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费率改革

搜索文档
公募费率改革持续推动行业激浊扬清 基金产品端降费稳步推进 降低销售费率“箭在弦上”
上海证券报· 2025-07-11 02:30
公募费率改革核心观点 - 公募行业生态格局正经历重塑,费率改革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1] - 改革以制度优化为内核,通过降费、产品创新等多维度举措提升投资者获得感[1][4][6] 费率调降进展 - 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从1.5%降至1.2%,托管费率从0.25%降至0.2%,部分基金如工银瑞信价值精选混合进一步降至0.8%,超7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费率低于1%[2] - ETF及债券基金:宽基股票ETF管理费降至0.15%+托管费0.05%,百亿级债券ETF如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跟进降费[2] - QDII基金:仅6只另类投资QDII费率超1.2%,其余均≤1.2%[3] - 交易环节:2024年基金券商分仓佣金收入106.52亿元,同比下降超35%[3] - 综合效果:2022-2024年基金平均综合费率从1.41%降至1.03%,2024年管理费+托管费下调为投资者节省超150亿元[3] 产品创新与浮动管理费机制 -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实现分档收费:基准档1.2%(达标业绩基准)、低档0.6%(跑输基准)、升档1.5%(显著超越基准),持有一年内赎回统一按基准档[4] - 首批26只产品24只成立,规模合计226.8亿元,华商致远回报混合提前结束募集[4][5] - 第二批11只产品拓展至行业主题基金,覆盖高端装备、医药、制造业等[5] - 机制优势:强化投研能力激励,注重阿尔法收益挖掘,优化行业投研文化[5] 改革深化方向 - 第三阶段将降低销售费率,预计2025年起每年为投资者节约约450亿元[6] - 政策推动: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6] - 行业影响:促进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低费率基金长期存活率及业绩表现更优[6] - 长期价值:改善投资者体验,加强基准重视与风格漂移界定[6] - 配套需求:需提升投研能力、风险管理及投资者教育服务[7]
易方达基金董事会“换血”:12个月五董事更迭 万亿巨头治理结构或生变
新浪基金· 2025-07-10 15:08
公司治理结构变动 - 过去12个月内公司董事变更比例超过50%,包括董事长詹余引在内的五位资深董事离任,同时迎来五位新董事加入治理核心 [1] - 董事会调整分三批次进行:2025年1月苏斌卸任由邝广雄接任,2025年3月邓谦卸任由陈媛补位同时詹余引、易阳方卸任由吴欣荣、徐佑军接任,2025年7月周泽群离任由王麒麟接任 [2][3] - 新一届董事会完成系统性重组,新任董事普遍具备股东方背景,显示股东对治理层的渗透力增强 [4] 管理层调整与战略重心 - 2025年初至今多名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变动:首席信息官管勇离任由刘硕凌接任,副总经理萧楠、陈皓、张坤卸任专注于投资管理工作 [5][7] - 人事调整折射出两大战略重心:知名基金经理退出行政职务回归纯粹投资角色强化核心投研竞争力,首席信息官更替凸显数字化转型战略地位 [6] 业务表现与行业竞争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资产规模2.02万亿元,非货规模1.39万亿元稳居行业首位 [7] - 2025年新发基金规模超181亿元,ETF规模激增732.13亿元增量位居市场第二 [7] - 华夏基金年内ETF规模增长1002.18亿元,与公司整体规模增速差呈现收窄趋势 [8] 股东结构与未来挑战 - 公司股东结构多元均衡,主要股东包括盈峰控股集团、广发证券、广东粤财信托等 [10] - 新董事会面临挑战:保持投研优势同时应对行业马太效应继续保持领头羊作用,平衡国际化拓展与财富管理深化的执行落地 [10]
下半年基金“降费”启幕:仅7个交易日有超20只产品出手
环球网· 2025-07-09 15:13
基金市场降费热潮 - 进入下半年仅7个交易日,超20只基金密集官宣降费,涵盖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基金以及FOF产品 [1] - 易方达基金自7月11日起调低旗下两只债券基金的托管费率,易方达中债新综指(LOF)和易方达投资级信用债债券的托管费年费率均从0.10%降至0.05% [1] - 国泰基金自7月8日起将国泰农惠定期开放的管理费率由0.40%降低至0.30%,年托管费率由0.10%降至0.05% [3] - 富国基金自7月1日起调整富国鑫汇养老目标日期2025的管理费年费率,A类基金份额由0.60%调整为0.40%,Y类基金份额由0.30%调整为0.20% [3] - 德邦德利货币A、东吴增鑫宝A、国联现金添利、财通财通宝A、银河水星现金添利等货币型基金近日也调降了管理费率、托管费率、销售服务费率 [3] - 富国基金自7月9日起对富国双利增强债券E的销售服务费进行优惠,由0.10%变为0.01% [3] - 今年以来,易方达中债新综合债券指数基金、兴业中高等级信用债等近30只基金主动将费率降低至0.15%及其以下的低费率区间 [3] - 目前管理费年费率在0.15%及其以下的基金产品数量已达1050只 [3] 公募费率改革进展 - 公募费率改革正稳步推进,第一阶段的管理费用改革、第二阶段的交易费用改革均已落地 [4] - 第三阶段降费聚焦基金销售环节,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2025年起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约约450亿元费用 [4]
降费!降费!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2:47
