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治理
搜索文档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中国清洁能源投资是普惠全球的公共产品
新浪财经· 2025-11-19 14:39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 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 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第30次大会(COP30)目前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召 开。会议期间,新浪财经与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气候行动和公正转型特别顾问塞尔温·哈 特(Selwin Hart)进行了对话。 哈特强调,尽管世界面临多重挑战,气候行动绝不能被推迟,必须始终位于各国领导人议程的优先位 置。他表示,决大多数缔约方坚守《巴黎协定》的事实证明多边主义依然强大,但未来十年必须是"加 速落实的十年"。他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已成为惠及 世界的公共产品,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可负担且安全的新增电力来源。哈特期待中国在践行自身气候目标 的同时,通过南南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共享清洁能源红利。 以下为对话实录: Q:当前世界正面临多重挑战,因而有人担忧这些眼前的挑战冲淡了各方对气候治理的关注,甚至认为 气候行动可以暂缓。您如何评估这种观点? A: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而分裂的世界,但人类 ...
中国角成最热打卡地,中国青年以AI赋能气候
新京报· 2025-11-19 10:34
在亚马逊河入海口的巴西贝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30次缔约方会议(COP30)的会场内,中国角成 了最热"打卡地"。前来排队领取国画书签和中国扇面的国际友人络绎不绝,队伍几度排成"s"形。 吸引国际友人驻足的,不只是中国独具匠心的纪念品,更有一场场在这里接连上演的主题边会。这里不 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绿色合作的桥梁,让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与世界展开一场零距离的对 话。 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在这里频繁出现的中国年轻面孔。他们早已不是气候议题的旁观者,而是以坚 定姿态站在国际舞台的行动者。 "COP中国青年"的视野与传承 当地时间11月17日,作为多次参与该国际盛事的青年代表,COP舞台上的"熟面孔",世界大学气候变化 联盟首席青年官何超欣在中国角向记者分享了她丰富的COP历程,"今年是我第4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 了,从沙姆沙伊赫、迪拜、巴库,到今年的巴西贝伦。" 青年学者推"产品级"解决方案 来自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的青年学者宋伟泽,即将在COP30上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GREEN气候治 理智能平台1.0",并主办一场题为"AI for Climate Governance"(人工智能助力气候治理) ...
隆基于巴西COP30发布气候行动白皮书 锚定“可量化”转型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7 19:45
11月15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期间的"创新加速气候行动,携手共创绿色未来"主题活动上,隆基正式对外发布其《2024- 2025隆基绿能气候行动白皮书》。隆基绿能创始人、首席科技官李振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气候减缓部主任詹姆斯. 格雷博特、国际可再 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切斯科·拉·卡梅拉、全球赋能可持续发展组织首席执行官路易斯·内维斯等嘉宾共同出席了该报告的发布仪式,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据 悉,这是自2021年以来隆基发布的第四份气候行动白皮书。该报告首次全面对标国际转型计划工作组信息披露框架及IFRS S2气候相关披露准则,系统提 出"到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的战略雄心与实施路径。 科学目标驱动 减排路径清晰可溯 作 为 中 国 首 家 通 过 科 学 碳 目 标 倡 议 审 核 的 光 伏 企 业 , 隆 基 在 本 次 白 皮 书 中 进 一 步 明 确 其 阶 段 性 目 标 : 到 2 0 3 0 年 , 范 围 一 和 范 围 二 排 放 较 2 0 2 0年下降6 0%;范围三排放强度下降5 2%。公司承诺在2 0 3 0年前完成全部生产经营场所 ...
