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COP30召开,气候治理亟待创新动力
国际金融报· 2025-11-19 16:17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正在巴西贝伦举行,此次会议聚焦气候融资、减排、适应能 力及气候韧性等关键议题的谈判,被认为是全球气候行动的关键时刻。各国领导人、政策制定者、科学 家及民间社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进《巴黎协定》目标并加速气候解决方案的实施。 尽管全球净零承诺不断增加,却难掩资金缺口扩大、转型速度不足、技术与政策落地不均衡等结构 性难题。在这一现实压力下,气候治理需要新的动力、更具约束力的机制,以及真正能缩小"承诺与兑 现"差距的解决方案。 "承诺"迈向"兑现"仍存落差 此次会议正值《巴黎协定》签订十周年的关键时期,全球"净零"目标虽已成为共识,但企业在 从"承诺"迈向"兑现"方面依然存在显著落差。 毕马威中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主管合伙人沈莹认为,过去十年大量企业设定了2050年或 2040年净零目标,却缺乏清晰的中期路线图和可操作的减排策略,治理与披露体系也未能同步跟上,导 致执行力不足。 同时,科技、商业模式与政策匹配不及时,企业在脱碳技术、流程再造、低碳商业模式探索上仍处 于试验或早期阶段。而政策机制(如碳价、补贴、市场化机制)在许多国家尚未成熟或落地迟缓,导致 执行被动、成 ...
COP30:在全球变局中坚定前行的气候行动
经济观察报· 2025-11-19 10:28
COP30大会背景与意义 - COP30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贝伦召开,恰逢《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和首届气候大会三十周年 [1] - 大会旨在为面临考验的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的信心与动力 [1] 全球气候治理现状与挑战 - 科学界警告全球升温仍可能超过1.5℃的关键控制线,但目标仍未失去实现的可能性 [2] - 部分发达国家出现气候政策倒退,美国政府重新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及相关融资机制 [2] - 国际法院确认各国有义务防止对全球气候系统造成重大损害,为全球气候法治注入积极信号 [2] 中国的气候承诺与行动 - 中国政府提交2035年版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目标到2035年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峰值基础上下降7%至10% [3] - 中国将建立完善的温室气体统计与监测体系,并纳入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管控 [3]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3] - 中国参与推动的“热带雨林永续基金”与“碳市场一体化开放联盟”有望在COP30上正式启动 [3] 气候融资目标与机制 - COP30将重点讨论落实“巴库–贝伦路线图”,目标到2035年每年动员1.3万亿美元气候资金,远超此前巴库确定的3000亿美元年度目标 [4] - 中国积极支持“南南合作气候基金”,通过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 [4] - 中国提出通过“创新融资机制”、“多边合作平台”和“绿色债券市场扩容”推动公私合作与区域协同减排 [4] 气候适应与公正转型 - COP30将审议《巴黎协定》“全球适应目标”的100项衡量指标 [5] - 发展中国家每年仍需3100至3650亿美元资金用于应对气候风险 [5] - 中国在海绵城市建设、生态防沙治沙、气候智慧型农业等领域积累了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5] - 大会将审议新的性别行动计划与公正转型工作计划,中国“以人为本、兼顾发展”的理念提供了解决方案 [5][6] 气候与贸易协调 - 发展中国家担忧发达国家的单边贸易措施可能造成新的贸易壁垒 [7] - 中国呼吁在多边框架下寻求共识,反对“绿色保护主义” [7] - 中国支持巴西建立“气候与贸易综合论坛”的倡议,以推动公平包容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7]
全球瞭望丨芬兰媒体:中国是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新华社· 2025-11-12 20:43
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与行动 - 中国不仅兑现了既有气候承诺,还提出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1] - 中国提出到2035年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并进一步减少碳排放等目标 [1] - 在受气候风险影响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技术与投资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气候政策立场 - 美国政府缺席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其干扰国际气候合作的做法引发外界担忧 [1] - 美国政府拒绝国际海事组织提出的旨在减少国际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净零排放框架" [1] - 欧盟各国在竞争力与气候目标之间寻求平衡、摇摆不定,这一政策调整可能削弱欧洲在气候行动方面的力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