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食品生产经营
icon
搜索文档
八家行业协会倡议落实食品安全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辽宁日报· 2025-11-20 09:08
8家省级行业协会涵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餐饮、运输、贮存、养老机构等环 节、领域。他们共同倡议,将内部报告奖励制度纳入企业核心管理体系,对主动报告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的员工给予奖励;在2025年年底前,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报告奖励制度;积极在全国食品安全 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注册账号,开通受理内部报告的渠道,将注册账号二维码粘贴在本单位显目位置, 方便员工扫码或通过登录网站报告;从经营成本中划拨专项资金,对报告食品安全隐患的员工给予"小 隐患小奖、大隐患大奖"的阶梯式奖励,对重大隐患报告实行重奖。 近日,省食安办指导省绿色食品协会、省食品安全协会、省预制菜产业协会、省餐饮烹饪行业协 会、省食品工业协会、省道路运输协会、省粮食行业协会、省养老服务业联合会8家省级行业协会发出 倡议,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会员单位建立内部报告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员工积极报告身边 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出台网络订餐等新兴领域主体责任监管规定
新京报· 2025-11-19 22:28
政策机制与实施成效 - 市场监管总局于2022年9月创新提出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核心是通过清单化、台账式管理将责任转化为具体任务 [2] - 政府层面建立包保工作机制,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分层分级包保A、B、C、D四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通过三张清单确保责任落实 [2] - 企业端全面推行“三类人、三件事、三本账”风险管控模式,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2] - 全国已有超过300万家食品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总监115.5万名、食品安全员949.2万名 [2] - 2024年全国各级包保干部开展包保工作超4800万家次,发现并解决问题逾1500万个,全国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3] 能力建设与创新实践 - 持续开展大规模能力培训,仅2025年一次专题培训就覆盖超2000万人次企业人员,有效提升履职能力 [5] - 形成“事前计划、事中督导、事后处置与反馈”的包保工作闭环,天津、山东等地探索建立督导发现问题分类处置和闭环管理机制 [5] - 各地分享创新实践,如江苏南通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管,北京某乳企完善制度设计使近三年产品百吨投诉率下降12%,湖南长沙实现学校食堂包保覆盖率100% [4] 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 - 市场监管总局建成运行“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为包保工作提供数字化支撑 [5] -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监测系统”正在加快建设,计划于2026年实现对“三类人、三件事、三本账”的数字化管理 [5] - 将全面升级食品安全数字平台,实现“一屏总览、远程调度”,企业主体责任监测系统将接入可视化监管信息以支持穿透式监管 [7] 未来监管重点与方向 - 国家将推动建立属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形成监管合力 [6] - 将加快研究出台网络订餐、直播带货等领域的主体责任监管规定,防范新风险,明确“谁来做、做什么、如何做” [1][6] - 鉴于相关人员流动频繁,将把“两个责任”纳入党政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常态化培训,通过实战演练提升专业能力 [6]
天津市北辰区市场监管局:推动准入准营再提速 服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展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05 15:38
行政审批效率提升 - 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批平均用时压缩50%以上 [1] - 现场核查一次通过率上升至95%以上 [1] - 通过“证照协同”实现执照与许可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 [1] 企业服务机制创新 - 累计服务企业286家 [1] - 推行“一企一档一策”服务机制,制发证前服务清单 [1] - 首创“帮扶+预审”模式,提供“材料+现场”双预审通道 [2] 具体服务举措与案例 - 组建专业化服务先锋队,联动区食药行业党建联盟技术专家 [1] - 针对学校食堂布局问题提出错时使用、物理分隔等解决方案 [2] - 味鲜(天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央厨房项目经指导后当日获证,保障企业顺利投标 [2] 未来发展规划 - 打造政策集成服务包,提供“一站式”助企服务 [2] - 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促进企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
人大常委会|强化全链条监管 食品安全法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新华社· 2025-10-26 14:41
执法检查背景与总体成效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今年5月至9月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开展第四次执法检查 [1] -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施行,历经2015年全面修订及2018年、2021年两次修正,今年再度进行“小切口”修法 [1] - 近五年来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法律实施为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和增强公众信心提供了法治保障 [2]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 国家卫生健康委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93项,涵盖日常消费的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涉及各类食品安全指标2.3万项 [2] - 建立多部门多领域合作的标准审查机制,并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等多项规定,为全链条监管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 全国309.8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备115万名食品安全总监和949万名食品安全员 [3] - “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成为企业风险防控的常态化措施,进一步压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3] 学校食品安全监管 - 全国93.1%的中小学建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保障家长参与重大事项监督 [3] - 全国16万余名责任督学每月进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导,各地共投入103亿元改善中小学食堂 [3] - 中小学“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提高至98.5%,并建立师生食品安全问题反映渠道和办理机制 [3] 监管工作重点与建议 - 执法检查深入食品企业、网络平台、学校、托育机构、养老机构等场所,并对社区食堂、夜市、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进行随机抽查和暗访 [2] - 检查重点聚焦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及网络餐饮等新业态食品相关制度落实情况 [2] - 报告从八个方面提出加强监管的意见建议,包括凝聚全链条监管合力、加大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新业态监管及尽快启动法律全面修订等 [3]
人大常委会︱强化全链条监管 食品安全法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新华社· 2025-10-26 14:19
