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微医IPO:会是下一个国新健康?
搜狐财经· 2025-10-31 11:24
公司上市进程与业务演变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此前曾于2021年递表但进程长期搁置 [1] - 公司业务模式相较2021年首次递表时已截然不同,以医保控费为核心的相关业务成为收入支柱 [1] 核心业务模式与运营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是公司核心业务,截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约78% [2] - 该业务商业模式为:医保局以会员签约人数为基础制定年度预算,公司作为健共体核心运营方负责医保基金控费并实现结余,最终按约定比例获取结余分成构成收入 [2] - 业务运营通过AI赋能诊疗全流程,核心能力体现在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以实现个性化诊疗,以及优化诊疗流程以提升准确性和安全性 [3] - 业务核心价值在于优化诊疗流程以减少不必要医疗支出,其成效体现在医保基金盈余率上,全病种健康管理盈余率从2024年的3.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1% [5] 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54.964亿元,同比增长195%,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0.805亿元,同比增长69% [8]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速高达131% [8] - 核心业务利润率偏低,健康管理会员服务2024年利润率为1.9%,2025年上半年为0.7% [8] - 云药房作为第二大业务,2024年毛利率为3.8%,2025年上半年为3.3% [8] - 公司整体毛利率逐年下滑,2025年上半年录得3.55%,经营利润出现亏损 [9] 增长逻辑与地域扩张挑战 - 未来收入增长核心逻辑一方面是通过复制“天津模式”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另一方面是通过提升产品能力扩展新应用场景 [5] - 业务跨地区复制的核心考验在于陌生地区的公共关系拓展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5] 行业对比与估值分析 - 公司核心业务模式与美国药物福利管理企业有相似性,但国内支付环境以医保基金为主且控费是核心议题,导致收入弹性有限、盈利能力偏弱,这是与美国PBM企业的本质区别 [10][12] - 公司与国新健康有较高可比性,后者业务已覆盖10多个省市但盈利能力不强且长期亏损,股价处于历史低位,公司上市后或面临类似估值承压困境 [12] - 相较于2021年互联网医疗备受资本追捧的市场环境,当前市场认知更趋成熟,估值逻辑回归理性,公司此时上市预计很难获得比肩当年的估值水平 [13] - 尽管公司将AI深度融入业务,但资本市场对医疗AI企业持谨慎态度,因其价值判断存在难度,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公司 [14]
微医控股三闯港交所:净利连亏三年,毛利率波动大且呈下降趋势
中国能源网· 2025-10-08 12:57
IPO进程与公司概况 - 微医控股于9月29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IPO申请,此为第三次提交申请[1] - 公司成立于2010年,从挂号网站发展为覆盖在线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控费的完整生态[1] - 截至2024年6月,公司连接1.15万家医疗机构、31.8万名医生,服务2.6亿注册用户[1] 业务模式 - 公司拥有AI医疗服务和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两大核心业务[2] - AI医疗服务以健共体为依托,采用打包付费模式,与参与者分享盈余或分摊亏损[2] - 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融合诊疗模式[2] - 天津数字健共体通过AI技术使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从17.8%提升至44.2%[1] 财务表现:营收与增长 - 2024年营收较2023年大幅增长195.1%[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69.4%[3]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2024年占70.8%,2025年上半年升至77.6%[7][8] 财务表现:盈利能力 - 公司净利润连续亏损,2024年净亏损率为30.5%[3]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亏损率由去年同期7.0%收窄至4.2%,经营现金流首次转正[3] -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分别为-276.1%、-79.3%、-30.5%和-21.9%[6] 财务表现:毛利率 - 整体毛利率波动较大且呈下降趋势,2022-2024年分别为18.1%、14.4%、13.9%[4][5]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利润率波动显著,2022-2024年分别为-24.1%、12.8%、1.9%[4] - 线上医疗服务毛利率2023年因医生薪酬问题降至14.4%,2024年调整后回升至16.9%[4] - 线下医疗服务毛利率从2022年5.8%逐步提升至2024年12.0%[4] 财务状况与风险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账面净负债约253亿元,流动负债净额达258亿元[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小幅净流入0.23亿元,但流动性风险仍存[9] - 客户集中度高,2024年最大客户贡献收入70.8%,2025年上半年升至77.6%[10]
AI医疗“运营商”突围:微医控股半年营收30.8亿,现金流转正
新浪证券· 2025-10-08 12: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69.4% [1] - 2022年至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0.5%,从13.68亿元增长至54.96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亏损率由去年同期的7.0%收窄至4.2%,经营性现金流首次转正 [4] AI医疗服务收入 - AI医疗服务收入已成为绝对主力,2025年上半年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97.3%,占总营收比例从2024年上半年的79.2%攀升至92.2% [2] - AI医疗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6.28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48.06亿元 [2]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是公司最强劲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收入23.89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幅达131.4% [4] - 该服务收入从2023年的3.54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38.93亿元,增加近10倍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服务已覆盖约110万人,在管会员数量从2022年的11万人显著增长 [4][8] 运营效率与效果 - 在AI赋能下,单名健管师管理的平均患者人数从2022年的约580人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600人,人效提升近4.5倍 [6] - 处方不合理提醒遵从率由2023年的74.8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7.46% [6] - 在天津健共体,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由70.04%提升至79.55%,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率由45.90%提升至56.07% [6] 业务模式与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AI驱动的价值医疗模式重构医疗服务链条,不再提供单点硬件而是交付运营结果 [5] - 公司已成功转型为AI驱动的医疗健康服务运营商,构建起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业务体系 [2][4] - 健共体创新模式已开始向上海、温州、杭州、重庆、南京等多地推广,验证了模式的可扩展性 [8]
