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化
搜索文档
经典重温 | “十五五”:产业破局与重构 ——“十五五”规划研究系列之三(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26 00:03
五年规划中产业结构调整的演变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远景设定目标、指明方向,会针对经济、改革、社会发展等领域制定具体规划[3] - 从"十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均设有明确量化指标,如"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分别要求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3个和4个百分点[3] - 自"十三五"规划起,政策重心转向先进制造业发展,到"十四五"规划时,更细化了研发经费投入、创新等目标,不再提及服务业占比指标[3] 五年规划侧重点的转变 - 从五年规划经济结构主要指标的演变看,规划侧重点已从关注三次产业比例,逐步转向重视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5] - "十一五"至"十四五"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指标渐淡化;研发费用指标调整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城镇化率指标细化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十四五"还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目标[5] - 这些变化既体现规划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也反映国家对科创和研发的重视不断提升[5] 制造业发展路径的转变 - 五年规划对制造业的要求从"量"到"质"的转变,对应的是第二产业增长动能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切换[5] - "十五"与"十一五"规划已开始重视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强调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5] - "十二五"到"十四五"规划,对制造业的要求从"改造提升"升级为"制造强国",2021-2024年间,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燃气、汽车等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均超过8%[5] 服务业结构变化 - 五年规划对服务业的侧重从金融地产转向信息技术,对应的是第三产业对金融、地产的依赖度逐渐下降,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6] - 在五年规划中,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视程度高于生活性服务业,同时还高度关注信息技术发展[6] - "十三五"期间,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GDP占比分别提高1.3和0.7个百分点;2021-2024年间,两大行业的GDP占比再度均提升0.9个百分点[6] "十五五"规划产业调整方向 - 今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的集体学习涉及人工智能等科创前沿,以及服务消费、服务贸易等产业结构调整内容,或已勾勒出"十五五"产业结构调整的部分"蓝图"[4] - 2025年4月和7月的政治局会议均对"新兴支柱产业"作出部署,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及的海洋经济、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人工智能+",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均可能成为"十五五"规划重点关注的新兴行业[7] - 发改委战略规划司2025年课题中,科技课题涵盖独角兽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化与应用化、产业数字化及智能化等领域;服务业课题涵盖服务贸易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消费等领域[26] "反内卷"政策导向 - 当前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是制造业供过于求,截至2025年7月,PPI已连续34个月同比负增长[7] - 总量层面,破解"内卷"一方面要缓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需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自律及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供给创新升级[7] - 地方政府"反内卷"上,短期中央或清理违规政策,中长期需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7] 服务业发展必要性 - 服务业近年供需恢复乏力,就业修复态势弱于增加值增速,2023年文体娱、教育、卫生行业就业占比较历史趋势分别下降6.0、2.8、1.0个百分点[8] - 推动服务业不仅是顺应发展阶段的题中之义,能够缓解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失业,更与新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相契合[8] - "十五五"规划或将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通过优质供给激活服务消费与服务贸易,以此增强就业结构的稳定性[8] 产业结构实际变化 - 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占比的稳定性逐渐增强,2010年、2015年、2020年、2024年分别为45.7%、40.0%、36.9%、36.5%;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45.1%、51.7%、55.5%、56.7%[18] - 需求结构方面,最终消费占比逐渐提高,2010年、2015年、2020年、2024年分别为49.9%、54.2%、55.3%、56.5%;固定资本形成的占比分别为46.5%、42.6%、42.3%、40.6%[18]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平均比工业增加值快3.4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7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5%,仍比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快3.2个百分点[32]
汉得信息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1.56% AI业务收入突破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2:2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5.75亿元,同比增长3.5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00.67万元,同比增长1.90% [1] - 扣非净利润8131.34万元,同比增长31.56%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5.64%,净利润4975万元,同比增长50.88% [1] - 整体毛利率提升至34.87% [3] 业务结构优化 - 自主软件业务(含AI及PaaS平台)毛利率持续改善且占比扩大 [1] - 产业数字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3.75%,毛利率提升2.86% [3] - 财务数字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98%,毛利率提升2.78% [3] - 自主产品业务合计收入占比超50% [3] AI业务进展 - 发布"得灵"AI应用产品/服务系列 [2] - 自研B端AI中台在营销、供应链、财务、工业领域落地智能体 [3] - 发布物流、矿山、锂电行业大模型及代码大模型 [3] - AI业务上半年收入突破1.1亿元 [3] PaaS平台发展 - 企业级PaaS平台H-ZERO获得超400家头部客户采用 [3] - 平台支撑客户构建数智化能力体系 [3] 战略规划 - 经营理念为"数字化筑基,AI释潜能" [2] - 通过"产品+服务"双轮模式提升传统业务板块泛ERP和ITO外包的交付质量与效率 [2] - 下半年将加速开拓AI业务和PaaS平台市场,并布局海外市场 [4] 公司背景 - 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综合服务供应商,服务超7000家行业头部企业 [1] - 业务覆盖制造、物流、大消费、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 [1] - 提供全链条数字化产品与解决方案,涵盖软件、咨询及实施服务 [1]
中国电信2024年归母净利增长8.43%至330.12亿元,基础业务和产数业务增长良好
智通财经· 2025-03-25 17: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电信2024年归母净利增长8.43%至330.12亿元,基础业务和产数业务增长良好 [1]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235.69亿元,同比增长3.10% [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0.12亿元,同比增长8.43% [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7.42亿元,同比增长4.03% [1]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6元 [1]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末期股息0.0927元(含税) [1] 各业务收入情况 - 2024年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2025亿元,同比增长3.5%,移动增值及应用收入同比增长16.1% [2] - 2024年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达1257亿元,同比增长2.1%,智慧家庭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8% [2] - 2024年产业数字化收入达1466亿元,同比增长5.5%,占服务收入比达30.4%,同比提高0.5p.p. [2] - 2024年天翼云收入达1139亿元,同比增长17.1% [2] - 2024年IDC收入达330亿元,同比增长7.3% [2] - 2024年安全收入达162亿元,同比增长17.2% [2] - 2024年智能收入达89亿元,同比增长195.7% [2] - 2024年视联网收入同比增长40.1% [2] 用户规模及ARPU情况 - 2024年移动用户规模达4.25亿户,移动用户ARPU达45.6元 [2] - 2024年宽带用户达1.97亿户,宽带综合ARPU达47.6元 [2] 收入增长原因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1%,因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洞察消费新需求,强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基础业务和产数业务实现良好增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