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募费率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公募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超预期,利好国开债券ETF(159651)
搜狐财经· 2025-09-12 14:47
机构人士认为,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利好债券ETF和指数基金。新规主要争议点 在于赎回费的相关规定,监管的导向是鼓励长期持有,之前债基C份额30天以上就可以免赎回费,赎回 费按持有时间不同比例计入基金资产;现在是30天以上半年以内收取0.5%的赎回费,半年以上才免赎 回费,且全部计入基金资产。主要的影响一是代销机构的收入递减,二是部分交易型客户不再频繁申赎 场外债基(甚至场外指数基金均不能豁免7日以上赎回费),直接转向债券ETF,以及银行理财产品。 截至2025年9月12日 14:17,国开债券ETF(159651)多空胶着,最新报价106.29元,盘中换手0.48%,成交 245.54万元。 消息面上,证监会今日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反馈截止日期为今年10月5日。这标志公募费率改革"三步走"即将全面收官。 数。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在新规约束下,国开债券ETF(159651)定位场内短久期现金管理工具,当前久期1.75年,静态 1.65%,可场内回购质押,质押比率0.95。该产品是场内较少的 ...
中国银河证券:公募费改持续推进 助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1:33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政策 - 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涵盖认(申)购费、赎回费和销售服务费[2] - 改革通过降低费率上限、规范收费模式有效降低投资者成本 提升投资者获得感[1] - 销售费用改革是公募费率改革收官阶段 对建立以投资者回报和满意度为导向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1] 认(申)购费用调整 - 股票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8% 混合型基金由1.2%(1.5%)调至0.5% 债券型基金由0.6%(0.8%)调至0.3%[3] - 后端收费豁免持有年限由三年以上缩短至一年以上[3] - 基金管理人销售其管理的基金不得收取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 鼓励销售机构加大认(申)购费打折力度[3] 赎回费用调整 - 各类持续持有期条件下的赎回费均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修订前仅对部分情况全额计入[4] - 持续持有期多于7日少于30日的赎回费率上限由0.75%调高到1%[4] - 持续持有期少于7日和多于30日少于6个月的赎回费率上限保持不变 引导长期投资[4] 销售服务费用规范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设为0.4%/年 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为0.2%/年 货币市场基金为0.15%/年[5] - 对持有期超过1年的基金份额(货币市场基金除外)不再继续收取销售服务费[5] - 修订前未设置销售服务费收取门槛 新规对不收取认(申)购费的基金允许从基金财产计提销售服务费[5] 客户维护费与平台定位 - 个人投资者销售保有量的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比例不高于50% 非个人投资者不高于30%(股票型和混合型)和15%(其他类型)[6] - 明确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FISP)的法律依据及功能定位[6] - 要求行业机构积极对接FISP平台 鼓励机构投资者通过平台申赎公募基金以增强行业直销服务能力[6]
突发,广发基金顶流刘格菘卸任广发多元新兴,140%回报基金由周智硕单独管理
搜狐财经· 2025-09-11 13:52
基金经理变更 - 广发基金解聘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 其卸任管理近7年的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基金 该基金任职回报达140.03% 是其在管产品中收益最高的一只[1] - 刘格菘离任原因为"工作安排" 公司及业内人士均解释为"正常工作调整" 强调其不会离开广发基金[1] - 接任基金经理为原共同管理人周智硕 刘格菘管理的其他5只基金暂无变更计划[1][7] 基金经理管理现状 - 刘格菘仍在管5只基金 包括广发小盘成长、广发创新升级等 总管理规模达294.63亿元[7] - 其核心持仓延续"重仓赛道"风格 二季度末主要配置赛力斯、圣邦股份、亿纬锂能、阳光电源等个股[7] - 在管产品业绩表现分化 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双擎升级A任职回报超100% 但广发科技先锋、广发行业严选三年已出现负收益[7] 行业背景与趋势 - 公募行业面临费率改革 基金公司创收承压 基金经理面临降薪压力 "减负"成为行业普遍选择[8] -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卸任潮持续发酵 包括富国基金于洋"清仓式"卸任全部产品 安信基金张翼飞卸任9只基金后离职[8] - 行业从"牌照红利"进入"能力竞争"阶段 私募向机构化转型 个人IP溢价衰减 平台价值凸显[9] 市场影响与考量 - 头部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过大导致资产配置与调仓难度增加 刘格菘294.63亿元管理规模引发市场对其管理能力的质疑[8] - 基金公司选择卸任业绩最优基金而非规模更大或业绩疲软产品 引发对规模与业绩平衡考量的猜测[4][8] - 明星经理频繁调整在管产品影响投资连续性 基金公司需优化持仓策略提升业绩以留住基民信任[9]
公募管理费微增背后的生存战:谁在“抢蛋糕”谁在“丢阵地”?
