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设备制造

搜索文档
华冠科技中标头部客户项目 整线平台能力再获验证
起点锂电· 2025-07-27 15:28
技术集成与工艺优化 - 公司中标头部客户方形铝壳电芯智能装配产线项目,涵盖从裸电晶到整电池的全流程组装与检测,验证了其在电芯组装整线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工程落地能力[2] - 项目涉及30余道关键工序,包括预热、热压、X-Ray检测、激光焊接等,并集成烘烤机、注液机等外围设备,构建覆盖完整组装工艺的智能化生产单元[4] - 关键工艺技术优化显著:连接片激光焊接速度达300mm/s、良率≥99.5%,顶盖焊接速度250mm/s、良率≥99.5%,密封钉焊接速度15mm/s、良率≥99.9%[4] - 多学科团队(激光、机电、视觉、软件)协同攻关,确保工序稳定衔接与系统一致性[4] 项目管理与执行效率 - 项目交期紧凑,公司依托成熟整线平台与交付经验,组建复合型团队,采用"节点驱动、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分解至站位级工作计划[6] - 设立风险识别与应对机制、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保障交付质量;资源配置上明确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调动模型库、经验库实现跨团队联动[6] - 服务保障团队中超过50%为十年以上经验资深工程师,配备国家级技工资质人员,执行"24小时响应"机制[6]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项目推进展示公司从研发、设计到整线交付的完整闭环能力,巩固其在高端锂电中段制造环节的核心优势[7] - 方形铝壳电芯在动力与大型储能领域加速发展,对设备稳定性、精度与一致性要求提升,公司技术布局契合行业高端化趋势[7] - 公司以"让制造更精妙"为使命,未来将持续推动锂电智造水平升级[7]
理奇智能报考上市:对宁德时代等销售收入下降,多次分红仍要补流
搜狐财经· 2025-06-27 11:53
公司上市计划 - 理奇智能计划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10.08亿元,用于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研发中心项目等[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注册资本3.67亿元,法定代表人陈浩东[3] - 主要股东包括宁波志联(47.266%)、陈浩东(37.9981%)、长江晨道(7.4143%)等[4] - 专注于物料自动配料、分散乳化、混合搅拌等自动化处理领域,产品应用于锂电制造、精细化工、复合材料等行业[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19亿元、17.21亿元、21.73亿元,复合增长率87.4%[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534.97万元、2.42亿元、2.99亿元[5] - 2024年资产总额48.04亿元,资产负债率(合并)74.41%[6][1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15亿元[6] 业务结构 - 主要收入来自物料智能处理系统,2024年占比76.21%[6] - 锂电制造行业收入占比超90%,为主要应用领域[7]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86.87%降至2024年74.27%[7] 主要客户 - 2024年前五大客户为比亚迪(8.19亿元)、宁德时代(4.04亿元)、欣旺达(1.86亿元)、LG新能源(1.08亿元)、珠海冠宇(9792.63万元)[8] - 对宁德时代销售收入从2023年10.35亿元降至2024年4.04亿元[7][8] - 对比亚迪销售收入从2023年4588.86万元飙升至2024年8.19亿元[7][8] 募资用途 - 计划募资10.08亿元,其中6.09亿元用于生产基地项目,1.99亿元用于研发中心项目,2亿元补充营运资金[13][14]
理奇智能创业板IPO获受理,专注物料自动化处理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09:23
IPO申报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6月26日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IPO申报,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 [1] - 拟发行不超过9171.5万股,募集资金10亿元,用于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补充运营资金 [1] 财务表现与增长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19亿元、17.21亿元、21.73亿元,复合增长率87.45%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2.39亿元、2.70亿元 [1] 主营业务与市场地位 - 核心产品为物料智能处理系统及单机设备,锂电业务收入占比超90%(2024年93.82%) [2] - 锂电物料智能处理系统市占率从2023年27%升至2024年43%,居行业首位 [2] - 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大众集团等头部企业 [2]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从2019年227GWh增至2024年1474GWh,复合增长率45.4% [3] - 中国2024年锂电池出货量1191GWh占全球80%,复合增长率59.1% [3] - 