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妆集合店
icon
搜索文档
美妆巨头纠纷再起!KK集团诉名创优品不正当竞争案9月开庭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22:40
法律诉讼案件 - KK集团起诉名创优品及其关联公司关于"THE COLORIST"商标在国内和海外"商标抢注不正当竞争"一案将于9月1日一审开庭[2] - KK集团此前已对国内商标抢注行为和"WOW COLOUR"门店装潢侵权进行维权并取得胜诉 包括北京市高院二审判决撤销被抢注商标和南京中院判令名创优品停止侵权并赔偿200万元[2][3] - 案件始于2019年 KK集团发现"THE COLORIST"商标在国内被阿信科技抢注 海外多国被深圳法莱盛抢注 这两家公司均与名创优品存在关联关系[3] 行业发展状况 - 中国美妆集合店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1年市场规模达130亿元 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亿元[5] - 2019-2022年间国内新增美妆集合店品牌超过20个 包括名创优品旗下"WOW COLOUR"和逸仙电商推出的"完子心选"等[5] - 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多数门店采用明快色彩设计、开放式货架和美妆试用区等相似元素 产品组合也高度雷同[6] 企业经营动态 - KK集团是国内领先的新零售企业 旗下拥有"THE COLORIST调色师"、"KKV"和X11等多个品牌 门店遍布全球超过200座城市 布局超过千家门店[7] - 集团自2021年起已四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最新一版已失效 但IPO进程仍在推进中[7] - 2025年10月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 增加了中国对海外不正当行为的管辖规定[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增速放缓 2025年上半年至少有34个国内外美妆品牌及企业宣布闭店或退出中国市场 包括莎莎国际关闭中国内地最后18家线下门店[6] - 新零售业态创新成本高但复制门槛低 导致头部企业的设计元素常被快速模仿[6] - 本案二审结果或将确立美妆集合店视觉识别的保护标准[6]
时代的眼泪!北京最后一家莎莎撤店!月底关闭内地所有线下店
北京商报· 2025-06-24 11:34
公司战略调整 - 莎莎国际宣布将在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所有18家线下门店,转型为供货商模式,集中资源发展线上业务[1][3] - 关闭线下门店的主要原因是线上业务已占内地营业额的80%,且线下店铺无法达到规模经济效益[3] - 公司曾计划在内地开设300-500家门店,但实际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的80家缩减至18家[3] 经营现状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全年营业额同比下跌9.7%至39.42亿港元,净利润大幅下滑64.8%至7697万港元[7] - 中国内地市场表现疲软,营业额同比减少10.5%至5.21亿港元,线下渠道占比仅19.7%,且营业额同比大幅下滑38.2%至1.03亿港元[7] - 2024年因销售菌落总数超标410倍的护手霜被罚款98.56万元,相关产品全部下架召回[7] 线上转型情况 - 目前拥有自营官方网站、微信小程序、抖音平台以及天猫渠道,但抖音官方账号自去年10月已停更[4] - 天猫店铺仅有认证为天猫国际的海外旗舰店,小程序中多数产品为香港直邮,配送时效长达5-7个工作日[4] - 专家认为公司线上转型时间太晚,在同业竞争中落后[7] 行业趋势 - 美妆集合店线下关店已成趋势,2022年Olive Young关闭上海唯一门店,屈臣氏一年关闭343家门店[8] - 专家认为线下美妆集合店商业模式面临挑战,特别是在商业地产红利减少、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10] - 建议公司向高端化转型,跳出价格竞争陷阱,以线上为核心重构商业格局[10] 产品策略 - 公司曾尝试代理小众品牌,但由于这些品牌在内地知名度不高,未能引起市场反响[5] - 产品质量问题对公司品牌形象造成打击,专家认为公司在核心竞争力方面表现不理想[7]
莎莎线下关店 美妆集合店陷入生死局
北京商报· 2025-06-23 21:54
公司战略调整 - 莎莎国际将于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所有线下门店 共18家 并转型为供货商模式 集中资源发展线上业务[1][4] - 关闭原因为中国内地线上业务占比超80% 线下店铺无法达到规模经济效益 且顾客购物倾向转向线上[4] - 北京市场多家门店已关闭 燕莎奥特莱斯店于6月22日撤店 房山区首创奥莱店为最后一家营业门店 于6月24日关闭[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 公司全年营业额同比下跌9.7%至39.42亿港元 净利润大幅下滑64.8%至7697万港元[7] - 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同比减少10.5%至5.21亿港元 其中线下渠道营业额同比下滑38.2%至1.03亿港元 占比仅19.7%[7] - 相比巅峰时期80家门店 2022年9月内地门店减至42家 2024年仅剩18家[4] 业务转型挑战 - 线上渠道包括自营官网 微信小程序 抖音及天猫 但抖音账号去年10月停更 天猫仅海外旗舰店 微信配送需5-7工作日[6] - 扩充独家小众品牌如Suisse Programme和Cyber Colors 但天猫国际部分产品成交量仅个位数 抖音店铺部分销售额为零[6] - 2024年9月因护手霜菌落总数超标410倍被处罚98.56万元 产品下架召回[7] 行业趋势 - 美妆集合店模式面临淘汰 2022年Olive Young关闭上海唯一门店 屈臣氏一年关闭343家门店[8] - 线下门店运营成本提高 客户到店率降低 投入产出比下降 商业地产红利减少[8][9] - 行业需向高端化转型 跳出价格竞争 以线上为核心 数字化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9]
单店日客流仅20人!下沉开店亏500万!丝芙兰咋被年轻人抛弃了?
搜狐财经· 2025-06-21 16:44
丝芙兰中国市场困境 - 公司线下门店客流量大幅下降 店员数量超过顾客 部分门店已关闭 [1] - 电商平台崛起导致消费者转向线上购买 品牌官方旗舰店和直播带货分流客户 [1] - 公司电商渠道价格优势不足 同款产品比品牌直播间贵100元且赠品较少 [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品牌专柜促销更灵活 同款口红价格比公司低50元且赠品更丰富 [3] - 新兴美妆集合店以潮流装修和低价策略吸引年轻消费者 [3] - 公司夹在品牌专柜和新兴集合店之间 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3] 独家代理策略失效 - 海外小众品牌缺乏本地推广 如匈牙利欧威全萨和日本COCOCHI COSMIC均未打开市场 [4] - 国际知名品牌进入市场时间滞后 如Fenty Beauty延迟四年进入大陆市场 [4] - 本土合作品牌定价过高 如毛戈平子品牌价格翻倍但消费者不认可 [4] 下沉市场拓展受阻 - 三线城市高端市场已被国际大牌占据 [6] - 地级市门店日客流量不足50人 销售额难以覆盖运营成本 [6] - 本土连锁店更了解当地需求 价格更具竞争力 [6] 行业发展趋势 - 美妆集合店需提供线上无法替代的体验 如专业咨询和新品试用 [8] - 消费者选择标准趋向于独家产品或极致价格 [8] - 行业面临线上渠道和品牌专柜的双重竞争压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