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医疗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AI医疗行业研究报告:AI医疗前景广阔,政策助推应用落地
国元证券· 2025-11-05 17:40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推荐 [6] 报告核心观点 - AI医疗行业前景广阔,行业规模呈现蓬勃增长态势,政策支持加速技术落地应用 [2] - AI技术深入赋能医疗产业各环节,但不同应用场景的成熟度存在显著差异 [4] - 行业龙头厂商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医院端加速部署AI大模型,应用进入深化阶段 [4][48] AI技术应用与市场规模 - AI医疗是指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对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辅助临床决策、优化诊疗流程、提升医疗效率的智能化应用体系 [12] - 2023年中国AI医疗行业规模为973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598亿元,2022-2028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5% [2][28] - 细分市场中,AI医学影像和AI制药增长较快;2024年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约74.5亿元,同比增长160.5%,预计2026年达235.7亿元 [2][32][34] - 2023年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为4.1亿元,预计2028年将增至58.6亿元,2024-2028年复合增速达68.5% [33][36] - AI医疗具备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特征,核心应用包括医学影像分析、自然语言处理、药物研发和智能健康管理 [13][14] AI医疗行业发展与政策环境 - 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支持AI医疗发展,如2024年《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和2025年《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旨在加速技术落地并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3][37] - AI医疗发展历经三个阶段:2017年前为机器学习突破与初步结合阶段;2018-2022年进入商业应用深化阶段,以AlphaFold2为代表;2023年至今,生成式大模型显著提升应用精度 [40][44][47] - 截至2024年底,已备案可对外提供服务的医疗领域AI模型和算法达101个;截至2025年4月,国内前100家医院中98家已完成大模型部署,并研发出55个专病专科大模型 [47][48] 相关公司分析 - 卫宁健康发布医疗大模型WiNGPT并升级智能助手,截至2025年一季度新增80余家用户部署大模型及相关场景 [51] - 创业慧康构建医疗AI智能体应用架构,与超300家医疗机构达成大数据应用合作,其定向优化的专用模型在特定场景关键指标上超越通用大模型 [55][57] - 医渡科技基于YiduCore打造AI中台,已落地30多家三甲医院,其AI诊疗助手在合作医院辅助服务患者超2.6万人次,受试者招募准确率从25%提升至85% [60][64] - 东华医为基于国产大模型构建医疗专属生态,相关AI产品已在多家三甲医院落地,其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融合DeepSeek以提升诊断效率 [65][66] - 润达医疗与华为合作推出参数量380亿的垂域医疗大模型,并已为百余家医院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区域医疗智慧转型 [67][68][69] - 晶泰控股为AI驱动的药物研发平台,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17亿元(同比增长404%),并与DoveTree达成潜在价值59.9亿美元的合作 [73][76][77] - Tempus AI建立全球领先的临床和分子数据库,覆盖超2000家医疗机构,其产品线包括基因组学、数据服务与AI应用平台,形成业务协同闭环 [80][81][82]
微医控股三闯港交所:净利连亏三年,毛利率波动大且呈下降趋势
中国能源网· 2025-10-08 12:57
IPO进程与公司概况 - 微医控股于9月29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IPO申请,此为第三次提交申请[1] - 公司成立于2010年,从挂号网站发展为覆盖在线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控费的完整生态[1] - 截至2024年6月,公司连接1.15万家医疗机构、31.8万名医生,服务2.6亿注册用户[1] 业务模式 - 公司拥有AI医疗服务和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两大核心业务[2] - AI医疗服务以健共体为依托,采用打包付费模式,与参与者分享盈余或分摊亏损[2] - 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融合诊疗模式[2] - 天津数字健共体通过AI技术使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从17.8%提升至44.2%[1] 财务表现:营收与增长 - 2024年营收较2023年大幅增长195.1%[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69.4%[3]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2024年占70.8%,2025年上半年升至77.6%[7][8] 财务表现:盈利能力 - 公司净利润连续亏损,2024年净亏损率为30.5%[3]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亏损率由去年同期7.0%收窄至4.2%,经营现金流首次转正[3] -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分别为-276.1%、-79.3%、-30.5%和-21.9%[6] 财务表现:毛利率 - 整体毛利率波动较大且呈下降趋势,2022-2024年分别为18.1%、14.4%、13.9%[4][5]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利润率波动显著,2022-2024年分别为-24.1%、12.8%、1.9%[4] - 线上医疗服务毛利率2023年因医生薪酬问题降至14.4%,2024年调整后回升至16.9%[4] - 线下医疗服务毛利率从2022年5.8%逐步提升至2024年12.0%[4] 财务状况与风险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账面净负债约253亿元,流动负债净额达258亿元[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小幅净流入0.23亿元,但流动性风险仍存[9] - 客户集中度高,2024年最大客户贡献收入70.8%,2025年上半年升至77.6%[10]
