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CUS
icon
搜索文档
以ESG实践赋能绿色产业 恒丰银行首笔CCUS项目贷款落地山东
齐鲁晚报· 2025-07-15 15:28
绿色金融与CCUS项目发展 - 绿色金融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恒丰银行积极布局绿色项目,落地全行首笔CCUS项目贷款,推动绿色信贷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1] - CCUS技术通过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实现永久减排,对实现"双碳"目标和支撑国家战略意义重大[1]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项目 - 滨州中裕食品拥有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首创"三产融合、绿色循环"模式,拟运用CCUS技术建设二氧化碳综合回收利用项目[2] - 项目采用低温精馏工艺回收酒精生产中的二氧化碳,预计年回收5万吨二氧化碳,节约标煤2万吨,碳减排1.36万吨[2] - 项目将驱动产业链绿色延展,实现降耗减排协同增效[2] 恒丰银行金融支持 - 恒丰银行滨州分行为中裕食品定制授信方案,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碳信用报告》挂钩,节省企业融资成本[4] - 分行投放全行首单CCUS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2600万元,支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4] - 截至今年6月末,恒丰银行绿色金融贷款较年初增长28.17%,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4]
海南发布降碳“路线图”: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00:20
碳中和路线图 - 海南计划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目标 [1] - 构建以电力零碳化、热力零碳化、终端电气化为核心的新型零碳能源体系 [1] - 同步建设产业降碳、城乡减碳、交通脱碳、生态固碳、智慧管碳、长效治碳六大体系 [1] 能源领域 - 确保昌江核电站二期建成投产,启动建设洋浦绿能项目 [1] - 发展建筑光伏电站和海上风电 [1] - 适时退出燃煤机组 [1] - 构建核电余热供热、高温气冷堆供热、垃圾焚烧及工业空气源热泵等零碳热力系统 [1] 交通领域 - 推动汽车、铁路、船舶、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及空港陆电改造 [1] - 建设智能充换电基础设施、车网互动系统及光储充换一体站 [1] - 到2030年,全省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清洁能源汽车占比100%,私人用车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100% [1] 产业方面 - 攻关高效太阳能电池、电化学储能、绿氢制甲醇及CCUS技术 [2] - 培育"风光氢储"高端装备制造链、"绿氢氨醇"特色产品链及"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航天产业体系 [2] - 加快园区低碳化与零碳园区建设 [2] - 目标是204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较峰值期下降65% [2] 城乡低碳转型 - 在农村推广"自发自用、余电互济、农机储能"的能源系统,实现2045年全覆盖 [2] - 建筑领域提升新建建筑本体节能率,推动既有建筑改造及设施设备全面电气化 [2] 生态固碳 - 开展林业、海洋、农业、地质四大领域固碳增汇行动 [2] - 聚焦碳汇技术支撑、国土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修复、蓝碳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 [2] - 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2] 长效机制 - 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系列配套政策 [2] - 建立以碳排放统计核算、碳足迹追踪、ESG评价为核心的低碳标准体系 [2] - 打造标准互通互认的绿色低碳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 [2]
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在京成立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1 19:56
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成立 -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石化牵头发起,联合50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单位和个人共同成立 [1] - 旨在搭建全球共享交流平台,汇聚世界高端智库力量,推动技术迭代创新应用,促进CCUS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中国石化将担当组织运营开拓者、产业探路者和行业生态贡献者,全力支撑组织高效运行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1] CCUS技术重要性 - CCUS在碳中和目标中累积减排贡献率约15%,是净零排放重要手段 [1] -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 [1] 各方表态与支持 - 中国科协高度赞赏并支持该组织,期待其推动国际协作、建设规模应用平台、打造国际产业生态 [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办事处称其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全力支持发展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强调组织定位为"服务者"与"协调者",将促进会员深度对话与实质性合作 [2]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专题论坛在京召开
新华社· 2025-07-08 17:30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专题论坛 论坛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专题论坛在北京召开,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及现代工程技术 [1]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许其功主持,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跨学科交流 [1] 核心研究进展与挑战 - 当前首要任务是构建协同增效研究框架和范式,现有评估框架缺乏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深度耦合及多目标协同路径机制 [1] - 政策路径受技术不确定性、老龄化抵销减排效益等因素制约 [1] - 需提升方法体系的系统化、智能化和精细化,针对行业异质性展开靶向治理 [2] - 路径机制需从静态后评估转向动态过程仿真,强调多目标、多要素、多尺度融合 [2] 行业技术应用与展望 - 钢铁行业需实现超低排放技术全面升级、污染物种类全覆盖、CCUS与生产融合、标准体系建设 [2] - 污水治理领域需发展地下式污水处理系统节能降碳协同增效核心技术体系 [2] - 临汾市产业集聚区案例提出建立绿色管理体系,实现多尺度绩效优化 [2] 未来研究方向 - 技术研究需围绕碳污产排转化原理及阻控增效机制,以多领域交叉为切入点 [2] - 决策支撑需从理论最优转向政策适用,考虑实施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和动态性 [2] 实践共识与建议 - 实践层面需加强减污与降碳的实质性融合 [3] - 未来需凝聚多学科共识,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多元智力支持 [3]
上任首月,中海油董事长张传江烧了哪“三把火”?