基金降费趋势 - 进入下半年仅7个交易日就有超20只基金官宣降费,涵盖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基金及FOF产品[1][3] - 易方达基金调低两只债券基金托管费率至0.05%,此前管理费率已分别降至0.15%和0.30%[3] - 国投瑞银基金将国投瑞银瑞祥灵活配置管理费率从0.90%降至0.55%,国泰基金将国泰农惠定期开放管理费率从0.40%降至0.30%[3] - 富国基金调整鑫汇养老目标日期2025管理费率,A类份额从0.60%降至0.40%,Y类份额从0.30%降至0.20%[3] 货币基金及费率优惠 - 德邦德利货币A、东吴增鑫宝A等货币型基金调降管理费、托管费及销售服务费[4] - 富国双利增强债券E销售服务费从0.10%优惠至0.01%,东方红益鑫纯债E销售服务费从0.20%优惠至0.01%[4] 低费率产品规模 - 目前管理费年费率≤0.15%的基金产品数量达1050只[6] - 今年以来近30只基金主动将费率降至0.15%以下,包括易方达中债新综合债券指数基金、兴业中高等级信用债等[7] 费率改革方向 - 公募费率改革第三阶段瞄准销售环节,证监会计划2025年起进一步降低销售费率,预计年均为投资者节约450亿元[7] - 行业建议优先突破销售服务费与赎回费,按持有期限阶梯化收费,并优化尾随佣金分成[7] - 未来可能推出浮动销售服务费,通过"买方投顾"模式实现机构与投资者利益共享[8]
湾财周报 大事记 多款新能源准新车价崩;宁德时代登陆港股
南方都市报· 2025-05-25 20:41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多款新能源准新车价格大幅下滑,包括特斯拉、比亚迪、极氪及小米等热门品牌,二手车市场呈现"价崩"现象 [9] - 我国新能源汽车1-4月产量突破440万台,市场渗透率达到43% [9] - 比亚迪股价再创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超40%,欧洲市场纯电动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 [14] - 小鹏汽车一季度交付94008辆新车,同比增长330.8%,营收同比增1.4倍,重新成为新势力销冠 [15] - 高合汽车成立新公司,注册资本1.43亿美元,外资持股69.8%,法人变更为外籍人士 [17][18][19] 石油与能源行业 - 中石油子公司因招投标资质审查问题终止合作并问责相关责任人,此前被曝企业用"歪资质"中标百万项目 [10][11] 金融与资本市场 - 宁德时代港股首日大涨16.96%,总市值达1.4万亿港元,创今年全球最大公开募股 [13]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批,设置三档费率水平(1.2%/1.5%/0.6%) [21] - 深交所首笔科创债借贷交易落地,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2024年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4%至0.61万亿元 [22] 白酒行业 - 公务招待新规明确"不上酒",导致白酒股集体下跌,今世缘盘中跌超3.5%,迎驾贡酒、山西汾酒跌幅超2% [12] - 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酒企库存水平改善,第八代五粮液社会库存处于低位,但行业仍面临去库存压力 [24] 生物科技行业 - 华熙生物发文称透明质酸产业遭遇"谎言与践踏",指责市场误导和虚假评论破坏中国企业的全球产业优势 [16] 消费品行业 - 娃哈哈回应瓶装水底部异物事件,初步排除生产问题,称出厂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20]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 - 世界无人机大会在深圳启幕,5000余款无人装备亮相,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20] 房地产行业 - 越秀地产楼盘配套学校被质疑与宣传不符,业主反映开发商涉嫌虚假宣传 [23][24]
非银行业周报:公募费率改革深化,险资配置优化提速
民生证券· 2025-05-18 16: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后首批浮动管理费产品上报,费率改革深化有望提升资金入市意愿,头部基金与证券公司或更受益,财富管理转型有助于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3] - 第三批险资长期投资试点落地,险资有望倾向高股息高分红、新质生产力等标的,持续入市助力资本市场稳定,提升权益投资占比并受益长期发展 [4] - 证监会发布《重组办法》新规,并购重组交易活跃有望推动投行业务收入持续修复,股份对价分期支付和私募基金锁定期“反向挂钩”提升市场参与度 [5] - 年初至今政策积极,降准降息等政策落地有望提振市场情绪和估值修复,保险资金入市使头部险企受益,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公募新规利于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增长 [6][4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回顾 - 本周(2025.05.12 - 2025.05.16)主要指数均上涨,上证综指+0.76%,深证成指+0.52%,沪深 300 指数+1.12%,创业板指数+1.38%;非银主要指数上涨,保险指数涨幅较高,非银金融(申万)+2.49%,证券Ⅱ(申万)+2.18%,保险Ⅱ(申万)+3.58%,多元金融(申万)+0.88% [10] - 主要个股方面,券商中国银河+4.11%,华泰证券+3.48%,中信证券+2.58%,国泰海通+2.48%;保险中国太保+5.03%,新华保险+3.68%,中国平安+3.17%,中国人寿+3.13% [10] 证券板块 证券业务概况 - 经纪业务:本周沪深两市累计成交 0.61 万亿股,成交额 7.35 万亿元,A股 日均成交额 1.23 万亿元,环比上周-7.36%,同比+42.92% [17] - 投行业务:截至 2025 年 5 月 16 日,年内累计 IPO 承销规模为 258.10 亿元,再融资承销规模为 2365.91 亿元 [17] - 信用业务:融资融券余额 18084.97 亿元,较上周+0.25%,同比+17.88%,占 A 股流通市值 