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驾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余凯于十周年谈地平线2.0:不断向高而行,始终希望成为「机器人的微软」
IPO早知道· 2025-06-23 12:59
公司发展历程 - 地平线成立于10年前,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深度神经网络专用计算方案的企业[2] - 公司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将目光放在长远的机器人时代,自主研发智能芯片和算法[2] - 10年后成为国内最大规模量产的智驾科技公司,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解决方案[4] - 2024年10月24日登陆港交所,创2022年以来港股和美股最大规模中国科技公司IPO[4] - 获纳入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并于6月20日收盘生效[4]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智能汽车是当前最核心的业务领域,已成为行业"最大公约数"[12] - 与超40家车企及品牌合作,涵盖前十大中国车企[12] - 前装量产出货超800万套,量产上市车型超200个,量产定点车型超310个[12] - 2024年中国OEM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份额超40%,稳居第一[14] - 2024年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市场份额33.97%,位居第一[14]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十年推出三代BPU智能计算架构,计算性能十年提升超1000倍[23] - 2023年发表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UniAD,获CVPR最佳论文[24] - 2024年推出通用视觉主干模型Vision Mamba,性能超越Vision Transformer[24] - 坚持软硬一体技术路径,不仅做芯片也做软件赋能[24] - 2024年研发投入31.56亿元,2025年将接近50亿元[25] 战略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与博世和电装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辅助驾驶产品[17] - 与大众汽车集团深化合作,通过合资公司加速全场景辅助驾驶方案研发[17] - 新增蔚来萤火虫、丰田、日产、现代等车企合作伙伴[15] - 与比亚迪、上汽集团、奇瑞集团、理想汽车等主机厂展开深度合作[14] 长期愿景与未来规划 - 长期愿景是投身通用机器人领域,打造赋能各种机器人应用的基础平台[10] - 汽车被视为机器人技术的第一个落地场景,未来可扩展至养老、农业、制造业等领域[10] -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的底层目标是为人类带来更多自由和选择[10] - 通过高研发投入创造技术隔离带,保持与竞争对手的差距[25] 投资者观点 - 苏格兰抵押信托基金在2020年首次投资地平线,IPO时再投资约2.6亿美元[7] - 投资理由包括软硬一体化能力、技术带头人余凯的全球影响力以及全球化潜力[8] - 看好地平线的"第二曲线"潜力,从汽车扩展到更广泛的机器人领域[8][9]
创投正迎来退出盛宴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2 16:49
港股市场热度 - 2025年1-4月已有19家企业完成港股上市,同比增长4家,募集资金213亿港元,接近去年同期3倍 [1] - 截至5月20日共有24家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合计募集资金超600亿港元,排队上市企业约150家 [1] - 消费赛道涌现"新消费三姐妹":泡泡玛特(3000亿港元)、蜜雪冰城(2000亿港元)、老铺黄金(1500亿港元) [6] 明星企业上市表现 - 布鲁可市值近400亿港元,君联资本为主要投资方,上市首日涨40% [2] - 沪上阿姨上市首日涨40%,市值超130亿港元,嘉御基金为最大机构投资方 [2] - 地平线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越疆机器人股价从18.8港元涨至60港元 [2] - 蜜雪冰城发行价202.5港元,首日涨40%,当前市值超2000亿港元 [4] - 映恩生物上市首日涨116.7%,市值近200亿港元 [4] 政策红利推动 - 港交所18C章降低市值门槛:已商业化企业从60亿降至40亿港元,未商业化企业从100亿降至80亿港元 [7] - "科企专线"新政允许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保密递表,保护商业机密 [8] - 截至4月30日有45家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 [9] 投资机构回报 - 蜂巧资本清仓泡泡玛特股份,14年投资回报达数百倍,Pre-IPO轮回报超10倍 [14][15] - 黑蚁资本同时投资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高瓴成为蜜雪冰城最大外部股东 [16] - 新鼎资本预计2025年将有7-8家被投企业赴港IPO [2] 行业选择差异 - 商业航天、光刻机等国产替代项目更适合A股,芯片设计、新能源车等全球化竞争企业倾向港股 [12] - 茶饮、餐饮及房地产企业通常更适宜选择港股上市 [13] - 消费和科技赛道头部企业受资本青睐,需足够体量维持交易活跃度 [11] 国际化战略价值 - 赴港上市可接触国际投资者、获取海外扩张资金、提升品牌影响力 [10] - A+H股上市需应对会计准则差异,需专业团队确保信息披露一致性 [10]