搜狐财经· 2025-07-08 10:34
公司新任董事长履职情况 - 张传江于6月6日接任中海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至7月6日履职满一个月 [1] - 新任董事长此前在大唐集团主导火电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模式"转型,具备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经验 [1] 能源转型战略方向 - 强调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及CCUS技术研究 [1] - 提出打造"风光储氢"绿色能源生产基地,结合海上风电制氢、管道掺氢输送、天然气掺氢发电等项目,建设综合能源基地 [4] - 推动"气化长江""气化珠江""气化运河""气化沿海"工程,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9] 增储上产与主业发展 - 调研中反复强调增储上产,要求做强勘探"龙头",锚定大中型油气田方向,提升储量管理能力 [6] - 要求陆上天然气业务锚定增储上产目标,优化管控模式并加强产业链协同 [6][7] - 研究总院需聚焦增储上产和科技攻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 海外业务与国际化布局 - 海油国际需优化海外资产布局,加强国际合作与对标管理,实现海外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 运营效率提升措施 - 天津片区调研时提出降本提质增效、精益管理、技术创新等要求,强调规模化、集约化开发 [2] - 天然气业务需多措并举实现全产全销,为产能释放提供保障 [7] - 气电集团需做好迎峰度夏/冬保供工作,确保关键时期能源供应稳定 [7] 科技创新与前瞻布局 - 在党代会要求加大前瞻性研究力度,抢占未来产业先发优势 [2] - 研究总院需加强装备自主研发能力 [4]
胜利油田一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齐鲁晚报网· 2025-07-03 09:34
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 - "百万吨二氧化碳捕集、管输、驱油与封存(CCUS)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 - 胜利油田CCUS示范工程项目入选国家"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模型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1] - 项目获全球碳封存领导人论坛旗舰项目认证,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影响力 [1] - 攻关掌握"存储、注入、分配、回注"全链条核心技术,5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2套装备申报国家首台套现场生产装备 [2] 智能化运营与效率提升 - 采用信息化运维模式管理15座注入站、180多台套设备和76公里单井注入管线,用工仅需60余人,相比传统模式节省约200人 [2] - 通过视频联动平台、SCADA操控系统和PCS智能分析系统实现远程巡检,1名员工可管理2至3座注入站 [2] - 实施扁平化运行管理,生产效率提升30%,打破传统组织架构壁垒,建立"产输注采"一体化运行机制 [3] - 机关技术骨干嵌入式轮岗提供支持保障,实现从"行政式"管理向"支持式"管理转型 [3] 安全管控与风险防范 - 建立"三道屏障"安全体系:关阈值警示、人工干预和自动连锁停机,实现全域15分钟快速应急响应 [4] - 精减35%冗余管线,减少76%法兰接口,现场风险总值降幅达75% [6] - 优选耐低温材质密封胶圈和紧固螺丝,调整密相泵技术规格,强化设备连接可靠性 [6] - 建立"异常提示、预警提醒、报警停机"三级管控模式,精准界定运行参数正常范围 [6] 战略发展与未来规划 - CCUS技术是实现脱碳固碳、净零排放的重要托底技术,推动减排降碳与驱油增产"双赢" [6] - 胜利油田将融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打造"源汇匹配"生态圈 [7] - 计划构建环渤海湾CCUS工程枢纽,加快规模化应用进程,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幅消纳区域碳排放 [7]
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打造新型能源体系正当时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09:57
能源体系转型 -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时代命题 能源化工行业需以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打造新型能源体系 [1] - "十五五"时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攻坚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加速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 [1] - 到2060年中国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以下提升至80%以上 需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燃料路径利用 拓展原料路径利用 研发碳捕集新技术 [1] 传统能源转型路径 - 传统化石能源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发挥主体能源作用 推动洁净能源规模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 [2] - 氢能发展为钢铁石化等难脱碳领域提供碳减排解决方案 生产过程低碳化是行业绿色发展必由之路 [2] - 中国石化已投产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CCUS示范项目)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百万吨 [2] 能源安全保障 - 能源规划需将保供放在首位 化石能源要发挥煤炭供能主体能力 提升油气特别是天然气供应能力 [3] - 非化石能源需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 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 [3] - 行业需以需求为导向攻关关键技术 提升数字化水平 建设零碳园区和工厂 提高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3] 行业活动 - 论坛发布《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 为80余家企业颁发"双碳"目标优秀案例证书 [3] - 会议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 《中国石油石化》和《国企》杂志社承办 [3]
