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
搜索文档
赞助商魔咒?苏超落幕!阿里军团和京东双双押空?
新浪财经· 2025-11-02 16:00
文 | 《BUG》栏目 周文猛 持续了 5 个月之久的苏超结束了,最终泰州队以 4:3 击败南通队夺冠。 "散装阿里"全押空了 今年 6 月,京东官宣成为苏超官方战略合作伙伴,随后,刘强东回应称"必须去看苏超"一 事引发广泛关注。随后,阿里巴巴旗下淘宝闪购等多平台组成的"散装阿里"队伍,也先后 宣布赞助苏超常州队、徐州队、无锡队、扬州队、连云港等多支地方队,引发广泛关注。 伴随阿里巴巴、京东两家互联网大厂先后加入苏超赞助商阵营,苏超这一运动赛事在互联网 圈快速破圈,越来越多的大厂先后加入苏超赞助商阵营,这一赛事的社会关注度与经济效益 取得快速增长。 从赞助商的角度分析这场赛事,此前高调的"阿里军团"无疑备受关注。根据目前的公开信 息,此次阿里各大业务赞助的多只球队均未闯入决赛,其中花呗赞助的无锡队取得了第 4 名 最好成绩,而京东押宝的宿迁队取得了第 9 。 《 BUG 》栏目统计发现,本届苏超联赛,仅赛事主办方赞助及合作伙伴数量便多达 42 家, 前八强球队赞助商数量最高的南京队,收获赞助达 33 家。 | 参赛排名 | 球队名 | 赞助商数量 | 赞助代表 | | --- | --- | --- | -- ...
赞助商魔咒? 苏超落幕!阿里军团和京东双双押空?
新浪财经· 2025-11-02 15:56
《赞助商魔咒? 苏超落幕!阿里军团和京东双双押空?》 文 丨 《BUG》栏目 周文猛 持续了5个月之久的苏超结束了,最终泰州队以4:3击败南通队夺冠。 《BUG》栏目统计,本届苏超,由花呗、支付宝、天猫优品、余额宝、淘宝闪购等"散装阿里"分别赞助 的各球队,排名分别为:无锡队第4,徐州队第5,连云港第7名、扬州队第11,常州队第12等。此外, 京东赞助的宿迁队排名第9。 | 序号 | 球队名 | 排名 | 赞助代表 | | --- | --- | --- | --- | | 1 | 无锡队 | রা | 花呗 | | 2 | 徐州队 | 5 | 支付宝 | | 3 | 连云港队 | 1 | 天猫优品 | | র্য | 扬州队 | 11 | 余额宝 | | ഗ | 常州队 | 12 | 淘宝闪购 | | 6 | 宿迁队 | ਰੇ | 京东 | 令阿里、京东乃至绝大多数赞助商倍感意外的是,此前不被赞助商看好的泰州队,成功夺得冠军。据公 开资料,泰州队本届苏超联赛可查范围内仅有2家赞助商,分别为深蓝汽车、别克汽车。其无论赞助商 实力还是赞助商数量,均远低于多数入围参赛球队。 从赞助商的角度分析这场赛事,此前高调的 ...
响应消费贷财政贴息政策,花呗分期免息持续助推释放双11消费潜力
搜狐财经· 2025-10-30 13:29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正在持续落地。 10月30日,淘宝天猫正式上线了今年双11的"国家贴息"商品专区,当消费者购买带有"国家贴息"标识的商品,选择花呗分期付款时,就可以享受国家贴息。 从政策定点机构之一的蚂蚁消金处了解到,自9月1日政策推出以来,电商平台和品牌商家积极响应政策,在国家贴息的基础上,也纷纷加码补贴利息,因 此,本次双11"国家贴息"专区的商品,均做到了分期免息,分期期次有3期、6期、12期,甚至24期,消费者无需支付利息成本。 打开海库,点『国外』 南京选「国家贴息」专区 关注 推荐 闪 飞猪 双川 居 C 2 卡萨帝洗衣机 [0] 搜索 /AU OFF Apple国补折上折 领资格 买国补 下单立减1300元 双川以旧换新立减 > 双川 国补官方榜 ¥511.2 ¥2063.21 ¥2559.2 ミ洗衣机榜 : 至高省30% 立减折上折 ■ 直播|免单红包抽不停 疯抢 | 氧立得呼吸 ... ¥10 > > 推荐 双川 巡箱 洗衣机 空调|更多 日本 中加 E 家则-晨 品牌 亿补贴 | 超级爆款 | | 手部 家 MII 冯小 日色473冰箱 E 833x594x1850 | ...
