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江苏发布新方案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3:29
核心观点 -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牵头发布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 提出到2027年实现金融支持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的显著成效 并开展五大专项行动和21条具体举措 [1] - 方案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大领域 通过分类施策和系统推进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可持续性 [1][2] 科技金融支持措施 - 加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 强化"股贷债保"联动 重点支持首贷、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 [2] - 构建"概念验证+拨投结合+基金支持+信贷服务"全链条科技支持机制 提升科技型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适配性 [2] - 推动南京和苏州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上限由60%提高到80% 贷款期限由7年延长到10年 [3] 金融创新与政策协同 - 推进"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 省财政给予代偿补偿支持 探索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形式并将创新药品纳入报销范围 [2] - 探索应用抗量子密码技术和打造金融可信数据空间 推动安全环境下的数据共享和应用 [2] - 通过科技金融联盟和产融对接 解决科技型企业研发高风险、长周期与传统信贷产品不匹配的问题 [2]
广东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范乐宇:科技支行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支点
搜狐财经· 2025-09-02 13:51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姜业庆 张李源清 近年来,锚定实现"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以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规则对接、机制衔接等领域取得了突破 发展,步入了大湾区建设全面深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跃升的关键时期。 "今年5月,七部委联合发布科技金融15项举措,提出要重点支持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先行先试有关科技金融创新政策。"在第 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上,广东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范乐宇表示,这赋予了大湾区以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的政策机遇和创 新空间。 但范乐宇也表示,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科技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特征和规律看,科技金融的适配发展面临较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突出 表现在三个方面。"范乐宇说,一是科技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二是科技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效能亟需强化,三是生态环境协同 不足制约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因此,范乐宇认为,要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科技金融服务新范式。"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监管引领,督促广东银行业保险业为推动广 东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与产业能级跃升、加快大湾区新质生产 ...
武汉市科技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20:05
科技贷款增长 - 武汉市科技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 较年初增长12.4% [1] 政策试点机遇 - 武汉市被列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和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1] - 已成立AIC股权投资基金4只 规模共计36亿元 [1] - 已发放试点政策下科技企业并购贷款4.82亿元 [1] 资金投向策略 - 积极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1]
深化战略实施 擘画未来擦亮五张名片
江南时报· 2025-08-28 20:53
核心经营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核心经营指标增长稳健 战略业务板块发展均衡 整体质态向好向优 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 [1] 战略框架 - 公司构建"12345"整体战略框架 包括坚持一个愿景、构建两大引擎、聚力三大板块、聚焦四个发展、擦亮五张名片 战略牵引作用充分发挥 [1] 科创银行业务 - 科技金融余额达1668亿元 较年初增加184亿元 增幅超12% [2] - 加快探索科创金融债、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创新业务 打造"五融"服务生态 [2] 投资银行业务 - 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近1500亿元 位列江苏省榜首 [2] - 服务实体发债客户数量同比提升17% [2] 财富银行业务 - 零售金融资产余额944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179亿元 增幅14% [2] - 财富及以上客户规模较年初增长近14% [2] 交易银行业务 - 供应链金融业务量超1689亿元 [2] - 鑫云财资签约集团客户较2024年末净增71% [2] 数字银行业务 - 持续打造"产业大脑"智能平台 构建覆盖多行业的产业链知识图谱 [2] - 搭建数十条重点产业链 为产业分析和客户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2] 组织架构调整 - 新设科创金融部、国际业务部 [3] - 调整设立零售信贷和信用卡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部 [3] - 将战略客户服务移交投资银行和战略客户部 [3]