中企掀港股上市潮:消费与硬科技领衔,创投迎来退出盛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5:00
港股市场热度 - 2025年1-4月已有19家企业完成港股上市 同比增长4家 募集资金213亿港元 接近去年同期3倍 截至5月20日共有24家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 合计募集资金超600亿港元 目前排队上市企业数量约150家 [1] - 港股市场流动性大幅改善 消费股表现突出 "新消费三姐妹"泡泡玛特 蜜雪冰城 老铺黄金市值分别达3000亿 2000亿 1500亿港元 带动消费企业赴港热潮 [5] - 港交所推出18A 18C章节及"科企专线"新政 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已商业化企业市值门槛从60亿降至40亿港元 未商业化企业从100亿降至80亿港元 并支持保密递表 [6][7] 上市企业表现 - 消费领域:蜜雪冰城上市首日涨40% 市值超2000亿港元 老铺黄金首日涨70% 市值1500亿港元 布鲁可首日涨40% 市值近400亿港元 [4] - 科技领域:地平线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 越疆机器人股价从18.8港元涨至60港元 市值240亿港元 映恩生物首日涨116.7% 市值近200亿港元 [2][4] - A+H股案例: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等45家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 旨在获取国际融资 拓展海外业务 提升品牌影响力 [7] 投资机构回报 - 蜂巧资本清仓泡泡玛特股份 14年投资回报达数百倍 Pre-IPO轮回报超10倍 黑蚁资本同时投资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 高瓴成为蜜雪冰城最大外部股东 [10] - 新鼎资本去年3家被投企业港股上市 今年预计7-8家IPO 君联资本为布鲁可最大机构股东 嘉御基金为沪上阿姨最早投资方 [1][2] - VC/PE退出渠道改善 但仅头部企业股价飙升 普通企业赚钱效应有限 机构需向更早期投资下注 [11] 行业趋势 - 消费赛道:老乡鸡 遇见小面 零食很忙等已递表港交所 科技赛道特斯联 群核科技 希迪智驾等冲刺上市 [9] - 行业适配性:商业航天 集成电路卡脖子项目适合A股 芯片设计 自动驾驶 氢能等全球化竞争企业倾向港股 [9] - 茶饮 餐饮及房地产企业通常更适宜选择港股上市 [10]
五源刘芹:余凯是新一代创新型企业家,五源正跟着这群人持续进化
IPO早知道· 2024-10-24 12:02
地平线上市及融资情况 - 地平线于2024年10月24日以股票代码"9660"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3] - 公司获得五源资本、高瓴、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投资 以及大众集团、上汽集团、比亚迪等车企及产业链企业投资 [3] - IPO基石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等 累计认购约2.2亿美元 [3] - 五源资本从2015年种子轮开始持续投资 持有IPO前5.55%股份 为最大财务投资方 [3] 创始人余凯的特质 - 余凯具备高维思考能力 从技术创新产业高度规划公司愿景 而非仅聚焦产品 [5] - 早期即明确人工智能将催生机器人时代 定位为打造"机器人大脑" 类似计算机操作系统 [5] - 能接受"不以事小而不为"的建议 亲自执行首个订单 展现落地能力 [4][5] - 具备超强进化与学习能力 从技术背景转型为卓越的To B销售CEO [6] 地平线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经历9年摸索期 曾长期不被外界理解 但坚持定位未改变 [6] - 现已成为智能驾驶科技领域头部企业 [6] - 创始人余凯展现出新一代企业家特质 包括国际化视野、跨界学习能力和"六边形战士"潜力 [6] 五源资本的投资理念 - 投资核心在于"投人" 需与时俱进识别新一代企业家特质 [8] - 擅长在非共识阶段发现企业家潜力 如早期支持地平线 [8] - 2024年除地平线外 还收获晶泰科技(港股18C第一股) 并投资小马智行等前沿科技企业 [7] - 目标成为企业家"最早、最长期、最有影响力"的投资人 [2][8] 行业展望 - 预期地平线未来十年可能成长为BAT量级的科技公司 [7] - 科技创新2.0时代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超强学习能力的新一代企业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