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电子
icon
搜索文档
深汕产业投资促进大会签约15个项目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23:11
7月8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车驰天下·材赋未来"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举行,现场签约15个项目。 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已形成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深汕特别合作区还落地了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这是深圳首个、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端电子化学品 产业园,聚力打造百亿级高性能材料产业集群,已引进瑞华泰、华特鹏、博纯材料、德方纳米 (300769)、高发气体等项目,致力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和创新型智慧 化工园区,成为深圳市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区。高发气体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大会上 表示,项目建成后即启动产能转移,锚定3亿元产值目标,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实 现投产达产。 参会企业:深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优选之地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以省级地方性法规明确,"深圳市应当以所属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 求,负责合作区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今年6月,中办、国办《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 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和配套政 策",深汕管理体制第2次被写入中央文件。 "在深汕,是深圳"。进入深汕 ...
香港优化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额280万港元以下项目简化评审
第一财经· 2025-06-25 18:34
香港新型工业化发展计划 -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到2032年将制造业占GDP比重从2023年的1%提高到5% [3] - 创新科技署推出优化措施,280万港元以下项目采用简化评审程序以加快审批 [1] - 政府通过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和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1] 政府资助计划详情 - 新型工业加速计划总拨款100亿港元,按1:2配对资助企业设立智能生产设施 [1] - 申请项目总成本不低于3亿港元,每家企业资助上限2亿港元 [1] - 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按1:2配对,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500万港元或总支出的1/3 [2] - 每家企业可同时申请最多3个项目,合计最高资助4500万港元 [2] 已获批项目案例 - 首个获批项目为药品公司建立智能生产线,总预算6亿港元,获资助2亿港元 [2] - 第二个项目为医疗用超导回旋加速器及核素药物生产线,总预算超4亿港元,获资助1.4亿港元 [2] - 第三个项目为杰立方半导体建立碳化矽晶圆生产设施,总预算超7亿港元,获资助2亿港元 [2] 产业发展目标与方向 - 短期目标包括实现智能生产线投产、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库建设 [3] - 中期目标包括开拓新能源和生命健康科技等新兴产业 [3] - 长期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端化及绿色化的新型工业化 [3] - 重点吸引高端电子、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业落户 [3]
列国鉴·阿尔及利亚|记者观察:阿尔及利亚正经历经济转型之痛
新华社· 2025-05-17 00:51
阿尔及利亚经济转型背景 - 阿尔及利亚能源储量居世界第十六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九位,能源出口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 [1] - 2014年以来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外汇储备锐减,政府开始推进经济多元化,包括制造业升级、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业开发 [1] - 政府通过高关税、进口配额制等政策限制进口,以减少外汇流失并培植本地化生产 [1] 进口限制政策的影响 - 进口配额制导致商品短缺和价格飞涨,例如500毫升酱油售价1700第纳尔(约93元人民币),5公斤东北大米5500第纳尔(302元人民币) [2] - 汽车进口配额从每年40万至50万辆大幅缩减至15万辆,后续进一步收紧甚至暂停发放许可证 [3] - 2020年至2023年进口额从560亿美元下降至350亿美元,降幅超35%,外汇储备从2022年610亿美元增至2024年718亿美元 [4] 本地化生产的进展与挑战 - 普通日用品、家用电器等轻工业品本地化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4] - 汽车、高端电子产品、部分药品等仍严重短缺,因供应链不成熟和技术工人匮乏 [4] - 外资企业面临官僚主义、基础设施不足、进口零配件限制等障碍,制约本地化生产速度 [4] 经济转型的调整与预期 - 2023年政府推出新措施,包括扶持中小企业、降低生产材料进口关税、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 [6] - 政府预计2025年GDP增速从2024年4 2%提高至4 5%,出口额达509亿美元,进口额460 7亿美元,外汇储备729 5亿美元 [6] - 地缘经济学家认为阿尔及利亚有潜力在2030年成为新兴经济体,但需加快改革和改善营商环境 [6]
策略聚焦|交易事实,而非预期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5-05 15:59
关税战对全球资产价格的影响 - 全球主要股指经历20%至5%回撤后基本修复,印度NIFTY50、日经225、韩国综合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均录得正收益,欧洲STOXX600接近修复(-0.1%)[3] - 大宗商品中工业品(铝、镍、铜)跌幅收窄至-2.9%至-3.5%,但原油和集运分别下跌18.6%和38.3%,反映市场认为关税战对贸易冲击大于股票市场[3] - 中国资产中芯片、端侧AI、港股新消费龙头实现正收益,消费电子和光模块等受冲击板块尚未修复[3] 投资策略原则 - 交易事实而非预期是应对关税战的第一原则,避免基于特朗普动向的预期交易导致波动损失[4][5] - 私募仓位4月初从80.7%降至76.5%,但月底回升至77.5%,高于历史中位水平,显示风险偏好修复[5] - 美股1Q25财报超预期,43%的核心经营指标加速,高于35%的一致预期[6] 5月市场展望 - "为签而签"的双边协议可能成为海外叙事主线,如美乌矿产协议,旨在制造外交成果而非实质性改变[8] - 风险偏好回升或推动A股主题轮动,重点关注低机构持仓主题如多模态AI、AI/AR眼镜、MCP+AI Agent、创新药及可控核聚变[10] - 中美经济二季度末或面临变数,中国4月PMI降至49.0%,新出口订单指数44.7%,对美集装箱量环比下降28.3%[12][13] 长期趋势分析 - 中国自主科技能力提升(国产算力、端侧AI、创新药)是确定性趋势[15] - 欧洲强化自主防务与资源储备(铜铝、军工材料、能源基建)将持续[15] - 中国"双循环"政策将加速内需释放(文旅、医疗服务、保险)[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