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
搜索文档
81岁韩国演员吴永洙涉猥亵案二审被判无罪,曾在《鱿鱼游戏》中饰演“001号爷爷”
环球网· 2025-11-12 13:48
案件判决结果 - 水原地方法院刑事审判第6上诉庭二审裁定被告人吴永洙无罪,驳回一审判决 [1][3] - 法院判决理由为不排除当事人记忆随时间推移出现偏差,存在合理怀疑时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裁决 [3] - 吴永洙不服一审判决结果提起上诉,一审于2024年3月判处其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2年,并责令接受40小时性暴力防治教育 [3] 案件背景与经过 - 吴永洙涉嫌于2017年夏天在出演话剧期间,在路上搂抱受害者A某并在其住处前亲吻脸部 [3] - 受害者A某于2021年12月向警方提交控告状,检方于2022年11月以违反猥亵罪对吴永洙提起公诉 [3] - 受害者案发约六个月后接受专门机构咨询,向友人告知受害情况并向被告人发短信要求道歉,被告人接受要求并道歉 [3] 相关方反应 - 案件受害者针对二审判决发表声明称,判决不会否定真相,也不会抹去其所遭受的痛苦,仍会坚持说真话直到最后一刻 [3] 当事人背景信息 - 吴永洙出演奈飞原创韩剧《鱿鱼游戏》饰演001号参赛者爷爷在全球范围内蹿红 [3] - 吴永洙于2022年1月凭借《鱿鱼游戏》荣获第79届金球奖剧集剧情类最佳男配角奖 [3]
美媒:“文化脱美”,不止于加拿大
环球时报· 2025-11-12 06:43
美国文化影响力衰退 - 美国作为全球“酷文化”典范的形象正在削弱,文化影响力急剧衰退 [1] - 美国在全球电影票房的份额从92%下降到66% [4] - 在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上收入超过1万美元的艺术家中,一半以上来自非英语国家 [4] 加拿大市场文化消费转变 - 加拿大作家的作品销量比去年增长25% [3] - 加拿大广播公司流媒体平台观看时长同比增长34% [3] - 在加拿大观看美国超级碗比赛的平均收视率较上一季下降15% [3] 全球文化多样性兴起 - 韩国国家主导文化模式培育了成功的电视节目和流行艺人,成为好莱坞和美国流行音乐的强力替代品 [4] - 青少年卧室装饰呈现多样性,包括韩国偶像团体海报、播放《鱿鱼游戏》等非美国内容 [4][5] - 音乐作品包含多语言元素,例如西班牙歌手新专辑歌词包含13种语言 [5]
Netflix如何重塑全球影视权力的地图?
36氪· 2025-10-31 08:03
Netflix全球化扩张战略与市场布局 - 公司在北美、欧洲市场逐渐饱和后将东亚作为新增长点,并首先从付费环境最佳的日本市场开始布局[1] - 业务拓展至东南亚、中东、非洲、印度和拉美等小众市场,内容库覆盖190多个国家,原创内容占比超过50%[11][18] - 采用"本土化内容+全球化传播"商业战略,有效打开全球市场并成为最大流媒体平台之一[18] Netflix对日本影视产业的影响 - 2015年推出原创日剧收视不佳,直至2019年《全裸导演》和2020年《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实现突破,后者观看时长达到2亿小时[2] - 自制日剧《地面师》连续5周进入全球TOP10榜单,在日本获得超过1000万订阅用户,2011-2024年投资带来超过4500亿日元(约30亿美元)经济效益[2] - 单集制作费可达1亿日元,面向全球市场的原创剧成本高达10亿日元,远高于日本民放电视台每季3000万日元的制作费,撬走电视台创意人才[5] - 日本内容全球累计播放时长超过250亿小时,成为仅次于韩剧的非英语热门内容[2] Netflix对韩国影视产业的冲击 - 