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见》

搜索文档
新政松绑?111部积压剧迎来春天——203亿投资全盘点
36氪· 2025-08-20 08:50
本周,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其中多项有关电视剧创作的措施都被视为对剧集行业的重 大利好,业内认为其"创作松绑,鼓励创新,管理提效,注入活力,把创作交给创作者,把产业交给市场。" 其中文件中特意提到"增加优质广电视听内容供给",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也在探讨积压多年的剧集是否有机会乘着这股东风得以播出。受此消息影响,百纳 千成、华策影视、芒果超媒、慈文传媒、欢瑞世纪等纷纷涨停。在娱乐资本论的统计中,这些公司都有大量的积压剧存在。 其实今年已经有不少积压剧播出,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积压3年的《无忧渡》在爱奇艺热度最高达到9853,积压2年的《折腰》开播6天站内热度值破30000,积压5年的《人生若如初见》开播预约量达383万,积 压5年的《亲爱的你》首播7集冲上腾讯视频飙升榜第一。 实际上,库存剧年年都上线排期,呼吁某些积压剧排播的声音更是每年霸榜一圈。云合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线71部库存剧,同比减少36部,整体数 量虽呈下滑趋势。但今年声量更为高涨,也是头部剧集的亮眼表现放大了积压剧市场的关注度。 娱乐资本论统计了2015年至2022年杀青的剧集,发现 ...
毁掉一部电影,只需一句话?
虎嗅· 2025-07-02 13:56
电影评论趋势 - 电影评论正从传统的故事、摄影、表演分析转向抽象标签化词汇如"嗲子文学"、"虐女"、"老登"等[2][3][4] - 互联网传播规则促使简短、情绪化、立场鲜明的标签式话语泛滥[7][8] - 这些标签逐渐脱离原义成为语言"肌肉记忆"[9][10] 标签化评论的案例 - 《长安的荔枝》因男性角色多被贴"老登"标签但实际强化了女性角色塑造[12][14][16] - 《教父》被归为"老登"《封神第一部》被称为"男人和马"《好东西》被指"女拳"[26] - 《碟中谍8》女性领导情节引发"爽感"与"假惺惺"两极评论[28] 标签化评论的影响机制 - 评论演变为身份鉴定而非作品质量评估形成党同伐异现象[20][21] - 采用"一票否决制"如《满江红》因假强奸戏被全盘否定[34][35] - 大词压缩电影解读空间如"恋爱脑"标签忽视角色复杂性[38][47][48] 行业反思 - 影评人指出标签化评论将电影窄化为价值评判背离艺术本质[71][72] - 《繁花》作者批评"渣男"等词汇简化人性复杂性呼吁保留解读余地[76][78] - 当前评论环境强调对立立场削弱私人化感受与创作自由[83][85]
积压剧集中清库存,能否解围长剧困局?
36氪· 2025-05-21 20:56
积压剧市场现状 - 2025年被行业称为积压剧"大赦年",多部多年未播剧集集中释放[1] - 积压剧定义:杀青后2-3年未播出即属积压剧,积压时间越长售价跌幅越大[1] - 行业存在"扑剧也好过压剧"的共识,播出至少能减少部分损失[2] - 同期释放的积压剧中《千秋令》《落花时节又逢君》招商惨淡,40集中35集无广告[2] 成功积压剧案例 - 爱奇艺《无忧渡》开播3天热度破9000,带动平台单日股价上涨7%,最终收获12个品牌投放67个广告[2][13] - 腾讯视频《折腰》成为2025年平台站内热度最快破30000剧集,播出近半即显现爆款相[4] - 成功积压剧共性:立项时即为高配置项目,主创团队实力强劲[2][4][6] - 古装剧/年代剧相比现实题材更具抗时效性优势[7] 失败积压剧案例 - 《人生若如初见》因积压导致市场环境变化,播出数据与招商不及预期(20多集仅2个品牌投放)[8][13] - 积压导致商业价值衰减:《人生若如初见》2022年首播6集有6个品牌,2025年重播同集数品牌数下降[13] 长剧行业困境 - 资金周转率极低:行业项目资金几年才流转一回,30%剧集能实现不亏损[11] - 制作成本高企:现实题材单集350-400万,古装题材450-500万[11] - 广告收入锐减:爱奇艺品牌广告收入从2018年110亿萎缩至2024年40多亿[12] - 招商模式转变:仅超头部项目能实现开播前招商,多数剧集需播出后追投[12] 观众行为变化 - 用户注意力时长缩短至47秒,50%观众看一集即弃剧[18] - 前五集弃剧率超50%,完播率仅20%-30%[19] - 观众偏好转向轻松治愈型内容,严肃题材接受度下降[20] - 老剧复兴现象显著:《甄嬛传》《知否》等经典剧集被反复观看[23] 行业应对策略 - 广告主可关注优质积压剧的"捡漏"机会,如《南烟斋笔录》《风起大漠》等待播项目[16] - 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平衡商业标准与艺术价值[23] - 平台应推进内容分级与精准营销,开发创新广告产品[24] - 四大平台春季招商会长剧数量未减,行业积极自救[24]
《藏海传》、《人生》、《折腰》率先为优爱腾“开打”,谁能为暑期档赢得先机?
