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omputing Power
icon
搜索文档
CIMG Inc's Subsidiary Becomes Authorized Distributor for Inspur Information, in a Strategic Move to Expand Into the High-Growth Computing Power Industry
Prnewswire· 2025-10-31 21:32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子公司北京新淼时代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获得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销商授权,可通过线下渠道销售浪潮产品[1] - 此次授权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高增长的计算能力行业,是公司在该领域扩大版图的重要一步[2] - 与浪潮的合作符合公司深化计算能力行业布局的长期战略,结合浪潮的产品技术与公司的渠道优势,有助于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3] 合作方背景 - 浪潮信息是中国领先的IT基础设施产品提供商,核心业务包括服务器等计算基础设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全栈AI计算解决方案[2] 公司核心业务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健康领域的全球性商业集团,业务围绕加密货币策略构建[3] - 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和稳定币)来推动行业增长,帮助客户最大化用户获取和品牌管理价值[3] - 公司当前投资组合包括康多源、玛卡诺尼、千猫、火猫和可可芒果等品牌[3]
机构:算力硬件需求维持高景气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1:25
国家政策导向 -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算力基础设施存在部分设施小而散、老旧设施能效偏低等问题,节能降碳改造有较大优化空间[1] - 下一步工作重点为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包括优化建设布局以提升效率[1] 国产算力发展 - 国产算力产能瓶颈即将突破,预计2026年国产晶片将迎来放量[1] - 伴随阿里云超预期增长及华为超节点集群产品推出,国产算力及AI应用关注度上升[1] - 摩尔线程IPO上市通过,有望加速国产AI算力规模提升与应用渗透[1] - 先进制程制造和芯片架构升级有望拉动整体国产算力水平,推动份额持续提升[1] 算力需求与行业景气 - AI应用驱动的算力需求持续高增长,海内外AI应用进入商业化拐点时刻[1] - OpenAI等海外AI大厂商业化加速,推动AI应用广泛落地,算力硬件需求维持高景气[1] - 建议关注国内算力产业链闭环[1]
36.9亿大单告吹,“算力黑马”大股东不减持了,改增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8 22:51
记者丨叶映橙 见习记者林健民 编辑丨陈思颖 "算力黑马"海南华铁(603300.SH)近日接连发布重磅公告,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10月8日,海南华铁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胡丹锋宣布终止原定的减持计划,并计划在未来一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 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不超过5000万元。 公告显示,胡丹锋此次增持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增强投资者信心"。 此前,胡丹锋计划在9月8日至12月7日期间减持不超过44229507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22%。"变卦"背后,或与此前饱受投资者质疑的公司算 力业务大单告吹有关。 2025年3月,海南华铁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杭州X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的《算力服务协议》,合同总金额高达36.9亿元(含税)。该协议一度被视 为海南华铁进军算力市场的标志性事件,带动公司股价在3月5日至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3月12日股价上涨至13.26元,较年内低点4.76元涨了近2倍。 然而,仅仅不到7个月后,海南华铁于2025年9月30日发布公告,宣布该协议已终止,引发股民热议。 公告指出,由于市场环境 ...
算力互联网安全风险与防范
搜狐财经· 2025-10-04 17:05
行业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推动用户对算力资源实现随时、随地、随需接入的需求,算力互联网通过跨地域、跨主体资源统一调度支撑新兴业务发展[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80 EFLOPS,近5年平均增速接近30%,行业处于加速数字化转型和算力应用创新关键阶段[1] - 算力互联安全内涵正经历从“网络防御”到“全域可信”的根本性拓展,安全问题不容忽视[1] 政策支持与规划 - 《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构建算力互联互通体系,统一算力资源标识和身份认证,并强化算力安全保障能力建设[2] - 工信部2024年5月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明确重点任务并要求夯实算力互联网安全保障,打造云、网、边、端一体化协同的安全防护能力[2] - 国务院2024年8月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聚焦智能算力统筹,加强智算互联互通和供需匹配,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2] 算力互联网体系特征与风险 - 算力互联网是面向计算密集型任务与动态调度需求的新型网络技术体系,通过统一算力标识机制与标准化协议接口实现跨域、异构计算资源的逻辑抽象与统一管控[3] - 该体系深度融合高性能计算、边缘计算、云计算等多类型算力节点,形成逻辑集中、物理分布、动态协同的全局算力资源池[3] - 当前算力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安全体系尚不成熟,面临计算资源劫持、平台拒绝服务、网络信道攻击、模型应用投毒等多层次风险[3] 算力基础设施层安全挑战 - 技术异构性与互联机制脆弱性导致技术路径不兼容、安全体系不成熟、风险可控难度高等安全风险[4] - 