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零目标
搜索文档
COP30召开,气候治理亟待创新动力
国际金融报· 2025-11-19 16:17
COP30会议背景与核心议题 -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西贝伦举行 聚焦气候融资 减排 适应能力及气候韧性等关键议题谈判 推进《巴黎协定》目标并加速气候解决方案实施 [1] - 全球净零承诺增加但仍面临资金缺口扩大 转型速度不足 技术与政策落地不均衡等结构性难题 [1] 企业净零承诺与执行落差 - 企业在从承诺迈向兑现方面存在显著落差 大量企业设定了2050年或2040年净零目标 但缺乏清晰的中期路线图和可操作的减排策略 [3] - 科技 商业模式与政策匹配不及时 企业在脱碳技术 流程再造 低碳商业模式探索上仍处于试验或早期阶段 [3] - 政策机制如碳价 补贴 市场化机制在许多国家尚未成熟或落地迟缓 导致执行被动 成本高 投资回报时间长 [3] - 价值链复杂 责任边界模糊 尤其对于跨国或多层供应链企业 其排放源 减碳责任在供应商 物流 用后环节 [3] 构建可落地的净零路径 - 净零转型关键在于建立覆盖治理 投资 技术和供应链的系统化执行机制 [5] - 推动企业从承诺走向落地需在三方面同步推进 强化治理体系 明确董事会与管理层责任 设定中期目标 把脱碳纳入运营与资本决策 [5] - 制定技术与投资路线图 识别关键减排杠杆 推动技术商业化 将减排要求延伸至供应链 [5] - 通过内部碳价 绿色金融和分阶段投资机制 将转型纳入财务体系 [5] 自然资本与财务披露的兴起 - 全球监管与投资者对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等自然资本关注度快速上升 [6] - 逾700家机构 管理资产约22万亿美元 对自然相关财务披露表示对齐或采用意向 [6] - TNFD正成为投资者评估企业自然风险与增长机会的通用工具 帮助企业识别生态退化 水资源紧张等风险 支持布局生态修复等自然正向商业机遇 [6] 气候转型中的创新维度 - 气候转型创新涵盖三大维度 技术创新包括可再生能源 氢能 CCUS 智慧电网和数字碳管理等关键技术 [9] - 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能源即服务 碳资产平台 供应链循环体系等机制 使低碳技术具备商业可行性 [9] - 政策与资本配置创新通过绿色金融 碳市场 混合融资与内部碳价等制度设计 确保资金流向可减排项目 [9] 人工智能在气候行动中的作用与挑战 - AI被广泛用于碳排放测算 能源效率优化和供应链碳追踪等场景 实现更精准的排放识别和更高效的能耗管理 [10] - AI应用于数据中心能源调度和绿色电力配置 使算力增长与低碳运营相结合 [10] - AI本身能耗迅速攀升可能带来新的碳排放压力 算力扩张速度若快于清洁能源供给 会形成高碳算力风险 [10]
英媒感叹:中国电池领先太多了
环球网资讯· 2025-11-15 07:09
行业地位与规模 - 中国生产的锂电池占全球总量的3/4以上 [1] - 全球十大电池制造商中,有六家总部位于中国 [1] - 中国已成为实现全球2050年净零目标不可或缺的电池行业领军者 [1] 成功关键因素 - 国家政策支持以及企业在大规模生产和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是产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1] - 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有助于控制成本并确保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 持续创新是中国电池制造商保持领先地位的另一关键因素 [2] 人力资源优势 - 中国拥有庞大的电池工程师队伍,通过高校和公司提供的针对性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 [2] - 工程师是精通生产流程、了解市场需求的实践型工程师,能迅速改进现有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 [2] 竞争壁垒与可持续性 - 中国的产业集群和供应链垂直整合优势难以被复制 [2] - 中国的生产规模使得其他国家在技术的商业成功层面难以企及 [2] - 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在全球电池供应链中的长期领先地位,其他国家难以追赶 [3]
隆基绿能:将参与巴西COP30核心议程,以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助力全球实现净零目标
新浪财经· 2025-11-12 15:08
公司动态 - 隆基绿能将参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COP30)[1] - 公司将携一揽子成果与全球合作伙伴及利益相关方探讨未来十年如何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并构建坚韧的零碳世界[1] - 公司将继续提供企业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以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实现净零目标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1]
隆基绿能:将参与巴西COP30核心议程 以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助力全球实现净零目标