AI医疗“运营商”突围:微医控股半年营收30.8亿,现金流转正
新浪证券· 2025-10-08 12: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69.4% [1] - 2022年至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0.5%,从13.68亿元增长至54.96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亏损率由去年同期的7.0%收窄至4.2%,经营性现金流首次转正 [4] AI医疗服务收入 - AI医疗服务收入已成为绝对主力,2025年上半年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97.3%,占总营收比例从2024年上半年的79.2%攀升至92.2% [2] - AI医疗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6.28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48.06亿元 [2]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是公司最强劲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收入23.89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幅达131.4% [4] - 该服务收入从2023年的3.54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38.93亿元,增加近10倍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服务已覆盖约110万人,在管会员数量从2022年的11万人显著增长 [4][8] 运营效率与效果 - 在AI赋能下,单名健管师管理的平均患者人数从2022年的约580人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600人,人效提升近4.5倍 [6] - 处方不合理提醒遵从率由2023年的74.8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7.46% [6] - 在天津健共体,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由70.04%提升至79.55%,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率由45.90%提升至56.07% [6] 业务模式与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AI驱动的价值医疗模式重构医疗服务链条,不再提供单点硬件而是交付运营结果 [5] - 公司已成功转型为AI驱动的医疗健康服务运营商,构建起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业务体系 [2][4] - 健共体创新模式已开始向上海、温州、杭州、重庆、南京等多地推广,验证了模式的可扩展性 [8]
微医控股更新招股书,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9.4%
中国证券报· 2025-10-04 17:18
公司业绩概览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69.4% [1] - 2025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97.3%,占总收入比重超九成 [1]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13.6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0%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亏损率由去年同期的7.0%收窄至4.2%,并实现经营现金流首次转正 [5] AI医疗服务业务 - AI医疗服务已成为公司核心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总营收92.2%,较2024年上半年的79.2%显著提升 [4] - AI医疗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6.2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48.06亿元 [4]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是AI医疗服务增长主要驱动力,2024年收入达38.93亿元,较2023年的3.54亿元增长近10倍,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3.89亿元,同比增幅达131.4%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已覆盖约110万名健康会员 [4] 商业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采用以签约人员为基础的打包付费模式运营健共体AI医疗健康服务的先驱 [2]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不包括药品销售)及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市场均排名第一 [2] - 公司业务由AI医疗服务与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两大板块组成 [2] - 公司于2015年创办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2020年与天津市政府合作共同开发出健共体模式 [2] 运营成效与技术应用 -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天津健共体内患者疾病管理指标显著提升: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由70.04%提升至79.55%,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率由45.90%提升至56.07%,卒中患者血压控制率由55.95%提升至73.15%,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由13.71%提升至23.98% [5] - 全病种健康管理盈余率由2024年的3.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1% [5] - 公司通过微医医疗大语言模型及五大旗舰应用(AI医生、AI药师、AI健康管理、AI健康管家、AI智能控制)将AI整合到医疗健康服务的关键阶段 [3] 发展战略与扩张 - AI健共体模式正从天津向上海、杭州、重庆、南京、深圳、温州、银川等多地复制推广 [5] - 公司已将全病种健康管理从天津市西青区扩展至天津市的另外三个区,并在天津基层医疗机构均部署了核心AI应用程序 [3]
微医控股更新招股书 2025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9.4%