第一财经· 2025-09-03 16:02
行业整体表现 - 公募基金行业上半年管理费收入620.93亿元 同比微增1.67%[3][5] - 行业总规模达34.39万亿元 半年增加1.57万亿元 涨幅4.78%[5] - 净利润总额176.73亿元 同比增长超10% 58家公司实现盈利 占比88%[3][9] 管理费结构变化 - 较费率改革前同期(706.18亿元)缩水超85亿元[3][6] - 权益类基金管理费收入265.71亿元 同比减少16.68亿元 占比降至42.79%[6] - 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管理费分别达182.78亿元和146.19亿元 创历史新高[6] - QDII基金管理费同比增长22.88%至19.41亿元 另类投资基金同比翻倍至3.43亿元[7] 头部机构竞争格局 - 21家公司管理费超10亿元 前十强名单稳定[7] - 易方达以39.18亿元管理费居首 华夏基金30.01亿元紧随其后[7] - 广发基金管理费29.09亿元 与华夏差距缩至0.91亿元[7] - 汇添富、嘉实、天弘管理费均超20亿元 招商与博时分列第九第十[8] 盈利分化特征 - 易方达净利润18.77亿元同比增23.84% 工银瑞信17.45亿元同比增近三成[9] - 广发基金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43.54% 排名从第7升至第4[9] - 永赢基金净利润同比增超80% 财通基金净利润同比增超80%[11] - 9家中小公司亏损 其中4家亏损超千万元 营业收入均不足7000万元[3][11] 增长驱动因素 - 市场回暖带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10] - 部分公司凭借产品业绩突出实现规模增长(如永赢两只产品年内回报超120%)[11] - 新发产品突破成为增长动力(如财通基金)[11]
公募管理费微增背后的生存战:谁在“抢蛋糕”谁在“丢阵地”?
第一财经· 2025-09-02 23:05
行业规模与管理费收入 - 公募行业总规模达34.39万亿元 半年增加1.57万亿元 年内涨幅4.78% [2] - 上半年行业管理费收入620.93亿元 同比微增1.67% 但较费率改革前同期缩水超85亿元 [1][2] - 权益类基金管理费收入265.71亿元 同比减少16.68亿元 体量占比降至42.79% [2] 产品类型管理费分化 - 货币市场型基金管理费182.78亿元 债券型基金146.19亿元 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3] - QDII基金管理费同比增长22.88%至19.41亿元 另类投资基金同比翻倍至3.43亿元 [3] - 低风险品类及特色品类成为支撑行业管理费总量增长的核心力量 [3] 基金管理人竞争格局 - 管理费收入超10亿元公司达21家 行业前十强名单保持稳定 [3] - 易方达管理费39.18亿元居首 但同比减少1.55亿元 华夏基金30.01亿元紧随其后 [3] - 后五位竞争激烈 单家公司管理费差距不超过1.2亿元 [4] - 105家公司管理费增长 永赢基金管理费8.48亿元同比增三分之一 中银基金增加1.54亿元 [4] 行业盈利状况 - 66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176.73亿元 同比增超一成 58家处于盈利状态 [5] - 3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15家增幅超四成 27家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 [5] - 头部公司保持领先 易方达净利润18.77亿元同比增23.84% 工银瑞信17.45亿元同比增近三成 [5] 公司业绩分化表现 - 广发基金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43.54% 排名从第7蹿升至第4 [5] - 华夏基金营收42.58亿元居行业第二 但净利润被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反超 [6] - 兴证全球基金净利润7.19亿元同比增17.91% 排名跻身前十 [6] - 汇添富基金净利润下滑三成至4.8亿元 排名落至第13 [6] 中小公司经营困境 - 九泰基金、江信基金等9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亏损 其中4家亏损超千万元 [7] - 9家亏损公司营业收入均不足7000万元 收入规模有限成为制约盈利核心因素 [7] - 永赢基金营收同比增四成至8.97亿元 净利润1.82亿元增幅超八成 [7] - 财通基金净利润同比增长超80% 增长动力来自新发产品突破 [7]
“国家队”增持、基金公司大手笔降费......基金半年报信息量大
券商中国· 2025-09-02 16:10
