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行情
搜索文档
写给新老基民:4000点的思与行
搜狐财经· 2025-10-30 09:04
◇ 十年了,当"A股4000点"的消息映入眼帘,百感交集,同一个点位,时过境迁,市场的内核早已悄然蜕变。从某种意义上 讲,本轮A股突破的4000点的背后,是政策托底、产业升级与流动性宽松的三重共振。 "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正在资本市场寻找它的映射;国内宽松的货币环境与美联储开启的降息周期形成共振;长线耐 心资本对ETF的坚定布局、北向资金的净流入,以及居民存款向权益市场"搬家"的趋势,正在协同为本轮行情构筑起更为 坚实的基座。 而4000点背后的众生相——初见与再见,新老基民们的心态与应对之道更是截然不同,简单聊一聊~ 写给新基民 初见4000点的思与行 这是不少投资者人生中第一次见证的股市"高峰",兴奋与忐忑交织。 "95后"投资者小李,今年刚开户入市,昨天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见证大盘突破重要关口。"我所有的同学群、游戏群都在讨论 股票,感觉不买就亏了!"小张在早盘就将所有闲置资金投入了一只热门ETF,"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市场政策这么给 力,4000点是新起点。" 挖掘基完全理解这份心情,但也请允许我们像一位老朋友般提醒:投资中,比"能赚多少"更重要的,是"能承受多少",心 中有许多愿望,保有乐观但也依 ...
大盘重返4000点,你的基金为何没跟上?
国际金融报· 2025-10-29 11:07
时隔十年,大盘重返4000点,但并非所有基金都能在这轮大涨中狂欢,有些基金却在亏钱。 10月28日,A 股市场迎来历史性一刻,上证指数自2015年8月18日以来再度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 盘中最高达到4010.73点,最终收报3988.22点,下跌0.22%,年内涨幅接近19%。 科技成长板块一直是今年的热点题材,多数权益类基金重仓该板块而收益颇丰。然而,在这波"科 技牛"行情中,仍有部分基金未能跟上市场节奏。截至10月27日,超80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率为负 数,部分基金净值亏损幅度超15%,它们成为了这轮上涨行情中的"少数派"。 市场狂欢,有人亏钱 "大盘直冲4000点,我的钱去哪儿了?"上海投资者老王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抱怨,尽管A股看似 一直在涨,但自己买的基金和股票却在今年没有赚到钱。 最近几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在3900点之上频频上攻,最终在10月28日这天盘中成功突破4000点整数 关口,再创十年新高。不过,由于收盘时量能不足,未能守住刚拿下的4000点。 今年的A股走出了一波"慢牛"行情。截至10月28日,自4月7日以来,上证指数已经上涨近1000点。 上证指数年内涨幅接近19%,科技成长板 ...
冷冷清清的4000点
搜狐财经· 2025-10-29 00:06
2007年上4000点停留157天 2015年上4000点停留57天 2025年上4000点停留57分钟 今天上证指数4000点得而复失,但大家感觉也不是很强烈,因为很多人3300多点买的股票,4000点还亏 着。或者经过8月底以来的颠簸,将今年的利润给颠没了。 而2015年牛市的结束则主要是政策原因,打击场外配资和场内融资等杠杆资金。 所以我们看到,牛市什么时候结束,要盯牢政策风向。如果政策还是呵护的,支持的,行情继续走就没 有大的问题。当然估值也是重要因素,但牛市总是涨过头,熊市总是跌过头。牛市的泡沫大到不得不出 政策降温,就是很清晰的信号。 今天在传某券商的首席炒黄金期货,3000万本金干到14个亿,然后辞职不干了。不过被本人辟谣了。 市场都在转发"4000点以上就别听老股民的了,他们几乎没有4000点以上的赚钱经验"。 财叔1996年开户,经历了2次4000点以上行情,分别是2007年和2015年的大牛市,赚钱的经验没多少, 亏钱的经验更多。 这轮牛市超越2015年的5000多点问题不大,能否超越2007年的6000多点,则需要更多宏观基本面的配 合,比如消费复苏,房地产企稳等。 虽说牛市不言顶,但回 ...
