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搜索文档
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丨养老+金融 守护“夕阳红”
人民日报· 2025-11-03 12:31
"每个月拿出几顿下午茶、火锅的钱,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添一份踏实" 优化金融产品—— "吸气,呼气,伸展,感受安定的心境……" 人民日报记者 屈信明 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养老金融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近年来,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不断健全养老金融体系,有针对性地丰富产品服务供给,加大对健康 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支持力度,不同人群多元化、差异化养老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一堂瑜伽课下来,34岁的教练吕乐和学员们微微发汗又倍感放松。在这个重庆姑娘看来,从事瑜伽 教学既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有广阔发展前景。"美中不足的是,作为自由职业者,我收入波动较大, 各方面保障不够充分。"吕乐说。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 吕乐说,小时候的经历,让她更加认识到养老保障的重要性。"有一年,爷爷查出重病,一家人面 临较大的医药费和照护压力。我感受到为未来生活增添保障十分必要。"她说。 20岁出头,吕乐便开始投保健康险产品,后来又打 ...
养老+金融 守护“夕阳红”(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人民日报· 2025-11-03 06:21
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内,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大家保险供图 泰康之家·福园养老社区内,护理师陪伴老人聊家常。 池艺珊摄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 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养老金融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 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景观。 大家保险供图 近年来,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不断健全养老金融体系,有针对性地丰富产品服务供给,加大对健康产 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支持力度,不同人群多元化、差异化养老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优化金融产品—— "每个月拿出几顿下午茶、火锅的钱,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添一份踏实" "吸气,呼气,伸展,感受安定的心境……" 一堂瑜伽课下来,34岁的教练吕乐和学员们微微发汗又倍感放松。在这个重庆姑娘看来,从事瑜伽教学 既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有广阔发展前景。"美中不足的是,作为自由职业者,我收入波动较大,各方 面保障不够充分。"吕乐说。 吕乐的经历既反映年轻人保障意识提高、提前规划养老,也是养 ...
养老+金融 守护“夕阳红”(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从不同群体看养老金融发展实践
人民日报· 2025-11-03 06:02
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养老金融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 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近年来,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不断健全养老金融体系,有针对性地丰富产品服务供给,加大对健康产 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支持力度,不同人群多元化、差异化养老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优化金融产品—— "每个月拿出几顿下午茶、火锅的钱,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添一份踏实" 一堂瑜伽课下来,34岁的教练吕乐和学员们微微发汗又倍感放松。在这个重庆姑娘看来,从事瑜伽教学 既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有广阔发展前景。"美中不足的是,作为自由职业者,我收入波动较大,各方 面保障不够充分。"吕乐说。 吕乐说,小时候的经历,让她更加认识到养老保障的重要性。"有一年,爷爷查出重病,一家人面临较 大的医药费和照护压力。我感受到为未来生活增添保障十分必要。"她说。 20岁出头,吕乐便开始投保健康险产品,后来又打算购买一些养老属性强的产品。当时,想买到称心如 意的商业养老险却不容易。 "传统养老险往往有一定保 ...
瞄准养老金融机遇 养老险公司增资补能抢占先机
金融时报· 2025-10-22 14:15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一则增资信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国民养老保险")计划发行不超过4.71亿股股份,面向市场引入最多5家投资方。此次拟增资,距离 该公司2024年底引入德国安联成为战略伙伴尚不满一年。 国民养老保险的增资举动并非个例。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叠加个 人养老金制度推进、政策利好持续释放等因素,养老险公司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 多家养老险公司加快补充资本的步伐,力求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国民养老保险拟再度增资 国民养老保险成立于2022年3月,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及下属公司构成的核心股东阵容,具有鲜明 的"银行系"属性。2024年底引入德国安联投资后,其注册资本从100亿元增至113.78亿元。 根据北京产交所披露的增资项目信息,国民养老保险此次拟征集投资方数量不超过5家,拟募集资 金对应股份不超过4.71亿股,募资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支持主业发展。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国民养老保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590.78%、综 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03.72%,两项指标均远超监管规定的"核心偿付能力 ...
保险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经济日报· 2025-10-09 09:53
行业规模与地位 - 我国保险市场全球第二地位更加稳固,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1]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达39.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3万亿元,增长9.2% [1] -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4] 民生保障 -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已服务12.2亿城乡居民 [2] - 5年来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 [3]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 [4] - 普惠保险产品如"惠民保"、普惠型家财险等提升了农民、城镇低收入群体、老年人等群体的保障水平 [3] 服务老龄化社会 -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 [3] - 保险公司创新发展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并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4] - 以山东济宁长护险试点为例,商保机构经办有效提高服务效率,项目享受待遇人员5000余人,累计待遇支出9500万元 [4] 农业保险与防灾减损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国,"十四五"期间亩均保额提升72% [6] - 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562亿元预算,其中超过200亿元用于支持三大主粮保险发展 [6] - 保险业针对洪涝灾害、台风地震等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 [7] - 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在20多个省市落地,保障范围扩大至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基本保额实现翻番 [7] 服务实体经济与外贸 -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24年全年承保金额达102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首次突破万亿美元 [8] - 出口信用保险直接和间接带动出口金额超9300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26% [8] - 2024年上半年,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56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服务客户22.3万家,增长11.9%,覆盖三分之一外贸企业 [9] - "十四五"时期以来,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2% [10] - 行业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如哈萨克斯坦风电项目获得超7亿元人民币承保支持,并带动配套人民币融资 [9]
你的个人养老金赚钱了吗?