降费降佣成效 - 股票混合型基金管理费收入合计减少17亿元 交易佣金合计减少23.34亿元[3] - 混合型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比锐减15.98亿元 同比降幅达8.26% 占比从32%降至28.81%[3] - 股票型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比下降1.11亿元 同比降幅达1.23%[4] - 公募基金支付佣金42.84亿元 较去年同期下降23.34亿元 降幅高达35.27%[6] - 头部基金公司管理费率从1.5%调整至1.2% 托管费率从0.25%调整至0.2%[4] - 宽基股票ETF管理费年费率统一调降至0.15% 托管费年费率调降至0.05%[4] - 易方达基金 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管理费收入分别减少1.6亿元 1.57亿元和1.32亿元[5] - 货币型基金管理费同比增长14.83亿元 增幅高达9.36%[5] 持有人结构变化 - 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型基金1.48万亿份 同比增加4458亿份[8] - 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从34.44%提升至40.49% 增加6个百分点[8] - 中央汇金投资出现在21只股票ETF前十大持有人 中央汇金资产出现在15只ETF前十大持有人[8] - 中央汇金资产总持仓份额增加658.86亿份 获得10亿份级别以上增持[8] - 货币基金规模扩张至13.85万亿份 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从69.04%增加至74.32%[9] - 混合基金成为唯一遭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同时减持的基金类型[9] 基金经理后市观点 - A股市场中长期仍存在上行空间 机遇总体大于风险[2][11] - 低估值红利机会将进一步扩散 重点关注制造业和消费服务业龙头公司[10] - 中国企业盈利可能逐步好转 海外财政扩张和国内政策落地将推动需求扩张[10] - 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偏低位置 极端高估值仅存在于局部领域[11] - 高端制造出海领域展现强劲竞争力 包括汽车 军贸 创新药和家电等行业[12] - AI产业推动国产产业链全链条爆发式增长 涵盖机器人终端应用至上游硬件算力[12] - 大众快消品行业率先回升 高附加值悦己消费产业保持良好表现[12] - 医药创新领域实现原研创新药物自主突破 从辅助研发升级为全球领军者[12]
基金费率改革进入下半场生态培育是“立新”之本
证券时报· 2025-08-25 05:04
公募费率改革核心观点 - 改革进入下半场 核心任务为重塑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的行业新生态 从规则调整转向根本性变革 [1] 费率模式创新 - 应鼓励多元化差异化费率模式探索 而非统一标准化 反映产品管理难度风险承担和创造价值 [1] - 具体模式包括扩大浮动费率产品覆盖 探索固定管理费加业绩报酬模式 建立指数基金规模挂钩阶梯费率机制 [1] 配套体系改革 - 需同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将长期业绩投资者回报风控指标置于核心位置 [2] - 监管基金公司评价机构媒体需协同推进 使优秀管理人脱颖而出 [2] 买方服务生态建设 - 销售费用改革旨在扭转行业从卖方销售转向买方服务 破除渠道依赖与销售驱动顽疾 [2] - 需要基金公司与销售机构长期投入投顾能力建设与投资者教育 可能带来转型阵痛但属必经之路 [2] 改革实施路径 - 下半场考验全行业立新智慧与耐心 需摒弃一刀切思维 [2] - 应采用分类施策系统配套培育生态的精细化思维 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2]
国海证券(000750) - 000750国海证券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06
2025-08-06 22:26
监管政策与业务影响 - 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征求意见稿)》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加强自律管理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高质量发展28条)引导公司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为全国实体经济投融资202.76亿元,同比增长146.70% [3] - 助力2家科技企业申报IPO,推动2家科技企业进入辅导备案,完成科技领域投融资项目7个 [3] - 高质量发展28条提出加快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加强投资研究能力、支持证券投顾业务转型等方向 [3] 研究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研究所致力于打造“五个中心”:研究中心、品牌中心、协同中心、人才中心、创收中心 [5] - 研究所目前拥有超过200位员工,正快速成为最具成长潜力大型研究所 [5] - 研究业务目标包括提升研究排名、市占率及多元化创收 [5] 东盟研究院与智库建设 - 东盟研究院/广西发展研究中心构建“投研-产研-政研”一体化研究体系 [6] - 东盟研究院负责东盟各国经济、产业、政策与投资环境研究,对接国内外东盟研究机构 [6] - 广西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广西区域经济、产业、政策研究,对接广西政企资源 [6] 国际业务布局 - 公司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 [7] - 持续研究东南亚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及金融机构动态 [7] - 依托广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探索境外布局潜在方向 [7]