新局面心联通: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沪成功举办
观察者网· 2025-11-16 17:19
研讨会概况 - 会议主题为“新局面心联通: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11月16日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 [1] - 会议聚集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学术机构及企业界代表,围绕文化价值观传播、社会组织国际化、人工智能赋能等核心议题进行探讨 [1] 文化价值观交流 - 专家强调文化无高低贵贱之分,主张各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激发优秀基因、互补共生,批判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垄断性叙事 [3] - 以上海援助摩洛哥医疗队为例,指出民间外交需坚持换位思考,尊重当地尊严与优势,以实现民心相通 [3] 社会组织实践 - 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作为全国首家专业商事纠纷调解组织,其商事调解项目获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测评全球最高分,通过对接国际规则、聘用外籍调解员传递“和为贵”的东方智慧 [3] -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3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爱心包裹”“国际微笑儿童”等公益项目,惠及超256万人次,以民生项目搭建友谊桥梁 [3] 气候外交与国际传播 - 专家提出气候议题为民间外交提供重要介入空间,社会组织应发挥灵活性与连接力优势,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4] - 金司南研究院通过举办绿色金融百万谈论坛等活动,其探索的“智库+基金”模式在进博会期间获中东、非洲地区积极响应 [4] - 在传播层面,强调需善用互联网话语体系,通过引进海外网红分享在中国的真实体验,实现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4] 人工智能赋能 - AI技术正从主体、工具、内容三方面重塑民间外交形态,案例包括浙江元音科技的AI公益短片、北京语言大学的多语言翻译系统在缅甸地震救援中的应用 [4] - AI技术降低了民间外交的参与门槛,打破了语言障碍,使小微企业、普通个体都能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参与者 [4] 发展趋势与建议 - 民间外交呈现主体多元化、合作专业化、传播年轻化的趋势 [5] - 建议完善制度支持,简化审批流程,建立资金奖励机制 [5] - 在合作领域可探索“智库+基金”“技术+公益”等创新模式,推动气候治理、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5]
“不再低调,中国这牌面,没美国什么事了”
观察者网· 2025-11-15 22:09
中国在COP30的展示与参与 - 中国国家展台"中国角"位于会场入口大厅黄金核心位置,紧邻主办国巴西展馆,告别以往低调风格[1] - 展台提供中国产区咖啡、熊猫玩具等特色品牌周边,吸引大量路人驻足[2] - 展台布置中国长城美景等元素,吸引外国参会青年留影[3] 中国企业的展示与发言 - 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首次在COP大会举办活动,副总裁孟祥峰发言呼吁深化气候合作[5] - 全球最大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光伏巨头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企业登台分享行业实践与发展蓝图[5] - 比亚迪带来一批适配巴西工厂生产生物燃料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服务大会期间交通需求[5] 中国在气候治理中的角色转变 - 路透社指出在美国30年来首次缺席COP大会之际,中国正成为全球变暖应对行动的核心引领者[5] -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总干事认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巩固其气候外交话语权[6] - 多名外交官透露中国在谈判幕后积极斡旋,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白,发挥关键作用[7] 中国的减排承诺与行动 - 中国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首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8] - 中国在排放达峰后5年左右提出显著减排幅度,减排绝对量达10亿至15亿吨,远超欧美国家同期水平[8] - 中国与40多个国家及欧盟共同签署气候行动宣言,呼吁加大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投入[16] 绿色技术与产品应用 - "中国角"桌椅由可降解、可循环升级版纸基材料制成,椅子"木板"部分来自废旧电路板,框架来自退役锂电池再生铝[9] - 每生产1吨这样的桌椅可减少约1.2吨二氧化碳排放,再生资源使用率达95%[9] - 现场210把椅子、30张桌子会后将捐赠当地,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9] 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 - 中国代表团全程使用国产新能源车,中国新能源车企向大会提供230辆新能源车保障各国代表团高层通勤[17] - 巴西总统卢拉的官方座驾选用中国国产新能源车[17]
全球瞭望丨芬兰媒体:中国是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新华社· 2025-11-12 20:43
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与行动 - 中国不仅兑现了既有气候承诺,还提出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1] - 中国提出到2035年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并进一步减少碳排放等目标 [1] - 在受气候风险影响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技术与投资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气候政策立场 - 美国政府缺席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其干扰国际气候合作的做法引发外界担忧 [1] - 美国政府拒绝国际海事组织提出的旨在减少国际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净零排放框架" [1] - 欧盟各国在竞争力与气候目标之间寻求平衡、摇摆不定,这一政策调整可能削弱欧洲在气候行动方面的力度 [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未来五年中国在气候治理方面有望展现更坚实领导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1-12 10:07
全球气候行动现状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指出即便各国完全落实现有国家自主贡献全球升温仍将达到2.3至2.5摄氏度[3] - 全球面临更频繁极端天气和更深层次生态与经济冲击[3] - 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投入3100亿至3650亿美元于气候适应资金池[3] 中国气候行动进展 - 中国碳排放有望在2024年左右实现达峰并在2035年前较峰值下降约10%[4] - 到202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目标约60%[4]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持续扩大[4] 全球合作与未来方向 - 应对气候变化需更强合作精神发达国家应在气候资金与技术转让方面承担更大责任[5] -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领先其实践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5] - 未来五年中国将通过深化伙伴关系和南南合作加快循环经济建设展示更坚实领导力[5]