中国经营报· 2025-09-29 17:53
个人养老金投资表现与市场环境 - 2024年年底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的宽基指数基金收益率已超过10% [1] - 个人养老金投资回报由税收优惠和实际投资收益两部分构成 计算方法为养老金账户资金乘以年化收益率再加上税收优惠部分 [1] - 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沪深300等宽基指数具备较高安全边际和长期投资价值 [1] 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与配置机会 - 2024年12月证监会公布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 其中78只跟踪宽基指数 7只跟踪红利指数 [2] - 2024年四季度A股市场经历结构性调整 主要指数在低位震荡 截至2025年9月26日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 较2024年12月投资价值显著 [2] - 盈米东方金匠投顾团队指出当前沪深300估值处于历史中位区间 PE约12倍 长期配置价值优于捕捉市场热点的个股投资 [2]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市场影响 - 个人养老金制度对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和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 - 个人养老金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 有助于改善市场资金结构并增强市场稳定性 [3] - 更多居民财富通过养老金账户进入资本市场 推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3] 个人养老金资产配置策略 - 个人养老金可投资于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 配置比例需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及财务目标确定 [4] - 盈米东方金匠投顾团队建议配置遵循“长期、稳健、以权益资产为核心增值引擎”原则 基金作为主体承担长期增值任务 [4] - 保险产品提供保底收益和保障功能 存款类产品流动性高但增值能力弱 仅宜作为短期过渡仓位 [4] 长期投资理念与操作建议 - 投资者需理性看待市场波动 避免因短期涨跌频繁交易 重视基本面分析和长期增长潜力 [4][5] - 建议根据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动态调整股债比例 定期再平衡 采取定投或逢低分批布局方式平滑风险 [5] - 在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 权益资产长期吸引力凸显 应作为长期配置底仓而非短期博弈工具 [5] 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化建议 - 建议将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上限从12000元适当调整至24000元 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开立账户 [6] - 金融机构需推出更多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专属产品 银行应引入更多同业产品并提供咨询服务 [6] - 丰富产品选择可提高投资者开户后的投资意愿 [6]
养老机构责任险迈向“应保尽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2:17
养老金融政策推动 - 北京市民政局发布文件要求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综合责任"应保尽保" 涵盖意外伤残或身故责任、法律费用及第三者责任等[1] - 北京、新疆、河北、上海等地通过政府补贴或政策引导鼓励养老机构投保责任险以化解意外事故风险[1] 养老机构责任保险保障范围 - 保险覆盖入住老人在机构内因各种原因发生事故时机构依法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3] - 保障范围包括人身伤亡赔偿、无责救助费用及法律费用 同时涵盖工作人员因业务遭受意外伤害的赔偿责任[3]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 - 长护险试点自2016年启动 目前覆盖全国49个城市 参保人数超1.8亿人 累计超过200万人享受护理待遇[5] - 面临统筹层级低、待遇不统一、农村覆盖不足及失智人群未充分纳入等挑战[6] 养老金融产品创新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通过灵活缴费和稳健账户增值满足补充养老需求[8] - 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如"惠民保")对高龄人群和既往症患者提供友好补充保障[8] - "沪家保"3.0新增60岁以上老人意外伤害骨折津贴保障[8] 养老金融体系瓶颈 - 存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异、企业年金覆盖率不足、第三支柱产品繁杂且参与度低三大问题[8] - 产品复杂难懂、与医疗照护服务脱节、缺乏普惠性设计制约发展[8] 银发经济发展前景 - 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需从供给端技术创新和需求端消费升级共同发力[9] - 建议借助金融科技整合多源信息 建立"适老化+可信化"服务平台实现动态需求分析[9]
养老机构责任险迈向“应保尽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7:16
政策引导与行业动态 - 北京市民政局发布文件推动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涵盖意外伤残或身故责任、法律费用等理赔范围[1] - 北京、新疆、河北、上海等地均出台政策,通过政府补贴或引导鼓励养老机构投保责任险,以化解运营意外事故风险[1] - 养老机构责任险为入住老人发生事故时由机构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提供保险赔偿,保障范围包括人身伤亡、无责救助及法律费用[2] 养老金融产品创新 - 长期护理保险在全国49个城市推进,截至2024年底参保人数超过1.8亿人,累计超过200万人享受护理待遇[3]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通过灵活缴费和稳健账户增值满足老年人补充养老收入需求,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提升老年群体医疗费用保障水平[4] - 针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产品不断优化,例如“沪家保”3.0新增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意外伤害骨折津贴保障[4]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统筹层级低、待遇不统一、农村覆盖不足及失智人群未被充分纳入等挑战[3] - 养老金融体系存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异、企业年金覆盖率不足、第三支柱产品繁杂且参与度低三大瓶颈[5] - 专家建议借助金融科技重构养老生态,通过AI与大数据整合信息实现个性化资产配置,并建立“适老化+可信化”服务平台[5] - 需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通过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约束并把握老龄化社会中的消费升级趋势,发掘银发经济潜力[5]
