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新机遇同享

搜索文档
中泰证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7.26% 多项业务表现亮眼
证券日报网· 2025-08-30 11:4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57亿元 利润总额10.05亿元同比增长113.14% 归母净利润7.11亿元同比增长77.26% [1] -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9.69亿元同比增长20.72% 投资业务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40.10%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1.85亿元同比增长11.87% 信用业务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45.22% [1] 财富管理业务 - 股票基金交易额6.89万亿元 新增开户82.88万户 服务客户1032.48万户 管理客户资产1.41万亿元 [1] - 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525.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2% [1] - 中泰齐富通APP在券商APP领域排名第11位(不含第三方APP) [2] 投资交易业务 - 固定收益投资业务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数字化水平 有效防控利率上行风险 领先市场综合指数 [2] - 股票投资业务以量化策略升级为核心 开发多因子行业轮动模型 FOF组合构建框架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2] 资产管理业务 - 中泰资管资产管理规模1057.51亿元 推出养老目标基金FOF Y份额及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 [3] - 万家基金管理规模5096.0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97.46亿元 新设立基金产品15只 旗下公募基金合计173只 [3] 信用业务 - 融资融券余额363.91亿元 期末维持担保比例278.21% 业务整体风险可控 [3] 股东回报与社会责任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18.33亿元 实施股份回购4696.25万股占总股本0.67% [4] - 连续五年获"山东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实践"称号 通过金融服务助推乡村振兴 [4]
浮动费率基金销售首周战报:单只销售额最高超15亿元,多家公募宣布自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6:51
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情况 - 首批16只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于5月28日正式开售 截至发稿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销售额突破15亿元 接近20亿元募集上限[1] - 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发行首日上午发售规模接近4亿元 浦发银行和东方证券贡献大部分销量[1] - 天弘品质价值销售规模超4亿元 中国银行代销的易方达、嘉实、广发旗下3只产品均进入亿元规模梯队[1] 渠道销售表现 - 不同产品销量差异与渠道能力明显相关 浦发银行托管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和天弘品质价值[1] - 中国银行对托管代销的3只浮动费率产品实施认购费一折优惠[1] - 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端午节后渠道准备到位 将迎来主力客户入场[2] 新产品发行计划 - 已申报26只浮动费率基金中 6月3日大成至臻回报等3只启动发行 6月4日招商价值严选等4只启动发行[3] - 安信价值共赢预计6月9日发行[3] - 多家公募机构宣布以自有资金进行自购 兴证全球基金拟认购2000万元 博时基金拟认购1000万元[3] 基金管理人自购行动 - 东方红资管和天弘基金分别拟用1000万元自购旗下产品 天弘品质价值拟任基金经理同步自购[3] - 中欧基金拟出资1000万元购入旗下中欧大盘智选混合 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三年[3] - 通过利益绑定增强投资者信心 体现管理人与持有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理念[4]
万家基金束金伟:拥抱中国新兴经济 结构性行情大有可为
中证网· 2025-06-03 22:22
基金经理投资框架 - 投资框架持续迭代进化 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切换相适应的投资范式 2019年前后由行业贝塔驱动 2023-2025年转为宏观阿尔法驱动 当前需自下而上选股聚焦企业家精神驱动的优质公司 [2] - 捕捉中国经济增速最快动能 关注企业突破成长桎梏能力 如新消费领域头部茶饮品牌门店数达4万家 体现消费升级结构性机会 [3] - 重点挖掘体现中国竞争优势的企业 如国产皮具 国产冲锋衣已实现海外对标品牌超越 这些机会来自企业家主动创造而非行业自然增长 [3] 投资策略与组合管理 - 构建成长风格组合 在新消费 科技等前沿赛道捕捉高弹性机会 同时通过行业分散(配置5-6个行业)和个股精选实现均衡配置 [4] - 采用"一纵一横"框架 "一纵"依据美林时钟理论 经济复苏阶段关注核心资产 过热阶段关注周期股资源股 滞胀阶段持有现金 衰退阶段配置成长股 [4] - "一横"关注行业中观比较逻辑 结合国家经济政策和时代事件横向选择主线资产 以绝对收益思维管理组合 平衡收益与波动 [5] 产品表现与市场展望 - 管理产品万家新机遇龙头企业混合A近5年跑赢业绩基准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同类排名前8% 各年度最大回撤均小于指数 [6] - 将管理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万家新机遇同享 采用浮动管理费率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以均衡成长风格捕捉中国经济新兴力量 [6] - 2025年一季度投资思路从保守策略转为积极策略 不再控制总仓位 以科技和消费为主 红利为辅 预计指数呈区间震荡 风险偏好提升 结构性行情可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