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机构责任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养老机构责任险迈向“应保尽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2:17
养老金融政策推动 - 北京市民政局发布文件要求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综合责任"应保尽保" 涵盖意外伤残或身故责任、法律费用及第三者责任等[1] - 北京、新疆、河北、上海等地通过政府补贴或政策引导鼓励养老机构投保责任险以化解意外事故风险[1] 养老机构责任保险保障范围 - 保险覆盖入住老人在机构内因各种原因发生事故时机构依法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3] - 保障范围包括人身伤亡赔偿、无责救助费用及法律费用 同时涵盖工作人员因业务遭受意外伤害的赔偿责任[3]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 - 长护险试点自2016年启动 目前覆盖全国49个城市 参保人数超1.8亿人 累计超过200万人享受护理待遇[5] - 面临统筹层级低、待遇不统一、农村覆盖不足及失智人群未充分纳入等挑战[6] 养老金融产品创新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通过灵活缴费和稳健账户增值满足补充养老需求[8] - 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如"惠民保")对高龄人群和既往症患者提供友好补充保障[8] - "沪家保"3.0新增60岁以上老人意外伤害骨折津贴保障[8] 养老金融体系瓶颈 - 存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异、企业年金覆盖率不足、第三支柱产品繁杂且参与度低三大问题[8] - 产品复杂难懂、与医疗照护服务脱节、缺乏普惠性设计制约发展[8] 银发经济发展前景 - 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需从供给端技术创新和需求端消费升级共同发力[9] - 建议借助金融科技整合多源信息 建立"适老化+可信化"服务平台实现动态需求分析[9]
养老机构责任险迈向“应保尽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7:16
政策引导与行业动态 - 北京市民政局发布文件推动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涵盖意外伤残或身故责任、法律费用等理赔范围[1] - 北京、新疆、河北、上海等地均出台政策,通过政府补贴或引导鼓励养老机构投保责任险,以化解运营意外事故风险[1] - 养老机构责任险为入住老人发生事故时由机构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提供保险赔偿,保障范围包括人身伤亡、无责救助及法律费用[2] 养老金融产品创新 - 长期护理保险在全国49个城市推进,截至2024年底参保人数超过1.8亿人,累计超过200万人享受护理待遇[3]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通过灵活缴费和稳健账户增值满足老年人补充养老收入需求,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提升老年群体医疗费用保障水平[4] - 针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产品不断优化,例如“沪家保”3.0新增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意外伤害骨折津贴保障[4]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统筹层级低、待遇不统一、农村覆盖不足及失智人群未被充分纳入等挑战[3] - 养老金融体系存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异、企业年金覆盖率不足、第三支柱产品繁杂且参与度低三大瓶颈[5] - 专家建议借助金融科技重构养老生态,通过AI与大数据整合信息实现个性化资产配置,并建立“适老化+可信化”服务平台[5] - 需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通过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约束并把握老龄化社会中的消费升级趋势,发掘银发经济潜力[5]
养老机构责任险迈向“应保尽保” 老年人需求驱动产品创新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4:0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驱动保险行业在产品与服务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老年群体在风险保障、财富管理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1] - 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共同推动养老金融发展,包括养老机构责任险、长期护理保险及各类商业养老保险等 [1][5][7] - 行业在探索过程中面临产品复杂、参与度低、制度不统一等挑战,需通过金融科技、完善制度框架等方式应对 [5][7][8] 养老机构责任保险 - 北京市民政局发布文件,明确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理赔范围,包括意外伤残或身故责任、法律费用、第三者责任等,实现“应保尽保” [1][3] - 除北京外,新疆、河北、上海等地也通过政府补贴或政策引导鼓励养老机构投保,以化解意外事故风险并提升服务质量 [1] - 该险种保障范围涵盖入住老人的人身伤亡、无责救助、法律费用,以及工作人员因工意外伤害,有助于机构化解运营风险并为老人权益提供保障 [3][4]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 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护理费用补偿,自2016年起在15个城市试点,目前已推广至全国49个城市 [5]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超过1.8亿人参保长期护理保险,累计超过200万人享受护理待遇 [5] - 制度推进面临统筹层级低、待遇不统一、农村覆盖不足等挑战,需构建独立多元的筹资机制、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并建立全国统一标准 [5][6] 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创新 - 市场层面创新产品包括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如“惠民保”)及针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如“沪家保”3.0新增骨折津贴) [7] - 2024年央行等九部门联合发文,强调发展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推进商业保险年金创新并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 [7] - 当前养老金融产品存在复杂难懂、与医疗服务脱节、第三支柱参与度低等问题,需借助金融科技实现动态需求分析和个性化资产配置 [7][8] 银发经济前景与挑战 - 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需从供给侧通过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约束,并从需求侧把握老龄化社会的消费升级趋势 [9] - 行业需应对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异、企业年金覆盖率不足及第三支柱产品繁杂等瓶颈,探索算法与人工监督相结合的共治机制 [7][8]
养老机构责任险迈向“应保尽保”,老年人需求驱动产品创新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2:43