微医控股更新招股书 2025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9.4%
证券日报网· 2025-09-30 11:1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3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4%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亏损率由去年同期的7.0%收窄至4.2%,并实现经营现金流首次转正 [3] 收入结构 - 公司业务由AI医疗服务与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两大板块组成,AI医疗服务已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1] - 2025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实现营收28.41亿元,同比增幅达97.3%,占总营收比重超过九成 [1] - AI医疗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6.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8.06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 [1] AI医疗服务驱动因素 - AI医疗服务收入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的迅速放量 [1] - 2024年度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收入达38.93亿元,较2023年的3.54亿元增长近10倍 [1] - 2025年上半年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实现收入23.8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32亿元增长131.4%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已覆盖约110万名健康会员 [1] 商业模式与技术能力 - 公司通过AI驱动的价值医疗服务患者,构建了涵盖医疗服务、处方及药房服务、健康管理和智能控制等业务,覆盖医疗健康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 [2] -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自研AI医疗大模型,以及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和AI健康管家等AI应用 [2] - AI赋能的整合医疗服务模式提升了成本效益与会员黏性,并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医疗保险基金带来收益 [2] 运营成效与模式推广 - 在天津健共体,全病种健康管理盈余率由2024年的3.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1% [2] - AI健共体模式正在向上海、杭州、重庆、南京、深圳、温州、银川等多地复制推广 [3] - 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公司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3]
微医控股更新招股书:上半年营收超30亿元并接近盈利,经营现金流首次转正
IPO早知道· 2025-09-30 08:23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华泰国际 [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不包括药品销售)及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市场均排名第一 [1] 财务业绩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13.6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9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0% [2]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30.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8.18亿元增加69.4% [2]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亏损率由2024年同期的7.0%收窄至4.2%,并实现经营现金流首次转正 [5] 收入构成 - AI医疗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6.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8.06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收入为28.4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4亿元增加97.3% [3] - 2025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从2024年同期的79.2%攀升至92.2% [3] 核心业务驱动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收入2024年度为38.93亿元,较2023年的3.54亿元增长近10倍 [3] - 2025年上半年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收入为23.8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32亿元增幅131.4%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已覆盖约110万名健康会员 [3] 技术与商业模式 - 公司拥有自研AI医疗大模型及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和AI健康管家等AI应用 [4] - 公司通过AI驱动的整合医疗服务模式,为健共体内成员提供解决方案,采用以签约人员为基础的打包付费模式 [4] - 该模式成功提升了成本效益和会员粘性,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医疗保险基金带来收益 [4] 运营成效 -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天津健共体内患者疾病管理指标显著提升: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由70.04%提升至79.55%,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率由45.90%提升至56.07%,卒中患者血压控制率由55.95%提升至73.15%,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由13.71%提升至23.98% [4] - 全病种健康管理盈余率由2024年的3.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1% [4] 业务扩张与资金用途 - AI健共体模式正向上海、杭州、重庆、南京、深圳、温州、银川等多地复制推广 [5] - 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在天津及中国其他地区扩张健共体、AI技术的扩张与应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以及用作营运资金 [5] 投资者背景 - 公司已获得腾讯、高瓴、五源资本、中投中财、友邦保险、启明创投、红杉中国、高盛、Millennium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