公募最新策略看好结构性行情 两类权益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7:18
A股市场整体态势 - 市场在复杂环境中呈现分化态势,凸显内在韧性,公募机构关注AI科技、顺周期、大盘蓝筹等配置方向 [1] - 银行理财、保险等长期资金将长期向股市迁移,股市配置吸引力进一步凸显 [1] - 三季度A股成交额显著放大,带动上证指数突破去年高点,创近十年新高,创业板指、科创50、科创100等指数表现不俗 [2] - 市场爆发主要依靠流动性推动的结构性行情,国内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 [2] 结构性行情展望 - 恒生前海基金认为结构性行情仍有空间,整体流动性预期充裕,市场在活跃氛围下仍具备做多机会 [2] - 万家基金认为年底海外风险整体可控,指数在高位震荡调整后,部分板块交易情绪和拥挤度压力已释放,未来指数有望继续震荡向上、底部中枢抬升 [2] - 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大部分板块和行业仍受基本面压制,业绩未明显改善,而AI、机器人行业突破带来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重视和重估 [2] 港股市场表现与展望 - 2024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港股作为离岸市场,表现受国内经济基本面与美元流动性双重影响 [3] - 恒生指数与美元指数呈典型负相关走势,今年美元走弱助推港股走强,叠加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形成估值与资金面双重支撑 [3] - 南方基金从中期维度对港股后市持积极立场 [3] 权益资产配置方向 -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指出两类权益资产配置价值凸显:高股息蓝筹品种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平均股息率显著高于债券收益率,业绩稳定性强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类债券属性,成为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稳健配置首选,部分国有大行股息率已超过部分高收益信用债 [4] - 高景气成长股聚焦新能源、AI算力等赛道,长期业绩增速明确,能满足追求收益资金对成长性溢价的需求,尽管短期存在估值波动 [4] - 恒生前海基金持续看好以国产算力、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板块,认为AI领域将迎来重磅大模型升级迭代,为行业带来新催化因素,科技创新是国家扩大内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 [4] 行业政策与基本面展望 - 万家基金预计年底新一轮扩内需政策有望出炉,不同行业反内卷政策细则有望逐步落地 [5] - 细分行业如焦煤、水泥、钢铁、建材、化工等经历长时间低毛利竞争,产业出清已相对充分,叠加政策发力,优势龙头有望胜出实现基本面反转 [5] 债券市场表现与策略 - 三季度债市持续震荡,10年期国开活跃券收益率已上行,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上行,市场对慢牛行情逐步达成一致预期,股债跷跷板影响下债市对基本面脱敏 [6] -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8%附近波动,一旦向上突破债市可能承压,恒生前海基金建议防守策略为主,降低久期杠杆,短期可择机波段操作,做好债市持续震荡准备 [6] - 万家基金预计年底债市以震荡为主,股市持续偏强抑制债市做多情绪,但基本面、资金面、供给等因素制约债券收益率上行幅度 [7] 信用债投资机会 - 万家基金认为部分信用品种出现性价比机会,在资金宽裕和利率债震荡背景下,市场预计会挖掘信用债投资机会 [7] - 城投债随着大规模化债有序推进,违约风险进一步下降且供给趋于收缩,仍有配置价值 [7] - 永续债因高流动性、低信用风险等因素,部分品种已有不错投资价值,可以逢低增配 [7] - 地产债行业基本面仍未企稳,建议优先选择中短端品种和央国企债 [7]
公募最新策略看好结构性行情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5:06
□本报记者 魏昭宇 近期A股市场在复杂环境中走出分化态势,市场在调整与重构中凸显出内在韧性。近日,公募机构密集 发布了最新策略展望,AI科技、顺周期、大盘蓝筹等配置方向成为机构关注的焦点。 从资金供需两端看,有机构表示,展望后市,股市的配置吸引力将进一步凸显。银行理财、保险等长期 资金将长期向股市迁移。 结构性行情仍有空间 恒生前海基金表示,国内资金面整体呈现均衡偏松状态,在基本面仍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A股市场爆 发了主要依靠流动性推动的结构行情。三季度A股成交额出现了显著的放大,带动上证指数突破去 年"9·24"的高点,创出近十年新高。创业板指、科创50、科创100等指数表现不俗,这背后反映了自年 初AI、机器人行业突破带来的投资者对于中国科技股的重视和重估。相较于机器人和AI叙事的星辰大 海,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大部分板块和行业仍然受到基本面的压制,业绩情况未出现明显改善,整体 仍面临压制。 恒生前海基金表示,仍然看好科技成长的结构性机会。接下来AI领域或迎来重磅大模型的升级迭代, 有望为行业带来新的催化因素。中长期来看,科技创新是国家大力坚持和大力推动的方向,也是国家扩 大内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生 ...
