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
icon
搜索文档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强化政策协同 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05:04
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重点举措;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 再贷款……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综合施策,加力提振消费,信贷活水精准投向消费领域。专家表 示,后续金融政策将着力从供给侧发力,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加大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以高质量供 给创造有效需求,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加大消费信贷投放 今年以来,信贷活水精准流向消费领域。 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全国住 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2.8万亿元。 5月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的设立,更是为激活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能。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的实践颇具 代表性。成都新天府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近期获得的4000万元贷款,正是该行推动服务消费与养 老再贷款政策落地,助力提振消费的生动案例。这笔及时到位的资金也为当地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按 下"加速键"。 截至目前,该行已投放对公服务消费类贷款10笔,共计1.4亿元。其中,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5 笔,金额达7550万元,为文旅、住宿餐饮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注意到,多 ...
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需要哪些操作?官方详解→
搜狐财经· 2025-08-13 16:53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 - 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时需授权贷款经办机构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 [3] - 已签订贷款可通过补充协议方式取得授权 贷款经办机构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计算财政贴息金额 [3] - 贴息资金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 借款人通过短信或手机App获取贴息详情无需额外操作 [3] - 举例说明:20万元消费贷款年利率3% 享受1个百分点贴息后全年利息支出减少2000元至4000元 [3]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重点领域 - 适用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 覆盖家用汽车领域包括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 [4] - 养老生育领域涵盖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 养老机构服务 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 [4] - 教育培训领域包含资格证书培训考试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4]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 [4] - 家居家装领域涉及家庭装修 家用电器 厨卫用品 家具 [4] - 电子产品领域包括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 智能穿戴设备 [4] - 健康医疗领域涵盖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 健康管理 [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借款主体无需单独申请贴息 按正常信贷流程办理贷款即可 [6] - 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后对已支付利息一次性返还贴息资金 [6] - 未来需支付利息由经办银行在收取时直接扣除对应贴息资金 [6] - 举例说明:90万元贷款贴息9000元 分两阶段执行 已支付部分返还3000元 未来每月少交750元利息 [6]
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需要哪些操作?官方回应
财联社· 2025-08-12 19:09
借款人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需要哪些操作?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答记者问表示,为最大程度减轻借款人操作负担,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测 算、申请、拨付、清算等工作主要集中在贷款经办机构和政府部门,力求流程便利、管理精准、执行高效,在确保贴息资金合规使用的前提下,尽 可能简化借款人操作。 从借款人角度看,总体仍按照一般贷款流程在经办金融机构办理贷款,同时为有效识别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交易信息, 借款人需授权经办金融机构 获取贷款发放账户或指定账户交易信息,用于开展贴息资金审核。 相关交易信息授权遵循自主自愿原则,如借款人不同意授权经办金融机构查询相 关交易信息,相应不享受本贴息政策,不影响借款人正常申请、使用个人消费贷款及自行全额偿还贷款本息。 ...
促消费2025:社零不能再低于GDP增速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3-22 16:38
消费提升空间与挑战 - 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为55.6%,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与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经济体相比差距明显[3][4] - 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分为消费能力(收入、资产、债务)和消费意愿(经济预期、社会保障、消费时间),其中消费能力是核心[1][4] - 2024年三季度居民实际偿债压力(还本付息金额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达12.4%,高于部分发达经济体[4] 政策框架与行动方案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高质量供给创造需求、优化环境增强意愿为思路,部署八方面30项任务[1][5] - 方案重点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工资增长机制、农民增收)、财产性收入渠道拓宽(股市稳市机制、债券品种创新)[6][7][8] - 首次在中央层面提出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2025年将覆盖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12][13] 重点领域施策方向 - 大宗消费聚焦"以旧换新"(2024年15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2025年翻倍)和汽车消费,服务消费侧重"一老一小"供给优化和文旅冰雪消费[10][11] - 公共消费投入不足,2021-2023年中国年均公共消费率比全球低0.51个百分点,优化财政投向可带来每年约6900亿元增量[14]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城镇居民的42.7%,人均消费支出为城镇居民的55.8%,政策着力盘活土地资产和发展绿色农业促增收[6] 结构性矛盾与优化建议 - "以旧换新"政策可能惠及高收入群体更多,需平衡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现金补助(如更大折扣或现金抵用券)[15] - 占人口60%的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仅31%,若其收入占比每年提升1%,可带来超2500亿元消费增量[18] - 2024年社零增速仅3.5%(1-2月升至4%),需超过GDP增速以对冲出口贡献下降(2024年出口贡献1.5个百分点)[18] 资本市场联动措施 - 股市方面拟加强稳市机制建设,可能成立类似平准基金的创新工具,债市将丰富个人投资者可投品种(当前存量债券超180万亿元)[7][8] - 财政贴息政策需加强资金用途监测,参考四川模式要求消费后凭凭证申请贴息(年利率1.5%、单笔不超3000元)[17]
促消费2025:社零不能再低于GDP增速
消费提升空间与挑战 - 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为55.6%,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显示消费提升空间大但内生动力不足[1][2] - 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分为消费能力(收入、资产、债务)和消费意愿(经济预期、社保、时间),其中消费能力是核心[1][2] - 2024年居民实际偿债压力达可支配收入的12.4%,高于部分发达经济体,制约消费能力[2] 政策框架与行动部署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增收减负、高质量供给、优化环境三大思路,部署30项任务覆盖七大行动和支持政策[1][3] - 政策重点包括:城乡居民增收(工资增长机制、农民增收)、财政资金优化(公共消费)、大宗/服务消费并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4][6][7][9] - 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医疗、公共卫生补助资金达1769.4亿元,育儿补贴制度正在研究[6] 重点领域措施 - 大宗消费以"以旧换新"为主,2024年投入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2025年规模翻倍[7][10] - 服务消费占GDP仅19.7%,政策侧重扩大供给(养老、文旅、冰雪消费)和开放服务业市场[7][8] - 首次提出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参考四川模式按年利率1.5%、单笔最高3000元标准执行[9][11] 收入分配与财政改革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城镇的42.7%,消费支出为55.8%,边际消费倾向高[4] - 建议通过财税改革提高后60%人口收入占比,若其占比提升1%可带来超2500亿元消费增量[11] - 优化国企工资总额制度、简化失业保险流程,强化对中低收入群体和失业毕业生的支持[10][11] 经济结构转型需求 - 2024年净出口贡献GDP增长1.5个百分点,2025年预计下降,需消费填补内需缺口[1] - 1-2月社零增速回升至4%,但全年需超5%以对冲出口下行压力[1][11] - 公共消费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拉动私人消费0.4个百分点,财政优化年增量可达6900亿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