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银e贷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贷“价格战”降温后银行开始卷额度?1200万元可借7年,利率回归3%以上
新浪财经· 2025-07-29 20:37
此外,新浪金融研究院查询各银行消费贷利率发现,大多产品年化利率重回3%以上。其 中,国有大行消费贷最低年化利率多为3%左右,部分股份行最低年化利率则高于4%。 消费贷最高额度超千万 随着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落地实施,各银行纷纷针对消 费贷产品"提额延时",有产品最高额度达2500万元,有产品用于消费领域最长期限可至7 年。 消费贷"提额延时"的同时也设定了较为严格的门槛限制,综合考量申请人工作单位、资产负 债情况、收入来源、还款能力等方面条件。多家银行指出,产品面向优质客户推出,需有良 好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设定门槛吸引优质客群 去年以来,银行消费贷利率不断调降,甚至有银行将消费贷利率降至"1"字头。"价格战"刺 激了消费贷市场,银行消费贷规模激增。 今年3月末,银行消费贷"价格战"迎来了监管叫停。据媒体报道,多家银行接到总行通知 称,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新浪金融研究院发现,目前市面上低 于3%的消费贷几乎已销声匿迹。 以中国银行为例,其手机银行贷款界面展示有20万元、30万元、50万元不等的消费贷产品, 最高额度为20万元的"好客贷"年化利率(单利)5 ...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组合拳”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1 19:53
消费金融政策与行动方案 - 公司发布《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金融创新赋能消费升级 [1] 房地产金融支持 - 公司加大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力度,执行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优化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2] - 通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对接63个"白名单"项目,提供授信额度180亿元,其中向桐城市和平新城二期项目发放贷款1亿元 [2] 消费贷款与场景覆盖 - 累计投放个人消费贷款207亿元,服务客户超9.4万人次,其中非房消费贷款投放113亿元,同比增幅46% [3] - 围绕"衣、食、住、行、娱"场景,推出"中银E贷""随心智贷"等产品,叠加信用卡分期服务,形成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3] - 创新"住房+消费+分期"联动模式,发放消费贷款约18亿元,缓解购房后资金压力 [3] 数字化与效率提升 - 推进住房贷款数字化转型,运用线上评估、抵押和提前还款功能,推广"带押过户"及合肥"合易登"一站式服务 [4] - "合易登"平台实现二手房交易一小时完成房产过户、税费纳税和抵押登记 [4] 产品创新与消费新业态 - 围绕"徽动消费"和"以旧换新"政策,推出"焕新消费贷""中银汽车・焕新分期"等专项产品,"以旧换新"领域贷款投放达21亿元 [5] - 新能源汽车分期场景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办理,投放贷款3.05亿元,辅以立减金和利率优惠券活动 [5] - 承建全省首个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提升涉外消费支付便利度 [5] 战略方向 - 公司将持续深化创新,依托多元化产品体系与专业化服务网络,助力消费市场繁荣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6]
中行江西省分行:多措并举为提振消费增添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7-04 19:36
消费金融政策支持 - 公司出台《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场景深耕、产品创新和资源优化等措施激活消费内生动力 [1] - 将新市民、高校毕业生、农户纳入重点服务群体,1-6月新增消费信贷客户近3万人(同比+12%),消费贷款总投放84亿元(同比+24%) [2] - 累计发放消费补贴超百万元,带动消费超20亿元 [3] 产品与服务创新 - 线上/线下消费贷款额度上限分别提升至30万元和50万元,延长贷款期限满足长期需求 [2] - 优化手机银行功能,实现线上审批、移动接单、随借随还及房贷利率调整等自助服务 [2] - 推出"中银E贷""随心智贷"等纯信用产品,覆盖住房、出行、耐用品等场景 [2] 场景生态建设 - 开展"商贸活动""消费有礼"等品牌活动,联合飞猪、携程、商超等高频场景投放消费券 [3] - 新能源汽车分期投放近3亿元(同比+200%),配套分期贴息和低费率政策 [4] - 推出"中银汽车·焕新分期""中银家装·安居分期"等产品,叠加商圈满减和政府补贴政策 [4][5] 重点领域突破 - 发放300万元"民宿贷"支持景德镇陶舍艺术酒店升级文化体验设施 [7] - 为婺女洲度假区提供4.8亿元贷款,独家合作全场景收单业务,2024年景区收单交易额超1.7亿元 [8] - 覆盖餐饮住宿、文体娱乐、旅游等服务业态,优化外卡受理和适老化支付服务 [6][7] 政银企协同 - 构建"政府引导、银行支持、企业参与"生态圈,联合银联开展家电以旧换新补贴 [5] - 联动新能源汽车品牌推出置换专项低息方案,对接装饰协会开展"中银家装节" [5]
提额、延期,消费贷迎来“大升级”
凤凰网财经· 2025-03-21 21:44
政策调整内容 - 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 [1][2] - 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金额上限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2] - 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1][2] 政策背景与目的 - 金融监管总局明确针对长期、大额消费需求,从消费贷款额度、期限等方面给予支持 [2] - 此前《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不超过20万元 [2] - 本次阶段性提额暂未扩至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机构,消费金融公司仍有20万元限额 [2] 银行执行情况 - 中国银行"中银E贷"、建设银行"快贷"、招商银行"闪电贷"等线上消费贷产品最高贷款额度已提升至30万元 [3] - 部分银行分行尚未接到总行通知,业务调整需总行统一发文执行 [3] -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给予不低于10个基点的优惠 [3]