导演金性洙用"崩溃"形容韩国电影现状,除《暗杀者们》外几乎没有新电影开机,本土产业面临空心化危机[1] - 2016年进入韩国遭遇抵制,2017年通过与JTBC合作推出《王国》打开市场,2021年《鱿鱼游戏》投资2000万美元预计收益接近9亿美元,开播四周吸引全球超过1.42亿用户观看[6] - 采用版权买断模式导致韩方难以从作品全球热度中持续获益,本土产业自主性与影响力减弱,可能沦为"低成本代工厂"[6] - 疫情期间改变观众消费习惯,抬高顶级演员片酬并吸引制作人才,导致本土电影制作成本高企和人才流失[1] Netflix在东南亚市场的扩张成效 - 重点发力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市场,2020年推出印尼原创剧集《香烟女孩》进入全球非英语剧集收视前十[11] - 在东南亚视频点播市场占据52%收视份额和42%收入份额,截至2024年底在五大市场拥有超1200万订阅用户,第四季度新增320万用户,区域总订阅量达到5360万[12] - 印尼(5.52亿美元)与泰国(4.73亿美元)成为两大主要收入来源,六年内将《高潮医生》《Outside》等东南亚故事推向国际舞台[11][12] Netflix在其他小众市场的发展模式 - 中东市场扩张曲折,阿拉伯语自制剧反响平平,今年与MBC达成捆绑订阅协议,并与沙特工作室Telfaz11签署多部影片合作计划[14] - 拉美市场拥有超过4000万订阅者,重点布局巴西和墨西哥,推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内容,《百年孤独》改编剧首日在烂番茄取得100%专业好评率[16] - 对萌芽期市场带来积极影响,创造就业机会并推动本地影视行业发展,如哥伦比亚政府借助平台提升本国知名度和文旅经济[11][16] 全球流媒体平台对本土影视产业的深层影响 - 对台湾市场采用"先拍后卖"模式,制作公司需先垫资拍摄,2022年有七、八成台剧卖不出去导致亏损[10] - 初期用资金为创作者开路带来文化出海机会,后期形成垄断打乱产业秩序,抢走核心人才导致本土影响力衰落[10] - 本质是"包着糖衣的毒药",过度依赖海外资金导致优质IP流失与产业空心化,本土创作生态面临被掏空危机[1][18] - 文化产业需将根留在本土并掌握优质版权,才能实现可持续商业回报而非被短期利益蚕食[19]
Netflix日本十周年,如何将自己炼成IP
36氪· 2025-09-16 19:44
公司十周年庆典活动概况 - Netflix于2025年9月5日至14日在东京涉谷中心地带举办为期十天的十周年线下庆典活动[1] - 活动将十年来的代表作品和未来新作浓缩成一个巨大的沉浸式体验空间[1] - 一楼对公众免费开放,提供限定爆米花、纪念特刊和摄影打卡点[3];二三楼为需提前预约的展区[3][8] 活动体验与互动内容 - 现场设置热门剧集互动区,如《鱿鱼游戏》五种小游戏和《弥留之国的爱丽丝》扑克牌游戏与电击椅体验[5][10] - 《First Love》沉浸式布景成为最热门拍照点[10];《玻璃之心》展示乐器和服装[11];设有大量日本动漫内容专区,包括《幽游白书》真人版等[11][13] - 活动主题为“次のエピソードへ(迈向下一集)”,强调对用户和市场的持续承诺[14] 品牌IP化战略转向 - 庆典核心是展示Netflix本身成为可体验、可消费的超级IP,而非仅突出单一作品[5][15] - 现场大量设置Netflix品牌标志物和周边贩售,品牌本身是主角[15][18][20] - 平台通过持续本土创作(如《弥留之国的爱丽丝》《海贼王真人版》《First Love》)将用户黏性锁定于品牌,实现“品牌即类型”[18] 对行业的长远启示 - Netflix策略表明平台可超越依赖单一内容爆款,通过线下活动、周边体验等将内容符号化,构建长期稳定的“平台即IP”模式[24] - 国内长视频平台需思考如何将爆款内容沉淀为品牌资产,让平台本身成为用户长期追随的IP,而非仅靠热剧拉动短期增长[23][26]
影视版块持续爆火,能否诞生下一个十倍股?
