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芭比》
icon
搜索文档
电影短视频营销,该学“洋抖”了
36氪· 2025-07-03 08:08
电影短视频营销的跨境现象 - 布拉德·皮特在日本大头贴机的营销内容在中国社媒意外走红,关联话题"布拉德皮特也逃不过日本大头贴"在小红书观看量达118.2w,超过国内片方在抖音推出的"F1狂飙飞车口碑黑马电影"话题的110.4w观看量 [1] - 华纳兄弟日本为《F1:狂飙飞车》东京首映策划的轻量级TikTok营销操作,凭借"魔改滤镜"效果引发跨境传播 [1] - 本土短视频营销效果不及海外无心插柳的案例,为行业提供了重新审视跨国营销策略的契机 [3] 美日与中国电影短视频营销差异 - 美国日本从2022年起涉足电影短视频营销,探索符合本土社交语境的创意玩法 [4] - TikTok营销更依赖UGC内容与用户互动,用户作为"合作者"与"玩法创造者",而抖音更多依靠PGC和KOL主导传播 [5] - 美日案例显示,优质营销需让用户"演电影"、"玩电影"、"造电影段子",例如《芭比》的HiBarie仿拍和《魔法坏女巫》的翻唱翻拍 [5][15] 美日营销策略的特色 - 美国侧重模因传播与趣味化剪辑,如《梅根》利用"AI少女跳舞"梗打造病毒内容,《我的世界大电影》引发观众自发造梗 [9] - 日本注重文化情绪调动与本土习惯嵌入,如《F1》中布拉德·皮特体验游戏厅和回转寿司,《铃芽之旅》动画分镜与现实景点复刻 [12] 中国电影短视频营销的瓶颈与转向 - 国内短视频营销面临"高频投放+低质互动"瓶颈,创意迭代缓慢且观众警惕"被营销" [16] - 行业转向活人感强的UGC内容,如《哪吒2》官方账号高度互动与《分手清单》票房7000万依赖情绪"自来水"引导 [16] - 小红书平台崛起验证电影营销对UGC内容的强依赖性 [17] - 行业需从"在平台上宣传"转向"做出让用户愿意参与的内容" [18]
字幕从业者,如何夺回女性的语言?
虎嗅· 2025-05-21 16:09
影视翻译中的性别议题 - 电影《泳者之心》英文片名Young Woman and the Sea被译为"泳者之心",引发争议,网友建议更突出女性身份的译名如《老娘与海》《她和她的海》等[1] - 官方翻译中女性形象常被弱化或消失,如《芭比》中Madam President被译为"总统夫人"而非"总统女士",bride wife译为"娇妻"而非"新娘"[2][3] - 字幕组通过改名实践挑战性别刻板印象,如将《妙女郎》改为《风趣女子》,《小镇警花》改为《戴洛赫小镇》,《电击少女》改为《力量》[4][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 - 女性主义翻译三大策略:增补(强调女性主体性)、劫持(赋予文本女性主义意识)、写前言与脚注(补充文化信息)[29] - 增补策略示例:将"she has her own money"译为"她财务自由"而非直译,突出女性经济独立[30][31][32] - 劫持策略争议:如将"fucking"译为"他爹的"而非"他妈的",但需谨慎使用以避免扭曲原意[39][40][41] 语言与权力结构 - 脏话多含辱女词汇反映系统性性别歧视,如"bitch""母狗"等,女性译者需权衡直译与性别友好翻译[63][65][66] - 女性说脏话被视为挑战性别规范,字幕组支持保留女性角色脏话以展现其反抗性[72][73][75] - 职业称谓中强调性别存在争议,如"女科学家"可能暗示非常态,但在男性主导领域如"女警官"则具赋权作用[77][78][79] 翻译生态与文化适应 - 生态翻译学强调语言、文化、交际三维转换,但实践中常内化父权视角,如《乱世佳人》《霹雳娇娃》等片名[15][16][17] - 历史人物克里奥佩特拉被译为"埃及艳后"弱化其政治地位,电影She's the Man译为"足球尤物"偏离故事核心[11][12] - 德语剧集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被译为"我们的父辈"隐去女性身份,体现翻译中的性别盲视[22]
财经观察:产业外迁,好莱坞能否“再次伟大”?