中国锂电池设备市场规模2027年预计达850亿元,2025-2027年复合增长率超20% [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82.57%,2024年达7664.16万元 [5] - 拥有专利345项(含发明专利25项)及软件著作权32项 [5] - 自主研发的集成控制系统实现物料处理可视化与自动化操控 [5] 产品与工艺优势 - 锂电物料智能处理系统覆盖配料制浆等核心工序,直接影响后续涂布、辊压质量 [4] - 核心设备DPD系列双行星分散机实现高度分散与成分均匀的浆料制备 [4] - 推出高效分散制浆系统、连续式双螺杆制浆系统等新型装备 [4] 非锂电领域拓展 - 切入精细化工及复合材料领域,客户包括杜邦、汉高、聚和材料等 [3] - 精细化工率仅48%,较发达国家60%以上水平存在提升空间 [3] 发展战略与荣誉 - 采用"锂电纵向深耕+非锂电横向延展"及"国内绑定龙头+海外先发布局"双轮驱动策略 [5] - 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 [5]
赣锋/昆宇/欣旺达/诚捷智能热议500Ah+大储能电芯发展趋势
起点锂电· 2025-05-20 19:43
公司概况 - 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制造基地位于东莞市,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8898万元 [1] - 公司拥有员工1200+人,其中研发人员350+人,生产面积总计95000+m²(深圳20000m²,东莞75000m²) [1] - 月产能达130多台(套)各类型产品,年产值规模约13.5亿元,累计销售卷绕机8000+台(套),产品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 [1] 核心产品 - 四款热销产品:EV方形激光切卷一体机、高速激光切卷一体机、大圆柱全极耳卷绕机、四工位切叠热压一体机 [2] - 七款主力产品:3C数码制片卷绕一体机、EV全自动卷绕机、全自动扣式制片卷绕机、全自动圆柱制片卷绕一体机、高速五金模切机、双工位高速叠片机、三工位切叠一体机 [2] 新品发布 高速激光切卷一体机 - 适配直径Φ32-Φ70mm、高度60-250mm的多种规格,生产速度20-26ppm,机身尺寸8000×2350×2800mm [4] - 采用进口IPG激光器,激光启停零连带,切割熔珠≤6μm、热影响区≤100μm [4] - 电子凸轮飞切技术,切断毛刺≤5μm,切刀特殊镀层可应对含硅极片 [5] - FFU铺设+科学挡尘设计,风速≥0.8m/s,圆弧吸尘管无粉尘堆积 [6] 四工位切叠热压一体机 - 产品尺寸L650×W220mm,厚度10-50mm,极片生产速度500ppm,整机尺寸22500×7200×3200mm [9] - 极片裁断速度300PPM,精度≤±0.15mm,横向/纵向毛刺≤12um [11] - 超声波除尘去除率高达99.5%,可清除5微米级粉尘 [11] - 隔膜控制采用龙门直线电机驱动,适配600mm+长电芯 [11] - 热压控温范围室温-150°C,精度±2°C,压板平面度≤0.05mm、平行度±0.1mm [11] 行业活动 - 公司参与"进击500Ah+大储能电芯"专题直播活动,与赣锋锂电、昆宇电源、欣旺达等企业探讨大储能电芯发展 [1]
智能温度补偿技术助力锂电注液精度进阶
高工锂电· 2025-03-26 18:23
行业痛点 - 锂离子电池制造中电解液注液量精度直接影响电池容量一致性与产品良率 [2] - 液态电解液密度随温度升高呈非线性下降 温度从20℃升至35℃时相同注液体积下实际质量偏差可达1.2% [2] - 温度波动导致的注液质量偏差已成为高一致性电池制造的痛点问题 [2] 技术方案 - 广州飞升精密设备开发"智能温度补偿模块"采用"硬件感知+算法驱动"双引擎设计 [3] - 方案在注液泵体集成高精度温度传感模块(分辨率0.01℃)实时捕捉介质温度微变数据 [1][5] - 系统内置热力学补偿模型可动态解析温度-密度关系曲线自动修正注液量 [5] 技术效果 - 在±15℃环境温变工况下注液质量偏差控制在±0.05%以内较传统方式精度提升20倍 [7] - 使体积注液泵兼具质量计量特性解决锂电行业温漂导致的注液工艺波动难题 [7] - 在新能源电池电解液注液等领域帮助客户将工艺合格率提升至99.97% [7] 行业前景 - 高精度控制技术将成为锂电制造向TWh时代迈进时提升效率与产品一致性的核心引擎 [8]
正业科技高管自愿降薪20%!
起点锂电· 2025-02-01 16:09
公司高管自愿降薪 - 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及全体高级管理人员自愿降薪20%以优化成本结构并表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2][5] - 降薪范围包括党支部副书记徐地华、总经理方志华、董事会秘书朱和海等6名高管[5][6] - 降薪措施将持续至公司实现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为正后终止[7] 2024年度业绩预告 - 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9亿元至2.35亿元[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亿元至2.45亿元[7] - 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058亿元[8] 业绩亏损原因 - 行业下游投资需求处于调整期导致营业收入和毛利总额未达预期[10] - 光伏新能源板块出现负毛利[10] - 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存货跌价准备主要来自设备板块的未验收设备、低毛利设备等[10] - 减记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1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PCB检测设备、锂电X光检测设备、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设备等[11] - 属于锂电设备制造行业[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