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城记 | 挺进“深蓝”,哪些城市在领跑中国海洋经济
新华财经· 2025-07-24 15:34
海洋经济发展态势 - 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热潮升温,山东、广东、上海等地相继出台海洋产业政策,形成地方先行探路、中央引领定向的互动格局 [1] - 上海海洋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1037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387亿元,占上海市GDP的2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6% [2] -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全球前三、国内第一,在《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报告中综合排名全球第四 [3] 上海海洋经济优势 - 上海拥有12家科研院所、13所涉海院校、20余家市级创新平台、21名涉海院士以及近2万家涉海企业 [4] - 上海着力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运服务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在临港、长兴等园区形成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增长点 [4] - 上海的经济腹地长江经济带2024年GDP达630228亿元,占全国47%,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5] 其他城市海洋经济表现 - 天津、青岛、深圳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5659.5亿元、5513.2亿元、5409亿元 [5] - 青岛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96家,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与上海存在差距 [6] - 深圳凭借区位优势和国家定位,正与青岛争夺"海洋经济第二城"的位置 [7] 海洋产业发展方向 - 海洋渔业可通过与数字营销结合、发展精深加工技术等方式实现产业升级 [8] - 上海可依托横沙渔港建设全球水产冷链物流中心,打造远洋渔业产业链高端环节 [8] - 城市发展海洋经济需重视新兴产业配套协作,同时为传统产业锻造差异化优势 [7]
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有所走弱-20250717
国信证券· 2025-07-17 19:43
周度观察 - 截至2025年7月12日当周,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A录得-0.4,指数B为50.6且较上期下降[1][12] 高技术制造业跟踪 - 6 - 氨基青霉烷酸价格220元/千克,较上周降10元/千克;丙烯腈价格8150元/吨,较上周降50元/吨;六氟磷酸锂价格4.98万元/吨,较上周降0.08万元/吨[2][14] - 动态随机存储器价格1.5080美元,较上周升0.059美元;晶圆价格2.68美元/片,与上周持平;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液晶显示器)报91.04,与上周持平[2][14] - 7月16日上海印发方案,到2027年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高技术船型比例达80%[2][14] - 7月1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今年第三次访华,H20芯片已重新获批销售,将推动更多Blackwell架构产品落地中国[2][14] 风险提示 -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或致指标失灵;经济和产业政策干预;经济增速下滑[3][25] 基础数据 -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2.80%;社零总额当月同比4.80%;出口当月同比5.80%;M2为8.30%[5]
晶采观察丨站稳20万亿元!中国外贸底气何在?
央广网· 2025-07-16 11:07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进出口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10万亿元以上,同比增加6000多亿元 [1] - 外贸呈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的特点,展现较强韧性 [1] 出口产品结构 - 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全球第二,上半年出口增长61.5% [1]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 [1] - 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超过20% [1] - 自主品牌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占比达32.4% [2] 产业体系优势 - 完备产业体系覆盖劳动密集型产品至高端装备,支撑外贸韧性 [1] - 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开发差异化产品,如太阳能充电手机、防沙尘发动机等 [2] - 汽车产业链配套高效整合资源,实现产品快速迭代 [2] - 产业协同创新推动高端制造业出口,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2] 国际市场竞争力 - 产品满足全球多元化需求,获得海外客户广泛好评 [2] - 产业配套能力和协同生态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 [2]
主题策略专题:把握海洋经济投资机会
国信证券· 2025-07-02 20:23
核心观点 - 国内海洋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政策支持与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走高 [3] - 深海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语境下的未来产业,正加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AI技术深度赋能展现巨大投资潜力 [3] -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未来投资脉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3] - 海洋经济主题指数表现强劲,关注深海油气与海洋生态服务领域投资机会,细分领域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3] 海洋经济政和产业脉络 热点事件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项举措,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等 [7] - 2025年6月多个事件发布相关报告和案例,如《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等,显示海洋资源利用和生态状况 [7] 政策概览 - 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宏观指导和战略规划,《海洋环境保护法(2024修订)》提供法律保障 [8] 产业成效与挑战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亿元,较上年增长5.