环球时报· 2025-05-14 06:37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马梦阳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法国特约记者 达乔 董铭】编者的话: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历程中,好莱坞无疑是全球电影行业中极负影响力的符号之一。作为长期以来的电影制作中心,好莱坞常常被视为美国电影产业的代名词,亦是 该国娱乐产业的门面,其电影占全球票房市场的份额曾一度超过九成。然而,近年来美国电影业饱受内容创新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院线收入 减少以及流媒体分流观众等问题的困扰,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下降,产业外迁严重。好莱坞电影的全球票房占比也在十年间下跌16个百分点。好 莱坞怎么走到今天的处境?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与挑战?好莱坞的重振之路前景几何?《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好莱坞部分人士之间存在相互敌意,但其将好莱坞称作是一个"麻烦的地方",概括了目前好莱 坞娱乐业许多人的感受。多年来,由于好莱坞以外的许多地区提供的激励措施,电影制作一直在迁出好莱坞。2023年演员罢工发生后,在洛杉矶 以外地区拍摄影片的趋势加速。那次罢工使制作停滞了6个月。而预期的反弹并未实现,这让一些人担心洛杉矶电影业注定会遭遇与底特律汽 ...
美国大片为何爱在英国拍?英媒:在国外制作更便宜
环球时报· 2025-05-12 05:52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不久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在美国境外制作并进入美国的电影征收"100% 关税"。业内认为,此举将对好莱坞和全球电影格局带来冲击。毕竟,好莱坞电影到海外拍摄的模式早 已有之,像英国就承接了不少美国商业大片的制作——从经典的《星球大战》系列到当红的《芭比》, 英国广播公司(BBC)9日撰文,列数这些影片背后的"英国血统"。 据英国电影学会统计,仅2024年,英国就有65%的电影制作费来自美国五大电影制片厂和三大流媒体巨 头,总计13.7亿英镑(约合131亿元人民币),比2023年增长近50%。相比之下,在美国洛杉矶,过去 10年制作的影视作品数量下降了近40%。BBC分析称,好莱坞影视制作"外流"的一大主要因素就是在国 外制作更便宜,例如英国能提供25%的电影税收减免。英国知名演员布莱恩·考克斯对此给出了解 释:"电影会去能负担得起的地方。"例如,2022年的大片《侏罗纪世界3》,就是因为选择在英国制 作,节省了约1.11亿美元。 早在2014年,迪士尼就在英国伦敦市郊白金汉郡的松林制片厂制作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近年 来,在英国制作的好莱坞作品还包括2023年爆款《芭比》,其中的"粉 ...
用动画解码中国文化(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2 05:51
职业发展路径 - 视觉动画设计师李抒怡在美国纽约为亚洲相关节目发展贡献独特视角与创意,促进中美影视文化交流 [2] - 2013年赴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深造,毕业动画短片《好的服务》获好莱坞国际动态影像电影节等多项认可 [4] - 毕业后先入职纽约科技公司,后加入探索频道参与流媒体平台搭建,团队随合并融入HBO体系 [5] - 2023年参与《芭比》电影宣传设计,2024年因脱口秀《只属于我们》节目包装获艾美奖 [7][8] - 目前任职于埃隆·马斯克旗下X公司负责品牌升级视觉指导 [8] 代表性作品与行业影响 - 2022年参与打造探索频道全美高收视率美食节目《春节菜单》,通过东方饮食文化传递春节祝福 [5] - 节目视觉设计融合剪纸工艺与拼贴艺术,运用暖黄色调与红金色细节强化节日氛围 [5][6] - 采用"润物细无声"的跨文化叙事方式,平衡美国观众好奇心与中国文化独特性 [6] - 《芭比》电影宣传设计中呼应"每个人都是芭比"主题,延伸节目邀请演员探讨芭比精神 [7] - 脱口秀《只属于我们》包装保留现场真实氛围,推动多元文化与身份认同讨论 [8] 行业趋势与技术应用 - 美国传统影视行业数字化转型期间,设计师参与流媒体平台搭建并融入HBO体系 [5] - 动画广告领域经验推动对动画应用场景的深入理解 [3] - 视觉设计通过极简构图、现代线条与传统元素结合满足跨文化传播需求 [5][6] 教育与专业背景 - 2007年考入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动画专业,系统学习理论并参与实践 [3] - 普瑞特艺术学院留学期间与国际师生交流拓宽视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