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值演算》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创禾宋中华:投资人需穿透数据,在资本狂宴中保持清醒丨大咖荐书
证券时报· 2025-10-07 22:49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成败的核心在于对盈利能力的准确判断,而精准判断的内核是认知深度 [1] - 提升认知需要拉长时间维度,通过阅读与历史及万事万物对话,以突破时代局限性 [1] - 投资需通过阅读从长远时空观察事物,找出变化中的不变,深刻认知第一性原理以发现价值 [1] - 资本具有双刃剑效应,需反思资本的角色边界,注重价值共创而非价值榨取 [4] 推荐书籍《门口的野蛮人》要点 - 该书深度还原1988年KKR以250亿美元杠杆收购RJR纳贝斯克的“世纪之战” [4] - KKR在此次收购中仅使用15亿美元自有资金,撬动了235亿美元债务 [4] - 案例揭示了资本博弈的残酷性及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效应,包括管理层贪婪的金降落伞计划 [4] - 交易暴露了资本与实业的根本冲突,即企业被视作待价而沽的资产可能导致裁员、债务暴增与价值掠夺 [4] - 案例成为杠杆收购的教科书,警示需警惕被投企业管理层短视与利益输送 [4] - 该书是一部人性寓言,揭示资本不会改变人性,只会放大其本质,提醒投资人需穿透数据洞察人性 [5]
东方创禾宋中华:投资人需穿透数据,在资本狂宴中保持清醒丨大咖荐书
证券时报网· 2025-10-07 20:33
书籍核心观点 - 书籍作为对话历史与宇宙的工具,能帮助投资人突破时代局限,提升认知深度,从长远时空观察事物以发现投资价值 [1] - 投资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对盈利能力判断的正确性,而精准判断的内核是认知的深度 [1] - 投资人需要让自身认知匹配价值,才能配得上想要的事物 [1] 推荐书籍内容总结 - 《门口的野蛮人》深度还原了1988年KKR以250亿美元杠杆收购RJR纳贝斯克的交易,揭露了资本博弈的残酷性与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效应 [2] - 该交易案例揭示了资本与实业的根本冲突,即当企业被视为待价而沽的资产而非长期经营主体时,结局往往是裁员、债务暴增与价值掠夺 [2] - KKR在此次收购中仅使用15亿美元自有资金,通过杠杆魔术撬动了235亿美元债务 [2] - 书中案例警示创投机构需警惕被投企业管理层的短视与利益输送,同时印证过度金融化会导致企业因高负债陷入困境 [2] - 本书是一部人性寓言,指出资本不会改变人性而只会放大其本质,提醒投资人需穿透数据洞察人性底色,在资本狂宴中保持清醒 [3] 投资实践启示 - 创投机构在实践中更注重价值共创而非价值榨取,在投后管理中避免简单施压短期财务指标,而是通过资源对接帮助企业平衡增长与实现稳健性 [2] - KKR的资产剥离与价值重构逻辑展现了资本配置的效率,为投资策略提供参考 [2]
江远投资周晖:领先企业如何被新兴企业颠覆?丨大咖荐书
搜狐财经· 2025-10-06 17:26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盈利能力的精准判断,而精准判断的内核是认知深度 [1] - 提升认知需要拉长时间维度,通过阅读与历史对话,突破时代局限 [1] - 投资需通过阅读从长远时空观察事物,找出变化中的不变,深刻认知第一性原理 [1] 推荐书籍核心理论 - 《创新者的窘境》提出颠覆性创新理论,指出领先企业因过度关注主流市场需求和依赖延续性创新,而忽视低端或新兴市场的破坏性技术,最终被颠覆 [4] - 颠覆者未必是技术最先进的企业,而是能精准卡位非消费者需求、重构价值链条的创新者 [4] 投资视角与分析方法 - 为创投机构提供反直觉的投资视角,分析产品是否能打破现有竞争维度,形成降维打击 [4] - 在了解企业过程中,不仅要看技术指标,更要分析产品满足性价比需求并逐步向上侵蚀原有巨头份额的能力 [4] - 强调资源分配流程决定企业能力,需关注被投企业的组织灵活性,避免因路径依赖错失转型机遇 [4]
峰瑞资本李丰:做早期投资要先搞清楚“世界何以至此”
证券时报网· 2025-10-05 20:53
