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物生理无线遥测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多只动物一起实验如何获取精准数据 他们为鸡兔同笼配置“专属Wi-Fi”
长江日报· 2025-11-04 09:03
在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光谷)7楼一间办公室,桌上摆满各类实验仪器和耗材,几名青年正对着屏幕上的数据进行讨论分 析。"我们的办公室就是实验室,有点乱!"环岛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岛生物)总经理李敏抱歉地笑道。 这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生物仪器和实验室设备的初创公司,其自主研发的动物生理无线遥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同笼多只动物的生理信 号而互不干扰,为生物医疗试验提供更精准的数据。 "楚材聚汉、共建支点"行动中,创业英才加速返汉。李敏2022年返乡创业,公司规模实力不断壮大,目前产品和技术已推向全球市 场。到2025年底,公司总销售额有望达到1800万元。 信号打架?为每只动物配"专属Wi-Fi" 李敏向长江日报记者展示了一枚被生物材料严密包裹、仅硬币大小的传感器采集器,专业上被称为"植入子"。将它植入动物体内,能 够实时监测血压、腹腔压、颅内压、心率、体温、脑电等20余项生理信号指标,并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技术将数据稳定传 输至主机及工作站,实现多只动物同笼同时进行实验而数据互不干扰。 环岛生物总经理李敏(中间)和技术负责人王雪峰(右一)正在研讨细节 环岛生物技术负责人王雪峰是中国科学院 ...
科技创新赋能 点亮幸福生活
金融时报· 2025-10-14 10:08
宏观经济表现 - 湖北省经济总量先后跨越5万亿元和6万亿元两个大台阶,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1] - 2024年上半年湖北省经济增长6.2%,增速居全国第三位,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1] 科技创新与硬核科技 - 环岛生物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动物生理无线遥测系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解决了复杂行为学实验同步准确监测的难题 [2] -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实验室的一根光纤可供1600亿人同时打电话,华工科技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装备技术先进 [3] - 光谷数字消费产业加快聚集,今日头条、腾讯、阿里、百度等龙头企业均在光谷布局第二总部或分支机构,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7个,位居全市第一 [3] - 2024年湖北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500亿元,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 [4] - 2025年上半年产出全球首款北斗全频点高精度芯片等1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全球首台高速高精智能重型机床等3款世界级标志性工业母机产品 [4] -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万家、五年增长2.8倍,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3万亿元、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万亿元台阶 [4] 算力与数字经济产业 - 宜昌市建成智算3500P,另有11600P在建,大数据及算力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 [4] - 宜昌市数字经济"四上"企业达860家,地处全国8个算力枢纽几何中心,至各节点时延低于15毫秒 [4] 传统产业升级与民生消费 - 潜江"四季有虾"模式使养殖户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从业人员达22万人,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品牌价值达527.2亿元 [5] - 五峰茶园茶农收入从2023年茶叶毛收入2万元增长至2024年6万余元,2025年达98462.74元,通过茶产业与研学、科技、文旅深度融合提升附加值 [5] - 天门市服装电商城日均服装发货量超过10万件,带动周边数千人就业,纺织服装相关经营主体突破1.3万家,产业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6万人 [6] 物流体系与对外贸易 -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为亚洲首个、全球第四大货运枢纽,每天有大量国际货物在此中转 [6] - 湖北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60个海外仓、建立11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沃尔玛全球电商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 [6] - 2024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6] 金融支持与消费促进 - 宣恩农商行为某高端星级酒店发放贷款3000万元用于扩建,通过线上"301"模式为40余家"烤活鱼"店主授信超2000万元,相关餐厅翻台率提升至500%,单店单日最高营业额突破7万元 [7] -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领域信贷资源配置,截至6月末全省相关领域贷款余额达到4453亿元 [8]
257.5万户!他们为何选择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9-12 14:09
经济总量与市场主体增长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4个千亿元台阶[1] - 民营经济年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1] - 市场主体净增幅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 从2020年141万户增至2023年上半年257.5万户 增长83%[1][8] - 2023年上半年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和增速均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8] 营商环境改革成效 - 推出110余项涉企"集成办"事项 累计服务企业群众超250万次[6] - "免申即享"模式惠及超万家企业 如10万元稳规奖励直达企业账户[6] - 实施"数据赋能无证明城市"省级试点 对120类高频电子证照近11万份材料免提交 累计调用量1205万次[8] - AI智能服务覆盖近9万家个体工商户 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6][8] 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 建成210家市级中试平台和32家概念验证中心 加速生物医药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成果转化[16] - 湖北青创园孵化254家企业 培育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其中环岛生物科技估值达3亿元[16] - 九峰山实验室吸引50多家上下游企业聚集 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20] - 高德红外从红外芯片拓展至脑机接口(6.5万个通道)和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1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经开区智能网联产业园实现"隔墙供应" 200余家企业形成半径50公里的两小时供应链圈[22] - 莲花跑车全球智能工厂与武汉爱机新能源形成零部件协同供应体系[20][22] - 阳逻国际港实现铁路与水运无缝衔接 货物通关时间压缩40% 光谷光器件当晚可发往杜伊斯堡[31] 外资与开放格局 - 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FDI)稳居中部城市第一[29] - 2023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2142.7亿元 同比增长超20% 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中部第一[32] - 高通 盖瑞特 斯丹德等国际头部企业追加投资 高通称武汉有"来了不想走"的营商环境[27] - 为外籍人士提供社保卡"一卡通办"服务 全省首张外籍社保卡在武汉发放[27]