证券日报网· 2025-09-30 11:1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3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4%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亏损率由去年同期的7.0%收窄至4.2%,并实现经营现金流首次转正 [3] 收入结构 - 公司业务由AI医疗服务与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两大板块组成,AI医疗服务已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1] - 2025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实现营收28.41亿元,同比增幅达97.3%,占总营收比重超过九成 [1] - AI医疗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6.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8.06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 [1] AI医疗服务驱动因素 - AI医疗服务收入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的迅速放量 [1] - 2024年度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收入达38.93亿元,较2023年的3.54亿元增长近10倍 [1] - 2025年上半年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实现收入23.8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32亿元增长131.4%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已覆盖约110万名健康会员 [1] 商业模式与技术能力 - 公司通过AI驱动的价值医疗服务患者,构建了涵盖医疗服务、处方及药房服务、健康管理和智能控制等业务,覆盖医疗健康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 [2] -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自研AI医疗大模型,以及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和AI健康管家等AI应用 [2] - AI赋能的整合医疗服务模式提升了成本效益与会员黏性,并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医疗保险基金带来收益 [2] 运营成效与模式推广 - 在天津健共体,全病种健康管理盈余率由2024年的3.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1% [2] - AI健共体模式正在向上海、杭州、重庆、南京、深圳、温州、银川等多地复制推广 [3] - 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公司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3]
微医控股更新招股书:上半年营收超30亿元并接近盈利,经营现金流首次转正
IPO早知道· 2025-09-30 08:23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华泰国际 [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不包括药品销售)及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市场均排名第一 [1] 财务业绩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13.6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9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0% [2]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30.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8.18亿元增加69.4% [2]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亏损率由2024年同期的7.0%收窄至4.2%,并实现经营现金流首次转正 [5] 收入构成 - AI医疗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6.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8.06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收入为28.4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4亿元增加97.3% [3] - 2025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从2024年同期的79.2%攀升至92.2% [3] 核心业务驱动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收入2024年度为38.93亿元,较2023年的3.54亿元增长近10倍 [3] - 2025年上半年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收入为23.8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32亿元增幅131.4%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已覆盖约110万名健康会员 [3] 技术与商业模式 - 公司拥有自研AI医疗大模型及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和AI健康管家等AI应用 [4] - 公司通过AI驱动的整合医疗服务模式,为健共体内成员提供解决方案,采用以签约人员为基础的打包付费模式 [4] - 该模式成功提升了成本效益和会员粘性,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医疗保险基金带来收益 [4] 运营成效 -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天津健共体内患者疾病管理指标显著提升: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由70.04%提升至79.55%,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率由45.90%提升至56.07%,卒中患者血压控制率由55.95%提升至73.15%,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由13.71%提升至23.98% [4] - 全病种健康管理盈余率由2024年的3.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1% [4] 业务扩张与资金用途 - AI健共体模式正向上海、杭州、重庆、南京、深圳、温州、银川等多地复制推广 [5] - 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在天津及中国其他地区扩张健共体、AI技术的扩张与应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以及用作营运资金 [5] 投资者背景 - 公司已获得腾讯、高瓴、五源资本、中投中财、友邦保险、启明创投、红杉中国、高盛、Millennium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5]