投资理念与认知提升 - 投资的成功取决于对盈利能力的准确判断,其核心在于认知深度[1] - 提升认知需要突破时代局限,通过长期视角与历史及万物对话,读书是实现对话的关键工具[1] - 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普遍坚持阅读,投资尤其需要通过读书从长远时空观察事物,把握变化中的不变规律并理解第一性原理[1]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的阅读推荐 - 推荐许倬云所著《我们去向何方》与《世界何以至此》两本书籍[5] - 强调理解"世界何以至此"即历史发展脉络是回答"我们去向何方"即未来方向的前提[5] - 早期投资策略从重点关注未来方向转向优先探究世界现状的形成过程[5]
峰瑞资本李丰:做早期投资要先搞清楚“世界何以至此”丨大咖荐书
搜狐财经· 2025-10-05 20:12
投资理念与认知构建 - 投资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对盈利能力判断的准确性 而精准判断的内核是认知的深度 [1] - 提升认知需要将时间拉长 通过读书与历史对话以突破时代局限 [1] - 各行各业的聪明人共通点是酷爱读书 做投资尤其需要通过阅读从长远时空观察事物 找出变化中的不变并深刻认知第一性原理 [1] 推荐书籍与投资方法 -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推荐许倬云所著《我们去向何方》与《世界何以至此》 [5] - 进行早期投资时 需要先深入探究世界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即“世界何以至此” 才能更好地回答“我们去向何方”的方向问题 [5] - 过去两三年间 李丰几乎读遍许倬云的书籍并多次向创业者及同事推荐 [5]
千乘资本熊伟:重读经典《西方哲学史》 借千年智慧寻商业本质丨大咖荐书
证券时报· 2025-10-04 14:12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成败取决于对盈利能力的判断 而精准判断的内核是认知深度 [1] - 提升认知需通过读书与历史及宇宙万事万物对话 以突破时代局限 [1] - 投资需通过读书从长远时空观察事物 找出变化中的不变 深刻认知第一性原理以发现价值 [1] 书籍分享与价值 - 分享书籍为《西方哲学史》 其本质是人类顶级思维范式的百科全书 [4][5] - 亚里士多德"第一性原理"要求剥离表象回归本质 在复杂决策时需审视经济规律是否成立 [5] - 尼采观点指出创新者常被视为异类 创投机构基于"非共识"在多数人看到风险时支持创新者 [5] - 该书对创业者和创投机构是拨开迷雾的宝藏之书 可帮助学会追问本质、审视价值、辩证创新 [5]
千乘资本熊伟:重读经典《西方哲学史》 借千年智慧寻商业本质丨大咖荐书
证券时报网· 2025-10-04 10:42
文章核心观点 - 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变革的时代,提升认知深度比追求速度更为重要,阅读经典哲学著作有助于突破时代局限,提升对商业和投资本质的理解 [1][2] - 通过研读《西方哲学史》这类包含人类顶级思维范式的著作,可以学习运用“第一性原理”等哲学思想,在信息过载和市场噪音中回归事物本质,做出更精准的商业决策 [2] - 创新是创业的核心动力,创投机构需要具备识别和支持“非共识”创新的能力,在多数人看到风险时与创新者同行,共同推动科技进步 [2] 推荐书籍与核心理念 - 推荐书籍为罗素所著《西方哲学史》,其价值被描述为超越传统人文读物的人类顶级思维范式百科全书 [2] - 强调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在当下商业环境中的适用性,即要求剥离数据和预测的表象,从经济规律层面判断商业决策是否成立 [2] - 引用尼采的观点“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用以阐释创新者在早期常被视为异类,而创投机构的价值在于识别并支持这类“非共识”创新 [2] 阅读的价值与方法 - 对话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先贤智慧,是突破自身时代局限、提升认知深度的重要途径 [1] - 指出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普遍具有坚持阅读的习惯,投资行业尤其需要通过阅读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观察事物,发现变化中的不变规律 [1] - 将阅读视为在商业迷局中拨开迷雾、学会追问本质、审视价值和辩证创新的工具 [2]
基石资本张维:读400年中国史,悟内生变革动能丨大咖荐书
证券时报· 2025-10-02 18:55