36氪· 2025-09-12 18:20
影视行业市场热度变化 - 2024年A股影视板块仅4只个股上涨[6] 但年内多只个股涨幅显著:柠萌影视上半年扭亏为盈0.11亿元后股价累计涨超70%[8] 慈文传媒无作品产出仍涨58.8%[8] 稻草熊娱乐净利润同比下滑118.42%但股价涨20%[10] - 政策与档期刺激成为关键驱动因素:广电总局"21条"政策取消剧集制作限制后多家公司涨停[11] 暑期档超预期票房及中秋国庆档期预热推动院线板块热度升温[11] - 行业呈现头部集中趋势:万达、中影、大地等头部院线占据超四成市场份额[12] 资金流向幸福蓝海、金逸影视等份额稳定增长的企业[12] 国内外影视企业对比 - 奈飞财务与市值表现显著优于国内企业:年初以来股价累计涨超40%[15] 2022年至今累计上涨7倍[15] 市值约为国内影视公司的百倍以上[17] 第二季度营收1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23] 每股收益7.19美元(同比增长47.3%)[23] 自由现金流22.7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5] - 商业模式差异体现在内容战略:奈飞通过增加广告、打击共享账户、提升会员定价提升盈利[17] 且原创内容占比超60%[30] 国内平台依赖日更模式但内容库深度不足[28][29] - 用户规模与技术应用形成护城河:奈飞全球用户数超3.016亿[19] 通过数据驱动内容推荐模型(如《纸牌屋》上线首月新增300万用户)[35] 并持续加大内容投入(2024年预算突破200亿美元)[35] 内容为核心竞争力 - 优质内容决定行业长期价值:奈飞现象级爆款(如《鱿鱼游戏》《甄嬛传》)证明内容具备穿越周期能力[18] 乐视仅凭《甄嬛传》维持收益[18] 用户付费动机完全基于内容质量[18] - 国内内容供给存在结构性短板:平台因优质内容不足被迫采用日更模式[29] 电影市场年轻人进场率下降且投资减少[31] 行业缺乏工业化制作体系与技术赋能[32][36] - 破局需构建工业化流程:需借鉴好莱坞工业化体系[32] 结合数据驱动制作与宣发(如奈飞通过AI技术优化内容库)[20][35] 头部企业需打破传统框架以持续产出优质内容[36] 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 长内容价值重获认可:电影与长剧集承载更多情绪消费[37] 公共影响力与长尾效应日益突出[38] 投资逻辑从"赌爆款"转向业绩确定性及技术赋能[39] - 市场机会向头部集中:影视行业头部企业伴随观众注意力回流迎来发展机遇[40] 但需通过可持续内容供应彻底转变投资逻辑[40]
影视版块持续爆火!能否诞生下一个十倍股?
格隆汇· 2025-09-12 15:53
国内影视行业现状 - 2024年A股影视板块仅4只个股上涨 但部分公司股价显著反弹 柠萌影视上半年扭亏盈利0.11亿元且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70% 慈文传媒无作品产出但股价涨58.8% 稻草熊娱乐净利润同比下滑118.42%仍实现20%股价涨幅[1][3] - 政策利好推动板块热度 广电总局"21条"取消剧集制作限制刺激多家影视公司涨停 暑期档超预期票房及中秋国庆档期预期进一步催化院线板块升温[4] - 行业集中度提升 万达/中影/大地等头部院线占据超四成市场份额 资金向幸福蓝海/金逸影视等头部企业集中[4][5] 奈飞成功模式分析 - 股价与财务表现突出 年初以来股价累计上涨超40% 2022年至今累计涨幅达7倍 第二季度营收1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摊薄后每股收益7.19美元(同比增长47.3%) 自由现金流22.7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14][16] - 内容战略为核心竞争力 原创内容占比超60% 通过《鱿鱼游戏》《西线无战事》等爆款构建内容库广度 采用数据驱动制作模式(如《纸牌屋》首月新增300万用户) 内容预算从2015年50亿美元增至2024年预测突破200亿美元[5][19][20][25] - 商业模式持续进化 不再依赖用户增长数据 转向关注盈利与用户留存 通过提升会员定价/打击共享账户/增加广告实现收入优化[12][13] 国内外行业对比 - 市值与规模差距显著 奈飞营收和市值达国内影视公司的百倍以上[8] - 内容生产能力存在代差 国内平台缺乏持续爆款产出能力 内容库深度不足导致依赖日更模式维持用户留存 周播模式因内容吸引力不足导致用户活跃度下降[17][18][19] - 市场环境差异 中国长视频市场用户增长见顶且竞争激烈 电影市场年轻观众进场率下降 中老年成为影院主力人群[21] 行业破局方向 - 建立工业化制作体系 需打破现有分散化制作框架 形成体系化影视制作与宣发流程 参考好莱坞工业化模式[22][25] - 技术赋能内容生产 通过数据模型预测用户偏好(如奈飞《纸牌屋》案例) 利用AI技术强化内容推荐与制作能力[11][23][25] - 强化内容长期价值 优质内容具备穿越周期能力(如《甄嬛传》持续为乐视创造收益) IP衍生品开发需建立在优质内容基础上[8][17] 投资逻辑演变 - 从"赌爆款"转向确定性 市场关注点转向业绩确定性及技术赋能 但行业仍未完全摆脱传统框架[27] - 长内容价值重估 长剧/电影相比短视频具备更强的公共影响力和长尾效应 情绪消费属性被市场重新认可[27]
影视版块持续爆火!能否诞生下一个十倍股?