微医控股:2025年上半年营收30.8亿元 AI医疗服务收入超九成
智通财经· 2025-09-29 23:5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69.4% [1] - 2025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收入达28.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7.3%,占整体收入比重超过九成 [1]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68亿元、18.63亿元和54.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1] 行业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统计,公司在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及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市场中均位列第一 [1]
去年全国互联网医院达3756所、诊疗1.3亿人次 AI医疗服务已有上市公司盈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7:20
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 - 截至去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达3756所 去年诊疗人次高达1.3亿 [1][4] - 头部互联网医疗平台今年上半年宣布盈利 行业进入扭亏为盈阶段 [1][6] 用户结构与需求特征 - 复诊患者特别是慢病患者成为互联网医疗主要用户群体 [1][6] -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慢病管理需求突出 国内发病率高但及时诊断病例有限 [6] 技术赋能与效率提升 - AI助理技术在互联网医院平台应用 已辅助完成近40万次问诊 [3] - AI技术将医生服务效率提高33% 累计为医生节省6万小时工作时间 [3] - 大模型优化线上问诊流程 实现问诊前患者资料预处理与智能建议生成 [2][3] 医疗资源分布与就医模式变革 - 全国百强医疗机构绝大多数分布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北上广三地占据A++++等级医院12家 [2] - 互联网医院打破时空限制 使东北/西北等地区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即可获得北上广优质医疗资源 [1][3] - 线上平台提供药品配送服务 解决医院紧缺药物供应问题 [3] 医生参与度与接诊模式 - 具有30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在互联网医院平台接诊近4000名患者 [3] - 医生通过文字/电话/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线上交流 平均接诊等待时间从5小时大幅缩短 [2][3] - 超过50%的医生每日工作时间达8-10小时 AI技术有效为医生减负 [2][3] 行业盈利模式与用户黏性 - 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方舟健客等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方舟健客上半年净利润达1250万元 [6] - 行业通过问诊服务和药物销售双渠道提高用户黏性 加强慢病患者全周期疾病管理 [6]
微医控股拟赴港上市 CEO张君简历没写其它学历 难道只有高中学历?
新浪财经· 2025-09-18 14:1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和18.63亿元,呈现持续增长 [3] - 2024年上半年收入达到1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 [3] - 经调整亏损率从2021年的140.8%大幅降至2023年的27.1%,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7.0%,接近盈利 [3] 业务运营与平台规模 - 数字医疗平台已连接约1.15万家医疗机构和31.8万名医生 [8] - AI医疗服务在天津等地的实践中已取得一定成效 [8] 上市进程与监管关注 - 公司于去年年底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赴港上市 [1] - 2025年4月,证监会国际司出具补充材料要求,重点关注廖杰远的历史违规情况及实际控制人认定问题 [4] - 2024年1月1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微医控股及廖杰远作出公开谴责 [6] 历史违规处罚详情 - 2022年7月,因未依法及时披露持有易联众股份变动情况、有误导性陈述及在限制转让期交易股票等问题,被处以3030万元罚款,创始人廖杰远处以8万元罚款 [5] - 违规行为发生于2018年10月9日至2019年3月28日期间,公司利用多个证券账户交易易联众股票,在持股达5%和10%时未履行报告及公告义务,并在限制转让期内进行买卖操作 [5] 公司治理与关键人员 - 招股书中表示,廖杰远已承诺放弃其所持股份的所有投票权,且不在集团内担任任何职务 [5] - 目前微医控股集团的CEO是张君,曾任美图集团高级副总裁、网易公司业务运营总经理 [6] - 招股书披露张君的学历信息为2003年6月在察右后旗第一中学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未提及本科及以上学历 [6]
蚂蚁集团CEO韩歆毅:AI无法替代医生,更应该是医生的助手
贝壳财经· 2025-09-11 19:36
AI在医疗领域的定位与前景 - 公司CEO表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AI都无法替代医生 其定位应是医生的助手[1] - AI医疗唯一的出路是人机结合[1] - 医疗健康是一个十万亿级市场[1] 公司的AI医疗战略与探索 - 公司致力于通过AI帮助专科医生拓展能力边界 向全科医生靠近[1] - 成立医疗健康实验室 进行AI赋能MDT多学科会诊等前沿探索[1] - 未来几年内不急于推进商业化 更聚焦于解决基础问题[1] AI医疗落地面临的挑战 - 高质量数据是基础 其投入远超想象 一条数据的成本可能达上百美元甚至更贵[1] - 数据标注和训练需要副主任 主任医师级别的医学专家参与以保证质量[1] - 抑制幻觉的关键在于抑幻而不降能 需反复打磨平衡[1] - 医学伦理是全新挑战 公司已成立医疗伦理顾问委员会邀请顶级专家共同探索规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