异构芯片(如GPU、NPU、FPGA)在计算框架、软件驱动、芯片封装上存在差异,导致兼容性复杂,适配接口易出现设计漏洞[5] - 算力卡间互联多采用高速直连链路(如NVLink、Infinity Fabric),互联协议普遍重效率、轻安全,部分场景未对传输数据加密,存在数据泄露风险[5] - 算力标识体系不统一导致跨域标识互认和转换受阻,算力资源溯源困难,难以预防伪造、篡改风险[5] - 网络传输抗风险能力弱,全光互联虽具备高带宽优势,但物理层易遭光纤搭线窃听,软件层依赖的SDN控制器一旦被攻破可造成全局性威胁[5] 算力资源互联层安全挑战 - 大型资源调度统一管理平台身份管理工作复杂,平台权限缺乏对角色与动态资源实体的细粒度管控,无法依据实时状态风险动态调整授权策略[6] - 跨网络域的多元参与主体间缺乏权威、可审计的跨域身份互信与动态授权机制,安全边界模糊,难以追溯恶意行为起点[8] - 异构算力资源的安全基线配置不一,低安全等级资源可能被调度执行高敏感任务,形成“木桶效应”,威胁整个算力生态的可信运行[8] 算力业务应用层安全挑战 - 算力业务应用层为高算力需求场景搭建运行平台,但在算力需求激增或节点故障时,系统缺乏快速自愈与冗余切换能力,影响关键业务连续性[10] - 运维系统对全局状态可观测性不足,故障定位与恢复流程缓慢,加剧服务中断风险[10] - 海量数据在算力节点间频繁流转,数据安全责任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形成用户、算力服务商、监管机构等多方共担责任的新格局[10] - “谁控制、谁负责;谁处理、谁担责”的原则在实践中面临权责界定模糊、审计日志篡改、数据残留等挑战,隐私泄露与合规风险并存[10] 安全体系建设方向 - 在算力基础设施层面,加快构建国产算力卡生态框架,开发算子库、编译协议适配器等措施,以解决异构算力兼容产生的复杂问题[12] - 依据国家相关文件部署,逐步建立算力互联网统一标识,推进算间高性能互联协议统一和兼容,完善安全认证机制[12] - 在算力资源互联层面,鼓励调度平台广泛实施基于多因素凭证与零信任的精细身份治理,构建实时细粒度权限熔断机制[12] - 建立基于可信执行环境与分布式身份的新型跨域互信框架,探索跨域互认的资源可信防篡改、抗伪造治理措施,实现全链条可验证、可溯源[12]
东西湖,正式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
搜狐财经· 2025-09-18 16:45
国家超算互联网接入 - 华中地区重要的算力基础设施正式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 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1] - 此举为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接入后算力资源将融入全国调度网络 可承接和分发全国计算任务 [1] 算力服务模式创新 - 服务模式类似“算力电商” 用户可按需弹性扩展、灵活付费 [1] - 该模式显著降低使用门槛 提升资源效率 [1] 对科技创新的支撑 - 为高校及科研机构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天文气象等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研究提供强大跨区域超算支撑 [3] - 助力攻克复杂计算难题 加速原始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3] 对产业转型的推动 - 为传统制造业、大健康产业、新型显示产业等优势产业提供普惠便捷的高性能算力支持 [3] - 支持企业进行复杂仿真设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大数据分析等实践 [3] - 推动“AI+”“数据+”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 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网络安全特色与优势 - 依托国家超算互联网的安全体系和应用资源 在安全可控的算力环境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 [3] - 超千台国产服务器采用国产通用X86处理器和GPGPU加速卡 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3] - 具备特殊网络安全设计与保障能力 可对网络流量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 [5] 先进冷却技术应用 - 广泛应用浸没式液冷技术 利用相变潜热提升换热效率 [4] - 该技术使电子元器件温度恒定 并将CPU主频提高15%–20% [4] - 在输出超强算力的同时降低能耗成本 [4] 网络安全应用与人才培养 - 已上架多款网安应用 应用于互联网内容监测、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方向 [5] - 现有靶场可支持千名用户同时进行攻防演练 [5] - 未来通过算力支撑 靶场容量将进一步提升 为网安人才培养拓展更广空间 [5]
国泰海通|电子:国内智算加速布局,国产算力需求高企
工信部政策与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 工信部将完善算力布局政策体系并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 [1] - 截至2025年6月底 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1] - 以上举措有望解决地方智算中心建设问题 加速智算中心建设并驱动国产算力芯片需求增长 [1] 中国算力平台与一体化算网建设 - 国家超算互联网连接的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已突破30家 中国算力平台正式贯通 [2] - 首批贯通省市包括山西 浙江 上海等10个省市 [1][2] - 平台贯通与一体化算网建设有望统筹全国算力中心布局 加速国内AI产业发展并推动国产算力需求增长 [2] 行业催化剂 - 地方智算中心投入加速增长 [3]
经济观察丨中国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互联互通深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0:32
算力基础设施规模 - 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1] - 存储力总规模超过1680EB 运载力方面规划建设超250条"东数西算"干线光缆[1] - 算力中心平均PUE值降至1.42 创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46个[3]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揭晓10项重大突破成果包括中国移动"九州"算力光网 华为智算集群在网计算加速技术等[2] - 芯片与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 - 国家超算互联网接入30家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 联合体成员突破200家[3] 产业协同发展 - 10个省区市接入中国算力平台 形成"全局总览、分域协同"新格局[3] - 中国移动算网大脑纳管超80EFLOPS算力 并网21家智算中心与3家超算中心[3] - 采用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使太原中心PUE值降至1.04[3]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夯实算存运底座 强化资源统筹协同能力[4] - 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引导智能算力设施合理分布[4] - 开展教育医疗能源等重点行业算力赋能专项行动[4]
