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变流升压一体舱
搜索文档
 江苏华辰新能源基地投产 开拓海内外双市场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1:27
 公司里程碑与战略布局 - 江苏华辰举行成立十八周年庆典暨新能源产业基地投产仪式,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箱式变电站装配领域跻身行业标杆行列 [1] - 公司从2007年创立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1500人团队、三个生产厂区、业务遍布海外四十多个国家的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并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公司发展核心逻辑为“技术筑基、智造领航”,并以“五个坚持”作为成功密码 [2]   新能源产业基地与产能提升 - 新能源产业基地是公司抢抓新能源机遇的战略级成果,一期已划分器身装配区等功能区域,专为风、光、储、充产品定制 [3] - 基地采用“工作岛”生产模式,配备AGV与RGV协同调度,使物料流转效率提升超30%,并通过“数字孪生”工厂实现全流程数据驱动 [3] - 基地计划总投资20亿元,一期投产后产能显著提升,二期达产后新能源箱变月产能将从600台套增至1200台套 [3]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近三年来,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8%,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并参与9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4] - 公司成功开发储能变流升压一体舱,转换效率提升至98.5%以上,其ESS系列分布式储能一体柜等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工商业园区等多个场景 [4] - 公司自主研发智能模块化变电站,联合ABB开发HCMpower2.0 2500系统,并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SST固态变压器的工程样机示范应用 [4][5]   财务表现与业务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集成产品风光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7.99% [4] - 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领域营业收入占比首次超过50%,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4]   行业趋势与未来规划 - 国家政策重心从“装机规模竞赛”转向“消纳能力比拼”,要求“十五五”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由清洁能源满足 [6] - 公司未来将深耕新能源市场,探索氢能等新领域,并开拓数据中心与AI、智能电网与数字化融合等重点领域 [6] - 公司正以“技术+设备”输出开拓海外市场,已与西班牙、印度客商达成合作意向,旨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6] - 公司将持续预研固态变压器等前沿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平台开放,目标成为“行业一流、国际领先的电力装备综合服务商” [7]
 研判2025!中国储能变流升压一体舱行业政策、产业链图谱、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千亿赛道"加速起航,储能变流升压一体舱开启黄金发展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5 09:13
 行业概述 - 储能变流升压一体舱是一种集成化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将储能变流器、升压变压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及辅助设备高度集成于预制舱内,形成模块化、可快速部署的储能单元 [1] - 该设备核心功能包括直流/交流电转换、电压等级变换、并网/离网运行及智能调度,适用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多种场景 [1] - 与传统分体式储能系统相比,储能变流升压一体舱在部署效率、空间利用和运维便捷性上优势显著,工期可从2-3个月缩短至1-2周,空间占用减少30%以上 [4][5]   行业发展背景 - 在"双碳"战略推动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新型储能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13]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4.6%,装机占比连续两年超过一半 [8] - 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 [9]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新增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大关 [13]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7376万千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30%以上 [13] - 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突破220GW,带动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 [15]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呈"头部引领、多极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以阳光电源、宁德时代为代表,依托全链条技术整合与全球化布局 [17] - 第二梯队如科华数能、上能电气,聚焦细分场景差异化竞争 [17] - 第三梯队包括奇点能源、采日能源等,以工商业定制化方案和"零首付+分年付费"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投资门槛 [17]   企业布局特点 - 阳光电源以全场景一体化技术打造PowerStack系统,实现5MW级多机并联 [19][21] - 宁德时代依托"钠离子电池+全链条研发"延伸至PCS领域,通过百兆瓦级电站项目绑定电网公司 [19][21] - 科华数能以液冷热管理和构网型技术主导西北风光大基地市场 [19][21]   行业发展趋势 - 大功率化、智能化、模块化成为主流趋势,液冷温控、三级BMS保护、多电平拓扑等技术将进一步提升系统安全性和效率 [23][24] -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将加速渗透至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等新兴领域 [25] - 头部企业加快海外市场拓展,东南亚、非洲及欧洲等地区成为重点目标市场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