政策“搭台”科技“唱戏”,金融暖消费有新招
北京商报· 2025-10-28 22:54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正迎来金融力量的深度赋能。国家财政贴息政策落地、金融机构科技化转型、消费 金融产品创新等多重举措发力下,不仅让"信用白户"、新市民、职场新人等群体享受到更普惠的金融服 务,更助力消费市场实现"敢消费、愿消费、健康消费"的良性循环。 多方为消费金融行业注入动能,持牌机构又该如何平衡普惠性与风险防控?如何用技术破解消费者权益 保护痛点?10月28日,金融科技大会作为论坛年会特定版块,与金融街论坛同期举行,由新华网 (603888)承办的"科技驱动ESG升级:金融领域的责任创新与价值重塑论坛"专场活动上,蚂蚁消费金 融总经理江浩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专访,他认为,如今,消费金融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金 融健康成为核心关键词。未来,在科技加持与政策鼓励下,金融还将持续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江浩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时,可能会因为"信用白户"、新市民没有金融信息沉淀,很 难判断他们的信贷履约能力,但蚂蚁消金靠风控技术,在尝试打破这个壁垒。 "我们不只看过去的信用记录,而是分析用户日常消费行为、履约习惯这些数据,包括支持用户提供职 业、技能证书的证明材料,更客观地看到他们的未来收入潜 ...
2025金融街论坛|政策“搭台”科技“唱戏”,金融暖消费有新招
北京商报· 2025-10-28 22:44
"提供信贷"并非终点 9月1日,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落地实施,其中明确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也被 解读为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一大利好。 机构层面,此次政策将消金公司纳入定点经办机构,个人层面,消费贷款可享受年化1%的财政贴息。业内认为,这一政策信号,意味着监管层对消金行业 在普惠金融体系中作用的认可,也进一步为消金机构指明了"普惠消费场景"的核心方向。 相较于传统银行,消金公司在消费场景覆盖和服务客群方面具有显著特色。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正迎来金融力量的深度赋能。国家财政贴息政策落地、金融机构科技化转型、消费金融产品创新等多重举措发力下,不仅让"信用白 户"、新市民、职场新人等群体享受到更普惠的金融服务,更助力消费市场实现"敢消费、愿消费、健康消费"的良性循环。 多方为消费金融行业注入动能,持牌机构又该如何平衡普惠性与风险防控?如何用技术破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痛点?10月28日,金融科技大会作为论坛年会特 定版块,与金融街论坛同期举行,由新华网承办的"科技驱动ESG升级:金融领域的责任创新与价值重塑论坛"专场活动上,蚂蚁消费金融总经理江浩接受了 北京商 ...
阿里小贷正式注销!互联网大厂纷纷退出,小贷行业迎来寒冬与新生
搜狐财经· 2025-10-28 02:10
一个时代落幕的背后,是金融科技行业回归本源的开始。 曾经开创电商金融服务先河的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小贷),在2025年10月17日正 式完成注销,标注为"决议解散"。 这张阿里系旗下最早的小贷牌照,在走完15年历程后悄然退场,标志着阿里系三家核心小贷牌照已全部 退出历史舞台。 阿里小贷的注销并非个案。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公告注销、清退的小额贷款机构已超300家,就连搜狐 旗下的狐狸小贷也未能幸免。一场席卷小贷行业的深度洗牌正在加速进行。 时代落幕:阿里小贷的兴起与退场 阿里小贷成立于2010年3月25日,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复星集团等外部股东共同发起设立。它不仅是阿 里系小贷业务的"开山之作",更是国内首家获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贷业务的公司。 去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 管的通知》,力争3年内压降地方金融组织总量,清退"失联"、"空壳"及严重违规机构。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业务经营、公司治理与 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非正常经营企业退出等作出规定。 在早期电商生态中,阿里小贷推出了 ...