苏州发放18亿科技并购贷款 试点5个月落地14单 26个项目储备中
苏州日报· 2025-08-15 08:29
政策试点落地 - 苏州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的地级市 [1] - 截至7月末苏州已完成14笔民营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授信总额24 97亿元 实际放款18 62亿元 [1] - 储备项目26个 意向授信金额达40 64亿元 [1] 审批效率提升 - 试点银行组建"并购金融服务队" 审批放款效率显著提高 [2] - 通过总行及第三方平台撮合交易 精准匹配并购标的 [2] - 向3000余家拟上市及已上市科技企业开展政策宣传 [2] 企业战略支持 - 北京银行苏州分行发放2 9亿元贷款支持吴江企业收购光电科技公司 布局显示面板检测设备领域 [3] - 光大银行苏州分行发放1800万元贷款支持半导体企业收购马来西亚公司 拓展东南亚市场 [3] - 农业银行苏州分行发放1 5亿元贷款支持半导体企业收购智能机器公司29 97%股权 整合光电子器件制造资源 [3] 市场扩张案例 - 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授信1 9亿元支持气体公司以2 38亿元收购上海气体公司65%股权 拓展中西部供气市场 [4][5] 未来推进方向 - 试点银行将持续对接科技企业并购需求 加快项目储备 [6] - 开发配套担保和保险产品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6] - 对重点并购事项实行"一企一策"加速落地 [6]
金融“活水”为回升向好添动力增活力
陕西日报· 2025-08-10 07:50
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 上半年陕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3479亿元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173.27亿元 同比增长7 93% 高于全国水平0 83个百分点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4896 67亿元 同比增长8 29% [1] - 金融数据表明陕西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撑和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1] 信贷结构优化 - 上半年陕西八成以上新增贷款投向企(事)业单位 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730 58亿元 [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制造业和建筑业贷款增量占行业贷款增量的68% 显示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3]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61 13亿元 同比多增179 63亿元 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 96%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 0% [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156 16亿元 同比增长14 26% 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8239 26亿元 较年初增长9 40% [4] - 前5月省级重点项目贷款投放额已达去年全年一半以上 包括50万吨/年甲醇制乙醇项目 8英寸半导体芯片生产线等项目 [5] 科技金融发展 - 陕西AIC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扩大 西安市首笔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落地 陕企发行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 [6] - 科技金融体制和生态建设加速完善 更多资金支持创新型企业 [6]
把握并购金融窗口期 兴业银行破题“哑铃型”融资格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3
企业融资需求分化格局 - 对公融资需求呈现哑铃型分化趋势 头部企业项目融资和并购银团贷款占比持续提升 普惠金融保持年均高速增长 客户数量不断扩大 中型企业融资需求疲软[2] - 头部企业采取积极投资策略 基于资产价格处于相对低位的判断 购买高度互补资产以提升市场份额[2] - 中型企业处于充分竞争阶段 尚未确立显著领先优势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态度审慎 流动资金贷款规模有限[2] 表外融资工具替代效应 - 国内信用证 保函 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工具降低企业流动资金成本[3] - 债券承销业务拓展 发债融资具有期限长和利率低优势 AAA级企业公开发债综合成本更具竞争力 对表内信贷形成替代[3] - 流动资金贷款增速放缓源于表外融资工具替代效应和部分行业产能趋于饱和[3] 并购金融发展机遇 - 头部企业基于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释放大规模并购融资需求 商业银行积极把握并购金融窗口期[4] - 退市规则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非上市企业接受上市公司并购成为对接资本市场的重要途径[4] - 政策层面加大并购重组支持力度 证监会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 金融监管总局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5] 银行并购金融实践 - 兴业银行重点支持科技企业横向扩张与纵向整合 通过整合并购强化市场地位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1][6] -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提供10年期并购贷款 支持业务板块优势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6] - 商业银行采用商行+投行模式 既作为资金供给方 又凭借资源优势提供并购信息筛选和财务顾问服务[7] 并购信息匹配机制 - 商业银行通过全球金融市场网络为企业筛选海外并购标的 案例显示为首航新能提供定制贸易融资方案和并购金融服务[7] - 地方政府搭建专业对接平台 通过三大平台联动形成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动态数据库提升匹配效率[8] - 广州开发区通过品牌活动搭建对接渠道 与金融机构专业团队合作为区内企业提供并购金融支持[8]