中证网· 2025-11-08 13:13
公司动态 - 隆基绿能将参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COP30)[1] - 公司将以“绿色创新成就共同未来”为主题,举行关于气候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公正转型等主题活动[1] - 重点展示公司在科技创新、能源公平、自然向善、在地保护等方面的持续引领成果[1]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创始人李振国表示,气候行动的本质是一场围绕能源系统的深度革命[1] - 公司使命是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使绿色能源成为人人可负担、供应稳定、覆盖广泛的普惠性能源解决方案[1] - 公司期待在COP30与各方携手,共同推动零碳愿景的加速落地[1] 会议核心议题 - 公司将与全球合作伙伴探讨未来十年如何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构建坚韧的零碳世界[1] - 公司将继续携企业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实现净零目标[1] - 公司旨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公正转型积极贡献“中国方案”[1]
外媒:对冲基金游说英国政府豁免新气候监管要求
环球网· 2025-11-07 18:08
行业游说行动 - 对冲基金行业正积极游说英国政府 试图将自身排除在即将推行的气候监管新规之外 [1] - 此举紧随欧盟类似运动取得进展之后 [1] - 另类投资管理协会反对英国政府拟议中要求企业提交气候转型计划的新规 [3] 反对新规的核心论点 - 新规将迫使专注于短期投资的基金将其投资策略与长达数十年的碳排放情景相挂钩 被认为既不切实际也缺乏合理性 [3] - 对于投资期限相对较短的基金而言 制定到2050年的气候转型计划可能并无实际意义 [3] - 若基金主要从事利率交易等与实体经济关联度较低的金融工具投资 制定此类长期计划更显牵强 [3] - 欧盟的公司可持续报告指令等监管要求已因给成员带来不合理负担而引发批评 常迫使金融机构重复提交已披露的信息 [4] - 强制要求提交转型计划可能为金融行业带来新的法律风险与成本上升 担忧政策沦为打勾式合规 [6] 新规的背景与范围 - 英国政府推动气候监管源于2024年法院一项有利于环保活动人士的裁决 该裁决认定英国现有气候政策不足以实现其净零目标 [3] - 拟议的气候转型计划是英国政府即将推出的更大规模可持续金融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 [3] - 若最终实施 新规将覆盖所有受英国监管的资金管理者 银行 保险公司及养老基金 包括总部位于英国境外的企业子公司 同时伦敦证券交易所富时100指数成分股公司亦被纳入约束范围 [4] 其他相关立场与观点 - 另类投资管理协会管理的资产规模达4万亿美元 其立场并非反对金融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而是强调需甄别真正有效的措施 [4] - 气候相关投资者集团建议英国采取分阶段推进策略 优先针对大型企业并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灵活性 该集团管理资产约75万亿美元 [4] - 贸易组织英国金融业呼吁政府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 表示需要及时且适当的政府政策 技术进步及协调行动才能确保政策落地 [5]
全球油气发现量持续十年下降
中国化工报· 2025-11-04 10:59
全球石油发现量趋势 - 全球常规油气年发现量从2010年前后的超200亿桶油当量急剧下降至约55亿桶油当量(2023年至2025年9月年均)[1] - 2020年以来全球年均发现量仅略超80亿桶油当量,显示发现量持续萎缩的趋势[1] - 发现量收缩反映了油气行业战略从追求面积广度转向以战略精准度为核心[1] 勘探战略与热点区域 - 行业战略聚焦于少数高产盆地,包括纳米比亚奥兰治盆地、苏里南深水盆地、巴西盐下盆地和基础设施完善的近场勘探地区[1] - 全球石油发现量高度集中在纳米比亚、圭亚那、巴西和苏里南等特定热点地区[1] - 优势勘探项目融合先进地下数据集、低成本近场回接技术、数字技术应用和低碳基础设施以平衡风险与收益[1] 关键勘探突破与区域转移 - 2006年巴西盐下图皮油田(现卢拉油田)的发现是第一次变革,通过突破厚盐层成像和开采技术重新定义全球勘探边界[2] - 埃克森美孚2015年在圭亚那斯塔布鲁克区块发现丽莎油田,开启21世纪最成功的新油气区之一,迄今发现约130亿桶油当量可采资源[2] - 纳米比亚奥兰治盆地成为最新突破点,过去3年的发现使其成为至2030年最具前景的新油气区[2] 行业主要参与者角色 - 国际石油巨头(如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能源、壳牌等)和国家石油公司是全球新发现资源的主体[3] - 自2015年以来,六大国际石油公司贡献了约22%的发现量,凭借先进技术开拓新油气区并缩短开发周期[3] - 国家石油公司如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等致力于储量接替并强化其国际领军地位[3] 勘探萎缩的影响与挑战 - 勘探活动和发现量持续减少导致项目储备萎缩,威胁全球油气供应与长期需求的平衡[4] - 发现量萎缩的背后是勘探支出的急剧下降,受外部压力和内部战略调整共同影响[4] - 缺乏持续勘探将导致油气供应短缺和价格波动,进而威胁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的稳定性[4]
