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天然气

搜索文档
俄罗斯与北约剑拔弩张之际,俄气对欧州出口再创纪录,特朗普都被整无语了
搜狐财经· 2025-09-16 22:44
9月俄罗斯天然气对欧洲出口大增,并非来自传统买家匈牙利、塞尔维亚和斯洛伐克的需求推动,而是 主要是来自于希腊,自8月以来进口量提升了约80%,已经达到了900万立方米/日。 俄罗斯和北约双方因为"波兰无人机事件",以及多项军事演习而剑拔弩张之际,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 在本月,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量,居然还能刷新近7个月新高。 根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ENTSOG)近日数据显示,9月份俄气对欧洲国家的日供应量已增至 5120万立方米,这是自今年2月达到5460万立方米/日峰值以来录得的最高纪录。 目前,欧洲与俄罗斯之间仅剩唯一一条"土耳其溪"管道尚在运营,尽管乌克兰也对该天然气管道进行过 袭击,但由于管道多半在第三国境内,这就导致乌克兰无法落实完全摧毁该管道。 希腊这个国家是没有地下储气设施的,其整个经济体系完全依赖于稳定持续的能源供应,管道天然气大 幅增加的背后,是由于通过海运的俄液化天然气下降了1/3,仅为600万立方米/日。 现在,欧洲国家如果减少液化天然气买入量,就得增加管道天然气的买入量,反之亦然,美国特朗普政 府指责德国和法国大量购买俄罗斯能源,这里指的就是液化天然气。 夏季即将结束,寒冷的 ...
EU looking at faster Russian oil and gas exit, after US pressure
BusinessLine· 2025-09-10 19:06
欧盟对俄能源制裁加速计划 - 欧盟考虑加快淘汰俄罗斯化石燃料作为第19轮制裁方案的一部分[1][2] - 欧盟正谈判法律提案计划从明年开始停止新采购和短期合同目标在2028年1月1日前完全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3] 现有制裁措施与影响 - 欧盟已禁止进口俄罗斯海运原油覆盖超过90%的俄罗斯石油进口并对俄罗斯石油贸易实施价格上限[3] - 欧洲预计今年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占比约13%较2022年俄乌冲突前约45%大幅下降[5] 成员国分歧与进口数据 -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反对对俄天然气进口制裁措施日均进口俄罗斯石油20-25万桶相当于欧盟石油需求的3%[4][5] - 燃料收入作为俄罗斯最有利可图的出口产品帮助其资助乌克兰战争[4] 国际协调与外部压力 - 欧盟官员在华盛顿与特朗普政府协调新对俄制裁措施[1] - 美国敦促欧洲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建议对中印征收高达100%关税以向莫斯科施压[2]
川普专注俄罗斯没钱,欧洲关心援乌的口号不够响亮
搜狐财经· 2025-09-04 17:27
欧洲现在买俄罗斯能源,究竟处于什么水准? 根据国际清洁空气研究中心 (CREA)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年6月底,欧盟仍然是俄罗斯能源产品的重要进口国/国家集团,欧盟虽然尽量减少了对俄罗 斯石油的购买,和土耳其相当,只占俄出口额的6%,但印度为38%,而印度炼出来的石油产品,大部分销往欧洲等区域,而这是拜登直接允许莫迪操作 的,为什么印度对川普的二级制裁气急败坏原因也就在于此,拜登告诉我行,现在你们说不行,那四年后再来个美国总统呢? 法国是第三大进口国,6月份进口了价值2.32亿欧元液化天然气,而德国通过法国购买了大量的俄罗斯天然气,部分通过敦刻尔克接收站进入法国的俄罗斯 液化天然气最终被运往德国。 当然,德国原本是用北溪2号将自己打造成俄罗斯输往欧洲天然气的枢纽,但这场战争,让默克尔以来德国政客的这个计划泡汤了。德国固然是出钱援乌最 多的欧洲国家,现在也确实是有苦难言。总之,比马克龙要实诚太多了。 斯洛伐克是第四大进口国,6月份,斯洛伐克近81%的进口量是通过德鲁日巴线进口的原油,价值1.78亿欧元。 也就是说,欧盟虽然貌似自断了购买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但增大了液化天然气的购买,只是换了个渠道,尤其以法国为最 ...
俄罗斯重塑能源供给体系,欧洲能源命运已定!