投资认知与阅读 - 投资成败的核心在于对盈利能力的准确判断 其内核是认知的深度 [1] - 提升认知需要拉长时间维度 与历史对话 而读书是实现这种对话的关键工具 [1] - 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普遍酷爱读书 做投资尤其需要通过阅读从长远时空观察事物 发现变化中的不变和第一性原理以识别投资价值 [1] 推荐书籍与作者背景 -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推荐书籍为《中国的奋斗:1600—2000》 作者是徐中约 [2][4] - 作者徐中约生于上海 长于乱世 拥有燕京大学背景和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后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其跨越东西方的经历塑造了独特的史学视角 [4] - 徐中约师从费正清 但突破了其“冲击-回应”范式 更强调中国的主体性和内生变革动能 [4] 书籍核心历史观点 -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被动反应 而是一场中国人主动应付内外挑战、改造国家的奋斗 [5] - 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归结为三点:政府的政策和制度 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 在新的天地里寻求求生之道 [5] - 本书着重强调了第三种动力 即主动寻求变革之路 避免仅用外因解释历史的陷阱 [5]
基石资本张维:读400年中国史,悟内生变革动能丨大咖荐书
证券时报网· 2025-10-02 17:41
文章核心观点 -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通过推荐历史书籍《中国的奋斗:1600—2000》,强调通过长期的历史视角来提升认知深度,以应对投资判断的挑战 [1][2] - 投资成败的核心在于对盈利能力的精准判断,而这依赖于超越时代局限的深刻认知,阅读是达成此目标的重要工具 [1] - 该书作者徐中约提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动力主要源于内部主动的奋斗与变革,而非被动应对外部冲击,这一历史观为理解中国长期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 [2][3] 推荐书籍及作者背景 - 推荐书籍为《中国的奋斗:1600—2000》,作者是徐中约,其生于上海,拥有燕京大学背景并于195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历史系 [2] - 徐中约的学术思想承袭自费正清,但更强调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体性与内生变革动能,突破了其师“冲击—回应”的范式 [2][3] - 作者将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归结为三点:政府的政策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抗争,以及在新的环境中寻求生存之道 [3] 历史视角对投资的启示 - 投资需要通过阅读,从长远时空观察事物,找出变化中的不变,深刻认知事物的第一性原理,从而发现投资价值 [1] - 将时间维度拉长至数百年,与历史对话,是突破当前时代局限、提升认知水平的关键方法 [1]
【十一特辑·大咖荐书】东方富海陈玮:人工智能+赋能的传统产业,都值得系统布局
证券时报· 2025-10-01 19:50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成败的核心在于对盈利能力的精准判断,而这依赖于认知深度[1] - 提升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坚持阅读,通过与历史对话来突破时代局限,发现变化中的不变和第一性原理[1] - 投资行业需要从长远时空观察事物,阅读是发现投资价值的重要工具[1] 推荐书籍与投资视角 - 推荐书籍为《人工智能简史》,作者尼克,该书以故事事件呈现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可读性强且脉络清晰[4] - 人工智能被视为人类现代文明最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人类脑力的延伸和第五范式的技术进步[4] - 人工智能产业从应用到基础设施以及其赋能的传统产业均具备系统布局价值,需用新投资视角审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