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ODM

搜索文档
科技行业周报:算力景气持续,关注产业链延伸机会-20250811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8-11 23:15
行业投资评级 - 强烈看好AI应用驱动的算力需求持续高增长,海内外算力产业链共振 [2] - 看好下半年乃至明年国产算力的投资机会 [2] 核心观点 - 海外算力产业链需求旺盛,产业链对大厂来年资本开支计划火热探讨中,算力景气持续 [2] - 国内算力紧平衡状态将持续,国产算力的卡脖子环节如先进制程产能、先进封装产能、大模型适配、HBM供给等将逐步攻克 [2] - 海外算力产业链建议关注高端PCB、光模块、服务器ODM等细分行业,行业景气度高企,供需紧平衡状况有望持续 [3] 国外算力产业链投资机会 - 高端PCB产业链:NVIDIA Rubin系列机柜重点测试正交背板方案,取代铜缆方案,单机柜用到4块正交背板,单板价值量20-30万元,建议关注深南电路、景旺电子、东山精密 [6] - AI服务器使用的PCB上游材料供应紧缺将持续,行业价格和利润率水平有望继续上升,建议关注生益科技 [6] - 高端PCB设备供应紧张,订单爆满,部分设备涨价10%-20%,建议关注芯碁微装、大族激光、大族数控 [6] 液冷产业链机会 - 国产液冷龙头Y公司进入Meta液冷供应链采购名录,初步份额5-8%,建议关注英维克、川环科技 [5] - NVIDIA Rubin系列和谷歌TPU服务器推广全面液冷,AI服务器液冷渗透率将提速 [5] 国产算力供应链 - 建议关注寒武纪、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国产算力卡供应商及晶圆代工厂 [7] - 字节跳动ASIC芯片设计服务项目转向国内供应商,建议关注芯原股份 [7] 传统模拟芯片的周期复苏机会 - 模拟芯片受益于国产化替代,终端价格出现10-20%小幅上涨,建议关注华虹半导体、纳芯微、思瑞浦、圣邦股份 [9] 行业及公司动态 - 中芯国际2025年二季度收入22.09亿美元,环比下滑1.7%,毛利率20.4%,预计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5-7% [13] - 华虹半导体2025年二季度收入5.7亿美元,环比增长4.6%,毛利率10.9%,预计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10-13% [14] - 三星电子与特斯拉签署价值165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协议,合同期至2033年底 [14] - OpenAI启动挪威星际之门AI数据中心项目,计划部署10万颗Nvidia GPU [15]
摩根士丹利:中国的新兴前沿-投资于不断变化的趋势
摩根· 2025-05-14 1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工业行业观点为In - 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当局通过投资新兴产业推动价值链上移,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长期增长 [3][6][8] - 研究中国在研发、人才、资本、政策、市场需求和供应链基础六个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认为人工智能在中国广泛生态系统中有重大机遇,若政策解决经济均衡和地缘政治问题,中国可能从“1对N”创新转向“0对1”创新 [6][8] - 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半导体、先进材料和设备预计稳健增长,识别出28只股票抓住机遇 [6][8] - 中国新兴产业和价值链升级得益于完善供应链蓬勃发展,虽面临挑战,但政府刺激和经济复苏将消除投资者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担忧 [29] - 预计人工智能将重塑中国工业格局,在多领域带来变革并创造巨大价值 [37][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六要素框架 -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研发对工业化后期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百分比相对较低,但各下游产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增加,在机动车辆和机械领域研发强度领先美国,信息技术等领域正在追赶 [31] - **强大的人才库**:中国培养大量合格工程师,大学开设新兴专业,2022年工程专业毕业生约300万,超过所有发达市场 [31] - **充足的资本流入**: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2021 - 24年资本流入人民币20万亿元,半导体和机械贡献大,新材料等行业增长率强劲,运输等领域资金流入下滑 [32][33] - **强大和持续的政府支持**:政府战略举措降低进入壁垒和长期资本风险,新能源、半导体和航空航天是常引用行业,2025年强调“AI +”计划 [33] - **有吸引力的市场需求**:需求激增推动企业扩大生产、投入研发,3C、汽车和电气机械是2024年制造业收入最大贡献者,可选消费品和医疗健康消费贡献将增加 [34] - **稳固的供应链积累**:看好位于价值链上游、国产化率低、下游基础强大且潜在市场规模有吸引力的行业,上游芯片和软件挑战大,半导体设备和高端制造业国产化进展良好 [34] 国产化率变动模式 - 国产化进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下游上行时速度加快,上游国产化取决于下游水平,国产化率达40%左右价格竞争加剧,多数行业国产化率从 <10% 到 >50% 约需10年 [35] 宏观挑战和突破性机遇 - 中国供应链展示“1到N”创新实力,未来“0到1”创新可能面临国内经济不均衡和非关税技术壁垒挑战 [36] 人工智能为中国带来重大机遇 - 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为中国创造人民币11万亿元等值劳动力价值,占名义GDP的5.5%,中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强大,但计算实力在高端芯片方面相对落后,正通过多种方式缩小差距 [37][38] - 人工智能将加速自动驾驶,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药物研究,管理金融资产,保障金融安全等 [39] 股票机会 - 在汽车、硬件、互联网、工业、材料和半导体六个关键行业寻找产业升级机会,确定28只股票,如地平线机器人、亿航、立讯精密等,并给出各股票的市值、日均交易量、收盘价、目标价、投资逻辑等信息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