KBR(KBR)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30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营收为1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年初至今增长5% [6][18] - 调整后EBITDA为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EBITDA利润率为12.4%,同比提升超过100个基点 [8][18] - 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02美元,同比增长21% [8][18] - 第三季度运营现金流为1.98亿美元,年初至今运营现金流为5.06亿美元,同比增长24%,现金转换率超过130% [8][18] - 净杠杆率降至2.2倍 [23] - 本季度向股东返还超过1.2亿美元资本,年初至今累计返还超过3.6亿美元 [10][24][3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任务技术解决方案(MTS) - 营收为1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19] - 调整后EBITDA为1.43亿美元,利润率略高于10% [21] - 国防与情报业务增长14%,得益于国际业务和LinkWest的增长 [20] - 战备与维持业务下降22%,主要由于国防部战略调整 [20] - 科学与航天业务下降5%,主要受NASA整体资金和决策延迟影响 [21] - 本季度订单出货比为1.4倍,待执行合同加期权价值达197亿美元,较上季度增加近20亿美元 [13][16] 可持续技术解决方案(STS) - 营收为5.25亿美元,同比下降约1%,主要由于订单确认时间靠后 [21] - 调整后EBITDA为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3%,EBITDA利润率为23.5% [22] - 利润率反映了Plaquemines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强劲贡献,但被利润率较低的特有设备销售所部分抵消 [22] - 本季度订单出货比为1.2倍(不包括液化天然气项目),待执行合同为37亿美元 [16] - 近期投标管道超过50亿美元(不包括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较第二季度的45亿美元增长20% [16][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超过60%的调整后EBITDA对美国政府的支出预算和停摆风险零敞口 [9][35] - 美国政府业务方面,已获资金支持的待执行合同为20亿美元,相当于超过5个月的当前营收水平 [26] - 国际业务表现强劲,特别是澳大利亚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英国和欧洲市场在国防审查尘埃落定后也表现良好 [46][113][115][116][117] - 中东地区活动增加,公司在伊拉克、阿布扎比和科威特等地获得新合同 [12][7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宣布计划在2026年中后期将MTS业务分拆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SpinCo) [31][33] - 分拆旨在创建两家业务纯粹的上市公司,以增强战略聚焦、运营独立性和财务灵活性 [31][32] - 分拆准备工作按计划进行,包括历史分拆财务报表审计和Form 10文件准备,SpinCo的CEO和CFO招聘工作也在进行中 [33] - 公司致力于通过地域扩张(如中东)和专注于液化天然气、氨肥、能源可负担性和循环经济等更具潜力的市场来应对行业挑战 [7] - 公司强调其行业领先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包括93%以上的零伤害天数和获得MSCI AAA评级 [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美国政府停摆导致新合同授予和抗议裁决暂停,预计会造成进一步延迟,目前有30亿美元已中标但处于抗议中的合同无法确认 [14][26][27] - STS业务在2023年面临多个不利因素,包括液化天然气项目延迟、石化产品供应过剩导致项目取消、中东动荡以及新关税延迟投资 [6][7][27] - 尽管存在挑战,管理层对STS业务在2026年的增长势头表示乐观,并重申了对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目标的承诺 [42][43] - 对于MTS业务,管理层对国防与情报领域的增长前景充满信心,尽管科学和航天领域存在预算压力,但整体业务有望实现既定增长目标 [45][46] - 公司指引假设政府停摆将在11月得到解决,2023年全年营收指引更新为77.5亿至78.5亿美元,中点与之前持平,利润指标和现金流指引保持不变 [27][2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2024财年营收的38%(相当于29亿美元)用于可持续发展倡议,较上年的25亿美元有所增加 [5] - 公司设定了与净零目标一致的科学基础近期目标 [5] - 