257.5万户!他们为何选择武汉 ——大城奋进·武汉“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践③
长江日报· 2025-09-12 08:36
经济总量与市场主体增长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4个千亿元台阶 [1] - 民营经济年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 [1] - 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增加超过2000家 [1] - 市场主体净增幅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 [1] - 经营主体从2020年141万户增至2023年上半年257.5万户(增长82.6%) [5] - 2023年上半年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和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5] 营商环境改革举措 - 推出110余项涉企"集成办"事项,累计服务超250万次 [4] - 实施"免申即享"模式,企业无需主动申报即可获得政策奖励(如10万元稳规奖励) [4] - 企业服务"一站直通"平台注册企业近3万家,超万家企业享受"免申即享"便利 [4] - 开展"数据赋能无证明城市"省级试点,120类高频电子证照近11万份材料免提交,累计调用1205万次 [5] - AI赋能政务服务(如"光谷个体通")为近9万家个体工商户提供24小时智能服务 [4] 创新生态与科技成果转化 - 建成210家市级中试平台和32家概念验证中心,加速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成果转化 [10] - 概念验证中心帮助初创项目降低成本和风险(如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 [10] - 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3年孵化254家企业,培育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0] - 环岛生物科技凭借动物生理无线遥测系统突破国际难题,团队估值达3亿元 [10] - 九峰山实验室吸引50余家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13] 产业协同与供应链优化 - 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产业园实现"隔墙供应",200余家企业形成半径50公里的"两小时供应链圈" [13] - 莲花跑车与武汉爱机新能源实现零部件就近配套,保障生产连续性 [13] - 九峰山创新街区打造千亿元产业街区,提供"拎包入驻"式芯片制造服务 [13] 招商引资与外资布局 - 2023年上半年招商引资项目600余个,签约金额超330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50%以上 [15] - 市投资促进局实施全流程闭环服务,保障项目落地效率 [15] - 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武汉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稳居中部城市第一 [20] - 国际企业加速布局(如盖瑞特创新中心、斯丹德工厂、高通电信业务) [19] 开放枢纽与贸易增长 - 阳逻国际港实现铁路与水运无缝衔接,货物通关时间压缩40% [20] - 光谷货物可通过中欧班列当日直达杜伊斯堡 [20] - 2023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142.7亿元,同比增长超20%,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中部第一 [20] - 外籍人士享受"一卡通办"服务(如全省首张外籍社保卡) [19]
武汉科创样本:穿越“达尔文之海”新路径丨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6:07
湖北省科技创新发展 - 湖北省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1] - 武汉科技创新集群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13位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跃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9][10] - 牵头全国重点实验室29家 居全国城市第3位 汉江国家实验室实现武汉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 [9][10][12]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武创院采用市场化运营机制 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 已设立90余家创新单元 [6][8] - 搭建"科创淘宝"平台实现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直接对接 财政资金采用"拨转股"方式支持早期高风险项目 [7] - 建立"早期拨转股+成长期股权投资"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 联合设立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专项资金(10万-100万元) [7][8] 青年创业孵化成效 - 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 孵化面积1.6万平方米 累计孵化企业254家 目前在孵194家 [3][4] -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9家 获知识产权1197项 带动青年就业2500余人 全省复制推广至41家园区 [4] - 环岛生物科技实现动物生理无线遥测系统技术突破 国内市场占有率10% 预计2023年营收达900万元 [2] 企业创新成果 - 慧观生物完成两轮融资 估值达3亿元 2024年营收增长5倍 [4] - 创现科技产品销往全球38个国家 月销量超1万台 [4] - 产出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 全球首台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 7纳米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 [10] 经济与产业增长 -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从1.77万亿元增至2.1万亿元 连续跨越四个千亿台阶 [9] - "十四五"期间推进3280个亿级以上重大项目 完成投资3.38万亿元 [9] - 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迈向万亿规模 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居副省级城市前3 [9][10] 人才与资金支持 - 全省汇聚82位院士 41.5万研发人员 1121万技能人才 [12] - 设立700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群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万家 五年增长2.8倍 [12] - 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3万亿元 连续4年每年跨越万亿台阶 [12] 生态与产业协同 - 青山区江滩绿化覆盖率80% 年增碳汇723吨 释氧2400吨 [11] - 成功举办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 武汉马拉松终点永久落户青山江滩 [11] - 江滩内文旅设施年服务市民超百万人次 带动消费持续升温 [11]