提额、延期!消费贷迎来“大升级”
券商中国· 2025-03-21 19:14
文章核心观点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提出个人消费贷款提额、延期等举措助力提振消费,各银行政策落地进度不一 [1][2][5] 分组1:政策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提额,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金额上限阶段性从30万元提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阶段性从20万元提至30万元 [3] - 优化个人贷款期限政策,针对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期限可阶段性从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1] - 强化个人消费贷款资源要素保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给予不低于10个基点的优惠 [6] 分组2:政策背景 -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此前指出适度优惠、从额度和期限等方面支持长期大额消费需求是金融支持提振消费总体考虑之一 [2]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曾透露将研究提高消费贷款额度、延长消费贷款期限 [3] 分组3:政策影响范围 - 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阶段性提额暂未扩至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机构,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仍有20万元限额 [4] 分组4:政策落地进展 - 各银行进度不一,中国银行“中银E贷”、建设银行“快贷”、招商银行“闪电贷”等线上消费贷产品最高贷款额度已提至30万元 [5] - 某股份行分行尚未接到总行通知,业务大调整通常总行研究后统一发文执行 [5]
专项行动方案出炉!银行业全力以赴助力提振消费
券商中国· 2025-02-27 09:45
银行业提振消费政策 - 2025年初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激发消费活力的政策措施,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其独特金融优势扮演关键角色 [2] - 银行业通过汽车消费信贷、新能源汽车专属金融服务、提升财富管理能力、加强保险和养老金融服务等多方面助力消费市场 [2] - 多家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推出助力提振消费的行动方案,为消费市场注入金融动能 [2] 银行具体行动方案 - 邮储银行发布《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行动方案》,围绕6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措施,包括提高财富管理能力、加快消费金融发展等 [4] - 建设银行发布《消费金融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建行生活"平台推进政府消费补贴发放,探索"政府补贴+金融权益"联动服务 [4] - 截至2月初建设银行累计承发293个城市近130亿元政府消费补贴资金,拉动消费交易额超800亿元 [5] - 建设银行将在汽车、家装、家电等领域深耕细作,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5] -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加大对境外、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景支持,推出境外返现活动 [5] - 浦发银行围绕家电换"智"、家装"焕新"等热点,联合电商平台开展家电3C分期优惠活动 [5] - 山东省农信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聚焦五大消费领域,截至1月末消费贷款余额4142.5亿元,较年初增长38.98亿元 [6] 数字化转型助力消费 - 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提升竞争力和提振消费支持力度的重要手段 [8] - 数字化技术帮助银行更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9] - 招商银行"闪电贷"、中国银行"中银E贷"等定制化消费信贷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 [9] - 银行通过自建平台与外部合作渗透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隐形"金融服务形态 [9] 银行业支持扩大内需 - 银行业在支持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举足轻重作用,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 [11] - 通过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居民和企业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11] - 支持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信息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等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11] - 通过普惠金融、消费信贷等方式帮助中低收入群体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