从基金发行火爆说开去,这次大不同
证券时报· 2025-10-25 01:37
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概况 - 10月份公募基金发行进入高潮,处于发行阶段的基金数量超过70只,预计当月募集金额有望达到千亿元 [1] - 10月发行的基金中权益类基金占主导,相当数量为主动管理的行业、风格类基金,与前期债券型基金及被动ETF为主的情况不同 [1] - 基金销售明显升温,部分基金公司宣布缩短发行时间,部分基金则设置了80亿元的募集上限 [1] 基金发行与市场行情的历史关联 - 历史行情演绎显示,股市行情初期基金认购者不多且赎回较多,行情延续数月后认购者增加,基金变得好卖,头部基金经理产品出现一日售罄、比例配售状况 [1] - 若行情后续出现调整,基金操作将变得困难,若市场调整幅度大、时间长,这些基金难免出现亏损,形成“基金好卖的时候操作往往很难”的特有现象 [1] 当前市场环境与基金发行特点 - 本轮行情自去年“9·24”起已延续一年多,市场总体保持震荡上行格局,被称为“慢牛”,市场资金格局及运行方式与以往不同 [2] - 此次是行情活跃近一年后基金销售才逐渐升温,主动配置的股票型基金规模明显增加,但与历史高潮时期相比仍有差距 [2] - 当前为结构性行情,部分科技股表现活跃且有足够内在推动力,对于精心研究并介入科技股的基金而言,操作难度不高,获取较好收益希望较大 [2] 近期市场调整对基金发行的潜在影响 - 10月份A股市场出现较大震荡,但调整对基金销售影响不大,甚至有投资者因股市下跌而加大对基金的投资力度 [3] - 本次调整与前期上涨过快、获利盘多有关,经过调整释放了风险,有利于新资金从容建仓 [3] - 在当前时点发行的基金,一方面好卖,另一方面可能也好操作,存在已久的基金发行特有现象此次大概率不会出现 [3]
私募施展“平衡术”:仓位高企 频频调研
上海证券报· 2025-10-19 20:31
私募仓位水平 - 截至9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平均仓位为78%与8月底持平 [1][2] - 仓位在五成及以上的私募基金占比为94.1%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满仓及加杠杆状态的私募占比为24.7%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 [2] - 仓位在八成以上不含满仓的私募占比为44.3%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 [2] 私募仓位调整意愿 - 私募10月仓位增减投资计划指标值为111.76环比有所上升其中26.3%的基金经理打算增仓64.7%的基金经理打算维持仓位不变 [3] - 仅有不到7%的基金经理打算减仓或大幅减仓 [3] - 私募增减投资计划指标预计将维持在高位 [3] 私募调研动态与布局方向 - 近一个月共有超600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参与A股上市公司调研 [4] - 9月以来私募对电子通信新能源和有色等行业的调研热度居前进攻方向从科技领域扩散至其他行业 [5] - 部分私募公司重点关注科技成长和周期复苏两条投资主线 [5] - 除了科技领域还关注愿意减少无效资本开支且增加股东回报的潜在高股息标的龙头公司 [5] 市场观点与投资策略 - 市场情绪的短期变化和外部扰动无法改变国内居民财产重新配置科技产业发展向好等中长期趋势 [1] - 部分私募公司通过调整结构而非仓位择时来应对市场获利了结部分估值较高的科技股同时加仓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有色和估值合理的创新药等板块 [2] - 中期来看在稳增长政策和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地的背景下国内企业盈利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3] - 均衡是不少私募四季度投资策略的高频词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格切换 [4][5]
把握中长期趋势公募基金围绕三大方向“掘金”
上海证券报· 2025-10-19 20:31
市场趋势判断 - 机构认为A股和港股向上的基础依然稳固,短期事件不足以改变整体趋势 [2] - 当前市场大概率仍处于2024年9月开启的上行周期中,与前几轮行情峰值相比仍有一定空间 [3] - 尽管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均有所反弹,但部分板块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存在不少待挖掘的投资机会 [3] 资金流向分析 - 10月13日股票型ETF净流入153.9亿元,其中风格策略及行业主题ETF净流入184.7亿元 [5] - 行业主题ETF中资金流入较多的方向集中在周期(有色)、大金融(非银、银行)、自主化(电子、军工、计算机)、先进制造(新能源、医药)和消费领域 [5] - 