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管业
icon
搜索文档
【招银研究|固收产品月报】债市利率低位低波震荡,重视票息保护(2025年6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6-20 18:01
固收产品收益回顾 - 近1个月各类稳健类产品净值普遍上涨,含权债基以0.54%收益率领先,中长期债基(0.31%)、短债基金(0.18%)次之,高等级同业存单指基(0.15%)表现较弱 [3] - 细分资产中,含权资产涨幅显著,中长期债券表现优于短期限品种,信用债优于同期限利率债 [10] - 中证转债指数近1个月上涨1.49%,万得全A指数上涨1.12%,显示权益类资产对固收+产品贡献明显 [10] 债市表现分析 - 同业存单利率先升后降,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回落至1.65%,DR007利率重回1.5%附近,反映央行流动性呵护 [12][15] - 利率债曲线牛陡化:1年期国债利率下行7bp至1.37%,10年期下行5bp至1.64%,10Y-1Y期限利差走阔至28bp [17][19] - 信用债表现分化:5年期AAA中票利率下行9bp至1.90%,3年期信用利差被动走阔10bp至43bp,金融债表现弱于普通信用债 [20][23] 行业动态跟踪 - 5月末理财产品存量规模达31.3万亿元,环比增长1.6%,存款利率下调推动"存款搬家"现象 [36] - 金融监管总局拟规范资管产品信息披露,允许不披露业绩比较基准,强调基准连贯性及测算依据透明化 [36] 底层资产展望 - 同业存单利率预计稳中有降,下半年1年期AAA存单利率或下行10-20bp,央行维持精准流动性投放 [31] - 利率债或维持低波动:10年期国债利率区间1.5%-1.8%,中枢1.7%,建议持有中短久期品种,长端利率回升至1.7%以上可增配 [32][33] - 信用债供需格局偏紧,高票息优势延续,建议持有高等级品种并适度信用下沉,违约风险溢价有望降低 [34] 固收产品配置策略 - 现金管理类产品长期收益或降至1%附近,建议增配短债基金及稳健低波理财 [39] - 稳健型投资者可关注久期两年以上纯债基金,10年期国债利率回升至1.7%-1.8%时介入性价比更高 [40] - 固收+产品配置价值凸显,建议布局含转债/权益的多策略产品,如量化中性、指数增强及跨境资产组合 [41]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声!涉及多项利好措施
金融时报· 2025-05-23 11:49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15项政策举措,涵盖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七个方面 [1] - 金融监管总局引导构建"345"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包括政策体系、产品供给体系和专业组织体系 [2] - 截至一季度末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2] - 全国设立科技支行2178家,大中型银行已在总行和省分行层面设立专门科技金融部门 [2] "345"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3"指政策体系、产品供给体系和专业组织体系 [2] - "4"指四项试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三批规模2220亿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期限延长至10年,比例提高至80%)、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2] - "5"指五类金融机构优势:政策性银行提供中长期低利率融资、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保险机构覆盖全生命周期、资管机构加大股权投资、非银机构提供融资租赁等特色服务 [3] 科技保险进展 - 科技保险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未来产业培育提供风险保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万亿元 [4] - 保险资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股权风险因子调整为0.4,科技板企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下调到0.4 [4] - 截至去年年底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过6000亿元 [4] - 正在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优化服务体系 [5] 三项新政策举措 - 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与保险业务相关的科技企业 [5] - 保险资金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余额占比从20%提高到30% [5] - 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优化服务体系 [5] 科技金融"三项建设" - 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纳入战略规划,构建独立管理机制,向特色分支机构授权 [6] - 加强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型企业首贷率,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长延至五年 [7] - 加强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建设:建立差异化评估体系,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 [7]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南沙再迎重磅支持 “南沙金融30条”来了
广州日报· 2025-05-13 03:14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南沙金融30条",通过7个维度30条措施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1][2] 7个维度30条措施 - 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南沙方案》的战略部署,聚焦金融互联互通、规则衔接及跨境业务创新 [2] - 措施涵盖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等7个维度 [2] 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 支持符合南沙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加强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新模式 [3] - 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科创企业,重点支持高端制造业、数字产业、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 [3] - 加大对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发展海上保险 [3] 发展特色金融服务 - 发展服务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航运金融业务,引导航运企业国际海运费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加快航运保险发展并研发创新型产品 [4] -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资管中心,支持优质证券公司取得公募基金资质,大力发展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 [4] - 创新发展国际租赁和保理业务,支持境内机构使用自有外汇收入支付境内经营性租赁外币租金,取消船舶和飞机境外融资资本金限制 [4][5] 推进互联互通及扩大对外开放 - 构建便利内外联动的期现货市场交易规则,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出与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种,支持南沙建设商品期货交割中心 [6] - 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适合南沙区居民的商业保险年金、跨境车辆保险等跨境保险产品,积极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6] 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 - 推动跨境支付服务便利化,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银行范围,试点开展信用卡视频面签,支持银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合作开展跨境支付业务 [7] - 推动跨境信用融资便利化,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开展跨境合作,允许南沙和港澳地区均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开展内部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