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功率放大器(PA)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明星独角兽,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9-15 14:26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飞骧科技近日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5]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射频前端芯片的半导体企业,总部位于深圳,目前已实现盈利 [5] - 在董事长兼实控人龙华带领下,公司已成为深圳明星独角兽,估值约86亿元 [5][7][17] 市场地位与核心业务 - 按2024年功率放大器及PA集成收发模组的出货量计算,飞骧科技位居全球第一 [11] - 核心产品为射频前端芯片,重点发力功率放大器,产品覆盖5G、4G、3G、2G、Wi-Fi、NB-IoT等多种网络标准通信制式 [13] - 公司是中国首家推出完全支持所有5G频段的5G射频前端解决方案的本土企业 [1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约10.2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24.58亿元 [14] - 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约3.61亿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约0.76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14] - 2025年前5个月收入约7.56亿元,净利润约0.13亿元 [14] 客户与研发投入 - 产品已导入小米、荣耀、联想、传音等终端客户,并通过ODM厂商间接应用于三星、vivo等手机品牌 [14] - 2022年至2024年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拥有331项专利 [14] 融资历程与资本支持 - 公司成立以来增资十余次,累计融资约20亿元 [7] - 投资方包括深高新投、中金、元禾厚望、中芯聚源、闻泰科技、鋆昊资本等知名机构 [7][16][17] - 2025年3月从吾同投资、嘉善国资等获得3亿多元融资,估值达到约86亿元 [17]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预计2029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343亿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约10.1% [14] - 增长动力来自5G技术商业化、智能手机升级以及国产替代加速的大趋势 [14]
飞骧科技拟赴港上市,曾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20:02
公司上市申请 -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曾于2022年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于2024年10月撤回A股上市申请 [2][3] 公司业务与模式 - 公司是一家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专注于设计研发和销售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包括功率放大器(PA)及PA集成收发模组Wi-Fi产品集成接收模组LNA及开关 [1][2]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移动智能设备Wi-Fi产品智能家居及其他物联网车载通信及卫星通信等 [1] - 采用无晶圆厂业务模式将晶圆制造封测及其他生产流程外包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前5个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0.21亿元17.17亿元24.58亿元7.56亿元 [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61亿元-1.93亿元0.76亿元0.1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2] 客户与供应商结构 -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前5个月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9.1%25.6%24.6%25.8% [4] - 同期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3.8%74.2%77.6%79.7% [4] -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前5个月向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12.2%12.1%14.6%13.4% [4] - 同期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3.7%52.3%52.8%48.9% [4] 发展战略 - 计划继续专注于射频前端芯片业务提升技术并推动业务增长 [4] - 具体策略包括加大研发投资特别关注高性能及超小型PA集成模组及相关滤波器继续引进全球人才推进技术创新扩大产品组合拓展新兴领域开发砷化镓(GaAs)外延结构及绝缘体上硅(SOI)工艺寻求合并收购及战略联盟 [4] - 选择港交所上市可提供直接进入全球资本市场的途径提升筹资能力扩大股东基础加强国际视野提升品牌知名度 [3]