格隆汇APP· 2025-09-12 15:45
影视行业热度提升 - 2024年影视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年初哪吒2热映带来影视股集中爆发 [2][3] - 《南京照相馆》点燃暑期档 "21条"政策出台拯救影视市场 未上映的《731》收获4000万预售票房再次点燃板块 [4][5] - 柠萌影视上半年扭亏为盈仅盈利0.11亿元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70% 慈文传媒无作品产出但股价涨58.8% 稻草熊娱乐净利润同比下滑118.42%却股价上涨20% [9][11] 行业结构变化 - 院线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万达/中影/大地等头部院线占据超四成市场份额 [13] - 资金流向幸福蓝海/金逸影视等市场份额稳定增长的头部院线企业 [14] - 广电总局取消剧集制作限制后 多家影视制作公司出现涨停 [12] 奈飞成功模式分析 - 奈飞股价自年初累计上涨超40% 2022年至今上涨7倍 [16] - 第二季度营收1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超出预期2282万美元 每股收益7.19美元同比增长47.3% 超出预期0.10美元 [28] - 产生22.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 较去年同期的12.1亿美元大幅增长 [29] - 2025年用户数超3.016亿 占据全球最大流媒体市场份额 [24] - 原创内容占比超60% 《西线无战事》《犬之力》等作品提名奥斯卡奖 [33][34] 内容为核心竞争力 - 奈飞通过增加广告/打击共享账户/提升会员定价提升营收 国内平台正采取类似策略 [17] - 平台现象级爆款繁多 内容潜力无限 [20] - 采用数据驱动的内容推荐模型预测用户偏好 《纸牌屋》上线首月新增用户300万 全球播放量突破10亿次 [42] - 内容投入持续加大 2015年预算50亿美元 2020年170亿美元 2024年预计突破200亿美元 [42] 国内行业困境 - 国内影视公司多数在亏损线挣扎 奈飞市值约为国内公司的百倍以上 [21][30] - 视频平台内容库缺乏深度 被迫采用日更模式维持用户留存 [32][33] - 用户增长见顶 市场饱和 年轻人进场率下降 中老年人成为影院主力 [36] - 平台内容缺乏深度与院线投资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37] 破局方向 - 需建立工业化制作体系 利用技术推动优质内容产出 [38] - 好莱坞成功基于工业化制作体系 奈飞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体系 [39][40] - 长剧和电影具有更大的公共影响力和穿越周期能力 长尾效应愈发突出 [45] - 投资逻辑正从"赌爆款"转向业绩确定性和技术赋能 [46]
长视频出海困局:学不会的 Netflix,破不了的局
36氪· 2025-08-08 15:05
核心观点 - 国内长视频平台出海战略在东南亚市场面临挑战 双男主剧和选秀综艺未能显著提升数据 本土化策略与Netflix存在差距 需寻找差异化路径 [1][3][41] 流媒体出海起点与策略差异 - Netflix选择日本作为亚洲起点 2015年进入时月租最低650日元(约5.4美元) 较北美7.99美元降价32% 基于经济水平(日本人均GDP 3.25万美元为中国4.1倍)、成功经验(YouTube/Hulu先行试水)、社会环境(数字日本创新计划)和权力导向(北美文化渗透)四大因素 [3][4][5][7] - 爱优腾选择东南亚为出海起点 2016年腾讯收购泰国网站Sanook 阿里巴巴同期投资10亿美元控股Lazada 基于人口结构年轻、消费主义盛行及文化相似性 但十年后仍未形成市场主导地位 [9][11][12][13] Netflix本地化策略分析 - Netflix本地化分为三阶段:联合制作(2015年与富士台合作《Terrace House》)、本土IP开发(收购吉卜力21部作品及《航海王》等知名IP)、风格嵌入(加入大尺度标签) [14][15][16][17][20][22] - 日本动画行业2021年亏损企业达39.8% 因人才流失(福利缺失、竞争严峻)及中韩崛起 Netflix借机扩大合作 [20] - 在韩国市场投入巨额资金 《鱿鱼游戏3》制作费达1000亿韩元 演员单集片酬超10亿韩元 2019-2022年向海外汇出9591亿韩元手续费 [28][29][31] 爱优腾本土化实践与局限 - 爱奇艺聚焦双男主剧 2022年起与泰国Be On Cloud合作推出《黑帮少爷爱上我》等剧 并制作选秀综艺《隐藏的王牌》 [22][23] - 腾讯推出《创造营亚洲》选秀 