科技金融多项试点开花结果 股权投资试点加速扩围
经济日报· 2025-07-31 07:48
股权投资试点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试点范围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2] - 发起设立AIC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 - 截至6月末,广东监管局辖内完成5只AIC股权基金设立注册,规模合计47亿元,其中2只基金实现项目投放5400万元[2] - 广州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完成对集成电路产业链核心企业广州新锐光掩模科技的B轮增资[2] - 工银投资"市场化债转股"落地规模累计超4000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累计超2500亿元[3] - 工银投资深化"资本+产业"协同,依托工商银行产业链资源帮助企业对接上下游合作伙伴[3]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 广东金融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发布103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产品清单[5] - 截至6月末,广东监管局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超466亿元,同比增长7.1%[5]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为凯融光学科技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带动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6]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与政府建立知识产权贷款贴息合作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6]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 金融监管总局试点放宽并购贷款条款,贷款占交易额比例从60%提高至80%,期限从7年延长至10年[7] -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为高新技术企业发放5000万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占交易对价80%,期限10年[7] - 截至6月末,广州地区试点银行机构为23笔科技企业并购项目提供授信超83亿元,已发放贷款10.3亿元[8] - 储备科技企业并购项目46个,金额超140亿元[8]
科技金融多项试点开花结果
经济日报· 2025-07-31 06:20
股权投资试点加速扩围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试点范围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2] - 发起设立AIC的主体扩展至全国性商业银行,除6家国有大行外,3家股份制银行已入局[2] - 广东监管局辖内完成5只AIC股权基金设立,规模合计47亿元,其中2只基金已投放5400万元,6只基金预备落地[2] - 广州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完成对集成电路企业广州新锐光掩模科技的B轮增资,由工行广州分行牵头设立[2] AIC业务模式与产业协同 - 国有大行AIC可通过发行金融债补充资金,提供长周期股权融资服务,工银投资债转股规模超4000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2500亿元[3] - AIC采用"股债一体"策略:初创期股权投资推动技术突破,成长期支持市场拓展,成熟期通过债转股降杠杆[3] - 工银投资深化"资本+产业"协同,依托工商银行产业链资源帮助企业对接上下游合作伙伴[3] - 工银投资首创股权投资尽职免责制度,按整体损益评议责任[4]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优化 - 广东发布103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产品清单,截至6月末质押贷款余额超466亿元,同比增长7.1%[5] - 凯融光学通过100余项专利质押获得工行融资,带动2025年Q1营收增长5.5%,并享受利息补贴[5][6]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 并购贷款政策放宽:控股型并购贷款占比上限从60%提至80%,期限从7年延至10年[7] -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发放5000万元并购贷款(占交易额80%),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收购标的公司[7] - 广州地区试点银行累计为23个项目提供授信83亿元,已发放贷款10.3亿元,储备项目46个金额超140亿元[8]
天津创新投贷联动模式 助力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7:09
一是联动京津冀三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第二批"投资机构清单"。我局会同天津证监局,支持天津市银行 业协会与天津市基金业协会深化合作,今年7月9日发布了2025年第二批20家投资机构参考清单,将注册 在北京、河北且在天津投资活跃的优质基金管理人纳入清单,支持银行机构主动对接清单内投资机构, 开展"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天津银行等9家在津银行基于清单开展了投融资 撮合、投联贷产品研发等拓展创新,创设推出了"投联贷""新兴产业赋能贷""天津科创贷"等投贷联动产 品。2024年以来,在津银行通过投贷联动模式累计发放贷款27亿元,惠及154家科技创新企业。 二是推动金融监管总局"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在天津落地。试点政策将控股型并购贷款占企业并 购交易额的比例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天津金融监管局会同市科 技、工信、发展改革等部门迅速建立了"天津市试点科技企业和项目库",及时将我市科技企业和项目需 求推送至相关银行。截至6月末,浦发银行、工商银行等5家在津银行已落地8笔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业务,惠及7家科技企业,涉及水资源净化循环再利用、传统市政服务数字化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