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279只基金清盘潮来袭!发起式基金占61只,申万菱信两产品规模仅千万触发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8-04 09:40
发起式基金清盘现状 - 全市场共有279只基金进入清盘程序 其中发起式基金占61只[1] - 发起式基金成立三年后需接受规模审核 资产净值未达2亿元将触发终止条款[1] 申万菱信基金案例 - 申万菱信碳中和智选与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于8月2日清盘 规模分别为833.36万元和2525.83万元[3] - 两只产品均成立于2022年8月2日 三年考核期届满时未达2亿元生存标准[3] - 公司年内已有申万菱信双禧混合型发起式等多只产品清盘 另有一只因连续50个工作日净值低于5000万元进入清算[3] 清盘成因分析 - 管理人及高管需认购不低于1000万元份额并持有不少于3年 旨在形成利益共同体机制[4] - 申万菱信碳中和智选累计下跌近42% 跑输基准收益率11个百分点[4] - 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基金清盘时累计亏损53.43% 剩余净值仅2670万元 2023年下跌46.19%[4] 行业风险与挑战 - 超过80只发起式基金规模不足2亿元且年内面临三年考核 包括国泰君安价值精选混合发起式等产品[5] - 申万菱信基金旗下仍有9只发起式产品规模不足2亿元 另有6只非发起式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5] - 基金行业存在投研能力不足 产品同质化严重 新能源等主题基金在市场调整中遭受重创等问题[5]
35只清盘、146只成立 发起式基金成长之“怪”现状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18:30
发起式基金市场现状 - 今年以来全市场清盘125只基金中35只为发起式基金,其中6只清算时规模不足千万元 [1][5] - 发起式基金市场呈现发行与清盘并存的强烈反差 [2][3] - 新成立发起式基金146只,发行总规模324.81亿元,占同期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6.45%,较去年同期5.34%有所提升 [10] 发起式基金运作机制 - 成立时需管理人自有资金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并持有满三年 [6] - 成立满三年时规模低于2亿元将自动终止合同且无法延续 [6][7] - 不受普通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持有人不少于200人等限制 [10] 清盘原因分析 - 6只发起式基金清算时规模不足千万元 [1][5] - 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难以脱颖而出 [9] - 渠道推广乏力或市场关注度不足导致规模长期低迷 [8] - 定期开放产品流动性限制加剧规模增长难度 [8] - 较小管理规模面临较高运营成本侵蚀收益 [8] 发行热度持续原因 - 基金公司利用发起式基金灵活布局市场热点 [10] - 可快速推出新产品抢占细分赛道先发优势 [10] - 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一致增强投资者信心 [11] - 华泰柏瑞基金、华富基金等借机推出医药医疗主题发起式基金 [10] 行业竞争格局 - 基金数量接近13000只导致同质化严重 [17] - 发起式基金因规模小、业绩波动大被渠道忽视 [17] - 普通公募基金连续60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上报解决方案,发起式基金低于2亿元直接终止 [17]
发起式基金:在“生死劫”与“新机遇”之间的市场博弈
经济观察网· 2025-06-26 11:44
发起式基金市场现状 - 发起式基金市场呈现发行与清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35只发起式基金清盘,其中6只规模不足千万元,另一方面146只新发起式基金成立,发行总规模324.81亿元 [1][2][4] - 发起式基金成立需管理人自有资金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并持有满三年,但若三年后规模低于2亿元将自动终止 [2] - 今年以来发起式基金占清盘基金总数的28%(35/125),占新发行公募基金总规模的6.45%,较去年同期的5.34%有所提升 [2][4] 发起式基金清盘原因 - 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设计和策略,难以在13000只基金中脱颖而出 [3][7] - 渠道推广乏力,银行等零售渠道偏好风格均衡产品,忽视规模小、波动大的发起式基金 [7] - 运营成本高侵蚀收益,部分基金过于依赖机构资金,投资方法易受机构客户影响 [3] - 定期开放产品流动性限制加剧规模增长难度 [3] 发起式基金发行热度不减的原因 - 成立门槛低,不受2亿元募集规模和200人持有人数量限制,便于逆周期布局 [4] - 灵活性高,可快速推出新产品抢占细分赛道,如医药医疗主题基金 [4][5] - 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机构出资认购增强投资者信心 [5] 发起式基金面临的挑战 - "低进高出"模式导致规模压力大,市场波动时易陷入清盘困境 [6] - 退出机制严格,三年后规模不足2亿元即终止,而普通基金仅需上报解决方案 [7] - 业绩表现分化,既有亏损超50%的清盘基金,也有盈利2.88%仍被迫清盘的案例 [2]
新能源行业出清进行时 又一只主题基金“退场”
证券时报· 2025-06-26 06:11
新能源主题基金清盘情况 - 年内已有4只名称含"新能源"的发起式基金清盘 均因成立三年后规模低于2亿元触发合同条款 [1][2] - 宝盈新能源产业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于2024年5月28日进入清算程序 6月23日完成清算 成立以来跌幅超54% [1] - 该基金重仓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盛弘股份等个股 在同期中证新能源指数跌50%背景下 去年9月曾反弹37%但难改整体颓势 [1] - 当前45只名称含"新能源"的主动权益基金中 22只成立以来业绩为正 信澳新能源产业(2015年成立)以277%回报领先 [2] - 多只2021年高位成立的新能源主题基金跌幅超40% 湘财新能源量化选股等3只产品一季度末规模不足1000万元 [2] 新能源行业现状分析 - 新能源产业周期进入新阶段 价格从单边下跌转为底部震荡 行业已见底但企业仍处业绩阵痛期 [2] - 基金经理指出当前是落后产能出清阶段 行业竞争格局面临重塑 [2] 固态电池投资机遇 - 工信部4月出台动力电池新国标 政策面推动固态电池成为资金关注重点 [3] - EV Tank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614.1GWh 渗透率约10% 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 [3] - 锂电需求扩展至储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 固态电池被视作锂电池最优升级路线 或2025年开始商业化落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