华西证券(002926) - 002926华西证券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06
2025-08-06 16:22
监管政策与公司战略 - 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征求意见稿删除营业收入排名得分项,放宽部分业务规模排名得分范围,预计对公司提升分类评价得分产生积极影响 [1] - 公司明确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方向,持续推进财富管理3.0转型,深耕重点区域和行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 财富管理转型 - 财富管理3.0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载体,以专业投顾和数字化智能平台为手段 [1] - 加速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完善产品矩阵,打造服务闭环,提升客户体验 [1] - 通过"人脑"+"电脑"结合加强投顾团队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1] 资管业务布局 - 将资产证券化业务纳入投行业务条线,资管业务回归本源,专注于服务客户投资需求 [2] - 以FOF、类固收产品为切入点,构建丰富完整的产品体系 [2] 商业模式创新 - 探索构建"研究+投资+投行+财富管理"新商业模式 [2] - 打造专属业务系统(华西智客),优化内部协同与激励机制 [2] - 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工作小组,推动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 研究业务发展 - 2024年研究所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 [2] - 聚焦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深化内外部协同,多维度发挥研究价值 [2] - 对外加强专业性投研服务,对内深度赋能公司全业务链 [2] 金融科技投入 - 2023年、2024年信息技术投入分别为2.36亿元、2.41亿元 [3] - 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全业务数字化能力 [3] - 自主研发"孔明AI助手",实现行业首批大模型私有化部署 [3] - 华彩人生APP完成鸿蒙生态全功能原生适配 [3] - 建立AI实验室,联动高校开展课题共研,加速孵化AI应用成果 [3]
公募费率改革持续推动行业激浊扬清 基金产品端降费稳步推进 降低销售费率“箭在弦上”
上海证券报· 2025-07-11 02:30
公募费率改革核心观点 - 公募行业生态格局正经历重塑,费率改革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1] - 改革以制度优化为内核,通过降费、产品创新等多维度举措提升投资者获得感[1][4][6] 费率调降进展 - 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从1.5%降至1.2%,托管费率从0.25%降至0.2%,部分基金如工银瑞信价值精选混合进一步降至0.8%,超7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费率低于1%[2] - ETF及债券基金:宽基股票ETF管理费降至0.15%+托管费0.05%,百亿级债券ETF如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跟进降费[2] - QDII基金:仅6只另类投资QDII费率超1.2%,其余均≤1.2%[3] - 交易环节:2024年基金券商分仓佣金收入106.52亿元,同比下降超35%[3] - 综合效果:2022-2024年基金平均综合费率从1.41%降至1.03%,2024年管理费+托管费下调为投资者节省超150亿元[3] 产品创新与浮动管理费机制 -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实现分档收费:基准档1.2%(达标业绩基准)、低档0.6%(跑输基准)、升档1.5%(显著超越基准),持有一年内赎回统一按基准档[4] - 首批26只产品24只成立,规模合计226.8亿元,华商致远回报混合提前结束募集[4][5] - 第二批11只产品拓展至行业主题基金,覆盖高端装备、医药、制造业等[5] - 机制优势:强化投研能力激励,注重阿尔法收益挖掘,优化行业投研文化[5] 改革深化方向 - 第三阶段将降低销售费率,预计2025年起每年为投资者节约约450亿元[6] - 政策推动: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6] - 行业影响:促进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低费率基金长期存活率及业绩表现更优[6] - 长期价值:改善投资者体验,加强基准重视与风格漂移界定[6] - 配套需求:需提升投研能力、风险管理及投资者教育服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