武汉科创样本:穿越"达尔文之海"新路径丨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3:57
湖北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成就 - 湖北省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1] -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从1.77万亿元增至2.1万亿元 连续跨越四个千亿台阶 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10 中部第1 [9] - 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500亿元 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 [12] 武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 武汉科技创新集群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13位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跃居副省级城市第2 [9] - 牵头全国重点实验室29家 居全国城市第3 [9]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6259家激增至16630家 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居副省级城市前3 [10] 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 - 武创院采用市场化运营机制 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 已设立90余家创新单元 [5][7] - 通过"早期拨转股+成长期股权投资"支持体系 财政资金以"拨转股"方式支持早期高风险项目 [6] - "科创淘宝"平台实现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直接对接 成功孵化人形机器人和高蛋白玉米品种等项目 [6] 青年创业孵化体系 - 湖北青创园采用"1+N"模式与"1+8"青字号服务体系 累计孵化企业254家 在孵194家 [3][4] - 带动青年就业2500余人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9家 获知识产权超1197项 [4] - 环岛生物科技实现动物生理无线遥测系统技术突破 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10% 预计今年营收900万元 [2] 产业集群发展成果 - 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迈向万亿规模 "十四五"期间推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280个 完成投资3.38万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产出全球首款北斗全频点高精度芯片等1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 [12] - 发布全球首台高速高精智能重型机床等3款世界级标志性工业母机产品 [12] 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 全省汇聚82位院士 41.5万研发人员 1121万技能人才 [11] - 设立政府主导的7000亿投资基金群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万家五年增长2.8倍 [12] - 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3万亿 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万亿台阶 [12] 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 - 青山江滩绿化覆盖率达80% 每年增碳汇723吨 释氧2400吨 [11] - 成功举办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 武汉马拉松终点将永久落户 [11] - 江滩每年服务市民超百万人次 带动文旅消费持续升温 [11]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青年创客”以“硬核科技”突破海外垄断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1:32
园区概况 - 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由共青团湖北省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共建 孵化面积16000平方米 集成青创之家、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功能[2] - 园区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服务链条为不同阶段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累计孵化254家青年创业企业(团队) 涵盖光电子信息、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5] - 园区提供出海相关精准服务百余次 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6] 环岛生物科技 - 公司自主研发动物生理无线遥测系统 通过无线技术实时采集血压、心率、脑电等多项生理信号 解决复杂行为学实验同步准确监测难题[2] - 技术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正通过差异化竞争凭借性能优势逐步抢占被国外垄断的市场[1] - 已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国际高校合作 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2] 谦达智能科技 - 公司湿度分析仪等产品实现从材料到智能控制端的自主研发 氨气和氢气传感器的氧化锆基陶瓷芯片及智能标定算法突破国外垄断[5] - 明确以国产化替代为目标 计划跨入半导体陶瓷加热器测控、低温传感器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5] 战略定位 - 园区聚焦未来产业赛道培育硬核科技企业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为湖北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新动能[1] - 未来将持续为企业全球化发展保驾护航 助力更多硬核科技企业走上国际舞台[6]