COP30候任主席强调本届气候大会三个优先事项
新华社· 2025-11-09 11:52
大会基本信息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举行 [2] - 大会候任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在会议前夕发表公开信 [1] 大会核心观点与背景 - 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存在雄心、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 [1] - 各方应将对这些挑战和不足的认识转化为加强应对的动力 [1] - 在与各方代表团磋商中听到各方对多边主义和《巴黎协定》的坚定不移的承诺 [1] 大会优先事项 - 加强多边主义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气候机制 [1] - 将气候机制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实体经济联系起来 [1] - 加快落实《巴黎协定》 [1] - 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 期望加强气候治理从谈判走向协调实施 [1]
巴西总统:希望贝伦气候大会聚焦落实承诺
新华网· 2025-11-06 00:54
COP30气候大会的定位与目标 - 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希望COP30气候大会能够避免空谈、聚焦气候承诺的落实 [2] - 巴西不愿让气候大会沦为"气候意识形态产品"的展示会 而是推动各方承担执行义务 [2] - 巴西将以应有的责任感和严肃态度应对气候问题 相信世界各国能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 [3] 国际合作与典范评价 - 巴西愿同世界各国开展合作 推动各方落实气候承诺 [2] - 卢拉高度评价中国在气候治理议题上的立场和贡献 指出中国在能源转型等领域快速发展 [2] - 中国在通过技术进步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为各国树立了典范 [2] 亚马孙地区的发展模式 - 巴西选择在亚马孙河沿岸的贝伦举办气候大会 希望世界了解真正的亚马孙地区 [3] - 保护亚马孙地区并非要把它变成人类的"禁区" 而是让当地居民能依靠森林谋得生计 [3] - 目标是将生物多样性的财富转化为能够走向世界的商品 [3] 治理机制与历史责任 - 卢拉希望在联合国框架内建立能确保环保等措施有效执行的治理机制 [3] - 提议通过多边协商探讨如何对不遵守气候承诺的国家采取惩罚措施 [3] - 指出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有长达两百年的污染历史 关键问题是其是否愿意偿还历史债务 [2] 中巴具体合作领域 -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企业正在巴西加大投资 [2] - 巴西政府将持续深化同中国在空间技术 新能源产业以及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2]
2025年中欧绿色合作推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挑战与机遇报告-绿色和平
搜狐财经· 2025-11-03 16:42
中欧绿色合作基础与现状 - 中欧绿色合作已形成政策、机制与产业层面的坚实基础 [1] - 欧盟以《欧洲绿色协议》为核心构建规则体系,目标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 [1] - 中国依托“双碳”“1+N”政策体系,2024年清洁能源投资达6250亿美元 [1] - 中国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稳居全球首位 [1] - 双方通过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碳中和中心等平台达成碳市场互认、绿色技术研发共识 [1] - 产业层面形成“中国产能+欧洲标准”互补模式,中国光伏组件、储能设备支撑欧洲能源转型 [1] - 欧洲在高端制造、绿色认证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1] - 中企在欧布局电池工厂、氢能装备基地,欧企深耕中国绿色金融与技术授权领域 [1] 电力脱碳合作核心 - 电力脱碳成为中欧合作核心抓手,双方合计碳排放占全球40% [2] - 欧盟计划2035年前全面退煤,亟需中国光伏组件保障转型目标 [2] - 中国煤电装机占比仍超39%,需借鉴欧洲电网调度与系统灵活性经验 [2] - 双方达成“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共识 [2] - 202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占总装机59.2% [2] - 中欧联合推动绿电认证、碳市场对接机制,加速电力系统清洁化进程 [2] 合作面临的挑战 - 全球气候治理碎片化、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绿色产业链成为战略博弈焦点 [2] - 发达国家“友岸外包”政策导致供应链区域化、政治化 [2] - 欧盟内部受成员国能源结构差异、右翼政治崛起、转型成本高昂等问题制约 [2] - CBAM等单边措施涉嫌违反“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2] - 欧盟对华“去风险”政策、贸易摩擦加剧规则协调难度,如电动汽车关税升至45.3% [2] - 中欧绿色标准与转型基础存在差异,包括能源结构、碳市场成熟度不同 [2] 核心合作路径 - 提升“中欧+”气候雄心,加强巴西贝伦气候大会协同,推动全球气候资金机制重构 [3] - 共同制定煤电退出指引 [3] - 深化电力脱碳合作,聚焦可再生能源互补、电网技术共享、绿电认证互认 [3] - 探索“中欧电力脱碳标准”,填补全球治理赤字 [3] - 中欧需跨越地缘政治分歧,强化规则兼容与产业协同 [3] 中国气候治理政策与成就 - 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39] - 2025年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 [39]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6亿千瓦 [39] - 2024年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39] - 连续十年在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上稳居世界首位 [39] - 2024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9%,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8.9% [41] - 截至2024年7月,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2030年目标 [41] - 2024年风电发电量99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太阳能发电量839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6% [46] 欧盟气候政策框架 - 欧盟以《欧洲绿色协议》为核心,结合《欧洲气候法》《Fit for 55》等构建绿色政策组合 [18] - 目标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204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90% [18][36] - 2030年实现至少55%的减排,计划投入超过1000亿欧元支持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发展 [36] - 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绿色金融体系与技术标准外溢推进全球绿色规则趋同 [18] -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全球最成熟的碳市场 [34] - 2025年发布《欧盟竞争力指南针》,以科技创新、能源低碳和经济安全为支柱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