2.20%;场内外股票质押总市值为 26716.54 亿元,较上周+0.58%,同比+2.47% [17] 保险板块 - 展示了 2024 年 1 - 12 月累计寿险保费增速、累计财险保费增速、12 月单月寿险保费增速、12 月单月财险保费增速相关图表 [22][24] 流动性追踪 流动性概况 - 货币资金面:本周央行开展 4860 亿元逆回购操作,有 8361 亿元逆回购和 1250 亿元 MLF 到期,净回笼 4751 亿元;资金利率多数上行,R001 上行 8bp 至 1.65%,R007 下行 2bp 至 1.63%,DR007 上行 3bp 至 1.64%,SHIBOR 隔夜利率上行 12bp 至 1.65%,6 个月 AAA 同业存单收益率基本持平于 1.65% [30] - 债券利率方面:本周债券收益率整体上升,1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 3bp 至 1.45%,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 5bp 至 1.68%,3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 4bp 至 1.88% [30] 行业新闻与公司公告 行业新闻 - 5 月 16 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包括建立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提高监管包容度、新设简易审核程序等内容,“并购六条”措施全面落地,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38] - 5 月 16 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 2025 年一季度保险业数据,保险业金融机构总资产 37.8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5.4%,原保险保费收入 2.2 万亿元,同比增长 0.8% [38] - 5 月 16 日,26 家基金管理人申报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基金 [38] - 5 月 16 日,鸿鹄基金二期计划投资入市,规模 200 亿元,由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发起设立 [38] - 5 月 15 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强调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强国内大循环 [38] - 5 月 15 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38] - 5 月 14 日,央行发布 4 月金融数据,4 月末 M2 余额 325.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8%,前四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 16.34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 3.61 万亿元 [38] - 5 月 14 日,多部门联合制定《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38] - 5 月 14 日,中国结算称账户核查是常规业务,并非“严查场外配资” [38] - 5 月 12 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双方将采取措施修改关税 [38] 重点公司公告 - 5 月 16 日,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子公司发行中期票据,南京证券申请发行 A 股股票,多家公司有人事变动、诉讼受理、股份回购注销等公告 [38][39][40] - 5 月 15 日,中国银河、国投资本、电投产融等公司有债券发行、转股价格决策、资产置换等公告 [39][40] - 5 月 14 日,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公布保费收入,多家公司有债券发行、担保、换届选举等公告 [40] - 5 月 13 日,中国平安注销回购股份,多家公司有债券发行、股份回购方案、章程修改等公告 [40] - 5 月 12 日,招商证券、浙江东方、瑞达期货等公司有人员辞职、担保、资产处置等公告 [40] 投资建议 - 保险方面,建议关注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财险 [6][42] - 证券方面,建议关注中国银河、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标的 [6][42]
公募探索浮动费率基金新模式 20多家基金公司将上报新品
每日商报· 2025-05-08 06:13
公募费率改革进展 - 浮动费率基金有望迎来新品,部分基金公司将上报新型浮动费率主动权益类基金,此次上报产品主要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更重视投资者获得感 [1] - 这是自2023年四季度首批浮动费率基金推出后,行业在浮动费率基金上的又一次新探索 [1] - 某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透露,近期一直在加班确定相关产品方案,目前已基本准备就绪,预计有20多家基金公司将集中上报新品 [1] 首批浮动费率基金情况 - 2023年四季度公募费率改革后首批浮动费率基金正式起航,共成立了20只浮动费率基金 [1] - 首批20只基金的管理费收取方式分为三类:与基金规模挂钩、与投资者持有时间挂钩、与基金业绩挂钩 [1] - 与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不同,接下来将上报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管理费收取主要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 [1]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设计特点 - 只有当投资者持有基金期间的年化收益率高于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同期年化收益率时,基金公司才能按正常费率收取管理费,或在超额收益突出情况下收取更高管理费 [2]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更聚焦投资者获得感,是行业又一次有益探索 [2] 浮动费率基金市场现状 - 目前已经成立的浮动费率基金多数规模并不大 [2] - 尽管浮动费率设计捆绑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利益,但基金公司营销动力不大,投资者热情也不高 [2] -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让基金投资者、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等相关各方都获得合理回报,浮动费率基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
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公募火速解读
券商中国· 2025-05-07 21:26
一揽子金融政策核心观点 -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涵盖降准降息、险资入市、公募费率改革等增量政策,有效提振市场情绪[2][3] - 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强化逆周期调节,支持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双向发力[3][5] - 政策节奏超预期,降准50BP、政策利率调降10BP、结构性工具利率调降25BP,速度快于市场预期[5][7] 政策具体措施 央行政策 - 发布三类共10项货币政策,包括降准50BP、政策利率调降10BP、结构性工具利率调降25BP[3][7] - 总量工具"双降"释放流动性,个人公积金利率同步调降25BP[5][7] 金融监管总局政策 - 推出8项增量政策,覆盖房地产、小微企业、外贸及科技创新领域[4] - 重点化解房企融资风险,推进地方债务重组,严控IPO节奏缓解资金压力[5] 证监会政策 - 支持汇金公司发挥"平准基金"作用,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4] -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4] - 发展科技创新债券,落实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4][5] 市场影响分析 短期影响 - 政策协同性强化,系统性维稳意图提振市场信心,A股短期或维持震荡格局[5][8] - 债券市场中短端收益率下行,长端因提前隐含降息预期小幅上行[9] 中长期影响 - 政策细水长流,二季度落地后三季度增量财政空间有望打开[4] - 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韧性支撑市场中期表现,科技与高端制造行业受益[6][8] 机构配置建议 行业偏好 - 短期关注政策受益领域:房地产、银发经济、大消费及科技创新[10] - 中长期聚焦AI产业链(基础设施+应用)、红利风格(公用事业/银行)[10][12] - 金融板块(银行/保险)、低估值板块(地产/基建)直接受益流动性改善[11][12] 主题机会 - 新兴产业技术进步主线:AI应用端创新、人形机器人[10] - 内需政策刺激方向:顺周期/消费、以旧换新及服务消费[9][10]
公募探索浮动费率基金新模式 20多家基金公司将上报新品,管理费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
上海证券报· 2025-05-07 02:40
公募探索浮动费率基金新模式 - 20多家基金公司将集中上报新型浮动费率主动权益类基金 管理费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 这是公募基金在浮动费率基金上的又一次新探索 [2][3]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设计更重视投资者获得感 只有当投资者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时 基金公司才能按正常费率或更高费率收取管理费 [3][5] - 与2023年四季度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不同 新产品管理费收取主要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 而非规模、持有时间或业绩分档 [3] 浮动费率基金发展历程 - 2019年12月首批6只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基金成立 基础管理费0.8% 对年化收益率超8%部分按20%提取业绩报酬 [5] - 2023年四季度首批20只让利型浮动费率基金成立 分为与规模、持有时间、业绩挂钩三类收费模式 [3][5] - 新型产品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更深层次绑定 可避免投资风格漂移 激励主动管理能力提升 [4] 公募费率改革进展 - 2024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1226.78亿元 较2023年1333.46亿元下降约8%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宽基股票ETF、QDII等已降低管理费率 债券基金、FOF、货币基金也加入降费阵营 [6] - 2024年7月起实施基金证券交易费用新规 公募券商分仓佣金收入106.52亿元 较2023年下降超35% [7] - 多家指数公司调降指数使用费 普遍打八折 全部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改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