36氪· 2025-05-20 11:31
长视频平台Q2竞争格局 - 2025年Q2长视频平台开启"男频大战",优酷《藏海传》、腾讯爱奇艺联合出品《赴山海》率先定档,但后者因女二负面舆情紧急撤档[1] - 平台迅速调整策略:爱奇艺上线积压剧《人生若如初见》,腾讯推出《折腰》补位,形成《藏海传》VS《折腰》的正面竞争格局[1][6][9] - 四大平台待播男频剧储备丰富:爱奇艺《大生意人》、优酷《凡人修仙传》、腾讯《长安的荔枝》、芒果TV《水龙吟》等13部剧集将在下半年集中上线[3][13][16] 内容策略与市场反馈 - 优酷《藏海传》预约量破900万,超越一季度爆款《难哄》792万的记录,郑晓龙导演+肖战主演形成强号召力[4] - 腾讯《折腰》采用女频化叙事策略,热度值突破30000仅用6天,成为平台爆款俱乐部新成员[11] - 芒果TV《水龙吟》押注罗云熙"病娇战神"人设,试图复制《长月烬明》成功模式,但角色形象争议较大[16] - 腾讯《长安的荔枝》通过雷佳音+岳云鹏组合注入喜剧元素,结合同名电影联动营销寻求差异化突破[19] 用户洞察与行业趋势 - 长视频平台女性用户占比超50%,"得女性者得天下"成为行业共识,男频剧需突破"男性自嗨"局限[3][12] - 成功案例显示:将权谋降维为职场生存指南(《庆余年》)、武侠转化为中年社畜实录(《莲花楼》)更能引发女性共情[19] - 当前男频剧普遍存在三大误区:过度依赖流量明星、权谋剧情过于烧脑、忽视性别叙事转化[20] - 暑期档竞争核心在于能否将男性符号(武功/权谋/兄弟情)转化为女性可共情的生命体验[19][20] 平台差异化布局 - 爱奇艺:题材分散化布局,涵盖商战(《大生意人》)、近代史(《人生若如初见》)等多元类型[13] - 优酷:聚焦武侠仙侠赛道,《凡人修仙传》等4部剧形成数量优势,主演阵容包含杨洋、龚俊等流量艺人[16] - 腾讯:擅长性别叙事转化,从《赘婿》"男德学院"到《长安的荔枝》"小人物逆袭"持续创新玩法[19] - 芒果TV:通过《水龙吟》试水男频市场,采用"美强惨"人设+仙侠美学争取女性观众[16]
再度盈利后,优酷为何推出剧集“拉新榜”?
