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自主

搜索文档
特朗普没想到,连老天都在帮中国,中企官宣的新项目让美心如死灰
搜狐财经· 2025-08-23 08:27
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正悄然上演,而美国与中国,正站在这场博弈的两个关键节点上。 曾几何时,美国视能源为地缘政治的利器,希望借由对华能源出口,撬动贸易谈判,巩固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然而,现实却给了华盛顿一记沉重的 闷棍。 时间回溯至2018年,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能源合作修补与中国的裂痕。然而,事与愿违,谈判屡屡受阻,中国开始有意识地降低对美国能源的依赖,转而在 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替代方案。到了2025年6月,中国几乎全面叫停与美国能源企业的合作,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一次"非对称反制"的关键布局。 就在美国政府为如何重启对华能源出口焦头烂额之际,一则来自中国石化的公告,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华盛顿的政策圈内炸开了锅。2025年8月,中国石 化宣布,其旗下的江汉油田红星页岩气田,已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的审批,成为又一座具备规模化开发能力的大型能源基地。 红星页岩气田坐落于湖北与重庆交界的复杂地质带,开采难度堪称地狱级别。然而,中国企业组织精锐攻坚力量,在技术与组织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具 备了向规模化开发迈进的底气。这一突破,无疑是中国能源自给自足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更令人玩味的是,就在红星气田 ...
沪指“八连阳”之后,谁与共振?
经济观察网· 2025-08-16 22:11
市场表现 - 沪指2025年8月13日收于3683点创近四年新高全市场成交总额重回2万亿元A股迎来"八连阳"[2] - 次日沪指突破3700点后回落至3666.44点但全市场成交额达2.3万亿元显示资金热度依旧[3] - 8月15日沪指收于3696.77点上涨0.83%深证成指上涨1.60%创业板指数上涨2.61%成交额连续第3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3] 行业与板块表现 - 军工重组概念涨幅超5%科技类主题如液冷服务器人形机器人表现活跃[7] - 券商汽车零部件元件等高弹性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电信等高股息行业成稳健资金配置首选[8] - 热点板块以科技制造新能源材料硬科技创新链为主线[3] 政策与资金动向 - 中国央行8月15日开展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11]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出台对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年利率1%贴息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11] - 7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罕见负增长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9] - 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但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9] 市场逻辑与投资策略 - 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牛市底层逻辑在于"国家治理能力溢价"取代传统盈利驱动[3] - 联博基金建议"红利+高质量科技"哑铃型配置策略高派息企业具备债券属性AI+应用提升生产效率[16] - 中金公司建议关注AI/算力创新药军工有色金属等高景气板块券商与保险等弹性板块以及红利板块[16] 国际与宏观环境 - MSCI新兴市场指数年内上涨17.8%美元走弱年内跌幅7.85%提高非美元资产吸引力[15] - 中国出口至美国集装箱数量维持高位表明供应链仍具黏性[15] - 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略高于10年均值尚不构成估值过热[16] 市场展望 - 若贴息政策带动消费回暖企业盈利端将迎来修复窗口A股或进入"盈利与估值"双修复通道[17] - 当前牛市逻辑在于资本相信中国能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优势并认可政府管理经济周期能力[17]
欧洲人很后悔,早知要挨这一刀,还不如配合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28 19:56
美欧贸易协议 - 美国对欧盟关税定为15% 欧盟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 并在3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 [3] - 欧盟药品出口被排除在高关税范围外 其他商品仍需缴纳15%关税 [3] - 与英国10%关税和日本更宽松条件相比 欧盟协议条款明显不利 [3] 欧盟经济影响 - 2024年欧盟对美出口额5316亿欧元 新关税将产生700多亿欧元额外成本 [6] - 欧盟2024年能源进口总额3759亿美元 新协议要求3年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 远超当前需求 [6] - 协议导致欧盟能源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企业面临搬迁美国或破产的二元选择 [6] 欧盟政治反应 - 德国总理默茨公开支持协议 认为15%关税已是较好结果 [8] - 法国意大利领导人保持沉默 显示成员国对美国要求的被动接受 [8] - 欧盟智库和学者批评当局错失4月联合中国对抗美国关税的时机 [9] 欧盟战略困境 - 欧盟试图摆脱俄罗斯能源依赖 却陷入对美国能源的更深度依附 [6] - 欧盟长期奉行亲美政策 但未能获得对等贸易待遇 [9] - 中欧建交50年背景下 欧盟缺乏独立自主的战略执行力 [11]