食品安全法实施成效 - 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施行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2024年针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进行“小切口”修法 [1] - 近五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法律实施为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和增强公众信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2] - 国家卫生健康委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93项,涵盖日常消费的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涉及各类食品安全指标2.3万项 [2]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 全国309.8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备了115万名食品安全总监和949万名食品安全员 [3] - “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已成为企业风险防控的常态化措施,进一步压实了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3] 学校食品安全监管 - 全国93.1%的中小学建立了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保障家长参与监督 [3] - 全国16万余名责任督学每月进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导,并建立了师生问题反映和办理机制 [3] - 各地共投入103亿元改善中小学食堂,截至2024年底“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已提高至98.5% [3] 监管检查与未来重点 - 2024年5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的第四次执法检查,检查范围广泛深入 [1][2] - 未来监管工作重点包括凝聚全链条监管合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新业态监管及尽快启动食品安全法全面修订等八个方面 [3]
从“闭卷考试”到“开卷备考”——天津北辰“证前智导”助企办事无忧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2 13:46
项目核心与模式创新 - 项目核心为解决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中企业不懂流程、材料反复改、等待周期长等痛点,推动食品企业准入准营全面提速 [1] - 创新模式为将传统“事后核查的闭卷考试”转变为“前置指导的开卷考试” [1] - 由局党委牵头整合党员骨干及技术专家组建“红色专班”,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项目现场指导 [1] 具体服务机制与措施 - 推行“证照协同”机制,企业完成营业执照注册后信息实时推送至食品许可证审批环节,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 [1] - 建立“一企一档一策”服务体系,制发证前服务清单,将许可要求拆解成“明白纸” [1] - 首创“帮扶+预审”机制,包括前置服务“送策上门”、定制指导“精准开方”、开辟“材料+现场”双预审通道 [2] 项目成效与数据 - 已累计服务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86家,推动276个服务项目顺利落地 [2] - 许可审批平均用时压缩50%以上,现场核查一次通过率提高至95%以上 [2] - 累计为企业节约各类成本超500万元,筹备阶段隐形成本降低15% [2]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深化项目品牌建设,整合知识产权保护等职能 [2] - 同时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助力经营主体进得快、立得稳、做得强 [2]
报告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将予以奖励
辽宁日报· 2025-10-22 09:01
政策核心目标 - 推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鼓励食品从业人员发挥内部监督作用 [1] - 旨在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1] 实施范围与时间表 - 今年年底前,推动重点主体建立并实施该机制,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七类单位 [1] - 明年年底前,覆盖范围将扩展至其他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口食品进口商等 [1] 机制运作方式 - 生产经营单位需明确内部报告的主要事项,让员工熟悉岗位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2] - 引导员工通过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报告风险,单位接到报告后需第一时间核查整改 [2] - 整改情况需及时录入单位在举报系统的注册账号,接受监督 [2] 奖励措施 - 鼓励生产经营单位设立奖励专项资金,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2] - 按照"小隐患小奖,大隐患大奖"原则明确奖励标准,常态化兑现奖励 [2] 推广计划 - 今年年底前,将集中公布一批本地区企业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 [3]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经济观察网· 2025-09-26 17:09
法规修订核心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 - 明确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健康及其他禁止生产经营情形的食品纳入召回范围 [1] - 确定食品召回包含主动召回与责令召回两种形式 [1] 主动召回规定 - 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自检自查、公众投诉举报等方式知悉产品属于召回情形的应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并主动实施召回 [1] - 召回公告需通过本单位网站或其他媒体及国家食品召回信息公示平台发布 [1] - 食品召回和处置情况需在处置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1] 责令召回规定 - 对未按规定主动实施召回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召回 [1] - 接到责令召回通知后生产经营者必须在国家食品召回信息公示平台上发布带有显著"责令"字样标识的公告 [1] - 责令召回公告流程旨在确保责令信息清晰醒目 [1]
事关食品安全 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征求意见
新浪财经· 2025-09-26 17:03
法规修订核心内容 - 明确食品召回范围,将不符合安全标准、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健康及属于其他禁止生产经营情形的食品纳入应召回范畴[1] - 确定主动召回与责令召回两种形式,在公告流程和报告提交等方面有差异化要求[1] - 食品生产者知悉产品属召回情形后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并主动实施召回,召回处置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监管部门报告[1] - 对未主动实施召回者,监管部门将责令召回,相关公告须强制带有“责令”字样标识[1] 相关主体责任与义务 - 规定生产委托方应主动实施召回并通知受托方停止生产、排查风险[1] - 以单独条款规定进口食品商、跨境电商等主体的召回义务和责任[1] - 明确食用农产品参照本办法执行[1] 处罚力度调整 - 加大对责令召回后仍拒不召回或停止经营的处罚力度,可按同批次产品货值金额进行处罚[1] - 旨在解决因处罚额度过低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主动召回意愿不强的问题[1]
2025年广东省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6 15:52
食品安全监管成效 - 截至8月底全省完成食品抽检56.2万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8.3%,达到每千人6.5批次的年度任务要求 [1] - 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614.2万批次,发现并处置问题产品5.9万批次 [1] - 中小学食堂全流程检查评价及供餐质量安全监测已实现全覆盖 [1] 专项整治行动 - 检查各类校园食品经营主体6.8万家次,责令改正3654家,立案231宗 [1] - 对学校食堂等涉及的大宗食材和复用餐饮具开展"双周检",合格率为97.4% [1] - 检查肉制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0.7万家次,督促整改问题8353个 [2] 违法行为查处 - 对"两超一非"、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严惩重处,取缔无证生产经营54家,罚没2251.4万元 [2] - 联合公安机关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0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