背靠苹果的射频芯片大厂,日子不好过了
芯世相· 2025-07-04 13:57
公司概况 - Skyworks是一家专注于射频芯片的非典型模拟芯片厂商,核心领域为射频前端(RFFE),负责对射频信号进行过滤和放大[5][6] - 射频前端模块包含五大核心器件:功率放大器(PA)、滤波器(Filter)、双工器(Duplexer)、射频开关(Switch)和低噪声放大器(LNA)[7] - 2022年全球射频前端市场由Broadcom(19%)、Qualcomm(17%)、Qorvo(15%)、Skyworks(15%)和Murata(14%)主导,五大厂商合计占80%份额[7] - 公司在PA领域市占率达43%(2019年),全球第一;射频开关领域市占率22.6%;SAW滤波器市场市占率10%[10][11] 市场地位与业务结构 - 2022年全球射频前端市场中,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价值占比分别为53%和33%,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分别达21亿和14亿美元,2021-2026年CAGR为13%和8%[12] - 业务分为移动业务(占营收60-67%)和广泛市场业务(边缘物联网、汽车和工业、基础设施、网络和云)[14] - 分销渠道占总营收82-89%,直销占11-18%;中国大陆代理商有文晔、Fortune Techgroup等五家[14] - 2024财年总营收41.78亿美元,跑赢竞争对手Qorvo(37.7亿美元)[20] 发展历程与并购 - 2002年由Conexant无线通信业务和Alpha Industries合并成立[17] - 2009-2015年营收从8亿美元增长至32.6亿美元,增长4倍;后增长至50亿美元大关[18] - 通过并购扩张实力:2008年以来收购Freescale的PA业务、SiGe、AATI、松下滤波器部门等;2021年27.5亿美元收购Silicon Labs基础设施与汽车业务[19][20] - 2021财年营收首次突破50亿美元,2022财年达54.86亿美元高峰,2023-2024财年略有回落但仍处高位[20] 挑战与转型 - 对移动业务(占比60%以上)和苹果客户高度依赖:2024年10-12月苹果贡献72%营收,其中85%来自iPhone[23] - 苹果iPhone 17改为向两家供应商采购射频元件,将使Skyworks需求减少20-25%[23] - 2015-2017年中国大陆和台湾营收占比超80%,2018年起美国市场占比迅速上升至2024年的77%[25] - 中国射频前端企业崛起,中低端市场国产替代基本完成,国产化率达25%以上[26] - 广泛市场业务营收占比从2021财年约30%提升至2024财年35%以上[26] 近期表现与展望 - 2024财年第二季度至2025财年第二季度营收依次为:10.46亿、9.06亿、10.25亿、10.68亿和9.53亿美元[28] - 2025财年第二季度毛利率达46.7%,长期目标恢复至53%[31] - 2024财年自由现金流连续第二年超16亿美元[31] - 预计2025财年第三季度营收9.2-9.6亿美元,移动业务略有下滑,广泛市场(尤其是Wi-Fi 7和汽车连接)将继续增长[30] 市场动态 - 近两年Skyworks在芯片现货市场存在感增强,部分型号报价明显上涨[3] - 无人机需求增多推动部分型号需求;有贸易商扫货Skyworks工厂库存,主要用于服务器交换机[16] - 目前市场需求覆盖服务器、工业、医疗、汽车等多个应用领域[38]
国产射频前端,天塌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6 08:57
国产射频前端行业现状 - 射频前端头部企业普遍亏损,卓胜微2025年一季度营收7.56亿元同比暴跌36.47%,归母净利润-4662.3万元[1] - 行业面临过度竞争导致市场内卷,国产替代已完成中低端市场,竞争演变为"替代国产"[4] - 2025年将拉开国产射频前端淘汰赛序幕,竞争日趋残酷[13] 卓胜微经营分析 - 公司从射频开关转向射频前端模组全覆盖,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增长83.5%[2] - 产品结构:射频开关/Tuner/LNA占比50%,DiFEM占比40%,其他10%[2] - Fab-Lite模式导致短期成本压力,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4.2%[3] - 在DiFEM市场面临高通价格战和技术压制,L-PAMiF/L-PAMiD市场遭遇唯捷创芯等竞争[2] 唯捷创芯竞争态势 - 2024年营收21.03亿元同比下降29.46%,归母净利润-2372.51万元[4] - 4G PA市场份额超40%,5G产品份额达30%,但放弃ODM市场导致营收下滑[5] - 2024年被飞骧超越(营收21.15-25.30亿元),但在5G Phase5N PA保持核心优势[6] - 2025年Q1营收5.09亿元同比增长10.24%,但亏损扩大至-1812.76万元[4] 慧智微技术突破 - 采用"SOI+GaAs"混合架构突破国际专利壁垒,AgiPAM®平台支持多频段系统[8] - Phase8L L-PAMiD模组与国际厂商同步量产,面积较Qorvo方案缩小42%[9] - 2024年进入三星自研供应链(占全球19%市场份额),70%三星手机采用自研模式[10] - 战略聚焦高端产品,2024年底砍掉低端产品线,员工从304人缩减至258人[10]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可重构射频前端技术成为核心竞争力,实现硬件复用与灵活配置[8] - n79频段产品下沉将推动中端机型普及,国产L-PAMiD模组渗透率持续提升[12] - 行业竞争从产品市场延伸至资本消耗战,高端研发与中低端价格战均需大量资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