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硫石油焦

搜索文档
负极材料成本再承压:石油焦、椰壳炭价格上涨
高工锂电· 2025-08-01 19:09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年11月18-20日将举办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 包含金球奖颁奖典礼 [1] -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和高工产研 总冠名为海目星激光 特别赞助为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包括欣旺达、英联复合集流体等企业 [2] 负极材料成本压力 - 人造石墨关键原料低硫石油焦价格持续上行 7月均价环比涨幅超240元/吨 8月东北炼厂再度提价50-150元/吨 [2] - 椰壳炭价格因东南亚自然灾害导致供应短缺 2025年7月进口含税价突破8000元/吨 影响钠电池硬碳负极和硅碳负极成本 [3] 价格传导与市场应对 - 石油焦涨价推高石墨电极生产成本 头部企业7月中旬将超高功率产品报价上调3%-5% [3] - 生物质硅碳负极正处于千吨级量产放量关键阶段 原料涨价或影响产业化进程 [4] 市场结构与技术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总出货量129万吨(同比+37%) 人造石墨占比91%(117万吨 同比+47%) [5] - 天然石墨出货量10.6万吨(同比-23%) 硅基负极等新型材料市场份额提升显示技术探索持续 [5] 新兴技术挑战 - 钠电池硬碳负极因椰壳炭涨价面临成本竞争力削弱风险 或在对成本敏感领域流失份额 [4] - 原料价格波动为人造石墨和新兴技术路线均带来成本不确定性 [5]
石油ETF(561360)涨超1.0%,机构看好石油板块景气修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14:02
公司业务发展 - 中国石油着力打造五大新材料基地 推进蓝海高端聚烯烃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1] - 公司化工新材料产量2024年同比增长49.3% 形成ABS和乙丙橡胶等一批"巨人"产品[1] - 石蜡和低硫石油焦产品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1] - 通过成立新材料研究院 在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和尼龙66合成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1] 行业前景展望 - 中长期原油供需格局仍具备景气基础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背景下持续看好板块[1] - 宏观经济恢复提振化工需求 长期化工品产能出清利好龙头企业[1] - 看好大炼化 煤化工和乙烯盈利向好[1] 产品信息 - 石油ETF(561360)跟踪油气产业指数(H30198) 选取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制及销售等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1] - 该指数聚焦能源产业链核心环节 具有典型周期性特征 能有效体现中国油气行业整体发展趋势[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油气产业ETF发起联接A(020405)和C(020406)[2]
【高端访谈】“人工智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智增能——专访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鲍永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29 18:19
核心观点 - 云南石化作为中缅油气管道战略配套项目,八年来累计加工原油8100多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100多亿元,深度参与国际油气市场合作,产品覆盖周边国家[1] - 公司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流程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应用推动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1][9] - 公司以"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价值追求,提前三年迈入国六清洁油品时代,产品出厂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100%[3] - 公司深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建成"三干一支"成品油管道网络(输送里程近1000公里),成为西南地区成品油市场重要供应基地[4] - 公司全面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打造理念绿色化、生产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的产业体系,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炼化企业绿色发展"先进企业"第一名[6] - 公司以"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为目标,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绿色电力"自发自用、全额消纳[7] - 公司加快数智化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项目12个场景全部上线,装置自控率达到100%,平稳率达到99.9%以上[8][9] - 公司设备国产化率、关键剂种国产化率超过95%,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原油深加工技术成果,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9][10] 运营成果 - 累计加工原油8100多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100多亿元[1] - 成品油管道网络输送里程近1000公里[4] - 产品出厂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100%[3] - 废水外排达标率100%,危废100%合规处置[6] - 装置自控率达到100%,平稳率达到99.9%以上[8] - 设备国产化率、关键剂种国产化率超过95%[9] 技术创新 - 全流程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应用推动产品收率、能耗等关键指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1][9] - 数字化转型项目12个场景全部上线,构建智能巡检、智慧大修等智能化信息平台[8] -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原油深加工技术成果,利用催化装置将低辛烷值汽油组分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10] - 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0] 绿色发展 - 提前三年执行国六汽柴油质量标准[3] - 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炼化企业绿色发展"先进企业"第一名[6] - 建成云南省首个省级"生态环境执法干部实训基地"和"石油类应急物资库"[6] - 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绿色电力"自发自用[7] 市场拓展 - "引进来"的原油扩大到11个国家,"走出去"的产品覆盖周边国家[1] - 成为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成品油市场的重要供应基地[4] - "云南石化"成为产业名片,推动云南省能源产业变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