搜狐财经· 2025-09-04 00:01
公司战略转向 -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永久停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 彻底关闭能源再供给余地 [1] - 公司签署具有历史意义的备忘录 将能源供应全面转向东方 永远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3] - 通过先进管道向东方供应廉价且可靠的天然气 供应成本客观上低于欧洲 [3] 地缘经济影响 - 蒙古国因天然气过境获得巨额利润 乌克兰因选择西方地缘政治角色失去替代机会 [3] - 欧盟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 需支付过高液化天然气费用且缺乏可靠替代源 [3] - 欧洲为政治雄心付出严冬和工业衰退代价 被定位为昂贵且不可靠的买家 [4] 行业格局重构 - 俄罗斯向东方的能源转向被视作对欧洲经济模式的"死刑"判决 且判决已生效 [4] - 世界地缘政治版图重新绘制 欧洲在能源革命边缘徘徊并走向衰败 [3] - 中俄签订世纪合同 形成新的能源供应体系 [3]
欧洲表态将彻底不用俄罗斯能源引热议:美国才是我们的依靠
新浪财经· 2025-07-29 16:42
能源供应结构调整 - 欧盟将彻底放弃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以换取美国降低关税 [1] - 欧盟通过大规模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和核燃料替代俄罗斯油气 [1] - 欧盟委员会主席宣称欧盟不再需要俄罗斯能源并强调美国液化天然气更具优势 [1] 能源合作与采购计划 - 欧盟与美国达成协议包括大批量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和核燃料 [1] - 购入美国能源将实现欧盟油气供应来源多元化并贡献欧洲能源安全 [1] - 欧盟委员会指出当前仍存在过量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及石油产品通过后门流入的情况 [1]
乌克兰“断气”欧洲,影响有多大?拉开了中、美博弈的“大棋局”
搜狐财经· 2025-07-28 02:41
欧洲能源危机 - 乌克兰宣布停止向欧洲输送俄罗斯天然气 导致欧洲能源供应出现重大缺口 [1] - 俄罗斯天然气占欧洲进口天然气的40% 断供对欧洲能源安全造成严重冲击 [3] - 欧洲因环保政策关闭煤电厂和核电站 导致能源结构脆弱 天然气断供后取暖和工业生产面临困境 [5] - 去年冬季欧洲天然气价格已大幅上涨 居民取暖费用翻倍 部分工厂因能源成本过高停产 [5] 美国能源战略 - 美国页岩气成为欧洲断气后的替代选择 虽然价格和运输成本较高但需求旺盛 [7] - 美国通过能源供应加强对欧洲的控制 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获得更大影响力 [9] - 能源牌使美国短期内绑定欧洲 但长期可能因高昂能源成本削弱欧洲竞争力 [15] 中国能源机遇 - 中国可能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新买家 获得价格优惠的能源供应 [9] - 欧洲能源危机凸显能源多元化重要性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和储能技术领域的优势显现 [12] - 中国新能源技术成熟且成本低 全球能源转型为中国创造巨大出口机会 [12] - 中国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新能源竞争优势 可能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13][15] 全球能源格局 - 乌克兰断气事件可能成为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转折点 [15] - 传统化石能源霸权受到挑战 新能源时代加速到来 [15] - 掌握新能源技术和产业链的国家将在未来获得更大话语权 [15] - 中国新能源优势可能比美国化石能源控制更具长期决定性 [15]
欧盟第18轮对俄制裁遇阻 斯洛伐克要求能源补偿
快讯· 2025-07-01 16:36
欧盟对俄制裁与能源问题 -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表示欧盟委员会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提案危害整个欧盟 尤其是斯洛伐克 [1] - 斯洛伐克要求欧盟保证最低程度减轻并补偿因俄气中断带来的损失 否则将推迟第18轮对俄制裁方案的投票表决 [1] -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与德国总理默茨就俄罗斯天然气及对俄制裁问题进行了通话 [1]
匈牙利外长:由于俄罗斯总统令延期,允许相关交易继续进行,匈牙利可以通过OTP银行支付俄罗斯天然气,直到十月。
快讯· 2025-06-26 13:39
俄罗斯天然气支付延期 - 匈牙利可通过OTP银行继续支付俄罗斯天然气款项 [1] - 支付延期源于俄罗斯总统令的延期 [1] - 延期允许相关交易持续进行至十月 [1]
欧盟下死手!绕过一票否决,2027年底前彻底切断俄气供应
金十数据· 2025-06-17 14:42
欧盟禁止俄罗斯天然气提案 - 欧盟委员会计划通过法律手段在2027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及LNG 该提案将规定从2026年1月1日起禁止进口 但部分短期合同可延长至2026年6月17日 长期合同最迟在2028年1月1日终止 [1] - 提案旨在绕过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成员国的阻挠 采用需"强化多数国家"和欧洲议会多数支持即可通过的法律依据 [4] 俄罗斯LNG合同现状 - 运抵欧盟的俄罗斯LNG长期合同涉及多家能源公司 包括TotalEnergies(年400万吨)、SPRS(年300万吨)、SEFE Marketing&Trading(年290万吨)、Naturgy(年250万吨)等 合同有效期最晚至2041年 [2] - TotalEnergies和Naturgy等公司持有的俄罗斯LNG合同有效期延续至2030年代 欧盟可能要求企业披露合同信息 [3] 成员国立场分歧 -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仍通过管道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宣称能源转型将推高电价 并誓言阻止对俄能源制裁 [4] - 奥地利提出若俄乌冲突结束 欧盟应恢复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这是除匈斯两国外首个成员国公开表态 [4] - 比利时、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国仍进口俄罗斯LNG 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占欧洲供应量的19% 较2022年前的45%显著下降 [5] 企业影响与法律措施 - 欧盟能源专员表示禁令将赋予企业"不可抗力"条款解除合同的权利 避免法律纠纷 [3] - 部分进口国担忧企业可能因违约面临罚款或仲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