(经济观察)中国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互联互通深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8-25 21:45
算力基础设施规模 - 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1] - 规划建设超过250条"东数西算"干线光缆 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EB[1] - 国家超算互联网连接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突破30家 联合体成员数量突破200家[3] 技术创新成果 - 2025"算力中国·年度重大突破成果"包含10项全球领先技术 包括中国移动"九州"算力光网和华为在网计算加速技术[2] - 芯片、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 - 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采用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 使PUE值降至1.04[3] 互联互通建设 - 10个省区市接入中国算力平台 形成"全局总览、分域协同"新格局[3] - 中国移动算网大脑纳管超80EFLOPS算力 并网21家智算中心、3家超算中心和3家量算中心[3] - 算力互联互通通过连算力、建商城、连生态、做服务实现行业支撑[3] 绿色低碳发展 - 中国算力中心平均PUE降至1.42 创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46个[3] - 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实现高密度全覆盖高效恒温冷却[3] -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为产业升级和双碳目标作出贡献[3] 政策与发展方向 - 将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夯实"算存运"底座[4] - 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4] - 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 面向教育、医疗、能源等重点行业[4]
长城基金刘疆:算力板块高景气度有望呈长周期态势
新浪基金· 2025-08-25 16:36
核心观点 - 算力板块近期表现强势,成为A股市场最亮眼的投资主线之一,主要受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超预期、GPT-5发布推动算力集群扩张、供应链验证需求旺盛三方面因素驱动 [1] - 行业高景气度有望长期维持,因AI大模型性能突破、多模态技术演进及AI应用场景落地推动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 [1] - GPU/ASIC芯片、光模块、光芯片、光纤连接器等硬件品类将持续受益,AI服务器带动的PCB、高功率电源、液冷散热等新兴领域将迎来重大机遇 [1] 驱动因素 - 海外主要云厂商中报披露的资本开支规划超预期,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维持高速增长 [1] - OpenAI发布GPT-5引发行业关注,其CEO宣布未来五个月将实现算力集群规模翻倍 [1] - 供应链反馈验证算力需求旺盛,新技术迭代催生多个高增长细分领域 [1] 细分领域机会 - GPU和ASIC芯片、光模块、光芯片、光纤连接器等硬件品类持续受益于算力需求增长 [1] - AI服务器带动PCB用量跃升、高功率电源系统、液冷散热解决方案等新兴领域成为算力刚需 [1]
中国算力大会,释放重要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4 19:17
综合算力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 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FP16) [1] - 算力呈现"智算主导、多元协调发展"特征 全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 占全球3755个大模型的40.2% [3] - 存力规模超1680EB 较2023年增长40% 运力方面国家枢纽间传输时延不超过20ms 区域内节点间时延达1ms [3] 区域算力分布格局 - 算力分指数河北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 浙江和内蒙古分别提升6名和8名 山西连续3年位居第七 [4] - 存力规模东部地区占80% 河北和广东总存力均超160EB 江苏/上海/北京构建百EB级体系 [4] - 运力前十东部省份占70% 长三角核心枢纽地位凸显 浙江/上海/江苏居全国前三 [5] - 模力分指数呈现"东强西弱"态势 前五均为东部地区 环境分前十中东西部各占50% [5] 算力平台生态建设 - 中国算力平台完成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 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 [1] - 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 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 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服务 沉淀数十亿条监测数据 [8] - 山西建成以大同为核心的环首都算力集群 全省机架规模51.4万 智能算力32EFLOPS 形成一体化产业生态 [6] 技术协同与创新 - OISA生态共建战略启动 为GPU卡间互联提供高性能方案 联合GPU/Switch/整机伙伴推动IP芯片研发 [10] - 超算互联网平台连接全国30家超算/智算中心 提供7大类商品 上架60种规格算力其中国产算力占95%以上 [10] - 需深化算网协同/提升供给质效/筑牢存运底座/加速绿色转型/强化融合创新以推动高效能算力供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