中国狂建58座核电站背后,华龙一号破局,万亿能源黄金时代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06 13:17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58座商运核电站和54台在建机组使中国核电规模冲上全球第一 [1] - 核电仅占中国总发电量的4.5%,远低于法国的64.8% [1] - 单台核电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800万人一年用电需求,相当于3000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 [3] 能源安全与转型驱动因素 - 中国能源结构富煤少气贫油,火电占比70%但制约双碳目标实现 [3] - 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飙升,凸显能源自主重要性 [3] - AI产业和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激增,广东去年电力缺口达400亿千瓦时 [3] 核电技术与装备突破 - 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在山东荣成稳定运行两年,采用氮化铀陶瓷燃料防熔毁 [4] - 自主设计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将安全成本降至0.3元/度,低于天然气发电成本 [4] - 四川德阳工厂生产全国60%核电装备,包括直径5米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4] 产业链与经济拉动效应 - 单台核电机组投资超200亿元,整座核电站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6] - 广东台山核电站三期开工带动当地钢材价格上涨15% [6] - 广东拥有20台机组成为核电第一省,福建核电发电占比已达25% [6] 未来发展规划与战略意义 - 2035年核电占比目标10%,2060年提升至18%,需新建约200台机组 [8] - 甘肃沙漠试验小型核反应堆,未来或应用于海岛、极地等特殊场景 [8] - 每提升1%核电占比可减少1.2亿吨煤炭燃烧,显著改善环境 [8]
伊朗霍尔木兹海峡震一震,世界经济抖三抖!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18 11:58
霍尔木兹海峡的地缘政治影响 - 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导致布伦特原油单日暴涨13%,创俄乌冲突以来最高涨幅,全球20%石油海运依赖霍尔木兹海峡,若被封锁油价可能飙升至130美元/桶 [5] -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因天然气价格上涨宣布削减30%产能,中国光伏玻璃厂因甲醇期货价格跳涨暂停新订单接收 [7] - 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能源和工业供应链的关键节点,运输全球21%的石油消耗量(约2100万桶/日)和25%的液化天然气贸易,中国45%的石油进口和欧盟60%的能源供给依赖此通道 [12] 霍尔木兹海峡的供应链影响 - 伊朗供应中国60%的高品位天青石矿(品位85%以上),是生产永磁电机的核心原料,冲突可能导致中国磁性材料企业成本上升 [13] - 伊朗甲醇产能占全球18%,2023年对华出口300万吨占中国进口量30%,国内硫磺进口依存度48%其中伊朗占7%,溴素进口依存度56.8%其中49%来自以色列 [17] - 永磁电机成本上升将传导至各类电器制造成本,硫磺价格波动将影响农业和化工产业链,溴素价格已从4月的3.6万元/吨涨至高位 [17] 危机中的商业机会 - 隆基绿能中标沙特红海新城1.2GW光伏项目金额达85亿元,配套建设200MWh储能系统,与阿联酋签订5GW框架协议 [18] - 阳光电源的光储逆变器+微电网解决方案和振华重工的海上风电建设在中东市场受到欢迎 [19] - 中国交建可能受益于中东国家加速建设替代能源通道和原油管道扩建 [21] - 航天彩虹隐身无人机完成阿联酋空军测试,洪都航空L-15教练机获阿联酋12架订单(6亿美元)和巴基斯坦16架意向订单 [25] 中国制造的应对策略 - 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可使液化天然气运输比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40%,但短期实现替代还不可能 [27] - 中长期可帮助中东国家建造石油输送管道避开霍尔木兹海峡,如将石油运至红海或阿曼湾 [29] - 伊朗天青石断供可能倒逼金瑞矿业启动大风山锶矿技改,增加德国/墨西哥等其他进口国的进口量 [30] - 海尔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和制造工厂,缩短响应时间节约成本并获取当地技术资源 [31][33]
我国前脚停止购买美国天然气,万万没想到,赖清德亮出大手笔
搜狐财经· 2025-05-06 03:51
台湾地区能源采购政策 - 台湾地区计划提高对美国天然气、石油等能源的采购以处理台美贸易逆差 并作为强化"能源自主"的重要环节 [1] - 该政策可能导致台湾地区加速扩建天然气接收站 预计将大幅增加岛内碳排放量 [1] - 台积电、联华电子等半导体企业已被送往美国 同时美国天然气被列为台湾地区第一优先采购项目 [1] 中美能源贸易动态 - 中国自2月起对美国LNG征收15%关税 导致2月进口量环比减少12.85万吨至6.57万吨 3-4月进口量归零 [2] - 中国LNG进口转向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 3月从加拿大进口原油达730万桶创历史新高 美国原油进口量从峰值2900万桶降至300万桶 [5] - 美国页岩油企业利润率跌破8% LNG终端扩建项目因失去中国买家面临困境 [5] 中美贸易战产业影响 - 美国对华综合关税升至245% 中国反击性关税达125% 覆盖农产品至能源全品类 [5] - 中国大豆进口结构变化显著 前三月从美国进口占比67.8%(1160万吨) 巴西占比26.3%(450万吨) [5] - 中国正将服务贸易纳入反击范围 重点针对旅游、法律、咨询和金融等领域 形成多维打击体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