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港口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持续扩能,沪深青等城市海洋国际竞争力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1:33
资料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报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 2024年全国与沿海地方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海洋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海 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及预警监测工作取得成效,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去年沿海各地方深入挖掘 海洋资源潜力,持续激发海洋经济活力,在打造海洋经济重要增长极方面亮点突出。 一是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持续扩能。北部海洋经济圈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初见成 效,南部海洋经济圈深海开发与保护取得新进展,2024年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31899亿元、33446亿元和37858亿元,分别比 2020年名义增长33.1%、37.7%和33.3%。 二是海洋强省、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山东海洋科技优势显著增强,持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势,正式启用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 级计算机"神威·海洋之光"。浙江港口一体化改革形成新的增长 ...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发布: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10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6:08
中新网10月29日电 据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中国 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总结了2024年全国与沿海地方海洋经济发展情 况,一年来海洋经济各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 大,海洋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海洋 生态保护修复及预警监测工作取得成效,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2024年,沿海各地方深入挖 掘海洋资源潜力,持续激发海洋经济活力,推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积厚成势,在打造海洋经济重要增长 极方面亮点纷呈。 一是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持续扩能。北部海洋经济圈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东部海 洋经济圈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南部海洋经济圈深海开发与保护取得新进展,2024年三大海洋 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31899亿元、33446亿元和37858亿元,分别比2020年名义增长33.1%、37.7% 和33.3%。 二是海洋强省、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山东海洋科技优势显著增强,持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优势,正式启用全 ...
“十四五”山东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7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发展网· 2025-10-28 15:16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尹明波、高杨报道 10月2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 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发布会上,在谈到"十四五"以来山东 创新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取得的成效时,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勇表示,山东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 大行动",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海洋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十四五"以来,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等7 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培育建设威海、青岛蓝谷、日照3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创建国家 级海洋牧场示范区71处、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布局13个省级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度达 78%,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海洋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崂山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行,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大数据中心和深海标本样品 馆"深海三大平台"落户山东。全省拥有"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与创新平台50个,全职住鲁海洋领域院士 22人、占全国的1/3。攻克气动式波浪能转换发电等一批关键技术,"'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 ...
城市24小时 | 中部省会“米”字形枢纽最后一笔,动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0 00:42
高铁建设规划 - 湖南省发改委公示2025年重大铁路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支持项目 包括长沙至九江高铁 长沙西至沪昆高铁连接线 怀化至桂林高铁 荆州至岳阳高铁 岳长衡城际铁路(湘潭北至株洲西段)和兴永郴赣铁路等6个项目[1] - 长沙至九江高铁和长沙西至沪昆高铁连接线是长沙打造"米"字形高铁枢纽的关键项目 将填补长沙枢纽东北向和西南向高铁空白[1][2] - 长沙至九江高铁是长沙经九江至池州高速铁路组成部分 湘赣皖三省人大代表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呼吁建设 湖南代表团2022年 2023年及2025年连续提交全团建议请求纳入国家规划[2][3] 海洋经济发展 - 国家海洋局局长提出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支持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实施"一省一策"支持海洋强省建设 打造海洋经济区域增长极[5] - 规划依托主要海湾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现代海洋城市 提升北部 东部 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发展水平[5] 数据产业政策 - 贵州省出台政策支持数据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和云服务"首位产业" 拓展算力中心运维和算力服务业态[7] - 政策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 对通过网信部门备案的模型或算法给予支持 加快影视渲染 动漫 游戏等数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7] 低空经济保险 - 重庆成立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共保体 19家成员单位签署合作协议 与16家单位完成项目签约 风险保额达6115万元[8] - 共保体发布首批专属产品"渝低空保" 涵盖无人机第三者责任 航空产品责任 科技研发成果转化 网络安全四个保险领域[8] 人工智能发展导向 -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发展"人工智能+"要坚持因地制宜 推动各地立足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科学确定发展重点 避免无序竞争和一拥而上[9] - 要求结合行业特点聚焦破解痛点难点堵点 挖掘人工智能赋能深层次需求和高价值场景[9] 高等教育学科调整 - 我国已完成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的目标 两年间全国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 硕士点2258个 撤销博士点27个 硕士点285个[10] - 本科专业点新增3715个 撤销和停招6638个 高职新增专业点1.2万个 撤销专业点8200余个[10] - 国家加快建设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指导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平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10] 城市投资价值排名 - 2025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50强榜单显示深圳(95.07) 上海(94.34) 北京(93.70) 广州(92.16)包揽前四 杭州 成都 武汉 苏州 南京 重庆分列五至十名[11][12] - 榜单从经济基本面 人口与人才 基础设施等多元维度评估 呈现"东强西进 南北联动"格局 长沙位列第12名[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