政策引导与行业趋势 -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驱动保险行业进行产品与服务创新以满足老年群体在风险保障、财富管理与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1] - 北京市民政局发布文件明确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理赔范围包括意外伤残或身故责任、法律费用及第三者责任等实现“应保尽保” [1] - 北京、新疆、河北、上海等地通过政府补贴或政策引导鼓励养老机构投保责任险以化解意外事故风险并提升服务质量 [1] 养老机构责任保险 - 养老机构责任保险为养老机构因入住老人发生事故所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提供保障范围涵盖人身伤亡、无责救助及法律费用 [2] - 北京相关文件明确保险公司需对签约服务对象在责任范围内意外受伤或身故以及工作人员的意外伤害进行赔偿 [2] - 该险种落地有助于养老机构化解运营风险提升服务质量并为入住老人权益提供更坚实保障 [2]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 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提供护理费用补偿正从试点城市逐步推开 [3] - 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长期护理保险已在全国49个城市推进截至2024年底参保人数超过1.8亿人累计超过200万人享受待遇 [3] - 专家指出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统筹层级低、待遇不统一、农村覆盖不足及失智人群未被充分纳入等挑战需审慎设计符合国情的制度框架 [3][4] - 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着力点包括构建独立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加强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及建立全国统一评估标准与服务规范 [4] 商业保险产品创新 - 市场层面创新产品包括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及针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等 [5] - 例如“沪家保”3.0新增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意外伤害骨折津贴保障 [5] -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发文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推进商业保险年金创新并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 [5] 养老金融体系挑战与机遇 - 养老金融体系面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异企业年金覆盖率不足及第三支柱产品繁杂参与度低三大瓶颈 [6] - 养老服务金融存在产品复杂难懂与医疗照护服务脱节及缺乏普惠性设计等问题 [6] - 专家建议借助金融科技重构养老生态通过AI与大数据实现个性化资产配置并建立“适老化+可信化”服务平台 [6] - 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需从供给端通过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约束并从需求端把握老龄化社会消费升级趋势 [6]
化风险激动能,多地力推养老机构上保险
北京商报· 2025-09-17 20:54
如何运用保险手段解决养老机构风险管理问题?多地相继亮明牌。9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年内,北京、新疆、河北等地发布相关文件,旨在通过 政府补贴或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养老机构投保养老机构责任保险,以化解养老服务过程中的意外事故等风险,提升服务质量。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 一险种的推行,面临着保险机构供给动力不足、缺乏经验数据及责任界定难等问题。 随着养老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养老机构发展潜力巨大,保险公司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进一步做好相关险种的服务保障和产品创新工作? 多地力推险种"入户" 今年5月,广州发布《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继续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全覆盖,支持将家庭养老床位、居家养老上 门服务纳入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范围。 将视角拉长来看,上海、贵州、云南等地近年来也在大力推行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如上海在2024年底发布专项意见,推进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实施,强调 养老服务机构不得向老年人另行收取保险费用,严禁截留、挪用保险赔偿金。 "养老院等机构在养老服务过程中会面临意外事故风险、医疗护理风险、重大事故风险等。"对于多地力推养老机构责任险落地,险律科技(北京)有限公 ...
广州发布“养老金融十二条”
广州日报· 2025-05-15 03:15
养老金融政策 - 广州市发布《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养老金融十二条"),从十二个方面明确广州养老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 [1] 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 - 政策提出探索企业年金制度创新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逐步扩大覆盖面 [2] - 鼓励金融机构与个人养老金参加人协商一致,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以解决"开户热、缴存冷"问题 [2] - 未来个人养老金可能参考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模式,根据年龄和风险偏好默认投资匹配组合计划 [2] 保险与养老服务衔接 - 支持保险公司设计与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相衔接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3] - 持续完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鼓励开发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保险产品 [3] - 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全覆盖,支持将家庭养老床位、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纳入综合责任保险 [3] - 推动人寿保险与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 [3] - 鼓励设计针对托养照护特殊需求的信托产品 [3] 养老产业融资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养老金融事业部或专营机构,支持合理融资需求 [3] - 鼓励资本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稳健投资养老机构、康复医院等,参与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服务 [3] - 多家保险公司已在广州布局养老服务产业,构建"保险+养老+医疗"生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