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蜡
icon
搜索文档
百年延长 能源之光——写在延长石油创立一百二十周年之际
中国化工报· 2025-11-21 12:00
公司历史沿革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陆上第一个石油企业,于1905年创建,1907年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3] - 公司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向全国石油战线输送了1480名管理和技术人才,推动玉门、新疆、大庆等油田开发建设[5] - 公司经过1998年和2005年两次重组整合,迈上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快车道,2007年原油采炼均突破1000万吨,2010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6] - 公司2013年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首家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62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900亿元,资产规模从2139亿元增长至5059亿元[7] 业务规模与产业结构 - 公司实现由“一油独大”向“油气煤三足鼎立、电化材多元支撑”的历史性转变[8] - 公司原油产量保持千万吨规模稳产增产,成为全国第七大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120亿立方米以上,跻身全国第四大气田[8] - 2024年公司油气当量实现2000万吨历史性突破,煤炭产能迈上5000万吨大台阶,火电装机投产及在建932万千瓦[8] - 公司建成化工品产能800万吨,迈入全国聚烯烃行业第一方阵[8] - 截至2025年11月11日,公司当年累计生产原油1011.81万吨,实现年千万吨以上生产规模“十九连稳”[15] - 截至2025年11月7日,公司当年累计生产天然气101亿立方米,全年产量有望达到122亿立方米[15]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近十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600多亿元,承担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18项[9] - 公司攻关掌握特低渗油气田勘探开发、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CCUS全流程一体化等20余项国内外领先创新技术[9] - 公司建成投产煤油气综合利用、合成气制乙醇等10余个全球首台套装置,30多项产品填补相关领域空白[9] - 公司2014年和2023年两获中国工业大奖,是石化行业唯一双获中国工业大奖企业奖和项目奖的单位[9] 企业改革与管理体系 - 公司搭建“533”集团三级管控体系,建设精干高效集团总部,完善“一企一策”差异化考核[10] - 公司完成物流、天然气、装备制造、科研、煤电等24项产业整合,物流集团跨入中国物流企业50强[10] - 公司推动优质资产股改上市,实施兴化股份、陕天然气相关资产重组[10] 财务贡献与社会责任 - 2006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缴纳税费7623亿元,财税贡献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地方企业前列[11] - “十四五”期间,公司共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化用工1.2万余人[11] - 公司累计供应民生用气超过100亿立方米,占到总产量的1/5[12] - 近20年来,公司累计向延安、榆林缴纳石油开发费、特别收益金超过900亿元[12] - 公司在7县13个行政村投入5680多万元、建成38个帮扶产业,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13] - 公司领衔的延安脱贫攻坚合力团投资1.145亿元,建成13个产业扶贫项目,辐射带动500多户贫困户脱贫[13]
构建石化行业央企ESG评价体系:核心在于能源环境管理和安全生产:A股央企ESG评价体系白皮书系列报告之十九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11 17: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增持等)[1][3][4]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在于构建针对石化行业央企的ESG评价体系,其核心是能源环境管理和安全生产[1][3][8] - 石化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是重要议题,行业ESG评价应更多关注环境、能源与社会三方面[3][6][7] - 在通用ESG指标基础上,为石化行业央企新增五个特色二级指标:【新能源业务转型】【漏油风险管理】【公众意识提升投入】【海外社区建设】和【安全生产】[3][8] 石化行业ESG政策背景 - 国家层面已出台多项政策指引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如《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3][6][7] - 近期政策主题包括“严格能效约束、强化规范管理,优化行业竞争环境”、“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推动油气行业增智扩绿”等[3][7] - 