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海洋各产业有不同程度发展 [8] - 面临海洋科技资源不足、开发方式粗放、产业结构需深度调整等挑战 [8] 发展指数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发展规模与效益、结构优化与升级等多方面指数较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 [18] 生态预警监测 - 近岸海域表层海水部分指标无明显变化趋势,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重点生态系统状况优良或稳定 [19] 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 多地有不同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模式,如辽宁锦州退养还湿等 [20] 深海科技产业链 政策驱动 - 2025年3月中央及地方加速布局深海科技,多地发布相关规划和意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23] 产业增速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5.9%),深海相关产业增速突出,政策支持领域进入加速培育期 [24] 产业崛起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技术突破为商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25] AI赋能 - AI技术优化资源勘探、提升作业效率,新兴应用加速试点,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3.25万亿 [25] 深海油气开发 - 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潜力大,开发兼具战略和商业价值,政策推动下海洋油气企业有望受益 [35] 深海生态服务 - 2023年国内渔业总年产值达1.60万亿元,海洋渔业接近8000亿元,海洋养殖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 [44] - 发展远洋渔业是重要战略目标,头部企业份额可持续扩张 [44]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投资线索 产业概述 -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49] 产业链环节 - 上游为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为装备制造商,下游为应用市场 [53] 政策支持 - 国家陆续推出政策文件,从“十一五”到“十四五”规划均将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56] 产业分布 - 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长三角,按市值和专利统计分布有不同集中区域 [60] 融资与园区 - 2014 - 2023年中国船舶行业融资事件17起,融资金额5.67亿元,2021年融资最多 [64] - 中国船舶行业有20个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江苏 [64] 海洋经济指数梳理和分析 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日盘后,海洋经济指数和海洋科技指数半年内分别上涨9.3%和13.7%,有两次行情催化 [69] 指数拆解 - 海洋经济指数样本股行业分类以工业为主,主题指数分布均匀偏集中 [73] - 指数中市值百亿以下标的近半数,按标准筛选得到18个A股成分 [76]
上海:长兴岛船海装备产业规模到2027年将超1200亿元
快讯· 2025-06-21 07:59
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 到2027年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将超1200亿元占全市比重70% [1] - 上海市印发《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及配套支持政策 [1] - 目标建成大型LNG运输船、航空母舰、大型邮轮"三大明珠"齐耀的世界级造船基地 [1] 产业定位与战略目标 - 长兴岛将建设五大世界级高地引领上海建成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规划强调服务国家战略体系能力突出"大国重器长兴制造"定位 [1] - 沪东中华供应商大会同步召开显示产业链协同发展意图 [1]
让“蓝色引擎”动能更澎湃
广州日报· 2025-06-07 03:18
广州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会 - 首届广州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会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约300位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及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的代表参会 [1] - 大会展示"港、船、能、药、游"五大海洋经济赛道的前沿成果,吹响广州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 [1] - 广州依托通江达海的交通基础、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产业基础和66家涉海科研机构的科技基础,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国内领先 [2] 广海汇平台 - 全国首个海洋"政产学研金"交流平台"广海汇"正式发布,整合企业、政策、土地、投融资和产学研用五大资源库 [2][3] - 平台推动海洋经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嵌入"海精灵"AI"科技红娘"实现产学研信息一键触达 [2][3] - 广州航海学院科研处处长表示平台可帮助找到更多合作者,广州海工副总经理认为平台有助于快速找到上下游合作企业和投资机构 [3] 海洋科技创新项目 - 大会路演展示20个前沿项目,签订11项合作协议(战略合作类4项、招商类6项、标准制定类1项) [3][5][6] - 中山大学团队发现强效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有望治疗鼻咽癌、肝癌等恶性肿瘤 [4] - 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将水产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高值胶原蛋白肽等产物,应用于医药、日化、保健品等领域 [4] - 广州航海学院研发深远海SPAR漂浮式风光波能源岛,集风能、太阳能、波浪能采集技术于一体 [5] - 深海智人公司研制深海机器人,可用于深海油气开发、海底管缆埋设等领域,提升作业效率节约成本 [5] 战略合作与招商项目 - 战略合作类4项包括广州市政府与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合作协议 [5] - 招商类6项涵盖黄埔区、南沙区、番禺区、广州港集团与涉海企业在港口建设、船舶制造等领域的合作 [6] - 标准制定类1项为"智能无人系统-水下机器人测试标准研制",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五家单位联合启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