2023年成团Gen1es和NexT1DE 爱奇艺联合韩国SBS制作泰国版《Running Man》 [25] - 局限性包括:内容标签单一(仅古偶/甜宠/双男主)、未购买东南亚本土IP、国内IP出海仅售卖版权未形成品牌、品类有限(年投资个位数)而当地市场饱和(2020年泰国双男主剧达50部) [25][26][31][33] 出海困境与挑战 - 本土化内容未能有效导流 《黑帮少爷爱上我》登顶全球趋势榜但未推动爱奇艺2022年Q2广告及会员收入增长 [34] - 分发机制限制:国内外内容分区生产播出 成本高且难打通 东南亚制作营销成本受Netflix/Disney+进入而攀升 [33] - 双男主题材受众固定且审美挑剔 盗版问题严重 需拓展盈利渠道 [34] 潜在路径探索 - 避开本地化:以全球视角制作内容 如悬疑推理题材降低文化折扣 《新生》上线Netflix后连续5周登中国台湾周榜 [37][39] - 开拓新市场:2024年爱奇艺与阿联酋电信合作提供20部华语内容 2025年启动中东北非站覆盖阿拉伯语地区 [40] - 需放弃单纯复刻Netflix 建立差异化策略 [41]
奈飞Q2净利劲增至31亿美元 却难掩股价回调
金十数据· 2025-07-18 16:58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为31 3亿美元 远超去年同期的21 5亿美元 超出分析师预期的30 5亿美元 [2] - 每股收益为7 19美元 高于分析师预期的7 07美元 [2] - 第二季度收入为110 8亿美元 高于去年同期的95 6亿美元 略超分析师预期的110 6亿美元 [3] - 公司上调2025年收入预测区间 从435亿至445亿美元上调至448亿至452亿美元 [3] 股价与市场反应 - 尽管业绩超预期 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约1 8% [2] - 公司股价在6月30日触及历史高点1 341 15美元 4月初最低曾跌至855美元 [2] - 分析师平均目标股价为1 270 64美元 略高于当前交易价格 [5] 增长战略与目标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收入翻倍 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 目前市值约为5 360亿美元 [3] - 目标到2030年全球订阅用户达4亿 2024年底约为3亿 [3] - 计划将年营业收入从去年的约104亿美元增至三倍 [3] - 公司正通过开拓直播活动及推出广告支持型订阅套餐寻求增长 [3] 内容与用户增长 - 热门剧集如《鱿鱼游戏》第三季上线10天内观看量达1 063亿 创公司历史新纪录 [4] - 公司正寻求减少对热门内容的依赖 计划保持稳定内容节奏并增加体育和现场活动 [4][5] - 低价广告支持型订阅套餐每月7 99美元 无广告高级套餐为24 99美元 帮助吸引价格敏感用户 [5] 广告业务进展 - 广告支持型订阅套餐成为用户增长的慢速助力 已在所有市场部署自有广告技术 [5] - 广告销售表现稳健 早期指标良好 [2][5] 分析师观点 - 部分分析师认为股价涨势已超前于实际增长 扩张成果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兑现 [5] - 有分析师认为公司基本面长期价值仍具吸引力 无理由看空 [5]
《鱿鱼游戏》完结,仍有悬念
环球时报· 2025-06-30 07:02
网飞《鱿鱼游戏》第三季上线表现 - 第三季作为系列最终章于27日上线,延续全季6集一次性发布模式 [1][3] - 主演李政宰和李秉宪继续出演核心角色,剧情围绕玩家反抗失败后的绝望展开 [3] - 烂番茄媒体新鲜度87%,观众爆米花指数66%,Metacritic评分66分,较第二季52分明显回升 [3] - 美国《时代》周刊肯定第三季创新性,认为其通过心酸剧情展现对贪婪的新批判维度 [3] - 《大西洋月刊》批评第三季转向角色观察而弱化社会批判,不及第一季深刻 [3] - 《综艺》指出第三季游戏重复且缺乏新角色,但仍有引人注目的剧情转折 [3][4] IP成功因素与行业影响 - 第一季成功源于用儿童游戏隐喻晚期资本主义下的社会竞争,引发全球共鸣 [4] - 第三季通过提升游戏壮观程度和结局震撼性,延续对人性与制度的思考 [4] - 该系列验证网飞模式能打造国际级爆款,为韩国内容打开全球市场 [4] - 但续季开发陷入重复窠臼,反映流媒体平台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挑战 [4] - 剧尾彩蛋出现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特,暗示网飞可能开发衍生版本拓展IP价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