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明天》

搜索文档
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施启帆:以文化艺术为桥梁,推进意蓉之间国际交流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04:45
文化交流活动 - "2025成都·欧洲文化季电影周"意大利专场在成都举行,放映了意大利2023年度票房冠军《还有明天》[1] - 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姜斌、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施启帆出席活动,与上百名成都市民共同观影[1] - 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施启帆表示成都充满文化艺术魅力,可以推动意蓉在旅游、商贸、科技等领域的深度合作[3] - 2025年是中意建交55周年,成都与意大利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5] - 成都直飞意大利客运航线形成米兰、罗马"双通道",促进人文商贸往来[5] - 意大利参与"欧洲风情街"、电影周等活动,并举办阅读分享会[5][6] - "远方的邂逅:意大利都灵现当代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将于8月8日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幕[6] 电影产业 - 《还有明天》是2023年意大利票房冠军,也是今年在中国上映的商业热片之一[1] - 该片由宝拉·柯特莱西自编自导自演,以二战后的意大利为背景,展现女性追求自我解放的故事[8] - 影片荣获第69届意大利电影大卫奖六项大奖,包括最佳新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8] - 市民评价该片通过普通家庭妇女呈现国家历史大事件的冲击力,展现导演才华[8] - "成都·欧洲文化季"电影周放映来自8个欧洲国家的10部影片,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10] 经贸合作 - 过去一年意大利与中国西南地区在贸易、人文交流及投资方面成效显著[6] - 越来越多的意大利投资者与游客来到成都,两地合作潜力巨大[6] - 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期待未来看到更多务实合作[6]
毁掉一部电影,只需一句话?
虎嗅· 2025-07-02 13:56
电影评论趋势 - 电影评论正从传统的故事、摄影、表演分析转向抽象标签化词汇如"嗲子文学"、"虐女"、"老登"等[2][3][4] - 互联网传播规则促使简短、情绪化、立场鲜明的标签式话语泛滥[7][8] - 这些标签逐渐脱离原义成为语言"肌肉记忆"[9][10] 标签化评论的案例 - 《长安的荔枝》因男性角色多被贴"老登"标签但实际强化了女性角色塑造[12][14][16] - 《教父》被归为"老登"《封神第一部》被称为"男人和马"《好东西》被指"女拳"[26] - 《碟中谍8》女性领导情节引发"爽感"与"假惺惺"两极评论[28] 标签化评论的影响机制 - 评论演变为身份鉴定而非作品质量评估形成党同伐异现象[20][21] - 采用"一票否决制"如《满江红》因假强奸戏被全盘否定[34][35] - 大词压缩电影解读空间如"恋爱脑"标签忽视角色复杂性[38][47][48] 行业反思 - 影评人指出标签化评论将电影窄化为价值评判背离艺术本质[71][72] - 《繁花》作者批评"渣男"等词汇简化人性复杂性呼吁保留解读余地[76][78] - 当前评论环境强调对立立场削弱私人化感受与创作自由[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