36氪· 2025-05-16 19:32
剧集市场复苏 - 5月13日《藏海传》《折腰》《人生若如初见》三部大剧同日官宣定档,其中后两部当晚直接空降开播,引发全网热议[1] - 三部剧分别由肖战、宋祖儿、李现领衔,涵盖权谋、复仇虐恋、历史悬案等热门题材,话题度拉满[1] - "三台打擂"现象有望将剧集市场大盘重新拉回3亿水位[1] 平台拉新战略升级 - 优酷5月14日悄然上线"年度畅销榜",成为继腾讯之后第二个推出拉新榜的长视频平台[2] - 会员转化正在成为剧集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平台之间"拉新竞赛"进入新阶段[2] - 爱奇艺、芒果TV等平台预计将跟进推出类似榜单机制[2][11] 优酷业绩与战略 - 阿里巴巴2025财年Q4财报显示,大文娱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主要由优酷经营效率提升实现[3] - 优酷在爆款频出一年后终于走出亏损,为其推出拉新榜提供底气[3] - 优酷"年度畅销榜"展示平台一年来剧集成绩,吸引剧粉和明星粉丝关注[5] 榜单数据分析 - 优酷年度畅销榜TOP3:《墨雨云间》(5360.09万畅销度)、《难哄》(4873.26万)、《边水往事》(4497.12万)[4] - 榜单显示优酷深耕情感及悬疑赛道的剧场策略成功,生花剧场和白夜剧场多部剧集上榜[4] - 腾讯视频拉新年榜TOP20中动漫占据半壁江山,显示动漫年番对平台的"定海神针"意义[11] 会员拉新策略 - 优酷年度畅销榜排名依据为过去365天会员开通热度(含云包场),而非外部播放数据[11] - 芒果TV《国色芳华》拉动用户增长42.7%,会员转化率创历史新高[15] - 长视频平台普遍采用锁V策略,使爆剧的"拉新效应"最大化[12] 云包场现象 - 云包场成为平台重要拉新武器,存在"包场赔罪文化",制作方和主演通过自购会员维护平台关系[15] - 《刑警的日子》主创团队全员参与云包场,各部门分别包场1000场[17] - 2025年流量主演剧集云包场数据显示腾讯与爱奇艺是云包场大户,优酷有望跟进[18] 行业竞争格局 - 长视频平台进入"存量博弈",对高质量付费用户的争夺更趋激烈[19] - 腾讯视频付费会员达1.17亿,高质量黏性用户成为视频业务最大价值[19] - 阿里大文娱收入同比增长12%,优酷广告收入增长是主要拉动因素[19] 内容创新方向 - 优酷提出"剧集六边形"战略,覆盖六大题材板块,延续优势类型并拓展新领域[22] - 芒果TV片单首次全面对标爱优腾,数量达88部,题材类型实现突破[11][22] - 平台将长短剧结合,把长剧会员转化操作复制到微短剧领域[19]
“庆奶事件”无碍《折腰》杀疯,爱优腾都要陈年的积压剧救市?
36氪· 2025-05-15 19:40
剧集市场表现 - 《折腰》上线半小时热度破23000,当晚突破26000,弹幕互动量破1000万,多平台热度TOP1,成为腾讯视频顶流[1] - 该剧投资成本达2.6亿,因主演税务风波被雪藏,站内预约超300万[3] - 粉丝通过10万份云包场拉升热度,击败原榜首《淮水竹亭》[4] - 首播前五集吸引锐澳RIO、发之食谱等四个品牌投放8秒广告,后续有OPPO和康师傅追投[8] 积压剧现象分析 - 积压剧指杀青后两年至十余年未播作品,近年出现老剧逆袭现象[6] - 《折腰》融合权谋爱情、宅斗等经典元素,抖音话题古装剧最虐夫妻引发热议[6] - 改编强化宅斗戏剧张力,加入轻喜剧风格,口碑呈现两极分化[7][8] - 艺恩数据显示首周用户日均观看时长78分钟,超越同期25%在播剧[13] - 新丽传媒、欢瑞世纪等出品的积压剧播出后仍获不俗收视[13]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Q1长视频平台上新126部剧,同比减少10部,未出现现象级作品[14] - Q1播映指数TOP10中古装/爱情题材占7席,内容同质化问题显著[15] - 短剧崛起压缩长剧空间,长剧集均播放量突破3000万作品大幅减少[4][5] - 平台加快古装剧上线节奏,《度华年》等剧从杀青到播出仅4-6个月,但质量不佳[16] 内容制作趋势 - 《无忧渡》通过复古创作手法实现差异化,爱奇艺热度值破9000[18] - 《雁回时》以女性互助主题和叙事节奏取胜,成为腾讯视频2025年首部热度破3万剧集[19] - AI换脸技术应用案例:《落花时节又逢君》保留75%实景素材,避免3亿投资损失[12] - 中小成本但概念清晰的作品开始脱颖而出,反映内容市场价值主义回归[20]