养老机构责任险迈向“应保尽保” 老年人需求驱动产品创新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4:0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驱动保险行业在产品与服务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老年群体在风险保障、财富管理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1] - 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共同推动养老金融发展,包括养老机构责任险、长期护理保险及各类商业养老保险等 [1][5][7] - 行业在探索过程中面临产品复杂、参与度低、制度不统一等挑战,需通过金融科技、完善制度框架等方式应对 [5][7][8] 养老机构责任保险 - 北京市民政局发布文件,明确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理赔范围,包括意外伤残或身故责任、法律费用、第三者责任等,实现“应保尽保” [1][3] - 除北京外,新疆、河北、上海等地也通过政府补贴或政策引导鼓励养老机构投保,以化解意外事故风险并提升服务质量 [1] - 该险种保障范围涵盖入住老人的人身伤亡、无责救助、法律费用,以及工作人员因工意外伤害,有助于机构化解运营风险并为老人权益提供保障 [3][4]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 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护理费用补偿,自2016年起在15个城市试点,目前已推广至全国49个城市 [5]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超过1.8亿人参保长期护理保险,累计超过200万人享受护理待遇 [5] - 制度推进面临统筹层级低、待遇不统一、农村覆盖不足等挑战,需构建独立多元的筹资机制、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并建立全国统一标准 [5][6] 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创新 - 市场层面创新产品包括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如“惠民保”)及针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如“沪家保”3.0新增骨折津贴) [7] - 2024年央行等九部门联合发文,强调发展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推进商业保险年金创新并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 [7] - 当前养老金融产品存在复杂难懂、与医疗服务脱节、第三支柱参与度低等问题,需借助金融科技实现动态需求分析和个性化资产配置 [7][8] 银发经济前景与挑战 - 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需从供给侧通过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约束,并从需求侧把握老龄化社会的消费升级趋势 [9] - 行业需应对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异、企业年金覆盖率不足及第三支柱产品繁杂等瓶颈,探索算法与人工监督相结合的共治机制 [7][8]
养老机构责任险迈向“应保尽保”,老年人需求驱动产品创新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2:43
政策引导与行业趋势 -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驱动保险行业进行产品与服务创新以满足老年群体在风险保障、财富管理与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1] - 北京市民政局发布文件明确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理赔范围包括意外伤残或身故责任、法律费用及第三者责任等实现“应保尽保” [1] - 北京、新疆、河北、上海等地通过政府补贴或政策引导鼓励养老机构投保责任险以化解意外事故风险并提升服务质量 [1] 养老机构责任保险 - 养老机构责任保险为养老机构因入住老人发生事故所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提供保障范围涵盖人身伤亡、无责救助及法律费用 [2] - 北京相关文件明确保险公司需对签约服务对象在责任范围内意外受伤或身故以及工作人员的意外伤害进行赔偿 [2] - 该险种落地有助于养老机构化解运营风险提升服务质量并为入住老人权益提供更坚实保障 [2]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 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提供护理费用补偿正从试点城市逐步推开 [3] - 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长期护理保险已在全国49个城市推进截至2024年底参保人数超过1.8亿人累计超过200万人享受待遇 [3] - 专家指出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统筹层级低、待遇不统一、农村覆盖不足及失智人群未被充分纳入等挑战需审慎设计符合国情的制度框架 [3][4] - 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着力点包括构建独立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加强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及建立全国统一评估标准与服务规范 [4] 商业保险产品创新 - 市场层面创新产品包括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及针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等 [5] - 例如“沪家保”3.0新增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意外伤害骨折津贴保障 [5] -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发文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推进商业保险年金创新并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 [5] 养老金融体系挑战与机遇 - 养老金融体系面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异企业年金覆盖率不足及第三支柱产品繁杂参与度低三大瓶颈 [6] - 养老服务金融存在产品复杂难懂与医疗照护服务脱节及缺乏普惠性设计等问题 [6] - 专家建议借助金融科技重构养老生态通过AI与大数据实现个性化资产配置并建立“适老化+可信化”服务平台 [6] - 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需从供给端通过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约束并从需求端把握老龄化社会消费升级趋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