互联网大厂“退赛”,小贷行业生存空间被挤压?
国际金融报· 2025-10-25 19:17
行业清退现状 -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公告注销、清退的小额贷款机构已超300家[1][3]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974家较一季度末的5081家减少107家贷款余额7361亿元上半年减少187亿元[3] - 行业清退将持续未来三年在总量只减不增的基调下地方监管将持续清理低效产能[1] 头部平台动态 - 搜狐旗下狐狸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被注销试点资格阿里小贷正式完成注销至此阿里系旗下三家互联网小贷已全部注销[1][2] - 阿里小贷是首家获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贷业务的公司其业务已由网商银行承接并于2022年11月无实际业务运营[2] - 蚂蚁集团旗下原运营借呗和花呗业务的两家小贷公司在业务转移至消费金融公司后也已更名并注销[3] 监管政策导向 - 金融监管总局等三部委联合发文力争3年内压降地方金融组织总量清退失联空壳及严重违规机构[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业务经营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等作出规定[6] - 强监管持续清理低效产能真正具备科技风控能力专注小微普惠的机构将获得发展空间[1][6] 行业发展趋势 - 实力较强发展规范的小贷公司需明确定位回归服务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本源[7] - 存续小贷公司需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如与银行机构合作聚焦小微企业融资或开发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细分产品[6] - 小贷机构需依托大数据AI风控模型提升资产识别与定价能力并主动嵌入产业场景或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形成助贷生态[7]
银行发力双11!24期免息+满减返现 国有行城商行齐放大招
贝壳财经· 2025-10-24 11:16
银行“双11”促销活动概览 - 多家银行联合电商平台推出绑卡满减、分期免息、消费返现等多重优惠,参与银行包括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苏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城商行,活动覆盖支付宝、京东、淘宝等多个平台 [1][2] - 中国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消费立减活动,储蓄卡用户报名后,线上或线下消费可享天天减优惠,预热期(10月20日-30日)连续5日内单笔满50元随机立减0.2元至11.11元,大促期(10月31日-11月11日)连续7日内单笔满100元随机立减0.5元至11.11元 [3][4] - 招商银行推出“砸金蛋天天返现”活动,活动期间参与者至高可抽1111元消费返现券,首绑京东支付至高得128元支付券包加33元外卖券,单笔支付188元抽至高88元京东专用返现券,首绑抖音支付至高得168元支付券包加5元立减券,单笔满188元抽至高88元抖音专用返现券 [4] 信用卡支付优惠 - 中国银行信用卡推出“分期享立减”活动,涉及支付宝、京东、淘宝、美团等平台,消费满减最高300元,部分商品可享至高24期0息分期,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单利)0-14.26% [5][7] - 平安银行推出信用卡分期满减、“国补分期返红包”、“超级88返现”等活动,徽商银行在手机淘宝APP推出“双11”分期满减至高400元 [8] - 城商行如苏州银行推出信用卡优惠,双11消费满减至高立减50元,贵阳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活动,储蓄卡、信用卡绑定支付宝报名后可享支付立减 [9] 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及竞争 - 支付宝推出“银行卡天天减”活动,参与银行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部分活动报名后连续5天或22天可享立减 [10][14] - 行业观点认为,消费贷款、消费分期等消费信贷产品是电商平台运营促销活动、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工具,其使用场景、便捷程度和良好体验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考量 [1][15] - 在电商平台支付界面,银行面临花呗、京东白条等产品的竞争,例如淘宝部分手机商品花呗支付可享12期免息 [15] 银行消费信贷的竞争力分析 -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融资成本低,依托雄厚资金实力,银行分期真实年化利率普遍低于花呗、白条等消费贷工具,且客群广泛,覆盖储蓄卡、信用卡全客群,可联动多平台细化优惠 [17] - 银行消费贷的劣势在于便捷性不足,流程相对较多,不及花呗、白条线上秒批便捷,用户数据积累不足导致画像构建滞后,难以实现千人千面的针对性营销 [18] 行业经营环境与风控 - 银行业普遍息差承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19] - 行业观点指出,“双11”短期消费信贷期限短、用途明确,信用风险上升幅度有限,风控措施需从精准限额管控、实时交易监控、全流程风控强化等方面发力 [20]
阿里小贷注销,阿里和蚂蚁系小贷公司还有谁?
