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驱蚊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润本股份的儿童护肤品好起来了,驱蚊液却疲软了
新浪财经· 2025-08-21 15:10
核心观点 - 润本股份二季度驱蚊产品营收增长放缓至14% 达3.32亿元 显著低于历史19%-35%的增速区间 导致总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1] - 婴童护理业务成为业绩新引擎 二季度增速23%超越驱蚊业务 上半年增速39% 2024年营收6.90亿元 预计2025年全年或接近10亿元规模[3][5] - 公司通过长尾需求挖掘与轻量化创新策略实现差异化竞争 上半年推出40余款新品 SKU数量达223个 显著高于同业品牌[7][8][10]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3.46%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85% 较一季度44.00%营收增速和24.60%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1] - 上半年销售费用增长38.23%至1.83亿元 销售费用率升至30.25% 主要因推广费用同比增加43%及线上流量成本上升[11] 业务结构 - 婴童护理业务自2022年起成为第一大业务板块 2022-2024年增速分别为80%/34%/32% 行业规模领先于红色小象(3.76亿元)和薇诺娜宝贝(2.01亿元)[5] - 驱蚊业务受基孔肯雅热疫情延迟影响(7月才出现传播) 旺季表现不及预期[1] 竞争策略 - 产品策略聚焦细分场景需求:推出指缘精华油/去氯沐浴露/内衣洗衣液等长尾产品[7] - 轻量化创新实现快速迭代:驱蚊香氛/精油贴纸及防晒棒/舒缓棒等形态创新[8]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超70% 依托短视频内容种草为主要营销手段[11] 行业对比 - 婴童护理市场竞争激烈 涵盖外资品牌及国货品牌(上海家化创新品牌营收8.30亿元)[5] - 公司SKU数量(223个)显著高于同业(均不超过130个) 支撑渠道拓展与货架更新需求[10]
朝云集团发挥驱蚊龙头优势,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公共服务效能
搜狐网· 2025-08-07 10:36
公司行动 - 朝云集团紧急调配37000份驱蚊产品优先满足捐赠需求[1] - 公司通过广州慈善会向各市区分发产品以切断病毒传播路径[1] - 此次捐赠体现公司生产线及物流运行稳定的优势[1] 行业影响 - 基孔肯亚热疫情导致驱蚊产品需求激增并出现断货情况[1] - 驱蚊行业龙头企业展现出承压能力强和组织效率高的特点[1] 企业优势 - 公司拥有丰富的驱蚊产品种类可满足突发市场需求[1] - 公司将商业能力转化为公共服务效能实现高效协同[1] - 此次行动是公司持续践行ESG理念的体现[1]
万和财富早班车-20250804
万和证券· 2025-08-04 09:49
国内金融市场 - 财政部、税务总局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4] -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正式生效 旨在完善虚拟资产活动监管并推动创新 [4] - 央行提出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推动形成稳定的流动性供给渠道 同时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4] 行业最新动态 - 工信部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 涉及通威股份(600438)、大全能源(688303)等企业 [5] - 广州加速推进无人驾驶进程 积极培育零部件企业 相关个股包括万集科技(300552)、德赛西威(002920) [5] -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发布带动驱蚊产品销量提升 康芝药业(300086)、润本股份(603193)等公司受益 [5] 上市公司聚焦 - 科华数据(002335)推出液冷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 算力液冷集装箱已实现海外出口 [6] - 新铝时代(301613)计划投资不低于5亿元建设年产80万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 [6] - 弘信电子(300657)控股子公司与庆阳政府合作共建绿色智能数字基础设施项目 总投资预计128亿元 [6] - 海康威视(002415)上半年营业收入418.18亿元(同比+1.48%) 归母净利润56.57亿元(同比+11.71%) [6] 市场回顾及展望 - 沪深两市成交额1.60万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缩量337亿元 中药、教育、光伏等板块涨幅居前 船舶、保险等板块回调 [7] - 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7.3万人(创9个月新低) 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 [7] - A股市场资金呈现高低切换特征 建议关注"反内卷"政策驱动的低位品种补涨机会 [7] 股指期货数据 - 上证指数收盘3559.95点(-0.37%) 深证成指10991.32点(-0.17%) 创业板指2322.63点(-1.20%) [11] - 恒生期货指数31493.51点(-0.24%) 上证当月连续合约跌0.52% 沪深当月连续合约跌0.67% [11]
蚊子之恶,被长期忽视
36氪· 2025-07-30 12:31
要说今年夏天最有存在感的东西,恐怕就是蚊子。 与古代无术可治的情况不同,现代社会早已拥有相对成熟的蚊媒控制手段。例如在新加坡、德国等国家,通过一些系统化防治措施,蚊虫密度已经可以被 有效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防控体系到位,这类疫情本是可以被扼杀在摇篮里的,蚊子的规模也是可控的。但在国内,受限于多种现实因素,相关防治工作长期被忽 视。广东疫情的出现,正是这种民间和管理部门长期共同不在意、不重视之后的结果。 无论是城市高楼、地铁口外的绿化带,还是路边的水沟草丛,只要气温一上来,它们几乎无处不在。大家过去对蚊子的态度,多半是"忍俩月就过去了", 最多烧上蚊香,喷点驱蚊液。 但有关疫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和蚊子之间原本微妙的平衡关系。根据疾控部门数据,截至7月26日,佛山多个区域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 4824例,虽均为轻症,但疫情正进入快速传播期。 基孔肯雅热由伊蚊传播,在广东主要由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承担传播的主力军角色。患者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剧烈的关节疼痛以及皮疹,被不少人 形容为"疼到直不起腰的病毒"。 中国人和蚊子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几千年。早在《庄子·天运》中就有"蚊,则通昔不寐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