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喉
icon
搜索文档
集采反内卷!医保新周期,医疗器械企业该如何应对?
思宇MedTech· 2025-07-25 12:47
医保改革与医疗器械行业 - 国家医保局发布"十四五"期间医保改革成效与"十五五"筹备重点 为医药器械产业链提供明确信号与方向指引 [1] - 集采机制变革倒逼质量跃迁 新版规则要求生产线两年内不得存在GMP违规 中选企业需接受"双全覆盖"检查 [3] - 高值耗材集采引入临床推荐、品牌权重、质量审查等新机制 "去唯低价化"趋势加速复制 [3] 信用评价制度 - 国家医保局建立价格与招采"双维度"信用评价制度 形成"失信惩戒+限购限采"闭环 [4]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评定失信医药企业735家 部分企业被限制挂网与集采资格 [4] - 器械企业陆续被纳入地方医保信用评价系统 市场准入逻辑重塑 [4] 器械定价机制 - 医保局完成8批次药品价格核查 涉及566家企业、726个品规 [5] - 器械领域推行报量机制 医疗机构可报具体品牌引导优质产品脱颖而出 [6] - 中选评估不再唯低价是举 最低价需自证合理 不得低于成本报价 [6] - 多地设立"异常高价耗材台账" 超声、IVD、眼科、骨科产品为重点品类 [7] 医保支付模式改革 - 全国医保"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覆盖 2024年医保基金总支出达2.98万亿元 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约5% [9] - 医保支付改革成为"技术遴选"加速器 创新技术的医保接轨路径正在加速形成 [10] 即时结算与回款机制 - 即时结算覆盖全国91%统筹区 48.5万家定点机构 结算周期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 [11] - "医保与集采中选企业直接结算"机制推进 药企回款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0天以内 未来可能延伸至器械领域 [11] 欺诈骗保与智能监管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检查定点机构33.5万家 追回基金161.3亿元 飞行检查覆盖21省47市 [12] - 器械企业售后合规、流向透明、数据闭环能力成为监管考察点 [13] - 医保智能监管系统2025年追回基金3.3亿元 两批智能监管知识点覆盖所有统筹区 [14]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国家医保局加速医疗服务项目改革 发布100多个聚焦科技前沿与临床急需的项目 [18] - 脑机接口单独设立项目编码 人工耳蜗、人工喉纳入新设项目 [22] - 新技术立项兼顾"医保可支付性" 强化价格可比与医保联动 [22] 医疗器械企业未来方向 - 质量驱动:从GMP到临床真实表现 [23] - 合规优先:信用评价成为政策门槛 [23] - 支付进阶:从集采中标走向医保定价 [23] - 数据闭环:产品使用、经济性、疗效全面进入监管视野 [23] - 价值认知:临床急需、技术稀缺、成本可控是未来入局敲门砖 [23]
国家医保局:推动患者急需的创新成果和服务加快进入临床使用
人民网· 2025-07-24 14:21
医疗行业政策动态 - 国家医保局已出台30批立项指南,覆盖放射检查、心血管系统等领域,未来还将继续发布新指南 [1] - 通过立项指南实现医院收费项目一致性和收费水平可比性,突出"三个聚焦"方向 [1] 科技创新领域 - 新增100多项与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激励医疗机构提供更丰富专业医疗服务 [1] - 神经系统立项指南中单独设立脑机接口项目,湖北、浙江等地已率先落地 [1] - 耳鼻喉类立项指南设立人工耳蜗、人工喉等项目,鼓励为听力障碍、发音障碍患者提供服务 [1] 优质服务领域 - 新设"床旁超声"价格项目,更好保障老年人看病就医 [2] - 新设"早产儿护理"价格项目,鼓励为儿童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2] - 统一规范辅助生殖类价格项目,新增"分娩镇痛""亲情陪产"等项目,提升生育医疗服务 [2] 行业规范领域 - 在不改变美容整形市场定价前提下,规范项目名称和收费,构建更有序的医美市场环境 [2] - 通过项目规范改变医美行业名称繁多、收费混乱现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2] 政策支持方向 - 国家医保局支持医疗服务供给侧创新发展,畅通新技术、新服务价格项目立项绿色通道 [2] - 推动患者急需的创新成果和服务加快进入临床使用并获得合理收益 [2] - 赋能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