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

搜索文档
多校一园、校地融合,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启动共建
新京报· 2025-06-16 18:10
新京报讯 据"未来科学城"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在北京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第三次大会上,北京未来大学科 技园共建正式启动,标志着沙河高教园区推动有组织科研成果转化、深化校城融合迈出关键一步。 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依托沙河高教园区高校密集优势,采用"一园多址""多校一园"模式,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 会、市教委、昌平区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10所驻昌高校共 建。 未来通信产业园是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主园区,将入驻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三个校企联合创新中心、通信与网 络安全芯片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及封装测试产线以及17支成果转化团队,助力昌平区打造6G创新产业(300832)集 聚区;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建设,计划引入高等研究院,重点布局健康老龄化、生物医药、 医药装备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创新平台,打造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高端科研转化平台。 图/"未来科学城"微信公众号 此外,未来大学科技园核心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位于沙河高教园区公服配套区(四期),共21万平方米产业空 间,重点满足高校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关键环节的空间需求,构建"校内研发,园区内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技 ...
上海江阴高新区未来产业促进中心揭牌
科技日报· 2025-04-29 11:13
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表示,江阴将以江阴高新区(上海)未来产业促进中心揭牌为契 机,进一步建强融入上海的"桥头堡",进一步优化"研发在上海、转化在江阴"的新模式。 许峰介绍,近年来,江阴坚持以"科创江阴"建设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 融合。江阴一体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倾力打造"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 T台,不断迭代科技、人才、金融等支持政策,持续建设一座产业能级向高而攀、科技创新向新而生、 营商环境向优而兴的实力之城、活力之城。 科技日报讯 (柳鑫 孙嘉隆 实习记者夏天一)近日,第八届江阴(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启动暨上 海未来产业促进中心启用仪式在上海举行。活动现场,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科创联盟成立,江阴高新区 (上海)未来产业促进中心揭牌,江阴高新区开展了未来产业招商推介,江阴高新区未来产业项目、江 阴高新区(上海)未来产业促进中心首批入驻项目集中签约。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江阴高新区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以来,该赛事共吸引海内外1600余名创 新创业者报名参赛,已有近70个项目在江阴高新区落地生根。本届大赛重点聚焦人工智能、空天等未来 产业赛道,采用" ...
朝希资本惠亨玉:能源和科技深度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双引擎
投中网· 2025-04-19 13:28
能源与科技的双轮驱动 - 能源和科技被视为未来十年影响人类生活的两大主线 它们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2][5] - 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科技创新 如AI 具身智能 低空产业等 而科技创新又依赖于低碳绿色能源的供给[5] - 未来时代发展的底色是能源和科技的双轮驱动 能源平权尚未实现 全球能源供需不均衡问题突出[5][6] 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过去5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在锂电 钠电 光伏 储能 固态电池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成为全球风向标和领头羊[5] - 中国自2010年起就是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国 人均能源消耗已位居全球前列[5] - 2023年中国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总额约18% 预计2030年将达到46%[7] 电网升级改造趋势 - 2024年中国电网投资改造预算为8200亿元 较过去5年平均水平增长30%以上[7] - 当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30%时 电网可能濒临崩溃 因此各国加大电网改造投入[7] - 电网改造涉及网侧 负荷侧和源侧 重点集中在末端电能使用 提升新能源电能质量 调整电压等级等方面[7] AI与能源的协同发展 - AI技术可用于预测能源负荷和出力曲线 使其与功率曲线更好匹配[7] - 2023年中国GDP增长5%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 差距主要来自电气化和AI数据中心用能[7] - 新建数据中心80%需使用绿电 既催生新能源需求 也为AI在能源领域应用提供发展环境[7] - AI大模型企业从事电力预测 匹配 撮合交易等领域 部分企业营收已过亿 预计市场规模约500亿元[7] 具身智能与新能源 - 具身智能机器人可应用于电力巡检 维修 有望解决风电塔筒 海上风电等特殊场景的维护难题[7] - 在电池研发方面 具身智能可加快固态电池和钙钛矿的研发进程 缩短产业化周期[7] - 目前机器人续航时间难以满足10小时以上劳动强度需求 需在锂电池能量密度 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改进[8] 空天产业与新能源 - 卫星产业蓬勃发展 若采用固态电池和钙钛矿 卫星寿命有望提高1倍以上 大幅降低成本[8] - eVTOL产业若采用固态电池或氢燃料电池 飞行时间可提升1倍以上 成本可能降低近1倍[8] - 新能源技术进步将促进卫星在通讯 遥感 气象等领域的应用 使普通百姓受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