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担保
icon
搜索文档
探索破解传统养殖业融资难题 肉牛数据变身抵押资产(财经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15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老话,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乡繁荣村的养殖大户李锋听了半辈子。活牛 活羊易生病、市场价格波动大,在银行眼里,这些"活资产"风险高,很难作为抵押物。然而就在最近, 这位有着17年养牛经验的老手,却凭着存栏的430余头牛,成功申请到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 公司(以下简称"龙江农担")担保的300万元贷款。 "以前想都不敢想,'带毛的'也能算成实打实的资产!"李锋望着牛棚里膘肥体壮的牛感慨,"要是早有现 在这样的担保公司和大数据平台,我的养殖规模至少能扩大好几倍。" "过去审核贷款,不仅要看银行流水,还得派人到现场一头一头地点数。但牛长得都差不多,光靠肉眼 看,很容易出错。"龙江农担龙江分公司总经理孟繁伟介绍,"现在有了大数据平台,系统智能筛选就能 核验养殖户的真实存栏量,我们再进行针对性的尽职调查,不仅精准,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数据成了新的"抵押物"。依托平台,龙江农担创新推出"肉牛数据担"产品,以每头牛7000元为基准为养 殖户担保授信,牛棚里的牛变成了银行认可的资产。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龙江县肉牛产业引导授信5 亿元。 龙江县并非个例。这一"数据+金融"的模式正在被快速复 ...
4家武汉企业获得全省首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长江日报· 2025-06-24 08:17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 - 湖北省首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颁发给4家武汉企业 分别为武汉默联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东湖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长江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光谷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1] - 数据知识产权定义为依法收集 经过算法加工 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 湖北省于2023年12月成为国家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 [1] 企业数据产品详情 - 武汉默联股份有限公司登记产品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健康咨询应用—健康咨询语料数据集" 数据源来自人卫版(第9版)医学教材 诊疗指南 专家共识等专业文献 通过数据清洗技术提炼疾病名称与就诊科室关联 并模拟医患对话形成标准数据集 应用场景包括医院及药房等医疗机构 [1] - 武汉长江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登记产品为"湖北省专利价值评估数据集" 数据来自企业自有专利数据库 经过严格筛选和清洗流程 [1] 登记证书技术特征 - 证书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真伪验证和防篡改功能 扫描二维码可获取应用场景 数据来源 格式规模 算法规则等详细信息 [2] - 证书可作为企业合法持有数据及行使权益的初步证明 适用于数据交易流通和权益保护场景 [2] 行业覆盖范围 - 本次登记申请涵盖金融担保 信息技术 科学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产品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2]
首批“种子贷”产品落地龙岗 首日放款170万
深圳商报· 2025-06-22 00:21
产品推出背景 - 深圳市财政局统筹指导推出"种子贷"产品 由市融担基金、深圳征信、龙岗金控辖属兴业担保公司、微众银行合作打造 [1] - 产品旨在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种子期项目 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1] 产品特点 - 主要面向"两有两无"企业(有高水平专家团队、有核心技术 无资质、无稳定现金流)[2] - 通过政策性担保贷款精准匹配初创企业融资需求 [2] - 上线当日即有5家种子期企业获得170万元资金支持 [1] 业务开展情况 - 某新能源技术开发企业凭借46个注册商标和7个专利信息 通过手机申请10分钟内获得80万元贷款 [2] - 龙岗金控辖属兴业担保公司预计年度内为1000家(次)"两有两无"企业提供近10亿元资金支持 [2] 政策意义 - 展现政策创新与金融服务的高效协同 [1] - 助力破解种子期项目资金瓶颈 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
香港商经局:特惠贷款坏账率低于预期 政府适时调节相关预算
智通财经网· 2025-05-21 14:26
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坏账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底,八成、九成和百分百特别担保产品的累计坏账率分别约为5.2%、4.2%和15.6%,低于假设整体坏账率(分别为12%、16%和25%)[1] - 百分百特别担保产品的坏账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类产品,达到15.6%[1] - 政府2024至2025财政年度相关修订预算为125亿港元,用于支付管理费、行政费、实付开支及坏账偿付[1] 坏账处理机制 - 当违约贷款出现90天以上拖欠并完成违约索赔程序时,相关贷款被视为坏账[2] - 贷款机构会先与借款企业商讨还款方案,如只偿还利息或部分本金[2] - 如未能达成协议,贷款机构会采取追讨/法律行动,包括要求偿还贷款、提交清盘/破产呈请等[2] - 截至2025年4月底,贷款机构正就约5400宗百分百特别担保产品坏账采取追讨行动,并就约3500宗采取法律行动[2] - 在约8900宗个案中,超过30%在采取追讨行动后收到全部或部分欠款[2] 计划执行与管理 - 计划由香港按证保险公司负责执行和管理,香港金融管理局不参与[3] - 政府每年需作出预算应付各项开支,包括管理费、行政费、实付开支和坏账偿付[3] - 2024至2025财政年度相关修订预算为125亿港元[3] - 实际坏账率会随经济环境和借款企业经营情况变化[3] 涉嫌不法行为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底,百分百特别担保产品有3519宗申请怀疑涉及不法行为,涉及贷款额约105亿港元[3] - 其中1512宗个案(约50亿港元)在审查时被拒绝,2007宗个案(约55亿港元)于贷款提取后被发现[3] - 按证保险公司及贷款机构已采取行动,包括向执法机构举报违法行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