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正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非洲关键矿产战略地位凸显
中国能源报· 2025-10-30 08:45
非洲转型矿产的战略地位 - 非洲凭借储量丰富、品位高的资源禀赋,正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战略支点,铜、锂、钴、镍、稀土、铂族金属等八类关键矿产是清洁能源产业链的"物质基石" [3] - 刚果(金)拥有全球54.55%的钴储量,2024年钴产量占比超75.86%;南非和津巴布韦的铂族金属储量占全球79.26%;几内亚铝土矿储量占比25.52%,是中国铝产业的主要进口来源 [5] - 非洲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为绿色矿山和低碳冶炼提供了天然优势 [5] 非洲矿产开发面临的挑战 - 非洲矿产开发面临基础设施滞后、加工能力薄弱、政策不确定性等挑战,多数国家长期陷入"低端锁定困局",资源出口附加值低 [5] - 刚果(金)钴矿储量占全球约55%,但本地精炼能力不足,70%的钴矿以原矿形式出口;南非虽拥有全球近80%的铂族金属,但深加工技术缺失导致价值链外溢 [5] - 非洲矿区普遍面临电网薄弱、柴油发电成本高昂的痛点,每度电成本达40至50美分 [7] 中非矿产合作的互补性与模式 - 中非在资源、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具有显著互补性,铂族金属和钴在非洲储量占比达79%和55%,而中国在勘探、开采、冶炼等领域有技术积累 [6] - 非洲1万公里铁路、10万公里公路等基建合作成果,为双方构建闭环产业链奠定了基础,中国企业参与的港口、电网项目已显著提升矿产物流效率 [6] - 合作模式正从"资源换资本"转向"产业共建",并推广"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联动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6][8] 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实践 - 中国企业的绿色实践成为合作新亮点,例如纳米比亚铀矿项目试点12兆瓦光伏自供电,推广电动矿卡、无人矿卡及换电设备,实现矿山低碳化运营 [7] - "矿区微电网+光伏储能"模式被视为最可行的解决方案,相较于非洲国家难以支撑的"大电源+特高压"方案,"光伏+储能+柴油"独立微网更具商业可行性 [7][10] - 研究提出的"零碳矿山"概念与国际矿企趋势高度契合,中国企业应通过绿色技术赋能提升竞争力 [8] 合作建议与未来方向 - 需建立资源主权与投资者权益的动态平衡机制,通过ESG标准落地和社区共建增强合作韧性,并关注资源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博弈风险 [8] - 融资方面可探索与欧美、中东国家开展三方合作,通过政策性金融、绿色基金和PPP模式分散风险,并强调"公正转型"理念,让矿区青年参与资源开发 [10] - 未来需构建"技术培训—联合研发—产业孵化"一体化网络,帮助非洲培育内生动力,并细化本地化加工、微电网建设等实操路径 [10]
中欧绿色治理智库研讨会在京举行
证券时报网· 2025-10-20 20:53
研讨会概况 - 中欧绿色治理智库合作项目研讨会于10月13日在北京举行[1] - 会议旨在加强智库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中欧绿色发展[1] - 来自中国和欧盟多个国家知名智库机构的资深专家出席[1] 会议内容与成果 - 双方交流分享了中欧在生态文明建设、土地利用减碳等领域的实践经验[1] - 会议对深化合作提出展望,共同探索更多绿色治理与公正转型的新路径[1]
聚焦“以人为本”,各界代表共探山西“煤转旅”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9:01
核心观点 - 山西省正推动煤炭企业向文旅产业转型 即“煤转旅” 以实现从资源依赖到人文驱动的模式演进 [1] - 转型被视为解决近三百万煤炭从业人员生计问题的重要途径 但面临融资 人才 管理等多重挑战 [2][3] 转型驱动因素 - 煤炭企业转型文旅是资源优势 政策引导 资本转化和社会需求的综合驱动结果 [1] - 旅游业为资源型城市提供了可持续的未来 特别是在煤炭资源终将枯竭的背景下 [2] 转型挑战与瓶颈 - 煤企转型面临融资坎 人才坎 管理坎等核心挑战 [1][3] - 文旅发展最缺乏的是人才 需要成为人才交流与共创的聚集地 [2] - 政府支持至关重要 需在文旅资源联动 产业链拉长 基础设施提高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3] 转型方向与模式 - 长远发展方向包括打造乡村休闲游和工业遗址景点 [2] - 转型需建设体验性服务 如场景构建和沉浸式体验 以满足游客情绪需求并刺激消费 [2] - 煤企在转型过程中往往兼顾接替产业培育 地区就业吸纳 生态环境改善等多重“公正转型”目标 [3] 案例与举措 - 报告深度分析了山西四个不同所有制煤企转型文旅产业的成功经验 [1] - 云冈学学院的任务是培养人才 创新研究 服务社会 以支持未来转型 [2] - 研讨会是山西“煤转旅”探索与研究的起点 未来将持续关注此类议题 [3]
聚焦“以人为本” 各界代表共探山西“煤转旅”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2:45
文章核心观点 - 山西省正推动煤炭企业向文旅产业转型,这是一场涉及政府、资本与人才的深层变革,旨在实现从资源依赖到人文驱动的模式演进 [1] - 山西煤企转型文旅是资源优势、政策引导、资本转化和社会需求的综合驱动结果,转型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转”与“往哪转” [1][3] 转型驱动因素与背景 - 转型处于山西省煤炭行业转型与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并在“双碳”背景下寻求平稳过渡 [1] - 煤炭企业转型文旅是资源优势、政策引导、资本转化和社会需求的综合驱动结果 [1] - 旅游业被视为在煤炭资源终将枯竭的情况下,为地区提供可持续未来的关键 [2] 转型面临的挑战与需求 - 煤企转型需要跨过融资坎、人才坎、管理坎 [1][3] - 未来山西将有近三百万与煤炭行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解决生计问题 [2] - 文旅发展最缺的是人才,当前焦点是聚集人才,打造人才交流与共创的聚集地 [2] 政府与政策支持 - 煤企转型需要政府政策在文旅资源联动、文旅产业链条拉长、配套基础设施提高等方面提供支持 [3] - 政府支持对煤企转型至关重要 [2] 转型方向与模式 - 煤企在转型过程中兼顾接替产业培育、地区就业吸纳、生态环境改善等多重“公正转型”目标 [3] - 长远来看,打造乡村休闲游和工业遗址景点可能是未来的方向 [2] - 转型文旅可采用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目前阶段需要建设体验性服务,如场景构建、沉浸式体验来满足游客情绪需求 [2] 具体案例与经验 - 报告深度分析了山西四个不同所有制煤企转型文旅产业的成功经验、发展瓶颈和未来挑战 [1] - 云冈石窟的建设历程以及古城“东南邑”项目被作为亮点案例提及,后者规划方案已调整十几版 [2] - 通过人才培养服务社会转型被视为学院的重要使命 [2]
哥伦比亚矿能部将审查监管以降低天然气运输成本
商务部网站· 2025-09-25 01:10
政府监管审查 - 哥伦比亚矿能部将对天然气运输规定进行审查 [1] - 审查旨在降低波哥大、卡塔赫纳等线路的运输成本 [1] 成本降低预期与投资计划 - 监管审查预计可使特定线路的天然气运输成本降低约50% [1] - 该举措属于"生命走廊"计划的一部分,并将结合矿区划定 [1] - 计划包含总额达4330亿比索(约合1.12亿美元)的投资 [1] 投资目标 - 投资将用于推动公正转型、产业重构、公共服务改善及环境治理 [1]
iGDP创始人胡敏: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紧迫的问题 是确保绿色技术的全球流通
新浪财经· 2025-07-11 09:31
全球气候变暖与减排路径 - 2024年被确认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2025年高温热浪持续加剧全球气候目标实现难度[1][6] - 控制全球变暖幅度不超过1.5℃的目标实现难度较高,中国减排政策稳定但美国等国政策存在不确定性[6][10] - 二氧化碳减排对长期温控更关键,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对短期气温变化影响更大,中国正实施全口径温室气体管理[6][10][15] 可再生能源与能源转型 - 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已成定局,市场力量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但美国政策倒退延缓转型速度[6][11] - 中国"沙戈荒沙漠太阳能和风能基地"试点项目受国际关注,涉及除尘后水资源回收等技术细节[7] - 5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超90GW,但增量仍无法完全满足电力需求增长,部分依赖煤炭[15][16] 绿色技术与供应链 - 清洁能源技术需突破地缘政治贸易壁垒,确保全球供应链畅通,如电动汽车电池依赖刚果、印尼等国的关键矿产[14][15] - "电池护照"试点项目通过信息共享追踪电池生态足迹,AI技术可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8][10] - 钢铁行业通过"产品强制性能耗标准"实现全球领先能效,但材料效率仍需提升[17] 制冷技术与电网管理 - 制冷负荷纳入虚拟电厂体系可显著降低电网峰值负荷,苏州、广东等地已实践需求侧管理技术[12] - 低成本制冷技术(如喷雾风扇、个性化设备)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具有公平性意义[12][13] - AI技术可优化荒漠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系统性规划,提升储能配置效率[16] 公正转型与国际合作 - 中国煤炭资源型地区转型通过主动规划技术路线(如充电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18] - 发展中国家呼吁建立损失损害基金,发达国家需提供资金支持适应项目[19] - 巴基斯坦和印度通过种植红树林等特定树种调节潮汐,缓解洪水灾害[7] ESG发展动态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14项服务,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并推动中国ESG评价标准建立[1][20] - 中国在植树造林领域的投入和成效全球突出,但南欧等地荒地利用不足[7]
习近平:中国将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气候治理国际合作 - 坚守多边主义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通过多边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3] - 深化国际合作 以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 推动绿色技术和产品自由流通 中国将深化南南合作 [3] - 推动公正转型 协同推进民生福祉改善和气候治理 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3] - 强化务实行动 各国应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的行动纲领 中国将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3] 中国绿色发展成就 -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4]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4] - 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 [4] -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 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减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