.8万吨的自动化锂盐生产线,正在推进年产23万吨的高品质基础锂盐项目 [1] - 四川能投鼎盛锂业6万吨锂盐项目、川发龙蟒120亿元锂电新材料项目、中国国际能源100亿元基础锂盐项目相继落地 [2] 产业协同与转型 - 德阿产业园采用"飞地经济"模式,阿坝州提供锂矿资源,德阳贡献工业基础,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2] - 绵竹市通过"精准招商+重点培育"双轮驱动,招引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支持传统化工企业向锂电新材料转型 [3] - 磷泰集团投资35亿元打造"硫磷锂"循环经济项目,实现从饲料磷酸盐到磷酸铁锂材料的转型 [3] 园区规划与扩张 - 2024年德阿产业园扩区至20平方公里,企业抓住机遇拿下400余亩新项目用地 [3] - 园区已形成完整锂电产业链,瞄准材料化工领域世界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