布朗与鲁特工业服务合资企业的私人股权合伙人更替带来了约8000万美元的投资现金流 [19] - 资本支出已恢复正常化,低于营收的0.5% [24]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STS业务2026年增长前景 - 提问者询问STS业务在2026年是否仍能保持11-15%的增长范围及增长来源 [40][41] - 管理层回应称,基于第三季度和预期的第四季度订单出货比,对2026年的增长势头有良好可见度,并重申了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目标,意味着需要实现两位数增长 [42][43] 关于MTS业务2026年展望及各部分业务互动 - 提问者询问在国防与情报业务增长14%的背景下,MTS业务2026年能否保持强劲增长,以及各业务部分如何互动 [44] - 管理层指出,科学和航天预算面临压力,但国防与情报领域支出增加,公司在该领域定位良好;战备与维持业务在经历欧洲司令部工作减少后,有望在明年实现增长;国际业务(如英国、澳大利亚)也表现强劲,整体业务有望实现既定增长目标,可能处于目标区间的低端 [45][46][47] 关于NASA预算削减对MTS的影响 - 提问者询问NASA预算削减对MTS业务在2023年剩余时间和2026年的影响 [54] - 管理层表示,2023年剩余时间影响很小,因为大部分工作被视为必要;2026年情况尚不明确,但科学领域业务占投资组合比例低于25%,且利润率较低,对底线影响相对较小;预计在人类航天性能等领域投资会增加 [55][56][57] 关于液化天然气项目机会 - 提问者询问液化天然气项目机会的活跃度及进展 [58] - 管理层提到Plaquemines项目进展顺利,贡献将持续到2027年初;Lake Charles项目的最终投资决定预计推迟至明年第一季度,但成本符合预期;公司在印度尼西亚Abadi项目、阿曼液化天然气项目以及美国其他机会方面都很活跃 [59][60][61] 关于STS业务中液化天然气以外的增长领域 - 提问者询问STS业务中除液化天然气外,近50亿美元管道中的其他重点领域,如氨和Mura项目 [70][71] - 管理层指出,中东地区活动增加,公司在地域扩张和跟随国家议程方面定位良好;氨市场依然活跃,主要围绕传统化肥;Mura项目因首次技术启动问题,预计推迟至明年第一季度投产,但长期前景看好 [72][73][74][75][76] 关于抗议合同解决的节奏 - 提问者询问抗议合同解决的节奏及其对2026年转换的影响 [78][79] - 管理层表示,政府停摆阻碍了抗议解决和开工令下达;欧洲的APS2预置库存项目抗议已解决,待停摆结束后可确认约1.6亿美元;机密INDOPACOM项目预计在停摆结束后于年底前授予;伊拉克的大额合同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解决;30亿美元已中标合同一旦解决,将为MTS业务提供强劲动力 [79][80][81] 关于分拆后是否有外部收购兴趣及估值可比公司 - 提问者询问自宣布分拆后,是否有外部方对收购任一业务表现出兴趣,以及估值可比公司的思考 [84][85][86] - 管理层对收购兴趣不予置评;对于MTS,强调有机会通过重新定位品牌和讲述当前故事来改变市场认知,其业务质量高于当前市场认知,典型同行为政府服务领域公司;对于STS,指出缺乏直接可比上市公司,Lummus若上市可能成为可比公司,其他类似公司包括Linde、AECOM、Jacobs等 [87][88][89][90][91][92] - 管理层补充说明,分拆将为两家业务提供重新定位品牌和讲述新故事的机会,MTS将增加在华盛顿的资源投入以提升客户影响力 [93][94][95] 关于STS业务利润率 - 提问者询问STS业务利润率(排除联营权益贡献后为低双位数)的可持续性 [99][100] - 管理层解释,利润率波动是时间问题,本季度特有设备销售占比较高(利润率较低),但综合利润率长期看符合典型预期;Plaquemines项目和布朗与鲁特的贡献强劲 [101][102][103] - 管理层确认中期利润率目标中双位数是可持续的 [104] 关于Plaquemines项目贡献及现金流 - 提问者确认Plaquemines项目贡献将持续至2027年,并询问7000万美元的季度运行率是否为新常态 [105] - 管理层指出,第三季度因里程碑进展出现峰值,预计2026年的运行率将更接近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并可能波动至2027年 [106][107][108] - 关于利润确认与现金流影响,管理层表示利润实现与现金流紧密相连,客户付款正常,明年现金转换率应类似 [109][110] 关于STS待执行合同及管道转化时间 - 提问者询问STS待执行合同从40-50亿美元降至37亿美元,近50亿美元投标管道的转化时间将如何影响待执行合同 [111][112] - 管理层澄清,"近期"管道指未来6-8个月,不同于政府采购管道能见度长,公司更关注真实可见的机会,该数字不包括可能扭曲画面的大型一次性项目 [112] 关于MTS国际业务(澳大利亚和英国)进展 - 提问者询问MTS国际业务,特别是澳大利亚和英国的进展及机会管道 [113] - 管理层表示,澳大利亚业务持续表现优异,实现两位数增长,管道强劲,品牌认可度高;英国市场因政府和政策变更稍慢,但团队正努力增加投标,对公司长期前景乐观;欧洲国防支出增加是未来几年的机会,公司正在制定选择性进入策略 [113][114][115][116][117]
麦肯锡对能源系统认知发生大转变
中国化工报· 2025-10-28 11:09
