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卉种植与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国网张掖供电公司:护航千亩玫瑰绽放“浪漫经济”
中国能源网· 2025-06-24 17:18
产业规模与布局 - 老军乡玫瑰之约农旅发展示范基地占地面积5600亩,集玫瑰种植、加工、销售、文化展示于一体[3] - 基地种植'龙玫一号'1260亩,已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3] - 新建占地15亩的玫瑰加工厂1处,建设生产加工厂房、恒温库、冷库等配套设施[5] 产品与产能 - 主要产品包括玫瑰纯露、玫瑰酱、玫瑰茶等系列产品,销往山东、安徽等地[3] - 每年可生产各类玫瑰花产品500多吨,年均总销售额100万元[6] - 玫瑰平均每日采摘约1000多斤,需在冷库恒温处理冷藏24小时[3] 产业链发展 - 实现从种植、提取、深加工到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6] - 自动化生产线完成去杂、色选、消毒、加工等程序,生产效率更高[6] - 开发玫瑰花海旅游等农旅融合新业态[5] 经济效益 - 直接带动附近农户就业2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400余人[6] - 合作种植农户100余户,每亩土地实现增收3500元左右[6] - 将原本贫瘠干旱的土地转变为"芳香"经济带[6] 基础设施支持 - 国网张掖供电公司架设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10千伏绝缘线路0.4公里,0.4千伏绝缘线路1.2公里[5] - 电力改造保障了灌溉、采摘、烘干、精油加工等环节的稳定供电[6] - 提供特色产业专项服务,探索电力服务新模式[7]
安徽铜陵:一朵凤丹绽放亿元产业链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20:20
产业链发展 - 安徽铜陵凤丹已形成全产业链模式,涵盖观赏、药用、榨油、制茶、提露等多个环节,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 [1] - 凤凰山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4万元,显示产业链对当地经济的显著带动作用 [1] - 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发30余款凤丹衍生产品,覆盖药用和日化领域,其中牡丹籽油2023年产值达3000万元 [2] 旅游与业态创新 - 铜陵凤凰山景区通过"赏花 + 体验"复合业态实现转型,包括滴水崖咖啡屋、凤栖坪观景台等网红打卡点,以及萌宠乐园、露营基地等亲子项目 [1] - "五一"假期景区门票收入43万元,综合营收116万元,游客量同比增长240% [1] - 景区布局亲水夜游项目,将"白天赏花"延伸至"夜间消费",进一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1] 种植与加工 - 凤凰山村拥有2000亩凤丹种植基地,年产丹皮远销日韩,村集体经济收入2024年达240万元 [2] - "凤丹产业联盟"计划5年内建成万亩种植基地,强化规模效应 [2] - 凤丹丹皮与白芍并称"安徽四大名药",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栽培系统跻身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 政策与规划 - 铜陵市正打造全国南方牡丹产业示范区,目标2035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2] - 凤凰山村精品示范村与江南铜谷风景道联动,总投资7423万元,串联5大景区,推动"一日游"向"深度游"转变 [1] 品牌与文化 - 凤丹是铜陵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1] - 凤凰山村既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也是南方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2]
小菊花”闯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6-20 05:51
鲜切菊产业规模与出口 - 草桥镇鲜切菊种植面积达5000亩,亩产值可达4万多元,年种植三茬花[1] - 纪集村鲜切花合作社订单式种植白扇菊花30万枝,主要销往日本和韩国[1] - 草桥镇菊花远销10多个国家,平均每株售价3元,年产值近亿元[2] - 胡晴鲜切花种植基地今年获得1200万支鲜切菊出口订单[1]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 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通风系统及数字化设备控制菊花生长环境[1] - 推广打顶除杈、光控温控、水肥一体化技术,亩产达1万枝,品质远超传统种植[2] - 实现精准采收,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控制花苞开放程度[1]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 沂岸花卉拥有600亩种植基地和观赏园,成为地区鲜切花出口集散地和菊文化主题旅游观光园[2] - 开发4000平方米加工车间,生产一级金丝皇菊、菊花茶、固体饮料等产品[2] - 与高校合作建立药食植物实验基地,开发出50多种菊花衍生品包括菊花精油、含片等[2] - 金丝皇菊饮品年销售额持续增长,带动周边种植食用菊花2000余亩[2] 产业带动效应 - 全年吸纳劳动力2000余人,纪集村通过菊花产业带动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3] - 结合骆马湖、沂河生态资源发展菊花主题乡村旅游,打造观光园并举办菊花节[3] - 形成从育苗、管护到采摘、加工的完整产业链[3]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时种植的玫瑰花开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1 18:01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玫瑰产业发展 产业规模与种植情况 - 于田县玫瑰种植面积达7.2万亩,拥有2000余户种植户 [7][11] - 当地培育出耐旱、适应性强的沙漠玫瑰品种,存活率达90% [7][9] - 玫瑰花采摘季每日花瓣交易量可达30吨,价格较往年上涨 [9][11] 产业链与经济效益 - 成立3家合作社,加工玫瑰花馕、玫瑰纯露等产品,提升附加值 [11] - 玫瑰花采摘高峰期带动7000余人次季节性就业,日工资120-150元 [13] - 村民采摘效率为30-50公斤/人/天,花瓣与花蕾分用途采摘 [1][3] 生态与文旅价值 - 玫瑰植株密集形成花垄,枝叶阻挡风沙、根系固沙锁土,防风固沙效果显著 [9] - 文旅部门推出采摘体验、摄影绘画等活动,"文旅+"模式延伸产业链 [5][15] - 非假期仍吸引游客赏花打卡,形成沉浸式文旅消费场景 [5] 技术与管理创新 - 清晨5-9点采摘花蕾(制茶/精油),避开高温时段采摘花瓣(制酱) [3] - 种植区外围搭建防风网,配合滴灌带管护提升成活率 [7] - 10万株玫瑰苗成功种植于沙漠锁边工程区域,实现生态修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