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总数已达1208只,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1136只,新发基金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占比超过50%,创过去3年新高 [5]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科技仍是中长期最值得期待的投资主线 [2][6] - 四季度算力供应链中光模块、PCB、算力租赁、ASIC芯片、AI服务器等细分方向值得关注 [6] - 应用环节中的游戏、机器人、智能驾驶等细分方向也受到关注,海外AI产业链的积极变化推动半导体板块持续向好 [6] 新能源领域投资机会 - 新能源在市场轮动中或有所表现,行业部分子领域已出现明显复苏 [2][6] - 可重点关注在行业低谷期保持战略定力、持续研发、提升竞争力的企业 [6] 新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 新消费是基金经理关注的投资方向,消费行业正处于三大维度同步迭代的关键时期 [6] - 供给端的零售效率革命、需求端的情感消费崛起以及传播媒介的内容电商革新孕育独特投资机遇 [6] - 后续可关注潮玩黄金饰品、具备性价比的大众消费品、美容个人护理,以及家电、轻工、汽车等领域出海公司 [6]
新基金业绩大分化
国际金融报· 2025-10-18 19:00
市场行情与基金业绩分化 - 市场在7月和8月经历强劲上涨后,于9月进入横盘震荡状态,沪指在9月1日至10月15日期间涨幅仅为1.41% [2] - 同期,66只于7月和8月成立的主动权益类新基金业绩显著分化,首尾业绩差距超过33个百分点,最高净值涨幅为20.35%,最低为-13.17% [2] - 在横盘震荡行情下,新基金业绩成为分水岭,区间净值涨幅超5%的基金中有10只成立于8月,而区间净值跌幅前四的基金也均成立于8月,跌幅均超8% [3] 行业表现与基金投资范围 - 基金业绩差异与其投资范围高度相关,业绩领先的基金主要投资于有色金属和煤炭等行业,而有色金属指数在9月1日至10月15日期间涨幅达19.03%,煤炭指数涨幅为9.04% [4][5] - 同期,医药生物指数下跌3.84%,导致名称中包含“医疗”或“医药”的基金业绩表现靠后 [4][5] - 行业指数表现分化显著,国防军工和通信指数领跌,区间跌幅分别达到7.35%和5.71% [5] 基金经理能力与基金规模影响 - 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建仓节奏是导致基金业绩分化的关键因素,选股效果和股票仓位对业绩至关重要 [7] - 即便投资相同行业,不同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两只“资源”基金的业绩差距接近15个百分点 [7] - 基金规模对业绩产生影响,规模较小的基金在调仓换股时更为灵活,能更快适应市场变化,而规模较大的基金可能因交易成本上升影响收益 [8] 当前市场下的投资策略 - 在横盘震荡市场中,投资应以价值为准绳,关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被错杀股票 [9] - 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资金持续在特定板块寻找机会,符合产业趋势且受益于政策支持的AI算力及创新药等高景气赛道值得关注 [9] - 指数横盘震荡期间需警惕板块轮动和个股波动风险,但应避免频繁择时,保持“在场”比盲目择时更重要 [9]
A股:大家做好准备,不出意外,周五股市,很可能会重演历史!
搜狐财经· 2025-10-17 08:23
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周四收盘,沪指在3916点附近小幅收涨,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涨跌互现 [1] - 市场出现结构性分化,银行、白酒、煤炭等权重板块有资金流入,而科技类和部分资源股出现调整,整体个股下跌数量依然不少 [1] - 上证指数已经突破2021年的高位,沪深300也在高位运行,但上证50依旧滞涨 [3] 市场结构特征 - 当前市场为结构性行情,资金抱团特定行业,而非全面普涨 [1] - 市场逻辑呈现双主线切换模式,红利资产与科技股交替表现 [1] - 可能出现指数上涨但市场跌多涨少的现象,例如当上证50走强时,指数维持红盘但绝大多数个股下跌 [3] 权重板块潜力 - 银行、保险、白酒、煤炭、电力等多个权重行业今年以来几乎没有明显上涨 [3] - 若低位权重板块出现资金集中流入并拉升30%左右,上证指数有望再涨10%到15%,冲击4500点 [3] - 白酒、保险、银行等权重股的估值修复若启动,对大盘的推升力度将非常可观,可能成为四季度行情的关键变量 [3] 投资策略启示 - 注册制推广后,A股走势接近成熟市场,全面普涨机会减少,结构性机会成为主旋律 [1] - 牛市并非对所有人开放,板块轮动和资金集中导致行情分化明显,仓位集中在资金暂不关注的板块可能收益平淡 [4] - 投资者需把握主线资金所在的方向,调整策略以适应结构性行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