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基础设施
icon
搜索文档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5-20250815
东吴证券· 2025-08-15 10:03
宏观策略 - 2025年7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回升0.1个百分点至9.0%,主要受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2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和企业债融资支撑,但人民币贷款减少4263亿元,同比多减3455亿元 [16] - M2同比增速回升0.5个百分点至8.8%,主要因股市活跃推升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M1增速回升1.0个百分点至5.60%,财政支出改善是主因 [16] - 贷款结构显示票据冲量明显(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125亿元),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元(同比少增3900亿元),反映制造业"内卷"下加杠杆需求低迷 [16] 固收金工 - 科创债ETF成分券与非成分券利差分化:未纳入ETF的科创债信用利差达40BP以上的占比14.79%,显著高于成分券的5.94%,配置价值凸显 [1][18] - "反内卷"政策与供给侧改革对比:覆盖范围更广(新能源/半导体/高端装备等),市场化手段为主,需求侧刺激较弱,预计PPI年内回升至-1.5%但难转正 [2][22] - 10年期国债利率中枢从1.65%抬升至1.7%,股债跷跷板效应与流动性宽松预期形成对峙,银行间逆回购余额达10.98万亿元(2020年以来第三高) [4][25] 行业与公司 新能源 - 锦浪科技2025H1储能业务营收同比增314%(出货12万台),欧洲及亚非拉需求推动Q2出货环比翻倍,预计全年出货25-30万台(同比+180%) [32] - 德赛西威2025H1智能驾驶业务快速增长,海外贡献增量,维持2025年营收预测369亿元(同比+34%),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37%) [15] 消费 - 上美股份多品牌战略成效显著:韩束抖音美妆NO1(2024年营收占比82.3%),NEWPAGE婴童品牌同比增146.3%,2025H1净利润同比预增30.9%-35.8% [33] - 健盛集团棉袜业务新客户开拓中,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3.12亿元(PE 11X),管理层增持彰显信心 [12] 科技与制造 - 纳思达信创布局深化:奔图打印机适配华为鸿蒙系统,极海微车规芯片导入广汽/一汽等客户,2025年EPS预测下调至0.84元 [35] - 耐世特2025H1亚太区收入驱动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304.7%至0.63亿美元,维持2025年营收预测44亿美元(同比+3%) [36] 基建与服务 - 首程控股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80.19%至2.13亿港元,停车/园区资产运营收入占比超75%,REITs市场回暖助推业绩 [14] - 伟星新材零售渠道能力夯实,调整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8.89亿元(原10.82亿元),PE 19.7X [13]
工业经济回暖!西门子(SIEGY.US)Q2业绩超预期,维持全年销售额指引
智通财经网· 2025-05-15 15:26
公司业绩 - 公司第二季度工业利润增长29%至32.4亿欧元(36.3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27.5亿欧元,部分得益于出售布线业务给ABB获得的3.15亿欧元收益 [1] - 第二季度销售额增长7%至197.6亿欧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92.2亿欧元,订单增长10% [2] - 公司维持全年销售额增长3%至7%的预期,尽管"不确定性增加" [1] 业务表现 - 数字工业部门营收下降5%,但客户去库存趋势即将结束 [3] - 智能基础设施部门销售额增长12%,利润增长61%,受益于电线配件业务出售以及对电气化、配电和AI数据中心建设的持续需求 [3][4] - 移动出行业务营收和利润增长,受全球铁路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推动 [5] 管理层观点 - 首席执行官Roland Busch表示客户持续依赖公司技术,全球业务布局体现韧性 [2] - 3月时首席财务官Ralf Thomas指出关税不确定性导致客户推迟投资决策 [2] 行业趋势 - 公司业绩反映更广泛的工业经济状况,多数业务情况正在改善 [3] - 智能基础设施部门硬件与软件结合方案在建筑电力、供暖、制冷等领域需求强劲 [3]
杨元庆谈联想全球化20年:传奇还在继续!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10:18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立于40年前 由11位中国最早创业者在中关村传达室创建[1] - 公司发展经历自主创业 自有品牌 全球化 多元化四大阶段 每个十年主题鲜明[1] - 公司从Legend更名为Lenovo 彰显创新使命 并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登上世界舞台[1] 全球化战略成果 - 公司完成20年全球化旅程 通过收购IBM电脑和服务器 Motorola移动 NEC电脑 富士通电脑等品牌实现业务扩张[2] - 收购品牌被重新带回舞台中央 成为公司核心业务和能力 并构建全球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2] - 建立全球供应链和生产制造布局 延揽优秀人才 夯实全球研发底座[2] 业务组合与运营 - 公司从个人电脑向IT领域多元化拓展 形成智能设备 智能基础设施和智能解决方案与服务三大业务板块[1] - 打造业界最为均衡 最为全面的业务组合[2] - 通过大胆创新和高效运营提升行业标杆[2] 财务表现展望 - 2025/26财年预计将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好的年份之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