具体政策涉及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2023年10月)、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23年版)、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通知(2024年3月)等[7] 石化行业央企ESG评价体系框架 - 评价体系包含加分项和减分项,加分项涵盖4个议题(通用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治理指标),下设18个一级指标和45个二级指标,减分项包含1个议题(违法违规事件或处罚)[3][8][26] - 体系总分为加分项满分减去减分项扣分,其中通用指标满分10分,环境指标满分20分,应对气候变化指标满分18分,社会指标满分32分,治理指标满分34分,减分项为违反一条扣3分[3][9][10][16][18][23][26] 环境指标详解 - 环境指标共4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新增『新能源业务转型』和『漏油风险管理』两个特色指标[3][10][14] - 『三废处理』指标依据2025年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和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设立,关注污染物排放和废弃物处理[10] - 『生物多样性』指标依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5—2030年)》设立[11] - 『能源管理』指标新增新能源业务转型,设立依据包括国家“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及《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推动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12] - 『环境管理』指标新增漏油风险管理,设立依据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和修订后的《安全生产法》[13] 应对气候变化指标 - 该指标共1个一级指标和4个二级指标,满分为18分,二级指标包括『气候治理』、『气候应对战略』、『气候管理』、『气候指标和目标』[3][16][17] - 指标反映企业对全球气候变化管控和国内“双碳”政策的重视程度,但未添加行业特色指标[16] 社会指标详解 - 社会指标共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满分为32分,新增『公众意识提升投入』、『海外社区建设』和『安全生产』三个特色指标[3][18][19][20][21] - 『社会责任』指标新增公众意识提升投入和海外社区建设,依据包括《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19] - 『管理责任』指标新增安全生产,依据包括《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强调保障生产安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20] 治理指标与减分项 - 治理指标突出中国特色,共对应3个二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满分为34分,但未添加行业特色指标[3][23][24] - 减分项为规范议题,包含1个一级指标『违法违规事件或处罚』,下设环境、社会、治理3个二级指标,违反一条扣3分[3][26]
构建石化行业央企ESG评价体系:核心在于能源环境管理和安全生产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11 16: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1] 报告核心观点 - 构建石化行业央企ESG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能源环境管理和安全生产 [1][4] - 石化行业央企ESG评价体系在通用指标基础上新增五个行业特色二级指标,均为加分项 [4] - 新增特色指标包括【新能源业务转型】、【漏油风险管理】、【公众意识提升投入】、【海外社区建设】和【安全生产】 [4][11] 石化行业ESG政策总结 - 石化行业主要关注环境与社会两方面议题,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是行业重要议题 [4][10] - 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引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例如《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 [4][10] - 政策主题包括“严格能效约束、强化规范管理,优化行业竞争环境”、“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推动油气行业增智扩绿”等 [4][10] 石化行业央企ESG评价体系构建 - 评价体系加分项包括4个议题:“通用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和“治理指标”,下设18个一级指标和45个二级指标,满分114分 [11][34] - 减分项包括1个议题:“违法违规事件或处罚”,对应1个一级指标和3个二级指标,违反一条扣3分 [4][31][32] - “通用指标”主要衡量ESG报告撰写规范,包括3个三级指标,满分10分 [12] - “环境指标”满分20分,新增『新能源业务转型』、『漏油风险管理』两个特色指标,共4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 [4][13] - “应对气候变化”指标满分18分,对应1个一级指标和4个二级指标,反映企业对双碳政策的重视 [4][21] - “社会指标”满分32分,新增『公众意识提升投入』、『海外社区建设』、『安全生产』三个特色指标,共对应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 [4][23] - “治理指标”满分34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根本,对应3个二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 [4][28] 特色指标详解 - 环境指标中『能源管理』新增“新能源业务转型”三级指标,分值2分,设立依据包括国家“双碳”目标及相关政策方案 [16][18] - 环境指标中『环境管理』新增“漏油风险管理”三级指标,分值2分,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和《安全生产法》 [17][18] - 社会指标中『社会责任』新增“公众意识提升投入”和“海外社区建设”两个三级指标,各分值4分,依据现代企业制度意见及海外服务体系指导意见 [24][26] - 社会指标中『管理责任』添加“安全生产”三级指标,分值2分,依据央企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强调保障生产安全及职工权益 [25][26]
大庆石化:前三季度多项生产经营指标创佳绩
中国发展网· 2025-10-28 16:02
生产经营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围绕优化生产运行、突破科技创新、深化提质增效三大核心方向精准发力,实现生产经营稳中有进,多项关键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2] - 公司装置平稳率提升至99.976%,同比提高0.096%,聚烯烃部全密度二装置连续运行达704天,高压二装置连续运行394天 [2] - 1至9月份原油加工量、合成氨产量分别超年计划进度12.37万吨和1.83万吨,石蜡、化工MTBE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95号汽油同比增产8.05万吨,二、三季度累计生产-35号柴油8.35万吨 [2] 科技创新与研发 - 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2.61亿元,同比增长2.45%,聚焦技术突破和新品培育双向协同发力 [3] - 技术攻关实现多点突破,包括攻克裂解气压缩机复水器在线清理难题,优化聚合反应参数减少过渡料损失0.62万吨,设备预知性维修占比提升14.7% [3] - 1000吨/年超细旦腈纶特种长丝项目即将投产,填补国内产业化空白,契合化纤产业高端化转型方向 [3] 提质增效举措 - 公司累计实施提质增效项目516项,实现增效2.89亿元,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 [4] - 通过优化产业链布局,丙烯链向丙烯腈、腈纶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并抓住蒙古国成品油缺口机遇,三季度组织边贸出口成品油1.16万吨,增效447.2万元 [4] - 通过严控非生产性费用、资产处置、优化用电等措施,节电1144万千瓦时、节蒸汽44万吨,减少水消耗95万吨 [4]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精准发力持续推动增产增效
中国发展网· 2025-10-15 16:20
生产经营业绩 - 四季度累计加工原油25万吨,生产乙烯3.8万吨,汽柴油及各类化工产品产量均按计划完成 [1] - 生产经营态势持续向好,各装置运行平稳高效 [1] - 聚乙烯日均产量稳定在3400吨,石蜡日均产量稳定在700吨 [5] - 10月份以来产品日均装车400车,出厂及时率达到100% [5] 生产运营优化 - 将工艺技术管理作为稳产增效重要抓手,完善工艺卡片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关键装置技术攻关 [1] - 炼油区技术团队每日跟踪分析汽油辛烷值、苯及甲苯纯度等关键指标,结合原料与负荷变化实时调优操作 [1] - 乙烯二部实行全炉运行模式,单炉热效率达到93.03%,燃料气消耗量每小时降低0.3吨 [1] - 灵活调整柴汽比,优化产品结构以应对秋收农业用油增加及低凝柴油销售旺季的市场需求 [5] 项目建设进展 - 1000吨/年超细旦腈纶特种长丝项目于9月28日顺利中交,双节期间全面转入开车准备阶段 [3] - 储罐隐患治理项目进入攻坚阶段,页岩油接收设施、轻烃净化等重点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 [3] - 使用数字化监控平台与现场监督结合的方式落实风险作业管控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全面受控 [3] 市场与销售策略 - 强化前瞻研判与产销联动,全力保障区域油品供应 [5] - 适时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 [5] - 深化与东北销售、铁路部门协作,梳理调车流程,提升装车效能,开辟产品发运绿色通道 [5]
实力产品助老企业破局突围——大庆炼化公司转型开辟新赛道纪实