贝壳财经· 2025-10-24 11:09
公司动态:阿里小贷注销 - 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 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1] - 阿里小贷成立于2010年3月5日 注册资本为3亿元 是国内首家获得网络小贷牌照的公司[2] - 在注销前 阿里小贷全部业务已于2015年开始逐步由网商银行承接 并于2024年2月启动清算程序 近几年已无实际业务运营[2] 业务整合与转移 - 阿里小贷曾推出“淘宝贷款”等产品 主要服务于电商平台上的小微商家与个人创业者 是蚂蚁集团早期金融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 - 原“借呗”运营主体蚂蚁商诚小贷和原“花呗”运营主体蚂蚁小微小贷分别于2023年6月和12月更名 并于2024年12月30日同天正式注销[3] - 蚂蚁商诚小贷与蚂蚁小微小贷的相关业务已全部转移至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3] 历史财务数据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蚂蚁商诚小贷与蚂蚁小微小贷的总资产规模分别达到215.46亿元和241.77亿元[3] - 2020年1-6月 蚂蚁商诚小贷与蚂蚁小微小贷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6.22亿元和4.34亿元[3] 版图现状与影响 - 截至2025年10月22日 阿里系与蚂蚁系小贷版图中已无存续状态的控股小贷公司[2] - 阿里小贷的最终注销意味着阿里系和蚂蚁系所有控股小贷牌照均已退出历史舞台 相关信贷业务现均由持牌金融机构承接运营[4] - 目前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仍间接参股重庆市千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中和农信小额贷款公司这两家公司[5]
21独家|笔均贷款近60元、微信分付贷款余额超千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21:01
微信分付产品特征 - 产品定位为小额高频消费信贷,户均贷款余额217.14元,笔均贷款余额59.83元 [1] - 加权平均年利率为15.02%,折合日利率0.04% [1][6] - 加权平均账龄极短,仅为1.51天,单笔最大账龄4天,显示资产周转迅速 [1][6] - 入池资产中2000元以下贷款占比高达91.2%,涉及1001.3万笔贷款 [6] - 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约34岁,20至40岁借款人贷款笔数占比高,核心用户为90后和00后 [1][13] 业务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分付产品贷款余额突破千亿,达到1125.88亿元,增速迅猛 [1] - 运营主体微恒科技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7.35亿元,净利润1.24亿元 [2][12] - 2025年上半年微恒科技营业收入25.75亿元,净利润6195.01万元,资产规模增长至18.52亿元 [12] - 分付贷款余额已接近头部助贷平台奇富科技的1401亿元 [12]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历史数据显示,2021年4月新增贷款的30天以上累计逾期率峰值约2.00%,2023年以来该数值均低于1.5% [7] - 还款规则与微信支付功能绑定,逾期超限将限制微信支付使用,有助于控制风险 [7] - 基于支付消费数据搭建的用户信贷画像被认为更能反映还款能力 [16] 行业竞争与市场定位 - 市场常将微信分付与蚂蚁花呗对标,花呗平均单笔金额90元,约75%用户从未支付利息,而分付从使用首日即按日计息 [9] - 场景成为消费贷必争之地,持牌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与拥有支付场景数据的互联网平台合作 [16] - 调研显示,59.5%的用户在2023年办理过分期业务,其中65.3%的用户办理过不止一次 [15] 公司战略与生态布局 - 腾讯通过微信国民级应用导流,低调布局消费金融,除分付外还试水借款到银行卡功能 [3][9] - 微恒科技作为综合服务方和助贷平台,已与微众银行、渤海银行、招联消费金融等多家持牌机构合作 [2][11] - 微恒科技收入水平已接近中腰部助贷平台,上半年收入与信也科技、小赢科技等公司相当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