京津冀最大规模CCUS项目“吃”碳又“吐”油
项目概况 - 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CCUS项目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20万吨 [1] - 项目分为注气采油期和碳埋存期两个阶段,计划部署注气井3口、采油井20口、观察井2口 [2] - 全试验周期计划注碳1250万吨、埋存847万吨、产油316万吨 [2] 技术突破 - 探索形成"腰注顶采""单井吞吐"等注气模式,增油效果显著 [1] - 二氧化碳混相重力驱技术使驱油效率较常规注气重力驱提高20% [1] - 破解混相压力值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地层流体重新分布形成富集油带 [2] 运营进展 - 2022年11月投产以来已由单井试注转为站场整体注气,日产油40吨 [2] - 2025年计划注碳量达15万吨 [2] - 被列为集团公司"四大六小"CCUS重大开发试验项目之一 [2] 战略意义 - 构建二氧化碳捕集、管输、埋存和驱油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1] - 为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潜山油藏提供剩余油动用新路径 [1] - 实现节能减排和增油稳产双重目标 [2]
MHMarkets迈汇:巨头竞逐“碳捕新赛道”
和讯网· 2025-06-30 20:56
全球CCUS市场发展现状 - 全球CCUS市场预计到2050年处理能力将扩大至每年2,061百万吨,是当前水平的28倍,市场总价值有望突破1.2万亿美元 [1] - 目前全球已有约50个CCUS项目投入运营,年总捕集能力为5,100万吨,投资承诺金额累计达800亿美元,集中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 [1] - 能源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预计未来十年增长可能低于预期22%,主要受美国立法进程不确定性和亚洲市场政策落地缓慢影响 [1] 主要能源公司布局 - 埃克森美孚成为CCUS领域先锋布局者,其最新项目计划为美国数据中心提供低碳电力,同时实现超过90%的碳排放捕集与封存 [2] - 埃克森美孚已签署涵盖钢铁、氢能与氨产业的碳封协议,年封存规模达到670万吨 [2] - 埃克森美孚2023年以49亿美元收购碳捕领域专营公司Denbury Inc,后者拥有全美最长的二氧化碳输送网络(约1,300英里) [2] - 欧洲能源三巨头Shell、Equinor与TotalEnergies宣布斥资7.14亿美元扩建"北极光"CCS项目,年处理能力已提升至500万吨 [3] 商业模式与经济效益 - 美国45Q条款提供的税收抵免正成为推动碳捕存投资的关键激励 [2] - CF Industries表示其Donaldsonville CCS项目预计可每年带来1亿美元自由现金流 [2] - 埃克森美孚CEO表示未来十年内其低碳业务有望带来上千亿美元营收,甚至超过传统油气主业 [2] 区域发展挑战 - 加拿大Pathways Alliance项目预计投入165亿美元,但随着前总理特鲁多辞职,该项目面临不确定性加剧 [3] - 加拿大油砂行业每桶石油碳排放量高达160磅,居全球首位,导致多家国际能源公司逐步撤离该地区 [3] 行业前景展望 - 碳捕集在全球减排中的占比仅为4%,远低于实现气温控制目标所需的6% [1] - 尽管碳捕集尚无法独立完成全球减排目标,但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柱,其政策驱动性与长期回报潜力正吸引越来越多传统巨头入场 [4]
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蕴 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为北疆绿色金融画卷添彩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30 16:26
绿色金融合作成果 - 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订《深化绿色金融合作共同守护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战略合作协议》,累计投放绿色融资512亿元,履约率102.4%,绿色企业客户服务数超额完成协议约定 [1] 碳达峰试点城市金融服务 - 呼和浩特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城市达4家,公司通过"融资+融智"综合服务支持试点城市建设 [2] - 联合兴业研究公司举办"金融助力五大任务"行业研讨会,分享碳金融、新能源领域研究成果,并落地全区首笔林草碳票质押融资贷款 [2] - 与包头市签署气候投融资试点战略合作协议,与鄂尔多斯市签署碳达峰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宝丰能源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 [2] 绿色金融政策参与与建言 - 总行绿金专家多次受邀参加人行金融学会年度研讨会、金融办绿色金融专题活动,分享国际国内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经验 [3] - 连续受邀参加自治区工信厅工业绿色发展培训会议,介绍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助推工业企业绿色转型 [3] - 与自治区水利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参加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接会,讲解水资源金融产品及案例 [3] 绿色金融创新与贷款增长 - 落地全区首笔"节水贷"业务、全国首单CCUS领域项目、全国首单钢铁行业"碳中和"债券等创新业务 [3] - 截至2025年4月末,绿色贷款余额135.79亿元,较年初新增21.67亿元 [3] 新能源与能源转型支持 - 近三年为风电光伏一体化、抽水蓄能、新能源电池及储能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绿色金融支持,累计投放融资近200亿元 [4] - 向涉煤行业投放各类融资近300亿元,牵头落地宝丰煤制烯烃现代煤化工项目银团贷款(总规模135亿元),项目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400亿元、纳税超60亿元 [4] 生态治理与创新金融工具 - 联合蒙草集团、三峡集团参与荒漠化综合防治、"三北"工程建设,2024年投放5亿元,2025年1-4月为巴彦淖尔市防沙治沙项目投放2.25亿元 [5] - 支持三峡集团库布其沙漠光伏治沙项目,创新落地全国首单社会责任债(发行金额1亿元),精准支持防沙治沙 [5] 新质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支持 - 重点支持算力网络、稀土新材料、新型储能等产业领域,累计落地算力网络项目贷款9.35亿元,助力打造国家"东数西算"绿色算力中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