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检测设备

搜索文档
日联科技股价下跌6.33% 上海AI研发中心落成加码智能检测
金融界· 2025-08-15 01:08
股价表现 - 日联科技股价报59.01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99元,跌幅6.33% [1] - 盘中最高价为62.88元,最低价为58.93元 [1] - 成交量为6.5万手,成交额达3.9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916.58万元,近五日累计净流出8657.08万元 [1] 公司业务 - 公司属于专用设备板块,专注于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及核心部件的研发与生产 [1] - 自主研发的微焦点X射线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池、汽车制造等领域 [1] 战略发展 - 公司在上海建立工业检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1] - 与张江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深化AI智能检测技术研发 [1] - 计划通过自研算法构建智能检测技术壁垒 [1] - 推动从传统设备制造商向AI驱动型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1]
董秘说|日联科技董秘辛晨:从“卡脖子突围”到“全球智检”,打造工业检测领域的“中国名片”
新浪财经· 2025-07-25 16:36
公司基本情况 - 日联科技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领先的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及核心部件供应商,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等检测领域 [3] - 公司于2023年3月在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531),系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公司实现了自研"微焦X射线源"量产,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处于"全球第三"的领跑地位,被工信部认定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949.59万元,同比增长25.89% [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30.44万元,同比增长25.44%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617.32万元,同比增长56.82% [4] AI技术应用 - 公司以AI智算体系为核心,构建"数据-算法-算力"三角架构,成立日联科技研究院、上海瑞泰子公司持续迭代升级工业X射线影像检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6] - AI技术既是效率工具,也是产品升级引擎,更是为客户赋能的加速器 [7] - 在集成电路检测领域,AI图像处理算法可实现0.5秒完成一次检测,并能还原图像细节,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度 [8] - 在一体化压铸检测领域,AI智能缺陷识别系统准确率达到99.9%,效率提升20倍以上 [9] 行业竞争格局 - AI将通过提升检测精度与效率、拓展应用场景、降低成本等方式重构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竞争格局 [10] - 公司已初步建立以海量数据、算法智脑、算力中心及影像系统开发构建的AI智算闭环,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11]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8151.7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1.02%,新增各种IP登记或授权97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 [11] 数据安全与伦理 -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伦理问题,确保符合科技伦理要求 [12] - 建立了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措施 [12] - 要求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与合作伙伴签订严格保密协议 [12]
护航电池安全与一致性,利元亨工业CT“亮剑”
高工锂电· 2025-07-15 18:51
精准透视+无损检测 - 在动力电池TWh时代,无损、精准、高效的电池内部质量检测成为提升良率和保障安全的关键[1] - 公司工业CT采用微焦点/小焦点射线源与大尺寸面阵/线阵探测器组合,提供贯穿研发、生产、质控全流程的高精度透视解决方案[1] - 高功率小焦点和微焦点射线源配合大尺寸探测器,实现"精准透视+无损检测"的理想组合[1] - 该技术可识别微观缺陷、分析轮廓结构与壁厚均匀性,为优化工艺流程和提升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1] 高效产能与灵活定制 - 工业CT产能达到30PPM,支持定制化生产[3][4] - 快速模式可满足大规模生产线连续检测和实验室精密研究等多样化场景需求[4] 高精度无损检测 - 检测最高精度达10μm,能清晰呈现内部缺陷、夹杂物、轮廓与构造细节[5] - 支持设计与实物对比分析及壁厚测试,误判率不超过0.5%,漏杀率为零[5] 智能管控与深度分析 - 配备参数管控、权限管控、状态监控及一键换型功能,支持三维数据可视化[6] - 具备材料密度分析、精准尺寸测量、逆向工程等功能,检测数据可直接反馈至工艺优化系统[6] - 已应用于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及科研机构,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研发、质控、失效分析中发挥核心作用[6] - 持续深耕工业CT前沿技术,致力于提供更高效、精准、智能的无损检测解决方案[6]
日联科技20260626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公司 瑞凌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产品与业务布局** - 已构建全系列 X 射线检测产品矩阵,2024 年推出 180 千瓦 B 型 X 射线管等新品,2025 年扩大生产规模 [2][3] - 通过国内外六大研发生产基地实现全球化布局,国内侧重核心部件及不同设备生产,海外服务当地客户及头部厂商 [2][3][6] -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涵盖集成电路、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积极拓展新应用场景,降低对单一行业依赖 [2][3][4] - **订单与业绩** - 2025 年 1 - 4 月新增订单同比翻番,预计上半年订单接近翻番,受益于消费电子和锂电产业回暖及核心部件技术提升 [2][5] - 一季度应收账款增长 40%,存货增长 20%,合同负债增长 26%,固定资产增长 35%,表明业务扩张,对全年业绩有积极影响 [2][10] - 订单转化周期平均一到两个季度,集成电路类订单转化较快 [2][11] - 二季度收入和利润环比一季度改善,上半年业绩整体趋势向好 [9] - **市场与行业情况** - 2025 年消费电子和锂电产业订单量明显增加,出现边际改善 [7] - 电压影响检测精度,功率与穿透性能相关,高电压、高功率是检测设备发展趋势 [12] - 大功率小焦点摄像源市场空间最大,其次是闭管摄像源,开管摄像源市场空间较小 [12] - **并购情况** - 6 月 13 日并购珠海九源电力,其核心技术涉及电能变换和控制,产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测试等领域 [14] - 并购将丰富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产品系列,提供多样化检测解决方案,拓展至微电网系统变流器等领域 [14] - **下游领域发展** - 消费电子领域高速发展,上半年锂电设备订单同比增长超 100%,半导体和 AI 相关设备接近翻番增长,汽车电子和零部件同比增速达几十个百分点 [16] - 国内工业 X 射线检测设备国产化率低,进口替代空间大,公司在各细分领域市占率低,提升空间大 [16] - **不同类型订单情况** - 2025 年 1 - 6 月,约 40%新订单与新电池检测设备相关,约 35%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相关,约 20%涉及最佳安全基线及检测设备,还有部分小额订单 [21] - 开孔设备订单超出年初预期,截至 5 月中旬有超 20 次试用员订单,主要应用于封装行业 [19] - **海外业务与毛利率** - 2025 年马来西亚基地产能利用率提升,匈牙利基地 4 月投产进展稍慢,去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 8%,未来两到三年希望提升至 20% [22] - 过去几年整体毛利率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预计趋势延续,自制摄像头比例提高、高附加值设备销售增加、检测仪器对外销售增多等将提升毛利率 [23][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锂电技术持续性与上一波高景气度有差距,但 2025 年年初以来市场回暖超预期,国内一线厂商扩产,海外需求逐步释放,今明两年锂电需求强度可期待,但长远持续性不确定 [17][18]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未确定,固固结合材料对 X 射线检测有刚需,检测设备价值量高,目前面向固态电池的成熟检测设备未完全成熟 [20] - H 客户目前电子制造端设备营收达几千万级别,公司正尝试导入其半导体领域业务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