中国化工报· 2025-10-13 10:4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 坚持减油增特、减油增化、减碳增绿的发展策略 [1] - 公司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加快石蜡、聚丙烯、绿色甲醇等三大创新产品研发与推广 推动产业链向优、向新发展 [1] 石蜡产品进展 - 公司深入市场调研 从10余种原料中筛选调和组分 通过反复实验动态优化复合蜡碳分布、馏程及含油量等参数以确定产品配方 [2] - 公司通过盯着温度找方法 根据季节和原料变化调整蜡油收率、控制脱蜡温度 成功将蜡含油量稳定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实现提质增产 [2] - 1至9月公司石蜡产品销售27.32万吨 产品销往国内不同地区乃至国外市场 被应用于蜡烛、纺织、医药等行业 成为企业创效的重要支撑点 [3] 聚丙烯产品突破 - 公司化工三部一套聚丙烯装置于今年4月顺利完成抗冲共聚牌号EA5076试产 标志着公司在汽车专用料生产领域取得新突破 [4] - 公司PPR-PA14D系列管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等优点 该产品已更新至第三代并保持较高创效能力 [4] - 公司通过推进聚丙烯催化剂国产化替代、优化牌号切换方案等举措提升装置长周期运行水平 其二套聚丙烯装置在国内同类装置中创下长周期运行最高纪录 [4] - 公司已拥有51个牌号的聚丙烯产品 其中7个被认定为新材料 H2464产品成为中国电力电缆MPP导管行业唯一推荐国产原料 实现进口产品替代 [5] 绿色甲醇项目 - 公司布局绿色化转型 谋划实施生物质天然气制绿色甲醇项目 [6] - 今年7月公司生产的绿色甲醇产品成功加注在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上 实现绿色甲醇生产至销售全流程贯通 [7] - 公司生物质天然气制绿色甲醇项目产出我国第一滴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甲醇 并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 摘获我国首张发酵工艺ISCC证书 [7] - 公司生产人员持续优化精馏三塔运行 通过调整回流比、各塔蒸汽用量等举措确保精制甲醇产品质量指标符合标准 [7]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在“量增”“质升”中作答“效益试卷”
中国发展网· 2025-09-29 16:44
运营效率提升 - 尿素散料装车改造项目试运行25天后实现装车模式优化 缩短农资运输周期并强化区域市场竞争力 [1] - 通过化工"三剂"国产化推进15种聚乙烯复合助剂替代 在保障质量前提下降低通用料生产成本 [10]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实施"通用产品创王牌 专用产品创高端"战略 前8个月橡塑产品东北市场配置率同比提高5.36% [3] - 新材料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加近3万吨和2000吨 产销协同能力持续提升 [3] - 拉丝料5000S连续生产30余年 保持质优价高优势 货源紧张时仍比同类产品价格高数百元 [4][7] - 地热管材专用树脂从2014年开发至2017年稳定量产 发展为茂金属耐热聚乙烯特色产品 [11] - 石蜡产品去年产销量破历史纪录 今年前8个月保持同比提升 助力中国石油稳居国内市场份额首位 [12] 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 - 聚焦通用产品提质升级 持续打造高强膜料DGDB6097等新王牌产品 [7] - 开发抗菌纤维、超高收缩纤维等高端化纤产品 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13] - 氯化聚乙烯牌号拓展至7个 超高分子聚乙烯牌号达5个 在部分高端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14] - 作为中国石油唯一腈纶生产企业 具备7万吨年产能 可生产长丝和短纤维两大系列 [13] 供应链与市场拓展 - 构建常态化客户沟通机制 通过服务优化提升客户忠诚度 [7] - 深入研判国际国内市场风险 前8个月化工MTBE产量创历史最高 累计出口量同比增加4万余吨 [12] - 通过专项市场调研和定向攻关掌握下游需求 科学制定产销策略 [11]
75年石油史诗:从12万吨到“三个1亿吨”的中国答卷
新浪财经· 2025-09-25 11:14
公司发展历程 - 1949年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 人均占有石油资源仅22毫升 城市公共汽车需背煤气包运行[1] - 1959年发现世界级特大型油田大庆油田 松基三井喷出黑色油流标志重大突破[4] - 1981年国务院实施原油产量亿吨包干政策 1981-1985年原油产量从10122万吨增至12488万吨 增长近25%[17] - 2008年启动建设亚洲、欧洲、美洲三大海外油气运营中心 构建贸易加工仓储运输四位一体体系[7][9] - 2024年实现国内原油产量、国内天然气产量当量和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生产格局[2] - 2024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3倍 全员劳动生产率接近翻番 经济增加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9]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炼油能力达全球第二 乙烯产能位列全球第五 化工企业国际排名从2020年第十三位跃升至2024年第四位[2] - 开发茂金属聚烯烃、高熔脂聚丙烯等高端化工材料 锂电池隔膜原料和医用高分子材料填补国内空白[12] - 2022年石蜡产量达139.6万吨 占国内总产量80% 我国石蜡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13] - 掌握陆相页岩油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万米深井技术、CCUS全产业链技术等原创性成果[13] - 成功研发1.2万米自动化钻机、"长龙号"智能钻井系统、3000米水深海洋节点仪器等国之重器[13] 国际化布局 - 形成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布局[2] - 构建以三大油气运营中心为核心 六大贸易资源基地为支撑的国际化布局 年贸易量保持在5亿吨以上[7] - 成为我国最大跨国经营企业 利润总额、净利润、归母净利润保持央企首位 连续15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前六位[9] 战略规划与转型 - 