暑期档前哨,爱优腾似乎“打”不动了
36氪· 2025-05-15 12:06
暑期档前哨战概况 - 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在同一天推出三部大剧,涵盖年代史诗、古装权谋、女频古偶等题材,暑期档前哨战正式打响 [1] - 芒果TV因剧集连续失利,暑期档前哨战主要由爱优腾主导 [1] - 2025年暑期档前哨缺乏如2024年《庆余年2》《新生》等头部大作,整体热度不及往年 [9] 平台剧集表现 爱奇艺 - 《人生若如初见》因历史题材敏感性和演员争议,经历多次撤档和删改,最终低调上线,首播市占率仅3.7%,未进云合日榜前十 [1][2][4] - 后续储备以古偶为主,包括《书卷一梦》《夜不收》等,Q3预排播的《家业》(杨紫主演)市场期待较高但存在延期风险 [12] 腾讯视频 - 《折腰》因主演宋祖儿争议一度面临播出风险,但首播即打破腾讯视频2025年站内热度纪录,云合市占率达10.9% [4] - 暑期档侧重都市情感剧,如唐嫣《独身女人》、迪丽热巴《枭起青壤》等,覆盖85花至00花演员阵容 [13] 优酷 - 《藏海传》由郑晓龙执导、肖战主演,网台联播模式面临收视分流挑战,市场关注度高但播出效果待观察 [6] - 2025年剧集表现整体低迷,仅《难哄》《蛮好的人生》数据尚可,暑期档储备包括《烽影燃梅香》《以法之名》等 [12] 行业趋势 - 长剧市场持续低迷,头部大作如《清明上河图密码》《乌云之上》表现不佳,平台加速布局短剧业务(如爱奇艺合作红果短剧、优酷成立微短剧中心) [10] - 平台普遍推行"长变短"策略,爱奇艺龚宇、优酷谢颖公开呼吁减少剧集集数,"拧干水分" [10] - 2025年暑期档缺乏全民爆款潜力作品,行业面临短剧冲击、观众流失等多重压力,长视频平台增长乏力 [13][14]
《折腰》空降,积压剧拯救长剧市场?
虎嗅· 2025-05-14 21:16
剧集市场现状 - 2025年Q1长视频平台共上新126部剧 同比减少10部 呈现"项目荒"状态 [8] - 2024年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仅115部 较2014年429部锐减73% [8] - 截至2025年3月17日 今年共有25部剧集开机 较2024年同期减少11部 [8] - 视频网站播出的剧集中有70%处于亏损状态 [9] - 长视频平台用户"前五集弃剧率"高达50% 整剧完播率仅20%-30% [9] 积压剧现象 - 《折腰》因主演税务风波积压 腾讯站内预约超250万 [1][4] - 《人生若如初见》曾因舆论风波延期 现与《折腰》同期上线 [2] - 行业普遍采用戏份剪辑、AI换脸、换角重拍等方式处理积压剧 [2] - AI换脸成本高昂 20集体量剧集主角换脸需2000万左右 [25] - 《霍去病传奇》因魔改史实争议积压近9年 近期终于拿证 [26] 古偶剧市场表现 - 《折腰》首播10分钟站内热度破20000 晚八点半达26000 [6] - 《国色芳华》开播当日播放量破2亿 [15] - 《雁回时》成为腾讯视频2025年首部站内热度破3万的剧集 [15] - 古偶剧从立项阶段就能吸引关注 具备开播即爆款潜力 [14] - 《折腰》原著IP热度高 首支预告B站播放量破200万 [6] 行业风险与挑战 - 劣迹艺人风险导致项目搁浅 如《青簪行》因吴亦凡事件被封存 [20] - 耽改题材2022年突然叫停 造成全行业普遍性损失 [27] - 《赴山海》因演员争议面临换脸 已签约20个衍生品授权 [23][24] - 历史题材积压剧需等待政策变化 如《人生若只如初见》搁置4年 [26] 市场趋势 - 监管部门近期对部分敏感项目实行"大赦天下"政策 [18] - 耽改剧可能在进行内容调整后获得上线机会 [29] - 短剧市场崛起进一步挤压长剧生存空间 [9] - 2024年剧集市场45%时间大盘在均值之下 缺乏高热度项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