核心观点 - 麦肯锡报告显示对能源系统认知发生重大转变,认为到2050年及以后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将占据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约一半 [2] - 这是过去十年来麦肯锡对能源认知的最大转变,化石燃料使用期将延长至2050年后 [2] 能源消费预测 - 到2050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41%至55%,虽低于当前水平,但高于此前预期 [2] - 天然气在发电和终端消费领域的需求增长最为强劲,主要用于替代高排放燃料 [2] - 根据情景不同,煤炭使用量也可能高于先前预测 [2] 能源转型挑战 - 能源系统三大优先事项为可负担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新低碳技术因缺乏成本竞争力和可融资性而难以大规模应用 [2] - 关键替代燃料如绿色氢等在2040年前难以大规模应用,成本问题使其短期内难与传统燃料竞争 [3] - 脱碳没有万能解决方案,不同国家和地区将根据当地经济条件、资源禀赋和行业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路径 [2] 市场格局与驱动因素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政策转变及电力需求增长正在重塑能源格局 [2] - 在地缘政治动荡和新兴低碳技术缺乏竞争力背景下,能源安全与可靠性已优先于可持续性 [3] - 这一观点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持续投资油气的呼吁较往年更具现实意义 [3]
全文|奥的斯罗小莉:以电梯改造撬动建筑脱碳,共筑可持续城市未来
新浪证券· 2025-10-18 10:38
大会概况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主题为“携手应对挑战:全球行动、创新与可持续增长” [1] - 大会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汇聚约500位中外重磅嘉宾,围绕近50个议题展开研讨 [1]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建筑能耗占全球能源消耗的30%,是城市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领域 [4][6] - 全球有2000多万台电梯在运行,其中700万台已使用超过20年,未来10年这个数字将翻倍至1500万台 [4][8]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梯保有量,2024年有超1100万台在运设备,其中100万台已使用超过15年 [4][8] 公司技术与解决方案 - 奥的斯作为全球电梯行业领导者,每天运送24亿人次,维护240万台电梯 [7] - 公司推出的电梯再生驱动技术能将能量回收变为新建筑和改造项目的标配 [7] - 采用扁带技术和ReGen驱动的Gen2电梯,相比传统液压电梯能减少75%的能耗 [8] - 第三代和Gen360电梯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智能连接和节能效果 [8] 市场机遇与实施案例 - 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代表潜藏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巨大脱碳机会 [4][8] - 在中国政府融资机制与政策支持下,住宅小区正大规模升级老旧电梯,预计2024年更换数量将达10万台 [4][9] - 这种通过政策引导刺激融资的合作模式正在全球复制,以加速建筑脱碳 [9]
对话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CEO:随着技术成熟,可持续业务终将盈利
新浪财经· 2025-10-17 16:42
大会核心观点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 强调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将转型初始成本视为对未来商业模式的投资而非成本 并认为技术成熟与消费者需求将推动可持续业务盈利[1][3][4] 中澳可持续合作领域与潜力 - 塔斯马尼亚与中国的业务往来密切 双方在绿色能源 绿色农业与渔业 基础设施 废弃物管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合作潜力[1][3] - 当前双向投资与合作非常活跃 需要发掘更多ESG项目作为新的可持续方向 这不仅限于中国 全球都有机遇[3] 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全球层面缺乏应对变革的共识 行动已刻不容缓 需要各国领导人就实现净零目标的步伐达成一致[4] - 贸易摩擦和国家间冲突等不确定性是挑战 但通过合作而非零和博弈的对抗 才能实现繁荣与可持续性双赢[4] - 中澳经济深度融合 双向投资和贸易规模巨大 亚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范例 证明开放市场和非零和博弈能让整个区域受益[4] 可持续转型的驱动因素 - 政府目标与激励至关重要 例如电动汽车推广初期的补贴[4] - 技术成熟如中国在太阳能 风电 电动汽车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将使可持续业务终将盈利[4] - 消费者需求与技术革新正在推动可持续趋势 企业只需明确方向并保持耐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