2021年将"创新"调整为第一战略 "绿色低碳"纳入发展战略框架 形成五大发展战略[17] - 2022年提出四大战略举措 2025年新增"数智石油" 形成五大战略举措[17] - 发布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形成非常规油气、新能源等七大新兴产业和深地深海能源等四大未来产业的"7+4"布局[18] - 推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 从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 实施减油增化和减油增特战略[12][13] 基础设施与供应链 - 建设40万公里能源动脉管道 包括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 保障全国能源供应[2] - 建成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 近两万座加油站遍布各地[6] - 1979年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的确良纤维原料 年产量7.4万吨相当于430万亩棉田产量[9] 企业精神与文化 - 形成以"三老四严、苦干实干"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1] - 确立"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企业精神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企业宗旨[22] - 2021年提出"绿色发展、奉献能源 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价值追求[24] - 举办"感动石油"人物颁奖典礼 表彰在页岩油勘探、修井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者[27]
石油与化工指数涨跌互现(9月8日至12日)
中国化工报· 2025-09-16 10:43
化工与石油指数表现 - 化工原料指数累计上涨1.90% [1] - 化工机械指数累计上涨1.43% [1] - 化学制药指数累计下跌2.04% [1] - 农药化肥指数累计上涨3.16% [1] - 石油加工指数累计下跌1.15% [1] - 石油开采指数累计下跌1.70% [1] - 石油贸易指数累计上涨1.09% [1] 国际原油价格变动 - 纽约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62.69美元/桶 较9月5日上涨1.33% [1] - 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66.99美元/桶 较9月5日上涨2.27% [1] 石化产品现货市场表现 - 液氯上涨28.88% 环氧氯丙烷上涨6.02% 三氯乙烯上涨4.41% 代森锰锌上涨3.85% 丙烯酸上涨3.48% [1] - 维生素VE下跌10.00% 石蜡下跌6.49% 2-氯-5-氯甲基吡啶下跌5.89% DMF下跌4.88% 电池级碳酸锂下跌3.38% [1] 上市化企股价表现 - 东方铁塔上涨31.79% 亚太实业上涨27.62% 国立科技上涨26.33% 雅运股份上涨19.16% 皖维高新上涨18.55% [2] - 润普食品下跌16.71% 奇德新材下跌14.96% 中科电气下跌10.58% ∗ST达志下跌10.54% 长江材料下跌9.84% [2]
中国石油拟中期分红合计派现超400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7 00:4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1亿元人民币 [1] - 拟进行半年度利润分配,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2元人民币,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02.65亿元人民币,其中A股现金红利356.23亿元人民币 [1] 经营环境与战略 - 国际油价均价同比下行,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71.87美元/桶,同比下跌14.5% [1] - 公司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油气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第三增长曲线 [1] 新能源与低碳业务 - 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70.0%,全产业链协同推进CCUS业务,注入二氧化碳130.5万吨 [2] - 连续三年保持新材料产量高速增长,上半年生产新材料166.5万吨,同比增长54.9% [2] 炼化与化工业务 - 加工原油6.9亿桶,生产成品油5957.2万吨,化工产品商品量1997.1万吨,同比增长4.9% [2] - 乙烯产量、化工品销量等指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保税船用燃料油、石蜡等产品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2] 非油业务与数智化转型 - 车用LNG销量同比增长58.9%,充换电量同比增长213%,非油业务利润同比增长5.5% [2] - 实施数智石油战略,推进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全产业链效率效能持续提升 [2] 资产收购与布局 - 全资子公司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拟新设三家控股合资公司,合计出资400.16亿元人民币收购三家储气库公司100%股权 [3] - 交易完成后,三家储气库公司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